书城励志商圈
36499200000057

第57章 多面苏商:用远见铸就未来的商业群体(4)

3.用人是零学历、零职称、零资历“三零标准”,太平洋还是零家族、零血缘、零地缘的“三零架构”,将来要做到零内耗、零腐败、零亏损的“三零企业”。

4.我选人的时候,很不喜欢那种匆匆的面试;看好的苗子晚上一定要请他们吃饭唱歌,看这些人的行为风格如何。做企业的人不能被动,虚的不务实的更别提。

5.我不赞成学生毕业之后创业,现在做小企业真的就是别人的“孙子”,甚至是“孙子的孙子”。还是到大企业里做个白领的好,可以积累自己的人脉、情感、资历资源,牵着“巨人的手”更好走路。

6.你见到鲁班,赶紧就耍斧头,这么一做,斧头一耍,鲁班老人指教了,你这个斧头耍的角度不对,哪个阶段的力度不够。哗!我们多少年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这一刹那解决了。原来要敢于班门弄斧。

7.审时度势,见好就收。所以与其说我是一个创业领袖,倒不如说,我是在一个苦海无边,回头无岸,又没有人给提供航标的航海人。

高德康:识时造英雄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出名并不是因为他本身,而是因为他的企业和产品,高德康就是这样的人。

说他的名字没有几个人知道,说他的产品“波士登”,知道的人不在少数。

相比于产品的名字,他的创富过程更让人感兴趣。

下面的故事,大概会给我们启示。

高德康还清晰的记得二十多年前,一个人拿着扁担,背着货包拼命的挤上上海公交车,然后又被骂着“乡巴佬”狠狠地推下车的情景。“那是我最难熬的事情之一。”想必,那个当时将高德康推下车的上海人不会想到,这个当时一身臭汗的外乡人,日后会成为享誉全国的羽绒服大王。

很多人曾经问高德康,到底是怎么从一个一穷二白的穷小伙子变成现在的亿万富翁的,高德康只是笑笑,“我没有什么秘诀,只是善抓机遇而已。”“善抓机遇”并不简单,首先要做的,是成为一个有心人。进入让他飞黄腾达的羽绒服行业,就得益于他的有心。

最开始,还是小人物的高德康靠给别人贴牌制衣经营服装厂,在这个过程中,他渐渐发现了羽绒行业的巨大商机,而这还得益于他的逆向思维。

20世纪80年代,羽绒服市场并不被人看好,它臃肿肥大,样式老旧,当时最流行的是皮夹克,很少有人将注意力放在其貌不扬的羽绒服上。但高德康却觉得,老百姓现在的生活还不是特别富裕,不可能人人买的起一件时髦的皮夹克,而物美价廉的羽绒服却是能够买得起的。虽然是季节性服装,但需求量大,只要再稍微改动一下,市场前景还是非常广大的。

说干就干,他在一边继续做贴牌生意的同时,一边学习研究羽绒服的生产技术,几年间,就成为这个行业里的行家里手,并一举向还处于空白状态的市场推出了自己的产品,获得了极大利润。第一年的利润就是一百万,第二年飙升到七百万。

抓住了潜在利润点,高德康的企业发展越来越好,他就萌生了创建自己品牌的想法,而如今享誉全国的波士登就在此时诞生。

高德康以前给别人加工的服装品牌叫“秀士登”,据说是那家公司的老板根据美国“休斯顿”的谐音起的。高德康灵机一动,“我能不能也来一个谐音呢?”恰好,他想起美国有个城市叫“波士顿”,那是个极其寒冷的城市,“不然就叫‘波士登’吧”。

一是因为谐音,一是表达了有朝一日自己的产品打入那个城市的梦想。品牌创立,高德康就加大马力生产,在当时那个供不应求的市场,波士凳成了畅销名牌,品牌设立的当年,公司就盈利2500万。

此时,高德康身上渐渐显露出企业家的摸样,最初的艰苦、寒酸已不见了踪影,他拥有的是满腔的热情和创业的信心,而如果没有他对机遇的发掘和把握,怎么会有他的千万身价?

“商场上的机会稍纵即逝,你不抓住它,他就会悄悄溜走。”

大概,这就是高德康创业初期取得成功的原因。

谁知好景不长,意识到羽绒服业巨大的利润后,厂家纷纷跟进,市场慢慢由之前的供不应求变为供大于求,整个行业里的企业大面积陷入亏损。高德康的日子也不好过,23万件产品只卖出10万件,还有2000万的存货积压在仓库里。此时,银行又不停的催还800万贷款,危机第一次降临到高德康的身上。

“怎么办,波士登就这么完了吗?厂里还有好几百号人吃饭呢,他们怎么办?”

当时,如果高德康不是一家企业的老总,肩负着那么多人的吃饭问题,他可能选择跳楼一了百了。但一个品牌已经建立起来,他知道他不能撒手不管。他一直在做准备,即使在看似希望全无的情况下,也随时想着怎样将自己的产品卖出去。

成功的人,不仅是能在没有危机的状态下把握机遇的人,更是在危机中随时准备脱颖而出,拯救自我的人。高德康就是这样的人。

市场寒冬突然来临的那一年,高德康有一次去美国考察,行进途中,他接到了王府井百货大楼负责人的电话。

“我们想进一批你的货,今年六月底甩卖。”

甩卖的意思就是低价进购,时至今日,高德康还记得看好的价格:短款的180元一件,中款的200元一件,长款的220元一件。但是,他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只记得王府井百货大楼的负责人跟他说:“今天你不来的话,我就请别人了。”去,无论如何也要去。

多年之后,当高德康想起这件事的时候说:“这是个机遇,机遇总是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而我是个善于抢占机遇的人。”

回国之后,他马上给王府井百货大楼运去2.5万件,销售额突破500万,沈阳中信也为高德康代销了300余万元的产品。在一轮紧张的代销中,波士凳还上了千万元贷款,却还有大笔赤字。虽然在外人看来这是一笔赔本的买卖,但高德康却认为推广了品牌。

为了在危机中彻底翻身,他仔细研究了现有羽绒服存在的弊病:样式单调、不时髦;颜色灰暗,不亮丽;衣服材料缺乏质感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象,高德康投入大批资金进行改革和设备的更新,生产出了颜色亮丽,款式时髦大方,积极轻便的新产品。

他准备放手一搏,功败垂成在此一举了。

新产品投入市场的前夜高德康极度紧张,他甚至罕见的出现失眠。但市场的反应却出人意料的好。在这一年,新版波士登的销量突破60万件,销售额超过2亿元。从此,一仗翻身的波士登成为国内羽绒服行业的领头羊,而它的创办者高德康,也跨入亿万富翁的行列。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我们在高德康身上看到的是“识时造英雄”。只有认得时机,抓得住时机,才能成为行业里的领军者。错过一个机遇就是错过了一个潜在的改变命运的机会,成功者都是“视机如命”的人。

【商海大事记】

1.1976年开始,高德康以集体企业的名义创办服装企业。

2.1987年,高德康投资30万元建造了自己的第一栋厂房进行服装加工。

3.1990年,高德康正式注册了“波司登”品牌。

4.1993年8月被人事部、纺工局授予“全国纺织工业系统劳动模范”称号他在持续的创新与探索中确立了行业的领军地位,同时带动了百万农民致富。他的产品在本行业连续11年全国产销量第一。

5.2000年4月,高德康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6.2002年12月,高德康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商道妙语】

1.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要把我的一切,全部奉献给家乡和人民。

2.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研发和创新。在波司登里面,人人都会有创新的意识和动力。

3.企业小的时候,是自己的;企业大了,就是社会的、国家的、人民的。

“逐日英雄”的政商思维

施正荣被称为“逐日英雄”,他仅用6年的时间,就从一名科学家完成了向亿万富翁的转变。

他年轻、博学、锐意果敢,但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能与政府打的火热。

“得到政府的支持,是我成功的一大原因。”

施正荣举家创业之前,已经在澳大利亚科研界有了如日中天的地位。读博期间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先后获得十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按理说,他当时的状态可用衣食无忧来形容,但一颗不安分的心,促使他寻找新的事业制高点。于是回国创业就成了施正荣笃定做的一件事。

现在,很多人说起他事业的成功,总把他的个人能力排在首位。但在施正荣自己看来,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他不会取得现今的成绩。

古人有句话说得好,“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九方皋是相马的高手。施正荣回国创业之初,带着一份两百多页的计划书、一台电脑和一些专利技术证明资料,辗转上海、大连等国内多个城市,却四处碰壁。不是他本身技术的问题,而是没有人赏识他或者说是信任他。

从道理上来看,千里马和九方皋的关系,两者是互有需求的。没有九方皋的赏识,千里马一辈子只能混迹于尘俗之中,一生不得施展它的才华,最后的结果是郁郁而终。而没有千里马的出现,九方皋也没有一个能够证明自己眼光的机会,他也就泯然众人。所以,九方皋和千里马都是不可或缺的,两者都具备,方可互惠共赢。

在最初回国创业的那段时间里,因为自己的才华和资历,他得到了无锡市一位领导的赏识,领导甚至在一个公开场合对大家说:“谁要是把施博士放走了,市委和市政府将追究其责任。”

这句话给施正荣回国创业定了一个基调:有政府帮衬,你就没有后顾之忧。伯乐在此时出现了。但出钱的是政府,一说到钱的问题,投资方就要仔细考察了。

担任主要投资方的是时任无锡市联信托投有限公司投资部经理张维国,因为之前有过受骗的经历,这次他留了一个心眼,要考察一下施正荣。多年的投资经验也告诉他:小投投项目,大投投人。

两人见的第一面,张维国就仔细打量着施正荣。他首先想搞清楚面前的这个洋博士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其次,还要看他的人品。谈吐潇洒,举止得当的施正荣给张维国留下了一个良好的印象,他凭着自己多年的阅人经验判断,施正荣是个实在人。

但考察并没有就此结束。张维国深知自己此时的身份是代表政府,他的每一个决定都要慎之又慎。两人在初次见面之后三天,全国第六届光伏年会在昆明举行,张维国决定让施正荣和自己同去,考察一下他的业务素质,看看他是否是光伏方面的专家。

此时的施正荣也渐渐明白,面前的这个精明男人实质上是在替政府办事,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政府的决策大权,他决定,要在光伏大会上拿出真正的本领。光伏大会上,原本专家济济一堂,当施正荣一出场,立时成了全场焦点。他鲜明的理论,独到的见解让众人啧啧称赞,最满意的当属坐在台下的张维国。

不住的点头间,施正荣的目光与其相会,他料想这下张维国该满意了。但施正荣不知道的是,光伏大会过后,张维国又和四位政府官员秘密去澳大利亚调查了他。结果就像他们事先预料的一样:施正荣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考察完毕,无锡市政府在进行了一系列紧锣密鼓的磋商,之后就决定对施正荣立项。代表政府与施正荣会谈的就是张维国。

在那次谈判中,张维国提出的一个条件是:他们出资600万美元,新公司由施正荣担任总经理。时隔多年,当他的公司发展壮大,自己也成为亿万富翁的时候,施正荣还是不断的提起这件事。他觉得,正是得到了政府的认可,自己的发展才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大踏步的前进。

“到无锡去的几处都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他们非常的热情,就是欢迎,用他们的话说,我们已经找你这样的人才找了几年了,今天终于把你找出来了。这听上去的感觉就是一种,找到了知音。而且更让我感到有信心的一点,就是在回国之前,我从来没有给自己定位为总经理,我一直认为我应该当副总、技术副总,这就是我的定位。但是一到无锡,无锡的领导就跟我讲,你要到我们这儿干,我们就要让当老板,你必须干一把手,这更加强了我到无锡来创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