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不用做什么,他本身就代表了某种吸引力和改变的可能。
“和大多数选择回国的研究员一样,我不是被亚勤说服来北京的,而是主动来的。”说这话的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某位高管,在他眼中,张亚勤的成绩已经不需他过多的鼓动别人,他就是最好的广告。但是达到这样的程度,张亚勤也经历了一番历练。
刚到雷蒙德的时候,张亚勤在微软的工龄只有5年,而他现在手底下的四位高管的工龄加起来超过70年,固守的思维、刁钻的难题。更让他头疼是移动与嵌入式部门庞大的人员数量以及与这个部门有众多关联的其他部门。
“当时在全球我们大概有1000人在工作,而WindowMobile(移动)几乎和所有产品部门都必须有紧密的联系。”
但他决心改变,即使有再难的问题摆在他面前他也要试试。
入住雷蒙德后几个月,张亚勤给身在美国的4万名微软员工每人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邀请他们使用“微软手机”。微软手机是第一款在微软内部测试使用的手机。它功能齐全,已经具备了当时商务手机所应具备的所有功能。其中,多媒体、3G等功能是张亚勤加入这个部门后坚持补全的,这也是他来到雷蒙德后做的第一件事。
他刚到那里就觉察出了移动部门发展缓慢的命门:“业绩上不去,不是因为业务不精,而是我们忽视了技术。”很多时候,有些人不是不想改变,而是无从改变。张亚勤与他们的区别就是,他知道从哪儿下手,而这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软的未来。
张亚勤的这个邀请在微软内部引起了很多反响,员工回馈众多,“我第一天收到的邮件就有700多封。”这或许令当时的张亚勤有些始料未及。而更令他想不到的是,对“微软手机”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老板比尔·盖茨,“他几乎每天都给我发一份邮件,问我手机的项目的最新进展,有几次,他甚至和我讨论具体的技术细节。”
改变在悄悄发生,而这些都是因为张亚勤的缘故。
2005年,在美国的一次WindowMobile的新品发布会结束后,张亚勤遇到了松下在美公司的CEO,他看到对方的手机上有WindowMobile软件,就径直走过去询问是否好用。当时,那人并不知道张亚勤的身份,就先说了一番好话,当他知道张亚勤就是这款产品的创办者后,他的表情就严肃起来:“那我得好好给你提点意见了。”
一个全新的产品思路就被启发出来,而张亚勤的这个新想法促使移动和嵌入式产品部门抛弃原有的落户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他们当时组建了微软著名的OORT团队,这也是微软历史上第一次专门成立一个团队与手机商、运营商等进行合作。
“这个部门当时只有20人,现在发展到200人,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WindowMobile的产品研发、合作和经营模式。”
现在,微软的移动业务已经与47个设备制造商和115个移动运营商有合作关系,但是,巨大成绩的背后,张亚勤看到的却是另一些东西。
“我看到的是两个层次的融合,多年来改变整个人类交互方式的两个最重要方面,一个是数字化,把你的信息表示方式的改变,另一个是IP化,即信息链接的方式。”
张亚勤没有说成绩,他看到的永远是改变,而这些改变,正是因为他的到来而引起的。当一切发展顺利后,有人问他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些的,他笑着说:“我可以全部都告诉你,但请你记住,这不是我一个人搞定的。”
2006年初,在微软移动业务上功德圆满的张亚勤被派往北京,接替原本属于李开复的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裁的职位。那天,北京的天空灰蒙蒙的,寒冷非常。一些早到的记者猜测这样的环境可能会导致微软中国新掌门人的些许不快。但事实让他们失望,张亚勤上台的第一句话就说:“我今天很高兴。”很多人只是觉得他的这句话表明他的心情不受天气影响,大多数人没有明白,他的意思实际上是:我今天很高兴,一个新的改变的机会又来了,而我就是改变的源头。
在张亚勤的故事中,他略去了惊心动魄的商战,转而用自己的行动阐述了一个理念:用改变影响周围的人,这种改变也会为自己带来价值上的提升。但这种改变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契合,只有周围的人因为你的推动而获益,你的努力才有意义。
【商海大事记】
1999年,张亚勤加入微软,是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创始人之一,并在之后的五年中担任院长兼首席科学家。
2004年,张亚勤晋升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回到微软总部掌管微软全球移动及嵌入式产品WindowsMobile以及WindowsCE平台。
2006年初,张亚勤被派往北京,接替原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裁的职位。
2007年9月,张亚勤接替陈永正,全面接掌微软中国。
【商道妙语】
1. 回国后我最大的感觉是使命感,我能影响的是更多的人。
2. 我从来没有想过做第一。我觉得尽自己的努力,和最好的人为伍最好,做第二,第三也挺好。人应该在内部外部找平衡。
3. 我跟这个世界很少冲突,一般都比较和谐。
4. 那些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他们不会输。因为他们即使不成功,也能从中学到教训。所以,只有那些不去尝试的人,才是绝对的失败者。
5. 绝大多数人在智力上的差距是微不足道的,所以真正重要的是如何用好自己的聪明才智。
6. 一定要和最好的人合作,一定要和不同领域的人合作,跨学科合作往往是最有效的。
张跃进:文化为王
10年前,在北京还很难看到国际一线品牌的身影,为数不多的几家针对的顾客也只是外国人。10年后,在北京,当人们想要一尝奢侈品时新鲜时,必然会想起燕莎友谊商城,在人们的印象中,这座商场是中国奢侈品的代名词。领导这家中国奢侈品卖场第一品牌的是有着“****式”名字的山西人,他叫张跃进,一个喜欢穿唐装,喜欢传统文化的新型晋商。
“奢侈品的品牌能给目标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是产品功能性的,而是在其中浓缩了品牌的文化成分,因此必须在功能性的基础上增加文化的价值。只有超出附加价值的时候,消费者愿意获得更多精神的利益,愿意为它付出更多,同时体现消费者的品位,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快乐,这一品牌才会成长起来。”
每当有人问起如何将奢侈品的精神价值最大化,让更多的人关注并接受时,出生于山西古城平遥,年轻又精明的燕莎友谊商城总经理张跃进总是喜欢将奢侈品的精神内涵与文化结合起来,在他看来,这是创建出中国真正的顶级品牌的必经之路。
2002年以来,国内奢侈品市场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国外一些大企业对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开发力度也越来越大,这对于国内高档品牌的打造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张跃进看来,国内有的所谓高级品牌,很多只有牌子,没有品味和品质,这正是文化因素缺乏的表现。
“缺少中国元素,体现不出中国文化价值,是很多品牌的通病,只有找到中国自己的独特的理念和信仰,再把这种价值观呈现给世界的消费者,才能使消费者接受。”
正是有着这样的经营理念,这个名字在外人看来有点“土”的山西人,已经将燕莎友谊商城开到了世界著名的时尚之地,如纽约的第五大道,以及巴黎、伦敦和罗马最繁华的街道。在这些店铺的装修内内部的陈列上,张跃进都采取了“文化为王”的策略,以“上海滩”为文化背景,建立了中国奢侈品消费品牌在国外的历史和文化形象。
这一招很见效果,当专卖店在繁华的商业街树立起来的时候,很多人被鲜明的中国元素吸引,在张跃进看来,这已经成功了一大步。“因为外国消费者认识到了你的存在,而且也得到了国际奢侈品业的认同。”
同时,为了体现燕莎世界顶尖奢侈品零售品牌的定位,张跃进对于进驻到场内的品牌采取了“有意识选择”的策略。
在2006年的巴黎国际时装周上,一个叫“吉芬”的高级女装品牌受到了国际买家的追捧。这个源自意大利的品牌无论是在它设计的细节上还是整体凸显出来的文化味道,都毫不保留地向人们展示了亚平宁半岛的无限风韵,所有的人都惊为天人。
张跃进在看到“吉芬”后,第一时间便敲定要引进这个品牌。“吉芬”入驻燕莎后,立即受到了国内外高档消费人群的青睐。这是张跃进打造品牌文化的重要一步,
“保持准确、清晰的文化品味,是品牌核心价值所在。
张跃进“文化为王”的战略在打造“燕莎”这一品牌的过程中,让人们看到了一个集聚高端服务,中国风采和商品系列化的经营策略,这一经营策略已被消费者认知和接受。以至于在大众消费者中流行这样一种说法:“想了解世界富豪的生活,就去燕莎商城看看。”
这句话在2005年以前称得上是北京高端品牌消费者的口头禅,而在2005年以后,张跃进相信,这句话会成为更多地方,更多消费者的口头禅。他的自信来自2005年8月28日燕莎太原店的开业。
“为什么要把太原选为燕莎首家在外埠开店的地点?山西人有消费奢侈品的经济实力吗?”
自从张跃进准备在太原开分店消息传开后,很多了发出了这样的疑问,直至太原店开业,这些疑问还在不停地纠缠着张跃进的大脑。张跃进的回答是——“文化。我们一直在提倡以文经商,以文兴商。这里的“文”就是文化。”
在张跃进看来,特色的商品文化、营销文化、管理文化、道德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是燕莎能走到今天的不二法门。将燕莎的文化内涵和三晋大地悠久的历史积淀结合在一起,把国际化的时尚文化和服饰概念带到古老的三晋大地,让各行业的精英足不出省就可以享受到燕莎所带来的精致生活的设计,这足以让燕莎的文化价值更加的得以提升。
就这点来看,山西人是很明白自己和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想要达到怎样的层级。也许有人会质疑张跃进的经营策略过于空大,但事实证明,张跃进并不是那种喜欢讲大话,做空事的企业家,这个山西人身上流淌的晋商之血让他深深的知道,丢失传统滋养,拒绝文化价值,品牌没有出路,企业也会稍纵即逝。
【商海大事记】
1992年6月30日。北京燕莎友谊商城有限公司开业,之后,张跃进担任北京燕莎友谊商城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2年至今,张跃进在全国开设三家燕莎商城直属分店,共调整引进新品牌近百个,将经营重点转向了品牌与布局的调整提升。
【商道妙语】
1. 品牌品牌,无非由品质和牌子构成。
2. 奢侈品的特征不仅仅是贵,它和一般品牌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制作工艺的精良、购买的不便利性,更表现在一个精彩的深入人心的品牌故事,这个经典的品牌故事诠释了品牌内涵,从而使高端客户从内心认同这种价值理念
3. 保持准确、清晰的经营定位和坚持特色化经营,是品牌的核心价值所在。
4. 作为精品百货店,简单的价格竞争已基本失效,国内百货精品店的竞争不再是商品质量或是价格,甚至不再是商品品牌或品牌组合的竞争,而是服务水平或者是服务价值链的竞争。
海航领军人:陶朱事业当有管鲍之风
陈峰的海南航空以1000万元起家,这些钱,甚至买不起一个飞机翅膀。
在海航连年亏损,债台高筑之际,他临危受命,十赴华尔街寻投资,索罗斯的2500万美元就是在此时注入海航。
这次引资被人称为传奇,陈峰也成为企业界的明星,他是凭借什么打动了华尔街挑剔的投资者?
对于陈峰来说,他并不是个打领带的高手,但是这次,他决定试着打一次。
刚刚接手海南航空公司的时候,陈峰遇到了一件麻烦事:他只有1000万,“连一个飞机翅膀也买不起。”而他接管海航的任务就是:组建海南航空。
钱成了他每天翻来覆去想的最大问题。一个朋友偶然间的一句话让他找到了出路:美国可以找到投资。已经为钱急红了眼的陈峰霎那间来了精神。他在镜子前理了理有些凌乱的头发,套上一身西服,仔细地打着领带。
那段时间,他总共打了10次领带,去了10次华尔街。
第10次的时候,他又在用自学的英文为面前潜在的投资者讲述海航100万美元创业的故事,面前的听众听的津津有味,但没有一个真正出钱的。一位刚从洗手间里走出来的男人打断了陈峰的讲述,他饶有兴趣的问起了陈峰的公司在中国的具体位置。陈峰就拿出一张英文地图,他本想说我们在海南岛。但地图上海南岛的位置只有小岛没有名字,他就对那个人说:“你知道越南吗?”那人说知道。
“我们就在越南边上。越战和韩战是在中国人的帮助下打的,美国人怕死,中国人民不怕死。”
此话一出,面前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每当说起这个桥段,陈峰总是语重心长的对自己跟前的小字辈说:“把话说明白是一种技巧,找投资的时候尤其如此。我当时就是给他们讲故事,讲的绘声绘色,非常容易明白。”有的人不明白,“讲好故事就能拉来投资?”
陈峰笑笑:“可能还是因为我长得善良、诚实。”
陈峰说的没错,不是因为他长的善良、诚实,而是因为他确实诚信为本。
那个从洗手间出来的男人听完陈峰打趣的话后就走了,两周后,陈峰接到了美国航空想投资海航2500万美元的电话。直到那刻他才知道,那个陌生的男人是世界投资巨头索罗斯的助手,而打算投资他的美国航空公司就在他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