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被苏宁刺激已久的8大商店老总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他们联合成立了“南京家电拓展协调委员会”,发出“个别厂商单方面压价倾销商品,将损害大多数同行的利益”的******,并承诺“对空调统一销售、统一维修服务和统一调换。”意在打压苏宁家电,但杀气正旺的张近东怎会善罢甘休。他再次使出降价的撒手锏,最大降幅大50%,并承诺:“如果有谁在南京任何一家商场购买同款产品时价格比苏宁低,苏宁会全款收购并支付差额。”
消息一出,南京城炸开了花。消费者乐的合不拢嘴,挤破了头去苏宁买空调。8大商场这边则个个急的冒汗,紧急商量对策。为了给苏宁正面打击,他们也在报纸上刊登降价广告,有的比苏宁的价格还低。他们一边高喊“打价格战不是问题。”一边说“某些所谓的空调专营单位出售的空调以次充好,乱收安装费,八大商场将停止对其批发。”
同时,广东某著名品牌在南京召开供货商会议上,八大商场代表竟然在张近东出场发言的时候,集体离席,全场一片哗然。张近东自己也说:“当时我的感觉是震惊,第一次体会到商战的可怕。”
接着,八大商场来到《扬子晚报》控诉苏宁,说它损害了企业利益,是对国家的不负责,大有致之于死地的感觉。而张近东也在媒体上大打“悲情牌”。说自己之所以降价销售完全是为了消费者考虑,“苏宁获得了比较低的价格,我们把这些利润让给消费者有什么错?”
张近东在南京媒体上的频频出招引来了全国媒体的普遍关注,这场营销大战瞬间从南京扩散到了全国。他一切以消费者为重的观点也捕获了人们的心,苏宁销售额猛增不止,当年就突破了3亿。而通过与八大商场的营销大战,苏宁一战成名,打开了在全国的知名度。张近东这个创业初期只想着在江苏和南京打拼天下的商人,悄然间,也在全国空调市场杀出一片天。而他当初在各大媒体上的长袖善舞,也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竟通过报纸上短短的几行文字,让实力强大的八大商场败下阵来,其中的决胜之道,除了张近东个人的秉性与实力,更关键的还是他在媒体上发动的营销大战,不管是降价还是“悲情牌”,都是他获胜的不二法门。
商战之中,要想在惨烈的你争我夺中取得一席之地,将砝码置于媒体不失为一记妙招。通过媒体实施自己的营销术,不仅可以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更可以有效的抑制对手的气焰。商场之上,一寸土地一寸金。变化无穷的营销术,有时可以一招致命。
【商海大事记】
1990年12月26日,张近东以10万元资金,在南京宁海路租下一个200平方米的门面房,取名为苏宁交家电,专营空调。
1992年,苏宁凭借产品和服务强势,成为春兰空调全国销售第一大户。“苏宁”的名字在南京空调市场一炮打响。
1993年春夏之交,南京“八大商场”联合发动空调大战向苏宁发难,张近东凭借平价优势当年空调销售额达到3亿元,苏宁成为最后赢家。
1996年,苏宁进入扬州市场,张近东开始走出南京探索家电连锁之路。
2000年,苏宁停止开设单一空调专卖店,全面转型大型综合电器卖场。
2004年7月21日,苏宁电器正式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挂牌交易。
2005年5月1日,苏宁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同时新开出22家连锁店。
截至2009年5月,苏宁电器在全国29个省和直辖市、200多个城市拥有850多家连锁店。
【商道妙语】
1. 企业的成功不仅在于拥有财富的多少,还在于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多少,因为企业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为社会创造财富。
2. 只要你充实准备,机遇从来不会负你。
3. 创业,其实就是想做事,想做实事,但不一定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而是把自己的事做好,一点一滴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是大事了。
4. 苏宁现在已不再为开店定具体指标,我们只是放手看自己到底能跑多快。
5. 市场瞬息万变、环境瞬息万变,没有一种企业经营的定位策略是永恒的,要不断地通过换位思考,不断寻求企业的再定位、再发展。
6. 这个行业没有投机,如果你透支了过去和现在,将来你还要为他们买单。
7. 之所以有些企业不能盈利是因为对其市场状况、市场规则不了解,而要了解就必须贴近它。解决地面问题就要用地面部队。所以,我们不是空投,而是地面部队。
8. 渠道本身存在竞争,但不是消灭对手的问题,而是如何培育市场。
尹同耀:走出圈子才是硬道理
有人说尹同耀和奇瑞代表一种不可复制的成长,而这种成长,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奇瑞的海外扩张,尹同耀就是力主此种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人物。
尹同耀不是不怕奇瑞在海外受到对手强大的冲击甚至吞并,但他更怕的是,如果不走出去,奇瑞受到的冲击会更大。
哪种选择才更适合现在的奇瑞和自己,答案就在他的故事里。
“小时候没有见到过汽车,村子里面只有一个拖拉机,我们这些孩子都愿意跟着拖拉机后面跑,考大学的时候,我稀里糊涂就报了一个汽车专业,没想到20多年过去了,我们能够天天开着车上下班,而且开着我们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汽车。”
说这话的时候,尹同耀已经是奇瑞汽车的董事长,他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诉说着自己的过往,和这些年奇瑞突飞猛进的发展,脸上的表情已不能仅仅用喜悦来形容。
十年前,如果不是时任安徽省芜湖市副市长的詹夏来到长春一汽考察,他就不会注意到正在那里工作的尹同耀,这个安徽老乡的才华让副市长记忆犹新,回去之后,就是不停的电话联络。主题只有一个:回家乡造车。如果当时的尹同耀没有接受,可能就不会有奇瑞的今天。但他没有拒绝,其中有一个原因是:“我想造能卖到国外的车。”
从只见过拖拉机到造卖到国外的汽车,这个过程不是仅仅用梦想就能概括的。奇瑞在经过最初的困境后,公司的发展还是遇到了瓶颈,尹同耀敏锐的觉察到:到了战略转变的时候了,奇瑞不能再“闭门造车”,要大胆的走出国门,与外界合作,在扩张中壮大自己。而2002年找到叙利亚经销商,在该国销售奇瑞,便拉开了奇瑞对外扩张的序幕。
但很快,尹同耀明白了经销商为什么那么热情的找到他代销奇瑞。如果按一辆“东方之子”售价3.7万美元算,即使叙利亚的关税是200%,经销商的毛利还是很高。看到了这点,尹同耀就对经销商的资格采取了更加严格的筛选措施,同时要求他们在销售奇瑞的时候,为其收集相关市场信息和宣传奇瑞品牌,提高影响力,对有些地方的经销商还下放指标,完不成的,马上由新的代替。
不停的在外建厂,伊朗、埃及、印尼、乌克兰都有了奇瑞的生产厂房,在整个2006年,奇瑞出口汽车超过5万辆,同比增长177%,是中国同行业出口的第一名。
出口让奇瑞获得了丰厚利润,奇瑞内部人员也说尹同耀“有点上瘾了”。上瘾之时难免疯狂,而疯狂之时就可能带来麻烦。奇瑞与美国梦幻公司的合作失败,就使其丧失了进军美国的大好时机。
原本,2004年的时候,美国梦幻与奇瑞达成协议,前者独自拥有奇瑞在北美的销售权,在引进几款新车型的情况下,2007年的预计销量是25万辆,但2005年只有一家经销商愿意销售奇瑞汽车,双方合作陷入困境以至最后不了了之。有人分析说,美国经销商之所以迟迟不愿加盟,是因为美国交通部的安全标准、美联邦空气污染控制标准和平均燃油经济标准都非常严格,他们担心现在的中国汽车还无法达到那样的程度。
这次的合作势利虽然延缓了奇瑞进军美国市场的进程,却没有动摇尹同耀的信心,他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必须与技术高端的公司合作,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实力与影响力。
2007年,奇瑞在经过艰苦的谈判和与其他对手激烈的竞争后,成功的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利用奇瑞在中小型汽车上的生产优势以及克莱斯勒的品牌价值,共同开发北美等地的市场。
这一合作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双赢举动:奇瑞进军了美国市场,接触了世界顶尖级的汽车技术。克莱斯勒则引进了自己的制造短板小型汽车。更关键的此次合作并非像外界猜测的一样:奇瑞只是在给克莱斯勒代工,而是由于奇瑞出口的是自己生产的汽车,接受方克莱斯勒还要向奇瑞致富知识产权使用费。外国汽车公司向中国公司支付知识产权费用,在中国汽车史上绝无仅有,而奇瑞则来了一次“破冰之旅”。
与克莱斯勒的合作大大推进了奇瑞的国际化进程,此后,奇瑞又与多家外国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他们一方面在合作中开拓市场,一方面在合作中学习对方的先进技术理念。尹同耀一直在强调走出去搞合作,但他更强调合作中的独立自主,只有独立才能把握主动,才能掌握话语权。
“我们不能走南美的路,经过一轮合资狂潮后,南美的汽车工业本身并没剩下什么。它的汽车产业就像一朵云彩一样,一有风水草动就飘走了,因为你没有根,根就是品牌的研发根就是根本的控股权。”
在尹同耀看来,奇瑞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在合作之中一直紧握自主研发不放,一直将主动权牢牢握在手里,这就是奇瑞能够在与外资合作中越来越强大的重要原因。而经过与世界最顶尖公司的合作,不仅奇瑞的研发技术有了大幅度提升,它品牌价值、市场开拓能力都大大增强。
海外扩张和海外销售让奇瑞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勇敢的走出去,让它的瓶颈越来越小,它也在走出去中突破了原来以为不易突破的自身极限。而这一过程中的尹同耀无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他的力主,奇瑞才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瓶颈,遇到瓶颈之时如果不及时思考应对方法,企业发展就可能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沼。而大胆的走出去,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走出国门,学习他人的技术与理念,借鉴别人的优良方法,就可能给自身发展带来生机。
商海之中,一个人的成败有时就在于理念和思维的不同,大胆的突破自己,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板,才能在险象环生的商海搏战中尽可能的降低风险,把握商机。固守自己原有的并非完全正确,如果外在的新的理念能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感觉,为什么不大胆的尝试一下?
【商海大事记】
1984年,尹同耀进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红旗轿车厂任工艺员。1989年10月至1991年10月,尹同耀赴德国、美国学习,并参与一汽大众的前期准备工作。
1991年10,尹同耀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任总装车间主任兼物流科科长。
1996年11月,尹同耀离开一汽集团进入奇瑞公司,任奇瑞执行副总经理。
1999年12月,第一辆奇瑞“风云”轿车驶下生产线。
2004年2月至今,尹同耀任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5年3月,奇瑞公司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高性能发动机下线,这是中国汽车在核心零部件方面“零”的突破。
【商道妙语】
1. 汽车这个行业做深了,双方的账都很清楚。合作中我赚多少、你赚多少,清清楚楚。我们就好像在光着屁股谈判。
2. 我们要用最干净的做法,获得最先进的机制。
3. 世界著名汽车企业在“走”,而我们只有“跑”才能追得上。
4. 过去,我们必须勇敢地亮出“自主创新”利剑;现在,当“自主创新”受到广泛重视时,我们更要敢于“亮剑”,要用自主创新上的累累硕果,与国际汽车巨头一决高低。
5. 我们要把奇瑞做成“中国的名片”,我们希望能够实现但凡外国人说起中国,就想起中国有个奇瑞,中国的汽车很好。
6. 奇瑞不拒绝合资,但是绝对不会去给人家当小,而是要做老大,这似乎有点欺负人,但是没办法,我们的地位变了,是实力说话。不欺负别人是我们的底线,被别人欺负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就这么简单。
7. 与其看着外国人喝咖啡,不如自己咬牙干。
8. 先谋事,把事情做起来;然后谋利,看能挣多少钱,在谋利的过程中谋品牌,谋企业文化建设,努力让用户、员工、股东都满意。
吕向阳:合作就是找对人
很小就离开了学校,很小就参加了工作。从银行职员到融捷集团掌门人,再到名字排上富豪排行榜。这个叫吕向阳的男人到底用了魔法,使安徽无为的农家子弟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投资大王?其实,他的故事很长也很短。
将吕向阳和王传福完全脱离开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这两人是表兄弟外,更为重要的是,吕向阳是王传福的比亚迪公司第二大股东。正因如此,人们更习惯于将这两个人相提并论,或着以一个整体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