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大学时期最重要的9个决定
36496700000061

第61章 第八个决定:性选择,理智与本能的较量(3)

柏拉图曾说过:心灵像一架马车,它由三部分组成:驭者与两匹马,驭者是理智,一匹是不驯的劣马,一匹是听话的好马,好马是抑制冲动,劣马是情欲,好马“能自治,知廉耻”,是有正确见解的朋友,而劣马“靠鞭打才能勉强驯服”。这匹马朝着肉欲的宴席疾驰,沉湎于享乐之中。爱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生命态度。大学生应该在爱这所学校中学到“自治、廉耻”,而不是游戏爱情的态度。

陈洁来自于大城市,身高一米七,体型适中,一笑嘴角就有两个小酒窝,看上去格外清纯。但是她从小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中,妈妈脾气暴躁,很少关心她,爸爸工作忙碌,父母长期吵架,在她读高中时,她的父母因为感情不和而离婚,这对她打击很大。她刚进入大学军训的时候,就有高年级的男生追求她,军训结束之后,他们谈起了恋爱,她很爱他,而他却是个花花公子,一个学期之后,他们分手了。

分手之后的陈洁,似乎变了一个人。只要有人追求她,她就去和别人约会,在公共场合和别人卿卿我我,根本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一段时间她换男朋友的速度越来越快,几乎不到一个月就换一个男朋友,同班同学笑她,说她是“半月谈”,而她却毫不在乎地说“我是每周一哥”。

曾有好朋友劝她不要这样做,可是她却唱道:“找呀找呀找男友,找到一个好男友,接个吻呀牵牵手,你是我的男朋友。分手!”她还说:“女生就是要有男生追,才能显示出女性的魅力。人就是要在年轻的时候及时行乐,要不大学能给自己留下什么美好的回忆呢?”

其实,当陈洁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她却常常哭泣。因为她的行为,朋友都离她远去,这让陈洁感觉很孤独,但她也只能在这种勉强的孤独下掩盖自己那颗早已破碎的心。

像陈洁这样因家庭缺乏爱的温暖,而渴望在恋爱的过程中获得归属感和爱的满足的大学生们也很常见。他们往往渴望体会到被对方被对方接纳、体贴、理解的快感。在恋爱的过程中既爱着别人,又得到别人的爱的满足感。一旦这种满足感失去,他们便会不再相信爱情,而是在游戏中伤害别人,同时也在不断加深自己内心的伤痛,来作为对神圣爱情的一种报复,我们同情陈洁,但同时又替她感到惋惜,真希望她能及时悔悟,并能够用心去赢取一份真正的感情。

爱情的产生以及亲密关系的建立,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人在性方面的成熟与发展,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充满了性方面的渴望,在恋爱过程中,许多人用性的深度来表明爱的深度,这是一件神圣而慎重的事情,但是有些大学生却把性当成一种很随便的事情,这不得不让我们为之感到叹息!

对于女大学生的这种放纵的“性行为”,一方面与其青春期性激素分泌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受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商品经济下,女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日益淡薄,同时社会对女性生活越来越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使她们一味追求感官刺激,却不顾及人生的责任和道义,甚至人格和尊严也丧失殆尽。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中成长的一代,只图自己享乐,根本感受不到她的做法对别人和社会的危害,这不仅是对社会犯罪,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即使贫穷或失恋,抑或是为了报复、贪图虚荣,都不能成为她们逃脱惩罚、免付代价的借口。

为了性而爱?

如今,早恋的中学生都越来越多,那么性越轨对于那些学习压力并不甚重,而且脱离父母管制的大学生来说似乎也就见怪不怪了。当秘密幽会、牵手不足以满足内心的性渴望时,两人之间的行为自然也就上升到拥抱、接吻与抚摸,发展到这一步,一旦激起强烈的性冲动,再要控制就十分困难。这尽管不排除纯情学生间的偶发性越轨行为,但亦有相当的女大学生就此稀里糊涂,成了某些居心不良、品性不端者的牺牲品。

失身又被抛弃的女大学生若处理不当,更是极其危险。一方面她们可能自卑失落,一蹶不振,阴影难消;另一方面她们中有不少人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或为金钱性欲出卖色相,或为报复男性,纵情声色。

某大学美术系四年级的一位女生,还在大一时,由于长相俊俏,颇得高年级学生的青睐,很快就成为群雄追逐的对象。对此她曾请教过高中时的女友。女友对她说:“大学是学府,也是爱之府,有爱为什么不去体验一下呢?我们这个年龄,没有比爱更美的事了。”困惑之余,她终于投入男友的怀抱。不久她第一次怀孕,男友对她发誓保证,她想只要有爱情做后盾,什么也不顾,怀孕流产通过实践也并非那样可怕。就这样,当比她高两届的男友毕业后,赴深圳工作时,她为他已做了三次流产。最后在大四的寒假期间,她发现男友在深圳已另有所爱……她没有像其他被抛弃的女生那样哭闹,凭借美丽,她很快便倒向一直关心她的同班男生,按她自己的说法,当一个女孩有了性体验后,根本不可能刹住欲火。如果说与第一个男友还曾经恋爱的初级阶段,那么,一旦移情于第二个男友时,她所需要的只能是性爱,感情的培养对她形同虚设。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低级需求的支配,在毕业前夕她第四次怀孕流产。这时她感到了厌倦,对两性的关系骤然冷漠下来……毕业时尽管那男孩百般哀求留在她身边,但她还是和第二个男友平静地分了手。

在英文的情欲(Eros)这个词中,既包含了性欲及爱情两种观念,此外还含有生命本能的意思。显然情色本来就是一项过程,而且是人的一种本能。或许,在两性交往的问题上,本来就不应该区分爱与性,也不应该论述它们之间的交错关系,因为它原本就是一体的两面。有爱无性,或有性无爱的情色是不可能存在的,男女之间也难有情色分离的交往。

勇于尝试性的另类女生,她们多半是想以行动寻找真爱,她们想用肉体出轨,诠释情色的新定义。然而,她们应该明白,没有爱的性是真实的吗?性和爱真的可以分离吗?

武菲是一个四川来的女孩子,长得十分精致,曾是某艺术院校的学生。据她自己说,她从小就热爱艺术,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艺术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校园生活后,才知道出色的女人太多了,她的相貌虽然在同学中是上等的,但成绩只是中流,如果她搞艺术,实在是前途难卜,于是她把命运的赌注就压在了外貌上。后来,经过同学介绍她认识了一个大款,经过对这位中年大款一番考察就做了他的情妇。一个学期后,认为读书已经没有意义,前途一片茫然,于是她自动退学了,专心让那个大款包养着。武菲说,没有人是天生想走这条路的,可是既然上天赋予了她们这么优越的天姿,又何必那么固执,非过苦日子呢?在别人眼里她们,没有道德,是坏女人。但她认为,“在这个实用主义泛滥的时代里,道德早就成了虚伪的东西,人们都专注自身的享受。”这真应了但丁那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据武菲介绍,现在用肉体换取金钱和享乐的女大学生不只是零星几个,曾经和她一起走入大学校园,并曾信誓旦旦要努力学习,将来在艺术界打下一片天的不少女孩都走上了这条路。她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年轻、漂亮,但前途没有把握又没钱。

从相关调查中显示,尽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生中“偷吃禁果”的现象一直存在,但90年代以后,大学生“偷吃禁果”的现象明显地增多并具有新的特点。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并不是表现在量上,而是表现在质上。这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偷吃禁果”的现象绝大多数是发生在恋人之间,并以结婚为前提或归宿。它只不过是将以前传统的“恋爱—结婚—性行为”的婚恋性关系模式,变成了“恋爱—性行为—结婚”的模式,变化的仅仅是三者的时序,即性行为发生在结婚之前,但是三者在总体上最终还是统一的。然而,到了90年代,大学生的性行为除了继续表现为时序上的一种颠倒外,还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三者的一种根本分离。这种分离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性行为与婚姻真正分离,而不再只是一种暂时的分离,即发生性行为后并不一定非要结婚。大学生中流行的最典型的话语是“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最经典的实证数据是:66.8%的大学生对“已经发生婚前性关系的男女就应该结婚”这一观点表示“很不同意”和“基本不同意”。

第二,性行为与恋爱相分离,不少大学生的性行为发生在并不具有恋爱关系的异性之间。无论这种分离是自愿的,还是被强迫的,都是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的大学生所无法设想的。

爱情究竟是什么?著名社会学专家李银河在她的《说性》一书中谈到对爱情的理解,“它是一种两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的感觉,是一种两个人合二为一的冲动。”在这个后现代的开放空间里,不少男女在性方面的过度挥霍造成了爱的贫乏,其实,这正是因为他们渴望有真正的爱情。正像有人说的那样,“这是一个对爱情饥渴到极点的时代,因为缺乏,所以饥渴。”

我们需要爱,是因为我们不能放纵自己的生命本能,放纵便与动物无异。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有些人会选择把爱与性连在一起,没有爱就没有性;有些人会选择把爱与性分开,只要爱,不要性。但是,纯粹为性而爱,那无疑沦为肉欲的奴隶。当代的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青年,是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群体,在性问题上,应该表现出高尚的追求和控制能力。

“木子美”之流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腾柏格,提出“爱情三因论”。认为爱情是由动机、情绪、认知三种成分所组成。“爱情三因论”的主张与色觉理论中的三元论颇为相似。“色觉三元论”将红、绿、蓝视为三种元色,按三者不同比例的配合,即可产生所有不同的颜色。爱情是人类心理上的色彩世界,每个人的三种成分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就使我们看到了多姿多彩的爱情世界。

“婚姻是一个很成问题的结构。”一位名叫李丽的女孩对婚姻从来有不信任感。

她说有一个男人对她的伤害是致命的。

大学二年级。李丽喜欢上了别人的男朋友,混了很长时间,相互欣赏。他和女友不完全同居。好多次,他女友不在的晚上,李丽就来填补空白。一天晚上,李丽和他闹了点别扭。晚上11点多时,李丽返回去安慰他。刚好他出去买东西了,女朋友在。李丽编了个理由搪塞过去。而她没怎么想就相信了。当晚,李丽和她睡一张床。

这是一个比她大5岁的男人,总带着伤感,李丽的初夜属于他,而他告诉她一个游戏规则:“如果你爱上我,就得出局。”因为,他是有女朋友的人。

本来,一切就这样结束了,但是她怀孕了。她很紧张,六神无主。给他打电话,他先是关机,后来干脆就停机了,消失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李丽一气之下告诉他的女友,他们分手了。从此之后,李丽认为,自己没义务给任何男人保密——这就是她坚持写《遗情书》的重要原因。后来李丽出名了,她改名叫木子美。

木子美将日记公诸于众,对自己的隐私不加讳言,她直接而不断地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她认为,自己想说的事情就不是隐私,比如床笫之欢。“我喜欢的词就是褒义词,比如淫乱、放荡;我不喜欢的词就是贬义词,比如忠贞——这个词充满虚伪。”

这种以自己的感受为核心的价值判断,与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

随后,便在网络上出现了竹影青瞳、流氓燕等女性网络写手,她们往往是在感情上受到过极大的伤害,并通过网络这一现代手段,使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她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主流媒体和千万网民所认识,她们的出现再次证明了快餐时代的随意和廉价,一边是有节制的宽容,一边是无禁忌的暴露。对于她们的行为和做法,也有人曾表示了担忧,比如有位名为“一个母亲”的网友在网上呼吁:“各位先生,各位女士,我们是人,我们不是动物!是人,就要遵守社会道德。我女儿正在读高中,她说同学中有不少女生每天都看木子美,有的女生甚至很崇拜她。这不能不使我担忧。”

但同时,又有些人认为,网络乱象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观点是很不全面的,因为对青少年的最大曾害处不是乱象本身,而是乱象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使大批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有的甚至无法自拔,因而耗费了宝贵的光阴。李银河女士在她的《说性》一书中说道,从“木子美”现象,她感到中国社会已经开始向女性也享有自由的性道德变化的第三个阶段过渡了。

“‘木子美’是一个证据,她证明:第一,中国社会的性行为规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为人不齿甚至可能触犯刑律的行为已经可以登堂入室了。第二,人们的性行为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婚前性行为大量发生,其中甚至有所谓的“一夜情”。第三,人们的性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从传统观念立场上看完全不能容忍的现象,人们也开始接受和容纳了。”

不管我们对这一现象持怎样的态度,但是毕竟它是客观存在着的,就像黑格尔所说:“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在这样一个潮流中,我们不必过于批评它的存在,也不必急切地鼓励自己去效仿。不妨静观其变,“观察在如此短暂的历史时期之内,在我们中国这样一个传统道德根深蒂固的社会中人们行为模式所发生的变迁,应当说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