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大学时期最重要的9个决定
36496700000032

第32章 第四个决定:大学学习,为考而学?还是为学而考?(3)

在暗地里看了三兄弟的工作表现后,母亲很高兴地说:“再没有什么比他们的行动更能给我满意的答复了。”

如果你抱怨这个世界不公平的话,你应该抱怨自己。其实,只要你稍稍动脑,你就会比别人做得更优秀!

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方法尤为重要。法国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大学生不但要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还必须在学习中寻求学习方法的最佳结合以及掌握这种结合的最佳途径。有的人是靠刻苦学习而成功的苦学型,而有的人是靠动脑寻找捷径的头脑型。同时,学习方法是个相对的概念,没有一经形成就万古不变,适用于任何时期、任何人的学习方法,而且知识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又要求我们不断地寻找并掌握新的学习方法。诚然,大学生学会运用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是重要的。杨振宁教授提出,中国学生应当学会“渗透性学习方法”,以及还有一些研究者提出的“超前式学习”,“碰撞式学习”等。其实,从另一面来看,只有方法而没有实际行动,也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具体的学习方法没有优劣之分,而必须采取灵活的态度,从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辩证思想出发,寻找适合自身情况的最佳方法。

现实型,还是理想型?

我们心怀远大的理想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实现着自己的理想,这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但是,如果处理不好这两者,将会带来许多的困扰。

很久以前,有弟兄两人,各置办了一些货物,出门去做买卖。他们来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都不穿鞋,被称做“赤足国”。

弟弟说:“这儿与我国的风俗习惯完全不同,要想在这儿做好买卖,实在不易啊!不过俗话说:入乡随俗。只要我们小心谨慎,讲话谦虚,照着他们的风俗习惯办事,想必问题不大。”哥哥却说:“无论到什么地方,礼义不可不讲,德行不可不求。难道我们也光着脚与他们来往吗?这太伤风败俗了。”弟弟说:“古代不少贤人,虽然外表上有变化,但行为却十分正直。所谓‘陨身不陨行’,这也是戒律所允许的。”

于是弟弟先进入了赤足国。过了十来天,弟弟派人来告诉哥哥,一定得按当地风俗习惯,才能办得成事。哥哥生气地想:不做人,要照着畜生的样子行事,这难道是君子应该做的吗?我绝不能像弟弟那样做。

赤足国的风俗,每月初一、十五的晚上,大家用麻油擦头,用白土在身上画上各种图案,戴上各种装饰品,敲击着石头,男男女女手拉着手,唱歌跳舞。弟弟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与他们一起欢歌曼舞。赤足国的人们无论是国王,还是普通百姓都十分喜欢弟弟,相互关系非常融洽,国王付给他十倍的价钱把他带去的货物全都买下来了。

而他的哥哥来了之后,满口仁义道德,指责赤足国的人这也不对,那也不好。结果引起国王及人民的愤怒,大家抓住了他,狠揍了他一顿,把他的全部财物都被抢走了。后来多亏了弟弟说情,国王才把他放了出去。

世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一个人更是如此,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不要一味按照想像的照搬套路,否则会弄巧成拙。

有什么样的环境,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自然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学习也是一样,只有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随着变化而变化,你的学习才是最适合于你自己的,也是最成功的。

现实型的人注重实践,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实践出真知”。意思是说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知识才能成为真正的知识,成为你的能力!这方面的例子俯拾皆是。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有一段时间,以王明、博古等为代表的一部分人把持了中央领导权,他们仅从理论知识出发,丝毫不顾国内的实际形势,错误地套用苏联经验,命令红军向大城市进攻,其结果,使得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挫折,不得不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其实大到关系国家命运的事实,小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出真知”都是极其正确的,这也是典型的现实型。常言道:“尽信书不如无书”,一定情况下确实如此。书本给出的知识和规范,总是一些抽象的定律和原理,而具体地生活情境却无限复杂,用知识指导生活,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也需要诸多的创造性的中间环节才能有效地应用,否则,知识的规范将使人手足无措。中国民间有个笑话,讲的是秀才过河沟。如何跳过小河沟?秀才翻开书本,只见书上写道:“单脚起,双脚落,一跃而过。”秀才按此实践,一步却跃进了小河沟里。这正是人们对“书呆子”的嘲讽。

文凭说白了就是一张纸。其实自己的能耐就是最好的“文凭”。能耐,包括学校学的知识,这是能;还有在实践中磨炼出的才能,这是耐。从能到耐,从知识到才能,中间还有一段距离。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学而不行,可无忧与?”学习而无实践,能没有忧患吗?中国的传统是非常注重“身体力行”的,即亲身体验,努力去做。也就是强调,一个人在实践中的经历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许多用人单位都愿意招聘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人,相对学校出来的硕士生、博士生就要打个问号,究竟如何?这种趋势必定在选择人才时,会发展到国外那种观念:既看你的学历,也看你的经历,两者同样重要。

由此,无论是理想型还是现实型都不能过分偏激,否则,学习就会出现失误。

专才型,还是通才型?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自己的强项也只是指自己某一项专长。有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十分注意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专业型的人才;而有些大学生则博览各个学科的知识,朝着通才的方向发展。

明智的人懂得把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然后,才能依靠不屈不挠的意志、百折不回的决心以及持之以恒的忍耐力,努力在与别人的生存竞争中获得胜利。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众人叹服的领袖,成为一个才识过人、无人可及的人物,就一定要排除大脑中许多杂乱无绪的念头。如果你想在一个重要的方面取得伟大的成就,那么就要大胆地举起剪刀,把所有微不足道、平凡无奇的、毫无把握的愿望完全“剪去”,即使是那些已有眉目的事情,也必须忍痛“剪掉”。然后,找出自己擅长的,努力在这方面下工夫。

爱因斯坦在20世纪50年代曾收到以色列当局的一封信,信中恳请他去当以色列总统。爱因斯坦是犹太人,若能当上犹太国的总统,在一般人看来,自是荣幸之至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爱因斯坦竟然拒绝了。他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

琼海兴趣广泛,却老是无法成功。他大学时读的是经济系,毕业后在出版社做了几年事,之后又读了个企业管理硕士学位。他本想自己组建公司,但考虑后,仍决定为大公司做咨询服务。

不过要提供何种咨询服务呢?琼海不想太专,而且他觉得太专会限制自己和客户。他32岁时曾夸下海口:“我什么都会,可以提供任何咨询。”也许这话不错,不过问题是,他可以同时做下所有的工作吗?在30到40岁这个阶段,琼海显然努力地在尝试。

他很少对请他的客户说不,并且辛勤工作,以提供好的建议给客户。他既聪明、又勤奋,总是能够提供不少宝贵的意见,更难得的是,他还会主动地去发掘问题,让客户未雨绸缪。

30岁到50岁这个时期,他志得意满,“我可以替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我才是他们唯一需要的人,如果有我解决不了的问题,恐怕也没有别人可以解决得了。”

也许有人会觉得,琼海只不过是比较喜欢自吹自擂而已,大家可以对此一笑置之。但实际上像琼海这种想法和行为,也常在其他自己创业、却不成功的人身上出现。这些人都像琼海一样,常自夸万事都懂、多才多艺。现在让我们看看在这个现象下潜伏着什么样的危机。

最大的危机就在于他们工作范围不专业,专业技能也无法好好发展。如果我们把这些人按工作范围配成对,每隔数年做个比较,就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他们毕业,如果受聘于大公司,往往后来的专业服务会限于较小的范围,也会较专业;而自己创业的人,却比较喜欢凡事一把抓,因为没有人限制他们在某一特定的范围发挥所长,而他们也自以为这是他们创业的好处之一。但实际结果显示,这正是他们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不仅管理工作如此,其他只要是自己创业的工作也都如一位教授所说:“不能紧紧盯着自己追求的目标工作,也就无法专心致志地做手头的事,结果便大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目标的顺利实现。”

因此,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时,不能同时想着另一件事,而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此时此刻所发生的事上。要清除头脑中那些分散注意力、产生压力的想法,排除分散注意力的一些人和事情的干扰,使你的思维完全集中到当前的工作上。

而且,一次只能专心地做好一件事,不要想着毕其功于一役,要把握你的身心所能承受重负的极限。

为了能够集中思想和精力完成既定的目标,一个人必须懂得什么事对自己是最重要的,什么事是次要的。为了全力以赴去做重要的事情,就必须牺牲一些次要的利益,必须使自己从无关紧要的事情中脱身,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去做最重要的工作。

在做不成通才之时,建议你还是把一件事做好。

盲目型,还是目标型?

确立学习目标是学习的根本,如果学习没有目标的话,就如同人没有眼睛,那么做任何的事情都会是盲目而没有结果的。只有有了这个根本,才会有目标可指、方向可循,才能成功。故《大学》有云:“知止为始。”“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有虑,虑而后能得。学不知止,而谓其能虑能得,吾不信也。”这说明,学习伊始,首先要明确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只有明确了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才不会受其他事物的干扰,以宁静安定的心态对学习对象做深思熟虑的探索,才能学有所成。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便是盲目的、徒劳的。

爱因斯坦为什么年仅26岁就在物理学的几个领域做出第一流的贡献?

美国波士顿大学生化教授阿西莫夫为什么能够令人难以置信地写出200余部科普著作。

达·芬奇为什么能成为“全才?”

仅仅是由于他们有过人的天赋吗?试想,当时爱因斯坦20多岁,学习物理学的时间不算长,作为一个业余研究者,他的时间更是极为有限。而物理学的知识浩如烟海,如果他不是运用直接目标法,就不可能在物理学的三个领域都取得一流的成就。他在《自述》中说:“我把数学分成许多专门领域,每一个领域都能费去我们所能有的短暂的一生……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中每一个领域都能吞噬短暂的一生……可是在这个领域里,我不久就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导致深邃知识的东西,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它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

爱因斯坦的做法优点在于:

一是可以早出成果,快出成果;二是有利于高效率地学习,有利于建立自己独特的最佳知识结构,并据此发挥自己过去未发挥的优点,使独创性的思想产生。

专注于主要目标的方法还可以使大胆的“外行人”毅然闯入某一领域并使之得以突破。巴甫洛夫曾告诫青年人:“从一开始学习就要在积累知识方面养成循序渐进的习惯。”他指出,要想动手做后面的事情,就必须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这种习惯,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办事要有一定的步骤,不要盲目。

那么怎样在学习中做到不盲目,有目标地进行呢?

第一,要严格按照教科书的逻辑顺序学习。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教材的编排顺序,这样才能充分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消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第二,要掌握学习的顺序性规律。我们学习知识就像上楼梯一样,必须由低到高,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学习中也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入繁,这样才会使学到的知识越来越扎实,任何不切合实际的、好高骛远的思想都不利于学习进步。第三,学习要坚持不懈,细水长流,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情,不是靠一朝一夕的努力能完成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说的正是这个意思,一个有恒心的人,不会因各种各样的困难放弃学习,也不会因一时的成就而满足,他总是能排除各方面的阻力和干扰,按照自己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学习。大凡学有所成的人都是有恒心、有毅力的人。学习最忌盲目,如果你的学习目前还处于盲目的状态,那么希望你尽快制定目标并分好每一个学习的步骤,那样你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学习。

情绪型,还是坚持型?

许多人以为,学习只是青少年时代的事情,只有学校才是学习的场所,自己已经是成年人,并且早已走向社会了,因而再没有必要进行学习,除非为了取得文凭。

这种仅凭自己的情绪来学习的做法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对的。在学校里自然要学习,难道走出校门就不必再学了吗?学校里学的那些东西,就已经够用了吗?这时,你要明白,学习不只是一时的情绪,更是一种持久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