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性格决定命运全集
36496500000016

第16章 小心你的性格毁了你(3)

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诺贝尔以他的诺贝尔奖金而蜚声中外,他一生都在为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但他是孤独的,他虽有过三次恋爱,但终身未娶。在他辉煌事业的背后却是一颗孤寂的灵魂,这不得不让人为此而深感惋惜。但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便会发现,诺贝尔不幸的情感生活与他孤僻的性格是惜惜相关的。

1833年10月21日,诺贝尔出生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九岁时,他和父母移居俄国。在俄国,他的父亲从事机械工业,发明了地雷,并在克莱米战役中从政府获得了很多订单,但是很快就破产了。

1851年,18岁的诺贝尔到巴黎研读化学,他在一座实验室工作。在一次晚会上,他邂逅了一位来自祖国的女郎。之后,两人相爱了。不幸的是,好景不长,这位女郎因突然患肺结核而暴卒。与此同时,他在商业领域却很幸运,积蓄了很多钱,而且他还在他的发明中,寻找出很多商机,并在20多个国家建立了80多个公司。

但是,诺贝尔最主要的贡献并不在获得巨大的财富及他的科学发明,他总是在发现生活中的价值,从他年轻时候,他就喜欢文学和哲学,或许在于他并没有找到人间的爱——他从未结婚——于是他致力于全人类的爱。

诺贝尔43岁时,经历了第二次恋爱。他登报招聘一名“女秘书兼管家”,后来在众多应征者中,诺贝尔选中了33岁的懂数种语言的家庭教师贝尔塔,并在工作和生活中爱上了她。但诺贝尔没有想到的是,贝尔塔一直还深爱着另外一个男人——奥地利的一名男爵,并最终弃诺贝尔而去。

贝尔塔辞职后不久,诺贝尔到奥地利旅行,遇上了20岁的卖花女郎苏菲·海斯。她出生于维也纳中下层家庭,是犹太后裔。苏菲的父亲经济窘困,诺贝尔承诺要帮助苏菲。这样,两人开始了交往。

两人年龄相差23岁,阅历和文化程度都相去甚远。诺贝尔对苏菲是有求必应,苏菲开始大量索取金钱,挥金如土。她赊账都记在诺贝尔名下,甚至常常以诺贝尔夫人的名义出现。

诺贝尔几度欲娶苏菲为妻,他曾把苏菲介绍给他的朋友和兄弟们,但遭到大家的一致警告,他的母亲也反对。

1883年至1889年,诺贝尔经历了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他的哥哥鲁伟去世,母亲也随后离开了,苏菲也返回奥地利。诺贝尔迁往意大利。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自己的别墅里溘然长逝。不久,这位“孤独的旅人”回到自己的家乡,安息于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家族墓地。

他留下了著名的遗嘱,他把他的财富提供给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医学、文学和和平事业等方面做出贡献的人,这些是他永远的理想。

诺贝尔的一生是辉煌的,但同时也是孤独的;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也是不幸的。是他孤僻的性格让他与现实中的幸福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贪婪性格:永远填不满的欲望之沟

一个贪婪的人是永远都不会满足的,他们的欲望就像是一个无底洞一样,是无法去填满的。这种无休止的索取最终还是会导致不仅得不到,连过去得到的还将失去的悲剧性的结局。

贪婪往往要付出代价。有时候,有些人为了得到他喜欢的东西,殚思竭虑,费尽心机,更甚者可能会不择手段,以至走向极端。也许他得到了他喜欢的东西,但是在他追逐的过程中,失去的东西也无法计算,他付出的代价是其得到的东西所无法弥补的,也许那代价是沉重的,只是直到最后才会被他发现罢了。更可悲的是,当他发现的时候,一切都太晚了,抑或败局已定,抑或损失、伤害业已造成。

古时有一个国王非常富有,但他还是不满足,希望自己更富有。他甚至希望有一天,只要他摸过的东西都能变成金子。

结果,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天神给了国王这一份厚礼。国王非常高兴,因为只要他伸手摸任何物品,那个物品就会变成黄金。他开心地用手触摸家中的每样家具,顿时每样东西都变成黄澄澄的金子了。

此时,国王心爱的小女儿高兴地跑过来,国王一伸手拥抱着她,立刻他活泼可爱的小公主就变成一尊冰冷的金人了。他傻眼了。

贪婪的人,被欲望牵引,欲望无边,贪婪无边。

贪婪的人,是欲望的奴隶,他们在欲望的驱使下忙忙碌碌,不知所终。

贪婪的人,常怀有私心,一心算计,斤斤计较,却最终一无所获。

在很多事情上,做到什么程度由我们自己控制。成功的人往往适可而止,而失败的人不是做得太少就是做得太多。要记住,多并不一定带来快乐,太多就一定会招来麻烦。

人生之中,我们每一个人多少会遇到一些陷阱,而这些陷阱之中,最为可怕的一种是我们亲自挖掘的。因为贪心,我们忽略了自己的弱点,不顾一切去满足我们的欲望。这时,即使危险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也无法去理会、去避让,贪婪遮住了我们的眼,使我们无法看到危险所在。

贪婪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摧毁有形的东西,而且能搅乱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的自尊,我们所恪守的原则,都可能在贪婪面前垮掉。

贪婪的人是如沙漠一样的不毛之地,吸收了全部雨水,却不滋生一草一木,不能孕育一个小小的生命。

贪者的心理,一心想着的是“拿来”。这个念头往往占据了他的整个心,而把其他的善念都挤了出去。

对于一个不知足的人来说,天下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贪欲就如同一团熊熊烈火,柴放得越多,烧得越旺,而火烧得越旺,人就越有添柴的冲动。于是,人便奔来奔去、忙里忙外,难有停息的时候。

贪婪的人是无法知道贪婪的结果的,因为贪欲早已迷住了他的心,遮住了他的眼,他不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候停下来。他就像一只拉磨的驴,只顾一个劲地往前走。

贪得无厌常常使人失去清醒的头脑,为了一点小利而失去很多宝贵的东西,甚至生命。在历史上就有不少人,本来有很辉煌的前程,但他们却抑制不住内心的贪婪从而因此身败名裂。清初大将多尔衮就是因贪婪而身败名裂,终究未能登上帝位。

清朝开国初期的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的性格极为贪婪。可以说,这个“贪”字驱使他一生争权夺势,追名逐利,陷于女色而不能自拔。

多尔衮对于皇权之争是煞费苦心、六亲不认的。他的哥哥皇太极去世后,虽然已拥立其子福临为帝,即顺治,并封皇太极的侧福晋博尔济吉氏为孝庄文太后,但多尔衮欲篡夺皇位的野心丝毫没有消除。

后来,清兵入关进京,亡国的明朝众臣拜见多尔衮时呼“万岁”,竟然只知新建的清国有个摄政王多尔衮,而不知还有个皇帝福临。当孝庄文太后与顺治帝到北京皇宫时,看到多尔衮无视皇上,独揽大权,结党营私,排出异己的种种迹象,便清醒意识到朝廷这种险恶的形势时刻在威胁着幼子福临的皇位。孝庄文太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便依照当时满族“父死则妻其后母,兄死则妻其嫂”的习俗,下嫁给多尔衮,以此来挟制多尔衮的野心。

而且,聪明的孝庄文太后为了稳住与抚慰多尔衮那颗贪婪的心,还是让其儿子顺治帝封多尔衮为皇叔摄政王。可是,多尔衮对孝庄文太后母子这一恩赐并不买账。他联合了亲信加封自己为“皇父摄政王”,以使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提高到极点,与皇帝位于同一台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随着权力的剧增,多尔衮贪婪的胃口也日益增大。极尽追名逐利之能事,把福临之所以能登上大宝的功劳持为己有,把各王公在入主中原前后的战功也尽归于己。进北京后,他所用的侍卫、仪仗、音乐等待遇均与皇帝一样;所建的王府完全是按照皇帝宫殿的规格,其华丽的程度有甚于皇宫。

不仅如此,多尔衮的贪欲成性还表现在疯狂地占有女色上。他的私生活放荡不羁,荒唐至极,在这方面充分暴露出他的人性已泯灭殆尽。他不仅霸占了佳丽数千,而且还打起了异国他乡美女的主意,弄得邻国也鸡犬不宁。

由于多尔衮利欲熏心,贪得无厌,依仗他的权势恣意横行,天人共怒。正所谓利深祸速,他去世不足半月,顺治帝就一反常态地向皇父多尔衮大肆施以夺权之举,将多尔衮的罪状公众于世,并没收了多尔衮的所有财产,对多尔衮本人则处以死刑。

可以说,多尔衮的贪欲之心却是超人的,将一切功劳尽归己有,从而以功臣自居,谋篡夺位,争名夺利,贪占女色,无所不贪,而且贪得无厌,贪心不足。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朝相反的方向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多尔衮之贪婪惹起神人共愤,即使他死了也没逃脱被后人剜坟掘墓、鞭尸示众的命运。

判逆性格:引火焚身的悲剧

叛逆型性格与理想型性格正好相反,他们不是无性格,而是随时随地都有着很明显的性格。理想型性格是水的性格,而叛逆型性格则是火的性格,叛逆型性格是直接地与所处环境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性格决定命运在叛逆性上表现得尤其鲜明。叛逆是逆来顺受的反面,他富于思想而激进,他是性格向环境发出的挑战,叛逆性格越强,则挑战愈激烈。

虽然每一个人都在改变着自己的生存环境,但不同性格的人采取的方式却不一样,有的人是先融入环境,循序渐进,逐步改变;有的人则采取终南捷径……叛逆性格却与之不同,他向生存环境采取赤裸裸的反抗,他不迂回,不婉转,不是性格战胜环境,就是环境战胜性格。因此,对真正叛逆性格的人来说,他们注定只有两种命运:一是战胜环境成为英雄;二是被环境所吞噬,成为悲剧的主角。古今中外,叛逆性格鲜明之人无一例外是这两种命运。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便是叛逆型性格的代表人物。在西方基督教对人们的统治日益坚固之时,他提出“上帝死了”,要推翻一切旧有的道德,认为人性是恶的,恶才值得去赞扬,恶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武器。尼采叛逆的性格使得他的哲学思想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自立门派,但也导致了他悲剧性的一生。他没有美好的家庭,身患精神分裂症,而且最终陷入了彻底的精神崩溃之中。

当然,并不是说叛逆性格就一定不好,任何性格都有值得肯定的一面,而一旦过度,则不可取。叛逆性格关键在于叛逆的对象是什么,若叛逆的对象是真理,那么,叛逆肯定是导致悲剧;但若叛逆的对象是假、丑、恶,那么,叛逆的结局可能依然是一个悲剧,但它的正面意义却不可低估,甚至在关键时刻,它将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在现实中,叛逆性格的人往往是激进与悲剧共存。

著名的俄国诗人普希金就具有非常明显的反叛与诗化的性格。普希金的性格是反叛的,他生活在沙皇统治的沙俄帝国,但他从未想过取悦沙皇。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我只愿歌颂自由,只希望向自由献出诗篇,我诞生在世界上,并不是为了用我羞怯的竖琴讨沙皇的喜欢。”在诗人的眼里,自由明显高于沙皇,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浪漫及其特有的反叛性格。

普希金的性格是诗化的。在他的诗篇中、小说里,不乏有激情、浪漫、向往等情调,这些都是他诗化人格、性格的写照。假如没有诗化的性格,他自然不会因为自己的妻子去和一个法国军官决斗。而他之所以接受决斗的挑战,主要想法是维护个人的尊严和名义。反叛和诗化的性格,使普希金走上了决斗的道路,并结束了自己年仅38岁的生命。他的命运和他的性格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决定了他的命运走向。

普希金在幼年时代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反叛性格。13岁时,普希金进入以培养俄国皇室奴仆为主要目标的“皇村学校”。这所学校从课程设置,到日常管理,都严格贯彻着沙俄统治者的各项旨意,充满了封建奴化色彩,采取高压和禁锢相结合的手段,控制学生们的思想和行动。而从小接受自由思想熏陶的普希金自然在这里多有不适应之处。他和自己父亲的思想格格不入,他离开家庭的主要想法是渴望独立。可是这所学校恰恰不容许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也不准许学生有独立的人格和个性。这一切决定了普希金在这所学校不会是一名好学生,在父亲眼中是逆子。

他在学校期间就因叛逆而闻名,并不断地写下了反对当时沙皇统治的强而有力的诗篇。虽然校方对此十分恼怒,但最终因为他的名气和才华才不得不让他毕业。而走向社会后,诗人的正义感和天生的叛逆性格让他继续与当时沙俄统治的黑暗政治势力斗争。他再次拿起了笔,写下了一篇篇揭露社会的黑暗、颂扬真理和自由的不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