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羊皮卷
36490500000007

第7章 人性的弱点(6)

忧虑的人是无法专注于工作的。忧虑也使人神思恍惚,反应减慢,智力水平下降。整天为不如意的事忧虑伤神,大脑长期处于低潮状态,工作、劳动自然不会取得成果。忧虑也会使人生病,中医早就指出“忧者伤神”。长期心绪不佳,胃口必然不好,体质必然虚弱。严重的忧虑症,还可能引发轻生的念头。

忧虑的人常常会有这样一些心态:

(1)逃避问题。由于问题难以解决而脆采取回避态度,但事实上问题依然存在,自己只是在表面上逃避,内心深处还是放不下,难题成为心头的沉重包袱。

(2)对问题过分执著,将其看到过于严重。这实际上是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精神压力。

(3)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自我封闭。所谓“烦着呢,别理我”,就是这样一种心态的反映。

无论是逃避问题还是对问题过分执著,实际上只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问题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么糟,至少没有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只要采取积极正确的态度,问题就会得到解决。这样,我们也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另一种情况是,问题的确是超出了我们的能力所能解决的范围。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乐观一些,就像杨柳承受风雨一样,我们也要承受无可避免的事实。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要乐于承认事情就是这样的情况。能够接受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总经理凯勒说:“要是我碰到很棘手的情况,只要想得出办法能解决的,我就去做。要是干不成的,我就干脆把它忘了。我从来不为未来担心,因为,没有人能够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影响未来的因素太多了,也没有人能说清这些影响都从何而来,所以,何必为它们担心呢?”

忧虑就像无处不在的病菌,它时刻准备着侵入你的体内。因此,我们必须对它提高警惕。

改掉忧虑的习惯

19世纪的美国著名作家梭罗曾说过:“一件事物的代价,也就是我称之为生活的总值,需要当场或长时期内进行交换。”

换个方式来说,如果我们以生活的一部分来付出代价,而付出得太多了的话,我们就是傻子。这也正是美国作词家吉尔伯特和作曲家苏利文的悲哀:他们原先是一对很好的搭档,他们知道如何创作出快乐的歌词和歌谱,却完全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快乐。他们写过很多令世人非常喜欢的轻歌剧,可是他们却没有办法控制他们的脾气。他们只不过为了一张地毯的价钱而争吵多年。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苏利文为他们的剧院买了一张新的地毯,当吉尔伯特看到账单有差错时,大为恼火。这件事甚至闹至公堂,从此两个人至死都没有再交谈过。苏利文替新歌剧写完曲子之后,就把它寄给吉尔伯特,而吉尔伯特填上歌词之后,再把它们寄回给苏利文。有一次,他们一定要一起到台上谢幕,于是他们站在舞台的两边,分别向不同的方向鞠躬,这样才可以不必看见对方。他们就不懂得应该在彼此的不快里订下一个“到此为止”的最低限度,而林肯却做到了这一点。

有一次,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的几位朋友攻击他的一些敌人,林肯说:“你们对私人恩怨的感觉比我要多,也许我这种感觉太少了吧;可是我向来以为这样很不值得。一个人实在没有时间把他的半辈子都花在争吵上,要是那个人不再攻击我,我就再也不会记他的仇。”

卡耐基告诫人们,要在忧虑毁掉你之前,改掉忧虑的习惯。他为人们列出了以下几条规则:

(1)让自己不停地忙着,忧虑的人一定要让自己沉浸在工作里,否则只有在绝望中挣扎。

(2)不要让自己因为一些应该丢开和忘记的小事烦心,要记住:“生命太短促了,不要再为小事烦恼。”

(3)让我们看看以前的记录,问问自己,我现在担心会发生的事情,可能发生的机会如何?

(4)适应不可避免的情况。

(5)任何时候,我们想拿出钱来买的东西和生活比较起来不算好的话,让我们先停下来,用下面三个问题问问自己:

①我现在正在担心的问题,到底和我自己有什么样的关系?

②在这件令我忧虑的事情上,我应该在什么地方放下“到此为止”的最低限度——然后把它整个忘掉。

③我到底应该付这个东西多少钱?我所付出的是不是已经超过它的价值呢?

走出忧虑的人生

如果你不能坦然面对忧虑,并处理好这个问题的话,它将最终控制你,使你陷入毫无意义的自怨自怜中,甚至还可能陷入绝望。

如果你一直为忧虑所困,但又不知原因所在,那么它就会毁了你的生活。生活中很多人会莫名其妙地感到烦恼,而他们自己并不知道原因何在。事实是他们为担忧而担忧,或者为可能会有痛苦而担忧。这种体验一直困扰着他们,甚至他们并不真感到忧虑时,也在为它担心。

把这些消极的念头抛弃吧!想一想这些忧虑的感情占用了你多少精力,如果这些精力被用在实现积极的、对生命有益的事情上该有多好。

偶尔的担心和自我怀疑是正常的。在找到一份新的工作或第一次约会时,一定程度的担心将增加人的警觉性。但如果有人对你说你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你将得不到这份工作或这次约会将是个悲剧——你就会极度紧张,进而发展成为忧虑。一旦忧虑破坏了你的自信,它就会变成一股有麻醉作用的力量。

实际上我们的忧虑大部分来自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担心,即那些现在还不存在的事。而实践证明这些事情大多不会真的发生,也就是说我们的忧虑大部分都是多余的。

一旦你为某事困扰,自己帮助自己吧。读书、寻求建议、找朋友倾诉。这是明白处境并克服它的开始,你会把它抛开的,一次是这样,以后永远都能这样。

驱除忧虑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去理会它。因为如果你老是想着这些忧虑,他们就会阴魂不散地萦绕在你的脑海里。许多人一直想着他们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但往往这些事情就会发生。

何不把这些不想发生的事情抛诸九霄云外,而把你的心灵空间,留给那些你希望发生的事呢?

你应该学习使你的心神集中在你想做的事情上。当你的内心浮现出明确的目标时,就是你开始产生信心的时刻。当你培养出信心时,就能够召唤出无穷智慧来帮助你,实现你的明确目标。

只有善于运用信心,加上坚忍不屈的行动和明确的目标,才能走向成功。

我们无法做到一产生忧虑就自行好转或消除,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你是难以左右这些事情的。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你所担忧的事情往往不如你所想像的那么可怕和严重,也许想想办法,或者变换一下环境,某些忧虑就变得毫无必要了。

杰克是一位年近50岁的公司职员,他总是担心自己被老板解雇而无法养家糊口。他整日忧心忡忡,因此体重开始下降,经常失眠,后来经常生病。于是,他找到了一位心理咨询专家,在心理调适过程中,专家向他明示,忧虑对改变自己的处境来讲是无济于事的,并指导他如何保持心情舒畅。但杰克是个顽固忧虑者,他感到自己有义务为每天可能发生的灾难担忧。到几个月以后,他所担忧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他被解雇了,而且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失业。然而,不到三天,他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薪水更高,更加满足自己的兴趣。他不再忧虑了,而是将时间精力全部投之于工作中。由于他的努力和敬业,他很快就取得成功。

因此,你完全没有必要为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忧虑,你完全有能力走出忧虑人生,只要你能够相信你自己。

建设幸福家庭的根基

学会体贴对方

现代家庭夫妻矛盾的产生多数是由于一成不变的夫妻模式所导致,矛盾的出现多半是对夫妻生活模式不满的结果。而要解决这种家庭矛盾,冷静、耐心、体贴是最不可缺少的。

夫妻之间产生敌意后,需要配偶用关怀体贴之情去化解。当你发现配偶工作很多,没有时间与你接触,忙得不可开交,或者不像往日那样“热情”时,要体谅、同情、关怀对方,并注意把握分寸,最好别开玩笑,不要纠缠不休。这个阶段,遇到对方落泪、忧伤、痛苦,甚至有时对你斥责几句时,不要当面计较。一句话,你要像对等病人一样耐着性子。体谅对方的任性是暂时的,只是一时的“病情”所致。必须懂得,这种感情的休眠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很快就会结束。

学会体贴对方,必能使你很快化解家庭矛盾,建设起幸福美满的家庭。

充分理解对方

理解是家庭生活的润滑剂,它可以使家庭成员间有效地避免矛盾,增进感情。聪明的人懂得在家庭中充分运用理解的指挥棒。如果你还不知如何才能做到这点,那么请向恩玛莉学习。

恩玛利的丈夫是英国伟大的政治家狄斯累利。而狄斯累利是在35岁时,才向比他大15岁且头发花白的恩玛莉求婚的。

这件事听起来有些好笑,也够矛盾的。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恩玛莉的婚姻是在所有平淡无奇的婚姻史中一个最充溢生气的婚姻。恩玛莉虽然既不年轻,也不迷人,更不聪敏。她说话时常发生文字或历史的错误,令人发笑。例如,她不知道希腊人和罗马人哪一个在先。她对服装的兴味古怪,她对房屋装饰的兴味奇异。但是恩到玛莉在婚姻中最重要的事情——处置男人的艺术上的确是一个天才。

恩玛莉没有用她的智力与狄斯累利对抗。当他整个下午与机智的公爵夫人们勾心斗角地谈得筋疲力尽后回到家里时,恩玛莉的轻松闲谈使他日增愉快,成为他获得心神安宁,并沐浴于玛莉敬爱的温存中的最佳良方。那些与他的年长夫人在家度过的时间,是他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她是他的伴侣,他的亲信,他的顾问。每天晚上他由众议院匆匆回来,告诉她日间的新闻,而无论他做什么,恩玛莉从不相信他会失败的。

30年来,恩玛莉为狄斯累利而生活,但反过来说,她是他的女英雄,在她死后狄斯累利才成为伯爵;而在他还是一个平民时,他就劝说维多利亚女王擢升恩玛莉为贵族。所以,在1868年,她被封为毕根菲尔特女爵。可见,充分理解使恩玛莉获得了幸福的家庭生活。

戴尔·卡耐基说:“在与人交往中,首要应学的事情就是不要干涉他们自己快乐的特殊方法,如果那些方法不激烈地与我们相冲突的话。”如果人要家庭生活幸福快乐,就不要试图改造配偶,而要充分理解他(她)。

不要把工作带回家

在面对各种工作与生活方式对家庭形成的挑战时,你必须要给家庭生活一些空间,一些氛围,尽量让工作与家庭取得一种平衡。当你把家庭也当作一种工作场所后,你便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表达与家人的亲情与爱,更没有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空间。这时,你一定要问问自己,家庭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好好想想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如果说家庭是一座避风的港湾,一个生活的空间,一片可以独处而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净土那么你最好不要把工作带回家。虽然家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但是任何一个温馨的家庭都会由于繁重工作的“践踏”而变得不再和谐。请看下面这则例子:

艾森伯格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商人,虽然他很敬业,虽然他认为“家与办公室将走向融合”,但是他从不会在妻子面前为一天的工作而表现出任何沮丧,也从不会丢开女儿去写自己的文书。他经常会抱着女儿,给她讲《白雪公主》等许多童话故事,女儿会听得非常入神。

一次,他却意外地将工作带回了家。那也是他印象最深的一次:“那次,女儿继续让我给她讲一些童话故事,起先我只想哄她入睡,这样我可以完成自己的一份工作计划。可是,她并不放过我,我只能冲着她大声喊;‘你这个讨厌的小东西,到底有完没完’?快去睡觉,我还有工作要做!女儿委屈地哭了,她告诉她的母亲,我对她是多么的不友好,所以,那次我与妻子吵了一架,妻子最后问我:‘你认为家庭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我回答她说:‘给我一点点时间,让我把工作做完。’妻子虽然原谅了我,但是我突然间意识到,工作开始侵占家的空间与时间,对和谐的家庭生活正在形成威胁。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将工作带回家过,我的家庭又恢复了原来的和谐与幸福。”

家庭需要的是爱,并不需要工作。当你忙碌了一天后,希望自己回到家里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如果整天都让紧张的气氛充斥着自己的家庭,第二天你还会有高涨的工作情绪吗?还会有充沛的精力加班加点吗?不论你的事业是成功,还是失败,你都需要为家庭付出一份真爱,因为除了家庭,永远没有谁会支持着你走得更远,走得更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