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羊皮卷
36490500000025

第25章 自己拯救自己(4)

认识人生的本质

人生是什么?这是很难用一句话说明的。通常的说法是:人生就是人的生活。可是这样说不过是同义反复。“生活”又是什么呢?用“生活”一词概说人生,实际上并没有多说什么,因为“生活”本身还是需要加以说明的。当然,可以揭示概念的外延,说它包括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也可以把生活加以具体描述,说人生就是生存、劳动、恋爱、交往、精神活动等等;但是,这样虽然可以从生活的范围、形式、经验上说明人生,但不能体现出人生的本质特征,使人对人生有一个概括的把握。

从本质上认识人生并不容易。二千多年的中西哲学家对人和人生作了无数的描绘、说明,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关于“什么是人生”的概括定义,说明“人生是什么”几乎成了一个千古之谜。我们并不奢望说出一个人人都赞成的一劳永逸的人生定义,但我们认为每个自觉把握人生的人,必须有一个对人生是什么的正确认识,从而指导自己的人生行为。

其实,人这个小宇宙同大宇宙一样,是可以认识的,并不是一个深不可测的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对待人生。这就是说,要从人生的现实生存状态中寻求人生的本质,回答人生是什么。

人有着大体与动物相同的生理活动,需要有一定的外部环境和物质条件。但是,人毕竟与一般动物不同,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人作为社会动物,虽然不能完全摆脱动物性需要的方面,生理活动要受生理法则支配,但由于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自觉地、有目的的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控制生理和调节生理,因此也使生理活动自然实现了社会化改造。这种改变之大,使动物和人类之间有一条明显的鸿沟。

人类不是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来适应环境,求得生存,而是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去改造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动地生存和发展,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人的生存和发展决不能脱离社会生活,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环境及其历史进程。人类社会历史,是按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发展的规律以及按照一定的社会发展规律向前发展的,因此,人生不能离开社会历史的制约,而实现绝对的自我。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个人都是按照一定规律发展的历史车轮上的一个齿轮,一个螺丝钉;任何一个人的生活过程,都不过是在社会历史所提供的舞台上进行的有限活动罢了,而不可能相反,从自己的头脑里去创造、外化社会历史。因此,绝对自我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现实的。精神活动、自我意识,不过是人脑活动的性能,是实际生活过程的反映。

那么,人生是否就是完全顺从历史规律的消极被动的生活过程呢?是否如斯多阿主义者所说的,像狗一样被拴在历史车轮后面跟着跑或被拖着走的呢?当然不是。对待人生,不但要肯定人生必然受制于社会历史条件,而且应该看到由历史规律所左右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事先按照理想的目标,安排自己的行为,改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生产劳动为核心的人生活动,不仅在人类产生的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而且在人类产生后,在人的生存和发展中,也起着推动作用。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生。所以人生的本质是以生产劳动为核心的主动适应和创造生活的过程。

这一对人生本质的思想,肯定了劳动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将人生归结为主动适应和创造生活的过程,因而也肯定了人生态度和人生目的对于人生的重大意义。所以抽象出来人生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人生的本质就是以劳动实践为核心的,用科学的人生态度来追求人生目的并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确定人生方向

在当今时代,对多数人来讲,工作是满足生活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所谓人生策划,主要是对工作或者职业进行策划,不仅要满足人生的基本需求,而且要通过工作寻找人生的理想。对此,法国小说家阿尔伯特曾经说过:“没有工作,生活将会腐化堕落,但假若工作没有灵魂,生活也会死气沉沉。”

很多人认为,与其把时间花在对未来的策划上,不如脚踏实地地苦干。这种想法十分偏颇,实干固然重要,但如果在实干中加入合理的策划,那么更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一艘轮船作比喻,如果实干是轮船的马达,那么策划就是轮船的路线和方向盘,照着策划前进,才可能达到我们的目标,否则就会迷失在人生的海洋之中。

许多杰出的成功人士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都订出了达到目标的具体计划,他们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努力照着计划奋斗,于是获得了令常人羡慕的胜利。

安德鲁·卡内基以前只是一家钢铁厂的工人,但他订下了制造及销售最优秀的钢铁的明确目标。凭着他的雄心壮志,他制定了完整的计划,并一步步发展下去。最终,卡内基成了钢铁巨头,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再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比赛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只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踪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阿古特尔,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你是管理者还是企业员工,不管你是做大事情还是小事情,当你准备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要有自己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行动是一切

行动的重要性

行动是件了不起的事,一个人只要行动起来,他就会越来越喜欢去行动。每天有多少人把自己辛苦得来的创意埋葬掉,因为他们不敢行动。

人有两种能力,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往往不是因为思维能力,而是因为行动能力。

有这样一则古代寓言

在偏远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有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租条船沿着长江而下,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凭什么去?!”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去过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穷和尚与富和尚的故事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说一尺不如行一寸。

俄国著名剧作家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行动是成功的保证。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落实到行动上。

拿破仑说:“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最好。”

成功开始于心态,成功要有明确的目标,这都没有错,但这只相当于给你的赛车加满了油,弄清了前进的方向和线路,要抵达目的地,还得把车开动起来,并保持足够的动力。

有一个雅典人没有口才,可是非常勇敢。有一天开大会,许多人做了精彩的长篇演说,许诺说要办许多大事。轮到这个人发言,他站起来,憋了半天只说出一句话:“大家说的事情……我都要做!”但就是这一句话,却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即便是坐享其成,守株待兔,也还得去“坐”、去“守”,这些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行动。

永远是你采取了行动让你更成功,而不是你知道多少。所有的知识必须化为行动才有意义。不管你现在决定做什么事,不管你设定了多少目标,你一定要立刻行动。

现在做,马上就做,是一切成功人士必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