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细节决定健康大全集
36488100000086

第86章 自查自测,把疾病扼杀在“萌芽”(1)

爱惜健康就要从没生病的时候做起

脸色苍白大多是贫血

不正常的面色也许正在向你预警——某种疾病正在你的身体里潜藏着。

如果一个人脸色不是正常的白,而是色白如蜡,这可能是贫血的征兆。另外,虚寒病症及某些肺病患者,内寒的腹痛或外寒的恶寒战栗重者,均可见面色苍白。白色如果见于两眉之间,说明肺脏有病。如果面色灰白而发紫,且表情冷漠,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症状。面部出现白点或白斑,则可能患有肠道寄生虫病。

如果一个人满面红光,则可能是高血压病的征象。尤其是脑充血或发热时,面色会异常潮红,脑溢血也会出现异常的脸红。如两颧部呈现绯红色,则是结核病的信号,尤以下午症状更明显。面颊与腮边出现赤色是心脏病的表征。

如果一个人不是因为饮酒、日晒、剧烈运动或者情绪活动而脸色潮红,说明此人可能是因为感染而患上高热性疾病,如伤寒、疟疾、肺结核、肺炎等。

如果一个人面部发黑,多是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慢性心肺功能不全、肝硬化、肝癌、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病症的表征。至于因生理现象而形成脸色变黑、老年性色素斑、妇女妊娠斑等则属正常现象,不是疾病。

如果一个人脸部及嘴唇青紫,医学上称为发绀,是由皮下淤血所致。一般来说,是因为缺氧。可见于严重的哮喘、肺气肿、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气管异物及小儿发高烧等。由缺氧引起的剧烈疼痛、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疾病都可能出现面色青紫。胃肠道寄生虫病、肠部痉挛性疼痛、胆管疾病引起的胆绞痛均可使面部出现青紫色。

异常面容可能是各种疾病的信号

面容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气色。健康者的面容应是两眼有神,眉目清秀,皮肤富有光泽。而气色不好的人,可能是某种疾病正在侵蚀着他的身体。

急性面容:面色潮红,鼻翼翕动,兴奋不安,表情痛苦等。可能是急性热病,如疟疾、大叶性肺炎等。

慢性面容:面色灰暗或苍白,面容憔悴,目光暗淡。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肝硬化、恶性肿瘤、严重结核病等。

麻疹面容:两眼微红且怕光,眼中的分泌物增多,鼻阻塞,伴有发热咳嗽等。

贫血面容:面色苍白晦暗,眼睑、唇舌色淡,表情疲惫乏力。

痴呆面容:头大颈短,眼裂小,鼻深宽平,鼻翼肥大,舌大宽厚且经常伸出口外,常见于呆小症患者。

伤寒面容: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态。可能是患肠伤寒、脑炎、脑脊髓膜炎等高热衰弱病人的面相。

恶病质面容:面容极度消瘦,面色萎黄,皮肤弹性较差,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如结核病、癌症晚期。

猩红热面容:面部充血潮红,口鼻周围的肤色明显苍白,是猩红热病的表征。

面具面容:面部表情呆板,有如戴着面具一样,常见于脑炎、震颤性麻痹症患者。

肝病面容:面色灰暗,两颊消瘦,鼻额部与双颊有褐色色素沉着。这多为慢性肝病征象。

小心笑容背后的“杀手”

你知道吗?有时候,笑未必比哭好,因为不正常的笑容背后可能隐藏着某种疾病,所以千万不要被它“蒙骗”啊。

假笑常见于隐匿性忧郁症病人。由于这种病人内心忧郁,笑起来显得很不自然,常用嘴角“笑”,眼睛和面容没有任何快乐的神色。

傻笑患者经常憨里憨气地发笑,表现为乐哈哈的,但面容却给人一种呆傻的感觉,多见于大脑发育不全与老年性痴呆等患者。

呆笑的人常张口不闭、口角流涎、无意识地笑,多见于老年弥遗性脑动脉硬化症。

苦笑是破伤风患者的一种征象。患者张口困难,咀嚼肌抽搐,牙关紧闭,面部肌肉痉挛,而表现出典型的苦笑面容。

痴笑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病人,患者不分场合、毫无原因地发笑。有时一个人无故发笑,有时在大庭广众之下发笑,有时狂笑,有时微笑。痴笑是由患者大脑功能不全而引起的。

阵发性笑多见于癫痫症,这种病人会不由自主地发笑。发病的间隙不等,有的数小时一次,有的一日一次,也有的数日或数星期一次。发病持续的时间也不一样,每次历时几十秒钟,或数分钟。

面部的网状血丝向你发出了什么警告

常可见到一些人的脸上无缘无故地出现一些网状血丝,这是一种由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的现象,它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什么提示呢?

久居高原地带,空气较稀薄,氧气相对不足,为增加气体交换,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面部毛细血管会出现代偿性扩张,这种情况不需要治疗。

滥用药物可导致面部出现网状血丝。比如有些人将肤轻松膏当护肤膏使用,殊不知肤轻松是一种激素软膏,搽于面部可导致毛细血管逐渐扩张,因而出现网状血丝,并可能出现局部皮肤色素加深。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应立即停用激素类软膏(包括肤轻松在内),经一段时间后一般可消失。

如果面部长期受到刺激,也会出现网状血丝。如经常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喜欢用滚烫的水洗脸,长期风吹日晒等,使血管的舒张收缩功能失调,血管呈扩张状态,便会出现面部网状血丝。遇有这种情况,平时就要注意保养,从而使网状血丝消失或不再发展。

红光满面未必是好事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红光满面是健康的表征,然而红光满面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在面部的表现,因此更要当心。

高血压病:以动脉血压增高(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为特征的常见心血管病。病因不明,多数与遗传、摄盐过量、膳食结构、肥胖、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密切关系。40岁后发病率尤高。

肺结核病:如果一个人的面部常表现为潮红,伴食欲不振、乏力,以及午后低热、夜间盗汗、咳嗽或咳血等症状,则很可能患有肺结核病。

乙醇中毒:如果一个人过量摄入白兰地、威士忌及其他酒类导致面部充血(醉汉貌)、情绪不稳定、多语、步态不稳、恶心并呕吐,严重者木僵甚至昏迷、呼吸抑制。常用治疗方法为催吐、洗胃、大量输入葡萄糖液。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与血容量绝对增多,血黏度增高。中老年多见,男多于女,皮肤黏膜暗红色,以面颊、唇、鼻头为甚。

面部斑点,长在哪里可能都是病

女性脸上有一些色素斑点的话,先别忙着买化妆品试图遮盖,因为这些斑点往往与自身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有些斑点还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

从面部斑点的部位来分,常见的面部斑点有以下几种:

发际边斑点:和妇科疾病有关,如女性激素不平衡等。

眼部斑点:多见于妊娠与人流次数过多的人及女性激素不平衡者。

太阳穴、眼尾部斑点:和甲状腺功能减弱、妊娠、更年期、神经质及心理受到强烈打击等原因相关。

鼻下斑点:多见于卵巢疾患。

眼周围斑点:多见于子宫疾患、流产次数过多及激素不平衡引起的情绪不稳定者。

面颊的斑点:多见于肝脏疾患,日晒、更年期老人、副肾上腺机能减弱者面部也有显现。

嘴巴周围的斑疤:见于进食量过多者。

下颚斑点:见于血液酸化、白带过多等疾患。

额头斑点:多见于性激素、副肾激素、卵巢激素异常者。

眼球异常最易出现的疾病

人在照镜子的时候习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脸上,而总是忽略了眼球的变化。事实上,眼球是个不能忽略的器官,如果眼球出现了异常,那则说明身体已经出现疾病了。

单眼突出:即一侧眼球向前突出,严重时可影响眼睑,导致睑裂、眼睑闭合不全。最常见的病因是脑肿瘤。另外,在眼球突出的同时,伴有与脉搏相一致的搏动,则可能是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双眼突出:最常见的是由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的。患者除眼球突出外,还伴有心慌和甲状腺肿大等症状,而且常表现为“目光炯炯”且咄咄逼人。此外,高血压、震颤麻痹症(帕金森氏病)、白血病、血友病也可致突眼发生。另外,维生素D、B族维生素、缺乏也会引起轻度眼球突出。

眼球凹陷:多见于身体严重消瘦者。另外,心情极度苦闷时,或患霍乱、痢疾、腹泻、糖尿病及脱水症等,眼球也会凹陷。接近死亡的人,眼球凹陷、目光呆滞、瞳孔散大无光泽、鼻端变小、鼻翼翕动,脸呈铅灰色,几乎无表情。

眼球震颤:这可能是患肝脏疾病的表现。肝豆状核变性可使病人出现瞬目及眼球震颤症状。另外,中耳癌患者也可能出现眼球震颤症状。

眼球干燥:多为缺乏维生素A所致。成人、儿童缺少维素A会使眼球结膜干燥、无光泽、毛糙,甚至失明。另外,慢性肝炎病人中有一部分患者有干燥综合征,其中也包括眼球干燥。

眼球过大:可能是眼内肿瘤或婴幼儿青光眼的表征。

眼球过小:常是眼球萎缩或先天小眼球所致。若仅仅是黑眼球过小,则可能是先天小角膜的特征。

眼皮跳——疾病的征兆

如有长期眼皮跳的毛病,可能是动脉硬化的预示。眼皮跳动,少数是因颅内肿瘤、囊肿或炎症粘连压迫面部神经而引发。一些人在年轻时颅内神经就被弯曲的血管压迫,但没有异常感觉。到了中老年,由于血压增高,动脉硬化,使血管在强有力的搏动时冲击神经,从而使眼皮跳动。引起眼皮跳的一般原因有:

用眼过度:一般在疲劳过度、用眼过久或睡眠不足之时,眼皮跳的发生较为频繁。

眼睛刺激:如强光、药物产生的刺激,或眼睛被吹进了异物,或常常抽烟喝酒等,都会刺激眼睛,引起眼皮跳。

精神紧张:比如精神过度紧张,考试前精神压力过大,大脑没有得到休息;看电脑屏幕的时间过长;在强光或弱光下用眼太久,都会使眼皮乏力而不由自主地跳动。

最常见的眼皮跳,每次跳几秒到几分钟,这样的眼皮跳一般只要稍作休息,闭目养神,症状会自然消失,不必紧张或烦恼。若患者有眼睛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或散光,又没有配戴合适的眼镜而造成眼皮跳,则是在提醒你,应该去配适合自己的眼镜了。

如果眼皮跳个不停,便应找医生诊治了。假使你的眼皮跳动,是连同侧面肌肉、眉毛及口角皆抽动的话,则可能是面部神经受到刺激所引起的痉挛现象,应积极治疗。

黑眼圈“公告”:不要过度疲劳,否则变成熊猫

眼圈发黑,通常有三种情况:

上下眼睑近睫毛部位皮肤呈棕褐色或浅灰黑色,有时伴有该皮肤的轻度粗糙增厚或有皱褶。这有可能是外伤后,局部容易遗留较显著的色素沉着斑;也可能在眼睑部的皮肤有脂溢性皮炎、黑变病、上眼睑部神经性皮炎。

从内眼角向下方约呈45度角的棕褐色或浅灰黑色月弯形条状,年轻时不明显,到中老年时期开始走向外上方,一直到达外眼角,呈完整半圆形,约数毫米。这一类的眼圈发黑,一般是随着年龄及身体健康状态的变化而形成,多因患严重失眠、贫血或某些妇女病,色泽会加重而明显。

某些病理变化反映在眼周毛细血管上,如动脉硬化、更年期、大病之后体质较差时,都会造成眼周充血,进而淤血,也会使眼周变黑。

总之,绝大部分健康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眼圈发黑,并不算病态。平时要注意充足的睡眠及适当的营养,多吃些水果、蔬菜及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必要时做些眼部的保健按摩、温敷等。

视力突然下降,并非全是老花眼

老眼花似乎是个再常见不过的现象,所以几乎所有的老人都会觉得看不清东西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老人突然出现看远处东西不清楚,甚至看不见的情况,则很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女性更常见,严重者在短期内就可导致失明。它有家族遗传的倾向,生气、过度疲劳、气候骤变等都是常见的诱发因素。这种病症除会出现突然的视力下降,还伴有眼痛、头痛、恶心、呕吐,看白炽灯泡时会感觉灯泡周围有彩色的环。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老年人不少都有动脉粥样硬化问题,如动脉内壁上的粥样斑块脱落,就会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视网膜缺血坏死,于是失去视觉功能。这种病症的典型特点是一只眼突然发生无痛性的完全失明,有的病人在发作前还会出现阵发性、一过性的眼前发黑。多见于原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及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如不及时治疗,可因视网膜组织的坏死而完全失明。

玻璃体积血:常发生在原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的老年人中,一些患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患者也可发生。积血少时,除视物模糊外还伴有眼前黑影飘动;积血多时,视力急剧减退,仅存光感。

视网膜脱离:多见于中老年人,多数有近视,有些人双眼先后发病。年龄、遗传、外伤等都是诱发因素。当视网膜完全脱离时,就会表现为视力突然减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科并发症,也是眼科致盲的主要病因之一。糖尿病病程越长,视网膜病变越严重。

中风:大多数中风患者事先没有任何预兆,仅有少数中风患者可在发病前一小时或数月前出现短短几分钟的半身、半脸麻木,半身不遂,突然视物重影等先兆。

目眩和脑血管疾病息息相关

目眩是视物昏花迷乱的意思。比如蹲后起立,忽觉眼前一片乌黑,或黑花黑点闪烁,或如飞蝇散乱,俗称“花眼”。对持久性目眩,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和出汗等一系列症状。

引起目眩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脑血管疾病:视觉器官的血液主要由颈内动脉系统和大脑后动脉供应。如果大脑后动脉栓塞,病人往往有一过性视力低下,即眼前发黑。

心血管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也能引起目眩,如高血压、低血压、贫血及心功能不全等疾病都会出现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