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36486300000026

第26章 发现生命中的关键贵人(3)

借名人的影响力的现象在今天也绝不少见,而且巧借到无孔不入。企事业单位以及商场、酒店、学校、娱乐场所,大都愿意请党和国家领导人或名人雅士题写名称;很多书籍也喜欢请名人题签;有的药品、保健品的宣传资料上,常常见到政界高级知名官员的题词和接见董事长、总裁的照片,就是因为名人更容易被人们买账。还有许多人初次见面,总爱向对方夸耀自己认识某某大人物,一提到那些官居要职的人,即便攀不上亲戚之类,也一定要说成是自己的熟人,或曰“朋友”,或“朋友的朋友”。结交有影响力的贵人,用他们的影响力为自己拓开捷径,可以缩短与成功者的距离。

联系现实

香港珠宝大王郑裕彤由于生意发展的需要,准备兴建一个规格齐全、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会议及展览场所,总面积达409万平方米,包括一座高55米的会议展览中心、一幢豪华住宅楼和两幢酒店。从1984年年底论证、筹划、达成协议以来,一切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这样的一个大手笔自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可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郑裕彤迟迟不肯下动工令呢?资金自然不成问题,以郑裕彤的珠宝生意和新世界中心等房地产生意来说,可谓资金雄厚,且与港府方面的协议早已签订。万事俱备,现在只欠哪股东风呢?

就在外人纷纷为此而猜测不定的时候,郑裕彤的“司令部”内已经进入了似乎是临战前的紧张状态。手下人四处奔走,连郑裕彤也经常往返于公司与香港机场之间。

谜底终于揭晓,然而却是大出人们的意料——郑裕彤宣布的开工日期恰恰是英国女王来访的那一天。

郑裕彤竟敢拿自己的开工奠基仪式与英国女王的来访争锋?这老头被胜利冲昏头脑了吗?

大家知道,女王来访在香港可不是一件寻常的小事。因为香港当时仍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女王是英国的最高元首,访问香港虽说不是百年不遇,但也是难得一次。更何况这次来访的时间是在中国和英国已经就香港1997年7月回归中国达成协议之后。虽不敢说这是英国女王对其殖民地的最后一次访问,但也必定会对香港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所以,这次出访肯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新闻热点,届时,英国的电视、电台、报纸等机构的大批记者将会蜂拥而至,其他国家像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内地的记者也会跟踪采访报道,新闻热点肯定会被吸引到这边来。单单挑选这么一个时间来开工,与女王唱对台戏可没人敢操胜券。

郑裕彤对外界的种种传言与猜测置若罔闻,镇定地指挥手下加紧做开工奠基的准备工作。

当有好心的朋友担心地问起郑裕彤开工的事时,他只是笑而不答。

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奠基的日子到来了。这一天,天气特别好,郑裕彤的职工们个个身穿礼服,精神振奋,奠基现场的大幅标语早已张挂起来,各种彩色气球飘荡在蔚蓝的天空中,好一派隆重、热烈、气派的场面。

可是,英国女王这时已经莅临香港,港府的官员们全都迎接女王去了,新闻界记者们也都去了,全港所有人士的目光都集中在女王的身上,有谁会来注意这块尚未开发的地方呢?除了郑裕彤,有谁会对这儿更感兴趣呢?

奠基仪式开始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这时,最后的谜底才向世人揭晓。原来,事先郑裕彤已成功地进行了交际公关,邀请到了女王来参加自己的奠基仪式!

就这样,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自用铁锨为中心铲下了第一锹土。

在场人士无不欢呼雀跃,以一睹女王仪容为快。而如逐花不舍的蜜蜂一般追随女王而来的各路记者,纷纷用自己手中的笔、摄像机、照相机记录下了这个令人激动的时刻。全世界的电视观众、广播听众和报刊读者都知道了女王的举动,同时也都知道了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郑裕彤。

行动点拨

拥有超强影响力的人,往往存在于以下人群之中:

1.名人

这一点很好理解,领导人物、机关政要、影视明星、大企业家,这些人在群众的心目中很有地位。他们说出的话、使用的物品、秉承的精神理念也往往为人们所重视。

2.有人格魅力的人

人格具有感染他人的力量,有人格魅力的人,往往会对周围的其他人产生较强的震慑力。

3.交游广阔的人

人际交往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拥有很多朋友的人身上一定会有一些吸引人的品质,或者让人信服的品质,这些人可能会在某一圈子之中一呼百应。

4.在一行业内取得非凡成就的人

这一类人可能不为全体大众所知,但在业内却有极好的口碑和极广的影响。如果有人想要涉及该领域,能够结交这样的贵人就再好不过了。

接近名人,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经典案例

盛唐时期,诗人王维想参加科举考试,请岐王向当时权势浩大的一位公主疏通关节,事先向主考官打声招呼,照顾一下第一次参加科考的王维。可是公主早已答应别人,为另外一位叫张九皋的人打过了一次招呼。岐王也感到十分为难,他对王维说:“公主性情刚强,说一不二,想强求她改变主意给你打招呼,实在不容易,我来给你出个主意。你将你旧诗中写得最好的抄下十来篇,再编写一曲凄楚动人的琵琶曲,五天以后你再来找我。”五天后王维如期而至。岐王找出一身五颜六色的衣服,将王维装扮成一名乐师,携了一把琵琶,一同来到公主的府第。岐王事先对公主说:“多谢公主予以接见,今日特地携了美酒侍奉公主。”说罢便令摆上酒宴,乐工们也都依次进入殿中。年轻的王维容貌秀美,风度翩翩,引起了公主的注意,便问道:“这是什么人?”

岐王道:“他是一个在音乐方面颇有造诣的人。”王维演奏了一首琵琶曲,曲调凄楚动人,令人击节叹息。这首曲子是王维新近创作的,他演奏起来自然得心应手。公主非常喜欢这首曲子,于是迫不及待地向王维发问:“这支曲子叫什么名字?”王维马上立起身来回答:“叫《郁轮袍》。”公主对王维更感兴趣了。岐王乘机说道:“这个年轻人不仅曲子演奏得好,还会写诗,至今没有人在诗歌方面能够超得过他!”公主越发好奇了,赶忙问道:“现在手里有你写的诗吗?”王维赶忙将事先准备好的诗从怀中取出,献给公主。公主读后大惊失色,说道:“这些诗我从小经常诵读,一直认为是古人的佳作,怎么竟然是你写的呢?”于是,让王维换上文士的衣衫,坐入客席。王维风流倜傥,谈吐风趣幽默,在座的皇亲国戚纷纷向他投去钦佩的目光。岐王趁热打铁,说道:“如果这个年轻人今年科举考试得以高中,国家肯定又会增添一位难得的人才。”公主问:“为什么不让他去应试?”岐王道:“这个年轻人心高气傲,如果不能得到最为尊贵的人推荐考中榜首,宁愿不考。可闻听公主已推荐张九皋了。”公主连忙笑道:“这没关系,那个人也是我受他人所托才办的。”接着对王维说:“你如果真的想考,我必定为你办成这件事。”王维急忙起身道谢。公主立刻命人将主考官召来,派官婢将自己改荐王维的意思告诉了他。于是王维一举成名了。

权威分析

按照大多数人的思维逻辑,王维这样的无名小卒是不可能接近权势浩大的公主的。但是王维最终通过岐王做到了这一点,并赢得了公主的赏识和推荐。可见,有的时候,很多看似很难的事,只要你肯花心思、想方法,最后终能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那些高高在上的政要人士,那些声名远播的成功人物,那些大红大紫的影视明星,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遥不可及。卸下头上的光环,他们也有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的需求和愿望、普通人的人际关系。

而且,根据“六度效应”理论,你最多通过六个人就可以结识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你想结识的人。名人也不例外,只要你肯耐心地、锲而不舍地去寻找和借助关系,你也可以结识一些有影响力的名人做贵人。

联系现实

银行业是非常注重资历和经验的,所以在银行中担任要职的往往是老成持重的人物。但一个年轻人只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登上了“金字塔尖”,他的成功经历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一位作家打算揭开这个谜底,他去拜访这个年轻的银行家时问过这样的问题:“很少有年纪这么轻就能在银行里得到这么高职位的人。告诉我你是如何奋斗的?”

“这需要花许多工夫并勇于奉献,”年轻的银行家解释,“但真正的秘诀是,我选择了一位良师。”

“一位良师,这是什么意思?”作家问。

银行家说:“在我读大学快毕业时,有一位退休的银行家到班上做讲座。他当时已经70多岁了。他的临别赠言是:‘如果你们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打电话给我。’听起来好像他只是客套一番,但他的建议却引起了我的兴趣。我需要他给我些建议,告诉我在我想进入银行业时该走哪一步才是正确的。可我又很怕碰钉子,毕竟他是个有钱而杰出的人,而我只不过是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已。但是最后,我还是鼓起勇气打电话给他。”

“结果怎么样?”

年轻的银行家这么回答:“他非常友善,甚至邀请我与他见面谈谈。我去了,得到许多意见满载而归。他给了我一些非常好的指导,告诉我应该选择在哪家银行做事,又告诉我如何将自己推荐给别人而获得一份工作。他甚至提议:‘如果你需要我的话,我可以当你的指导老师。’”

“我的指导老师和我后来有着非常良好的关系。”银行家继续说,“我每周打电话给他,而且每个月至少一起吃顿午餐。他从来没有出面帮我解决问题,不过他使我了解要解决银行的问题有哪些不同的方法。而且有趣的是,我的指导老师还衷心地感谢我,我们的交往使他的思想一直保持着年轻的状态。”

行动点拨

我们具体应该怎样结识名人呢?

1.当然是借助人际关系网络,不要怕麻烦,如果你真的认为此人会对你有所帮助的话,从你的熟人和名人可能的熟人入手,顺次寻找下去,总会找到一个既与你有关、又与他有关的人物(虽然这种“有关”可能是间接的)。想办法让此人帮助你,你就有可能达成所愿。

2.参加有名人参加的社会活动,比如,明星的演唱会、慈善捐赠会、成功人士在大学或者其他地方的公开演讲,知名人士的签名售书会,等等。在会前或会后主动找到他们,争取与之交往,并让其对自己产生好的印象,或者与之合影留念,为以后的拜访做好铺垫。

3.写信。如果你大致知道名人的工作地址,比如其所在单位的名称等,不妨直接写信给他们,不要认为他们很忙,一定不予理会。在没有结果之前一切都只是猜测,也许真的有人欣赏你的一手好字,也许真的有成功者愿意提携后进。一切相识的机缘都不会只是巧合,在那里面肯定有个人努力的成分,如果你为之努力,那么你就可能结识名人。

4.利用网络工具。虽然说通过MSN或QQ等方式结识名人的希望很渺茫,但是如今博客写作如此盛行,也许里面就隐藏着你的机会呢!也许因为你的一次留言被他引为知己之谈,也许反复出现会让他印象深刻,都是有可能的事,这也是结识名人的一个方法。

借名人之“光”炒自己

经典案例

当晋元帝司马睿还只是琅邪王的时候,王导觉察到天下已乱,便有意拥戴司马睿,复兴晋室。他劝司马睿不要再住在洛阳,回到自己的封国去。司马睿出镇建康(今江苏南京)后,吴地人并不依附,时过一个多月,仍没有人去拜望他。王导十分忧虑,便想到要借助当地的名人来提高司马睿的威望。

于是他对已有很大势力的堂兄王敦说:“琅邪王虽然仁德,但名声不大,而你在此地早已是有影响力的人,应该帮帮他。”

他们约好在三月上巳节伴随司马睿去观看修禊仪式。

到了那一天,他们让司马睿乘坐轿子,威仪齐备,他们自己则和众多名臣骁将骑马扈从。江南一带的大名士纪瞻、顾荣等人,见到这种场面,非常吃惊,就相继在路上迎拜。

事后,王导又对司马睿说:“自古以来,凡能称王得天下的,都虚心招揽俊杰。现在天下大乱,要成大业,当务之急便是取得民心。顾荣、贺循二人是当地名门之首,把他们吸引过来,就不愁其他人不来了。”

司马睿听了王导的话,就派王导亲自登门拜请顾荣、贺循。这二人也就欣然应命朝见司马睿。受他们的影响,吴地士人、百姓从此便归附司马睿,为东晋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权威分析

“借光”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说,是一种心理现象,国外叫做“哈洛效应”,是指由于外在力量的影响,使某事物增光添色,就好像圣像头上的光环,使圣像显得更为高大、更有影响力。

利用这一效应就可以借助权威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比如我国古代“伯乐一顾,身价一倍”,实际上就是利用权威的力量,而在马身上加上了“神圣的光环”,从而抬高了马的价格。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在人的身上,也能提高人的形象,增加人的光辉。这正是王导为司马睿所出主意的本质。

在现代社会,“借光”这种手段已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对于结交贵人来讲,它不失为一种借助名人之“光”提高自身形象、扩大自己影响的策略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