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托朋友办事的技巧
求朋友办事礼为先
托朋友办事也要适当地带上一些礼物。朋友之间因多年不见,是老交情,带点礼物上门,是非常自然的,也是情感的体现。礼物不在多少,它能有把这么多年没有交往的空缺一下子填补之功效。
你所选择的礼物最好是对方旧有的嗜好,也可以是土特产,也可以是烟、酒及钱。
赵先生要进京办事,有个多年不见的朋友恰好就是负责这件事的,于是赵先生打算去找这位老朋友帮忙。可是由于多年未曾联系,朋友间的情谊变得有点生疏了,赵先生觉得不好意思上门去拜访老朋友。还好在北京上学的侄子给他出了个主意:让赵先生带着老朋友最喜欢的礼物登门。
赵先生经侄儿提醒,一下子回忆起他们当知青的时候,这位老朋友最喜欢吃狗肉了,于是赵先生从老家带了几斤狗肉就去了北京的老朋友家。多年不见的朋友一阵寒暄,赵先生拿出了准备好的狗肉,老友一见,热泪盈眶。多年的情谊一下又找回来了,赵先生适时地讲出来京的目的,老友当即应允,不到两天,赵先生的事就给办成了。
当然,礼物不同,见面时的说法也不同。若是旧友的嗜好之物,就说是“特意带给老兄(老弟)的,我知道你最喜欢这东西”;若是土特产,就说是“带给嫂子(弟妹)和孩子尝尝的”;若是钱,那就得说是“给大侄子大侄女的,买一件合适的衣服或买书”之类。走进了门,便有了开口求老朋友办事的机会了。
虽为朋友,但送礼时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1.礼,要会送,不能乱送。
老孟自己有车,常开车去看朋友。一次,他驱车去拜访一位朋友,心想走的时候再把礼物拿下来。于是他空着两手进屋,大家寒暄一番,时近中午,朋友没有留他的意思。陈先生起身告辞,说:“我把车上的东西拿下来。”朋友一听,马上说:“今天中午怎么能走呢?就在我这了。”妻子也立刻转身去了厨房。
那次之后,老孟算明白了一个道理,拜访朋友,采用“兵马未到,粮草先行”的策略,先把礼物一放,不管是大是小,是多是少,只要有礼在,态度准没错。
中国人常说:“咱不是看上他那点东西……关键是有份心意在。”其实,就是看在“那点东西”上,才会这么计较。只带份心意,不带表现心意的东西,怎么能行?
2.礼,要送在平时。
关系,需要经常维护,朋友之间,要常走动,关系才不会断。“有空去坐坐”,带份礼最好不过,朋友会说你礼道多,说你不当咱是朋友,告诉你下回千万别带东西。你要真听他的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朋友心里很高兴,证明他在你心中很重要,你常想着他。
3.礼,要送在适当的时间。
生活中常发生这样的事,你带上份礼物请朋友帮忙,他答应了。隔几天,你问他时,他说:“什么事?我忘了,那天去的人太多。”你这才想起,上次去的时候恰逢节假日。
所以,逢年过节,大可不必带礼,带了人家也会“贵人多忘事”。在选时间送礼上,要逆向思维,人多的时候别凑热闹。
4.礼,要慎,谨防大礼不解近忧。
“无事不登三宝殿”,当你有事的时候,才想起某某朋友可帮上忙,这时就可能大礼不解近忧。即使你提上大包小包的东西,人家也未必会给你这个面子。朋友维系关系,功在平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样,朋友之间才可能有求必应。常常有这样的说法:“你瞧这人,用得着的时候才想起我。”
礼要用在用不着朋友的时候,先进行投资,关键时候才能尽显威力。聪明的人会给礼穿上漂亮的外衣,因为“金玉其外”的东西让人看了舒服,也会让小礼变得不凡些。
学会办事要先学会行“礼”,不只是跟不熟悉的人,跟朋友也是如此。
找朋友办事妙用激将法
你有事要找朋友帮忙,一般来说所求助的朋友是那些发达的老朋友,或许你们平常的来往并不多,因此你的突然造访或多或少会让对方感到有些意外。如果对方得知你来访的目的是有求于他,可能会显得比较冷淡。有时候,不等你把来意说明白,他就使用各种借口把你要说的话给堵回去了。这时候你应当怎么办?
比如,你可以说:
“你是不是觉得这件事对你来讲很难办?”
“我认为你肯定能帮上忙,才来找你的,否则,我也不会大老远跑到你这里来。”
“我认为这件事对你而言并不难,只不过是举手之劳嘛。”
“到这里来之前,我都已经向家人打过保票了,说你一定能帮我办成,难道你真的愿意让他们失望?”
当然,采用这种方法同样要掌握适当的分寸。如果对方实在无能为力,你也不能太苛求人家,让他感到为难,更不能说出绝情绝义的话,伤害对方。只有你了解了对方有能力办成事,而对你的请求又无动于衷时,才可采用激将法,逼他去办。另外,对方只要为你的事情尽心尽力了,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你都应当向人家表示感谢。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彼此的友谊,而且还等于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以利益相诱求朋友办事
以利益相诱,促使对方办事,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求助朋友。如果你了解到这事办成的难度大,或者对方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人,即使朋友帮你办成,也会留下一个天大的人情。这时,你不妨以利益相诱。
如果对方碍于旧交之面不好接受你许诺的好处,你不妨说这事是别人托你办的,这样对方就会坦然接受了。
小王是某建材公司的部门经理,上个月他们公司因为接到一笔大生意,急需一批木材做原料,可当时公司的库存是远远不够的。无奈之下,小王只好硬着头皮找各种门路。屡屡碰壁后,小王听父亲说自己小时候的玩伴大春已经是家乡某林场的科长了。
这个消息无疑给小王带来了希望,大春可是他小时候最铁的朋友,这个忙应该能帮。小王高高兴兴地就准备找大春去,可转念一想,对方虽是自己的朋友,但让别人白白地帮自己似乎不妥。于是他想了个办法——给大春一部分回扣,他把此事跟领导说了,领导很爽快地答应了。
过了几天,小王就找到了大春,把木材的事情对大春说了,还借口说是受别的朋友之托。同时,他还告诉大春,那位朋友答应,事成之后有提成。大春很痛快地答应了。
一周以后,小王公司木材紧缺的问题就被成功解决了。
这不仅仅归功于小王善于利用朋友关系办事,更得归功于他办事时以利益相诱的方法。
求朋友办事时,以利益相诱,这种方法是当今社会很普遍的办事手段,运用这种手段办事,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唤起对方的回忆帮你办事
人人都会有许许多多美妙有趣的回忆。朋友之间的回忆也是最重要的办事基础,因为回忆过去,就唤起了双方沉睡多年的交情,这交情才是对方肯为你办事的中心和焦点。
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屠杀了大量的共产党员,并且还秘密拘捕了数以万计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有一天,******接到门卫的报告,说从家乡来了一位亲戚要求见他。******一听家乡来人了,连忙让侍卫官把人请进来。
******仔细一看,来人正是自己的表弟。说起这个表弟,年龄只比******小两岁,小时候他们两人经常在一块儿玩耍,是一对关系很好的朋友。
还没等******开口说话,只见表弟走了过来,行了一礼,说:“表哥目前可谓春风得意,只怕连我这个表弟你也认不得了。”******一听此言,知道话中有话。仔细问清缘由后,果然不出所料,原来******在大肆拘捕共产党员与革命群众时,把这位表弟的一位好友也抓了进去。
******一听此事,不由暗暗为难。虽然这是他从小玩到大的亲表弟求他办事,但是他已经定下了“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的政策。最后,他仍然拒绝了表弟放人的请求。
******的表弟一见这种情形,就知道若来硬的,肯定达不到放人的目的。于是,他用悲伤的语气对******说:“看来表哥确实变了一个人,姑妈当时对我说的话我还不信,现在看来是不会错了。”
接着,他回忆起小时候与******玩耍的情形,那时表兄弟在一起是多么开心,感情是多么深厚。表弟声情并茂,动情之处,******也不由得为之动容。
说完这一番话,******的表弟一抹眼泪,起身就要告辞。这时,******一挥手,说:“好吧,表弟,看在你我幼时感情的份上,我答应放人!”
就这样,一番回忆感动了滥杀无辜、心如铁石的******。
此外,与朋友及其家人闲聊过去,要尽量少提及让对方成为笑料的“乐事”及尴尬事,这样可能会伤害对方在家庭中的权威,引起对方对你的反感而达不到办事的目的。
朋友间办事的忌讳
朋友之间相交存在差异性是必然的。交往越频繁,时间越长者,这种差异就表现得越明显。有的是互补型差异,有的是冲突型差异,这两种差异都需要在友谊的天平上达到一种平衡。但有时,这种平衡却被破坏了,从而使朋友之间的友谊出现了裂痕和不愉快的阴影。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你在某个环节上触犯了朋友间办事的忌讳。为了避免这些,你可以参考以下方面:
1.忌功利心重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交友完全是实用主义,以亲疏分等次,以尊卑论级别。凡对我有利者,则热情相待,交往甚密;对我无利者,则冷眼相待,旁若路人;对有地位、有权势的朋友,笑容可掬,十分巴结;对一般朋友,则态度冷淡,哼哼哈哈。
2.忌斤斤计较
友谊就意味着给予,它应该是无私的。朋友相处斤斤计较,唯恐自己吃亏,这种有利必争,有荣誉不让,有责任便推的人,很难成为真正的朋友。
你可能在择友交友时,认为友情胜于一切,何必顾虑经济得失,金钱不能使友情牢固。这种思想使你与朋友相处时显得过于拮据,事事不出分文;或患得患失,唯恐吃亏。对朋友反馈慨然而受,自己却一毛不拔,这会使朋友感到你视金如命,是个悭吝之人。
3.忌不守信用
“不求千金,只求一诺”,做朋友就要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在现实生活中,把承诺视为儿戏,以戏言相许骗取友谊与信任的人,永远也不会得到真正的朋友。
4.忌忘恩负义
忘恩负义、以怨报德是一种败行。别人有德于你,你切不可忘记,要设法给予回报。人处于逆境时,往往会深切地感受到朋友给予自己友谊与帮助的重要和珍贵。而一旦地位变了,便对昔日帮助过自己的朋友一反常态,怠慢、冷漠,甚至把朋友拒之门外,这种人往往令人气愤。
5.忌不拘小节
有些人向朋友借钱,自以为数额不大,便马马虎虎地只借不还;有些人去朋友家赴宴,不顾礼貌,过于随便;有的人与别人交谈总喜欢打岔争辩,不甘示弱,如此等等。这种不拘小节的不良习惯,不仅会损害自己的形象,还会使人感到厌恶。
6,忌彼此不分
朋友之间最忌讳的是对朋友的物品处理不慎,常谓“朋友间何分彼此”。对朋友之物,不经许可便擅自拿用,不加爱惜,有时迟还或不还,久而久之会使朋友认为你过于放肆,产生防范心理。其实你的心中应该有这样一个观念:“这是朋友之物,更要加倍珍惜。”
7.忌强人所难
当你有事需求人时,朋友当然是第一人选,可你事先不作通知,临近登门提出要求,或不顾朋友是否情愿,强行拉他与你同去参加某项活动,这都会使朋友感到左右为难。他如果已有活动安排不便改变就更难堪。或许他表面乐意而为,但心中就有几分不快,认为你太霸道,不讲道理。所以,你对朋友有所求时,必须事先告知,采用商量的口吻讲话,尽量在朋友无事或情愿的前提下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