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事的艺术全集
36483600000052

第52章 掌握最容易打动对方的求人技巧(11)

在处理案件的时候,有些法官就善于使用这种打草惊蛇的策略,故意说出已知的一点字,使罪犯或对手相信,他已掌握了全部罪证,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罪犯于是稀里哗啦地把所知道或所做的一切的一切全部地数落出来了。

求人办事遭到拒绝后,你也可以变相地“要挟”对方。当然这种要挟不是强制性地胁迫对方,而是从理论上为对方做出一种情理之中的假设,通过这种假设产生的后果让对方从心理上改变原来的想法,从而达到办事的目的。

有一位幼儿园的老师是个非常热心的教育家。有一天,她到附近的图书馆去,想给孩子们借一些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

她询问图书管理员:“一次能否借20册书?因为幼儿园有许多孩子。”

图书馆的管理员告诉她:“一个人一次只能借走3册,这是图书馆的规定。”

幼儿园老师并不甘心:“可是那些孩子都需要书,总不能只让其中的三个孩子看吧,您能不能通融一下。”

“这是没法通融的,因为借书的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图书管理员似乎无动于衷。

幼儿园老师听了这些话后,很激动地说:“我知道,那么,以后我每周都带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让他们每人都借一本。”

“嗯……这样吧,看在孩子们的面上,我就特许您这一次。”

原来很顽固的图书馆管理员,居然改变了态度,答应这位老师一次可以借20本书。

在这个例子中,幼儿园的老师运用的就是变相“要挟”的策略。当她提出一次要借20本图书时,马上就遭到了拒绝。

按常理来讲,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图书管理员是可以通融一下的,不过,她似乎并不通情达理。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老师只好在不违犯规定的前提下,通过加大借书的次数和人数来增加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从而使其在这种“要挟”下屈服,答应了幼儿园老师的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变相要挟的办事方法只是一种非常手段,全凭一身厚黑功夫,本不值得提倡,但是,鉴于有些对象品格太低,为人太差,心肠太硬,手掌太黑,所以有时动此下策也不为过。

但是,提醒朋友的是,千万别无故煽风点火,否则就会产生物极必反的效果,要知道没人喜欢被威胁。你需要事先明白威胁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这是托人办事千万要想清楚的,如果你的威胁无关痛痒,他对你的要求也只当耳边风。或者,来个倒打一耙,告你一个诬蔑陷害罪,那不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吗?这把米太贵了。各位朋友在使用此法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千万不可莽撞地铤而走险,否则只能被人当猴耍。

活用谎言巧办事

在办事情时,有时候我们应该说点假话,这样也能避免尴尬,求得别人办事。有这么多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应该以诚待人,应该说真话,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有时也有必要说点“谎话”。这一点人们已有一些认识。不过,通常人们都是认为只在某些很特别的情况下才需要不说真话,不道实情。例如,某人患了不治之症,知道这一情况的亲友多不以实情相告。其实,在一般的交际活动中也常有说假话产生好的效果的时候,而且“说谎”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必只拘泥于直接而简单地说上一句骗人的话。

在下面这些情况下可以用一些必要的小谎言,这样往往会取得更好的办事效果。

1.能产生良好交际效果的谎言有时是以装糊涂的形式出现的。这种装糊涂的言辞有时能避免或解除尴尬。在同一场合,说大实话倒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场面,到朋友家做客时,主人热情地给客人夹菜,恰恰是客人不喜欢吃的菜。这时,客人不外乎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接受主人盛情,一边道谢一边违心地说:“好吃!好吃!”结果,一句谎话却让自己很难堪。如果这种态度不改,那就难免要做一辈子难堪的客人。要是主人知道了原委,是要后悔一辈子的。这窝囊的谎言,既苦了自己又伤了别人,值得吗?另一种态度,便是巧妙地拒绝。先说一句:“别客气,我自己来!”再补充一句:“这个菜我挺喜欢吃,就是胃受不了!”这巧妙的谎言,既不伤主人的面子,又避免了活受罪,岂不两全其美!

2.在某个时候说点谎话,能使本来很有距离的双方达到某种“共识”,从而使进一步的交流成为可能。

有位先生和朋友去拜访一位教授,那个教授为人严肃,平时不苟言笑。坐了半天,除了开头说了几句应酬话,剩下的只是让人尴尬的沉默。

忽然,那位先生看到教授家养的热带鱼,其中几条色彩斑斓,游起来让人眼花缭乱。那位先生知道这鱼叫‘地图’,自己也养了几条,还很得意地为朋友介绍过。教授见那位先生神情专注,就笑着问:“还可以吧?才买的,见过吗?”就听那位先生说:“还真没见过。叫什么名字?明儿我也打算养几条呢!”当时他的朋友不解地看看他,心想装什么糊涂,不是上星期才到我家看过吗?

可教授一听,来了兴致,神采飞扬,大谈了一通养鱼经,那位先生听得频频点头。那位教授像是遇到了知音,说说笑笑,如数家珍地给他讲每条鱼的来历、名称、特征,又拉着他到书房看他收集的各类名贵热带鱼的照片,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他们一直聊到吃过晚饭才走,朋友才突然领悟到那位先生说谎话的用意。

一句谎话使教授前后判若两人,本来几乎陷入僵局的交谈又顺利地进行下去了,这都归功于一句谎话。若据实相告,那很可能就会继续“尴尬”下去的。

3.有时候对家人也应撒点谎

20世纪60年代的困难时期,一位身患重病的母亲,为了支持儿子上学,竟然把买药治病的钱给儿子交了学费,当她带儿子到商店给儿子买圆规掏钱时,不慎带出了一张药单。儿子见后,再也不肯让母亲买圆规。可那位伟大的母亲为了使儿子能安心努力读书,便谎称药单是用过了的。

听了这位母亲的一番谎话,你难道能不动情吗?这位母亲的谎言,不仅可爱,更可敬,因为,这谎言中孕育了伟大的母爱,表现的是一种最可贵的奉献精神。

4.对求爱者的谎言

一个男大学生爱上了一个女大学生,于是对女大学生说了一番热烈的话。

女大学生聪明,早已听出这是一番表在爱情的极热烈的话,但自己并不喜欢面前的小伙子,怎么办?如果断然说“我不喜欢你”,岂不是会使对方陷入尴尬?不置可否,岂不是对对方不负责任?

她只说了一句:“真美!您对天文学太有研究了,可我,真对不起,我对天文学一点也不感兴趣!”

就这样,女大学生轻松拒绝了男大学生。

在现实生活中,当你不得不用一些小谎言去办事时,你一定要注意,自己所说的谎言要不容置疑,这样才能以假胜真,巧中取胜,黑中取白。否则,会弄巧成拙。

找准对方的弱点再下手

找准对方的弱点,运用“逼人就范”之计求人,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用这种方法有一个诀窍:对方怕什么,就专门给他来什么。抓住对方的心理弱点,攻其一点,不计其余。

有这样一个例子能很好地说明这点。

战国时,齐国人张丑被送到燕国做人质,不久,齐、燕两国关系紧张,燕国人想把张丑杀掉。

张丑得了这个消息后,立即寻机逃走,可尚未逃出边境,又被燕国一官吏抓住。

张丑见硬拼不行,便对官吏说:“你知道燕王为什么要杀我吗?”

“不知道!”

“因为有人向燕王告了密,说我有许多财宝,但我并没有什么金银财宝,燕王偏偏不信我。”张丑说到这里,见官吏糊里糊涂,接着又说:“我被你捉到了,你会有什么好处呢?”

“燕王悬赏一百两捉你,这就是我的好处。”

“你肯定拿不到银子!如果你把我交给燕王,我肯定会对燕王说,是你独吞了我所有的财宝。燕王听到后一定会暴跳如雷,到时候你就等着陪我死吧!”张丑边说边笑。

官吏听到这里,越发心慌,越想越害怕,最后只好把张丑放了。

张丑得以死里逃生,全靠了他的这番话,他成功的原因在于抓住了官吏的心理弱点,然后一击而中。

当今社会,如果你求人办事,如果对方吞吞吐吐或不答应时,也可以细心地想想对方可有什么弱点。如果你能抓住他的弱点,然后再求他时,他就不会推辞不办了。

巧用手段自我贴金,创造办事条件

求人办事,手段一定要灵活,

特别是在商业场合求陌生人时,如果自身力量较弱,处于劣势,那么你不妨巧用一些手段,往自己脸上贴金,玩个把戏,把身价抬高,增加自身分量,这样你才好求人,当然脸上的黄金是有一定限度的,否则无限度地拔高自己只能是玩火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