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吃错会生病,吃对不吃药
36482400000049

第49章 一娘生九子,九子体质各不同——以食物的偏性,纠正身体的偏性(6)

鹿肉

鹿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钠,以及维生素A、D、烟酸等营养物质。鹿肉可以补五脏,和气血,对阳痿、腰酸、产后缺乳;鹿肉为纯阳之物,可大补肾气,对体虚气短、手脚冰凉者有益。鹿肉温性,故阳盛或阴虚有热者不宜食用,外感发热者,不宜食用,炎热季节少食。

1.鹿肉粥

主料:鹿肉500克、粳米100克、盐2克各适量。

做法:

(1)先将鹿肉洗净,切片,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入锅,加水1000毫升,先用旺火烧开。

(2)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加入少许食盐调味。

功效:补肾填精,强筋壮骨。适用于遗精、阳痿、肾虚腰痛等症。

2.炒鹿肉

原料:鹿肉250 克,棒蘑50 克、料酒、精盐、味精、花淑水、酱油、葱花、姜丝、素油。

做法:(1)将鹿肉洗净切片。棒蘑温水泡发,去杂洗净切片。

(2)油锅烧热,放入葱、姜煸香,投入鹿肉煸炒,烹入花椒水、酱油煸炒。

(3)加入精盐和适量水炒至肉熟,加入棒蘑炒至入味,点入味精,推匀出锅装盘。

功效:具有补五脏、壮阳益精等功效。适于身体虚弱、身倦乏力、肾精不足、腰膝酸软、阳

痿、遗精等病症者食用。

阳虚体质,多吃点养阳、补阳食物

既然阳虚,就要补阳,那么如何来补阳呢?阳虚体质的人要遵循温补脾肾以祛寒的养生原则。五脏之中,肾为一身的阳气之根本,脾为阳气生化之源,故当着重补之。中医认为,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故而阳气不足者常表现出情绪不佳,易悲哀,故必须加强精神调养,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此种体质多形寒肢冷、喜暖怕凉、不耐秋冬,故阳虚体质者尤应重环境调摄,提高人体抵抗力。

既然如此,那么阳虚者在饮食上就应该多吃一些养阳的食物。《本草纲目》中说羊肉、狗肉、鹿肉等具有养阳之功效。

羊肉性温,味甘,是温补佳品,有温中暖下、益气补虚的作用。阳虚之人宜在秋冬以后常食之,可以收到助元阳、补精血、益虚劳的温补强壮效果。

狗肉性温,味咸,能温补阳气,无论脾阳虚或是肾阳虚,都可食用。民间早有“阳虚怕冷,常吃狗肉”的习俗。对平时四肢欠温、腰膝冷痛者,每年入冬以后,经常食狗肉,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阳虚的人可以在夏日三伏,每伏食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

阳虚体质的人宜食味辛、性温热平之食物,如薏苡仁、大蒜、葱、莲藕、甘薯、红豆、豌豆、黑豆、山药、南瓜、韭菜等。

阳虚者不要吃空心菜、山东大白菜、菠菜、茼蒿、茭白笋、白萝卜、百合、冬瓜、苦瓜、茄子、绿豆、绿豆芽等食物。

清凉祛火最易伤阳

中国的老百姓一说“上火”,就喜欢去药店买一大堆清凉败火的药,拿回家“败火”去。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呢?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内有“少火”还有“壮火”。所谓“少火”就是指人体的热能或者热量,人体的生命活力是不能缺少这种“火”的。《黄帝内经》还说“少火生气”,意思就是说人体的火力,是促进人身之气的,所谓气就是指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的动力。中医将这种“气”,称为阳气,金元时期有一位名医叫朱震亨,他说“气有余便是火”,人体的阳气过盛,火力过壮,就成了“火”,也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壮火”,这种火对人体是有害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火”跟阳气是有很重要的关联的。上火要降火,这没错,但是,降火要有度,气有余便是“火”。所以,降“火”只是去掉那点多余的“壮火”,不能去多了,过了就伤阳气,就对人体有害,尤其是对于阳虚体质者,这种伤害是危险的,所以一定要警惕。

另外,中医还有“实火”、“虚火”之分。一般情况下,虚火主要表观有心烦、口干、口渴、盗汗、睡眠不安等;实火旺则表现为口腔溃疡、口干、目赤、尿黄、心烦易怒等。

对于壮火、实火可以用清热泻火的方法,常用黄连、黄芩,黄柏、山栀子、金银花、连翘等中药;另外,一些食物也有很好的清凉败火的作用,如绿豆、赤豆、莲芯、绿茶等。

至于虚火就不能简单地清凉败火了,而要用滋阴清火的方法,常用的滋阴降火中药有生地、天冬、麦冬、玄参等。

所以“上火”了,还是去正规的中医院找大夫瞧瞧,由医生辨证施治,以免过用败火药,误清了火,伤了阳气,毁了身体。

《辨清体质谈养生》

姜糖水,快速升阳的饮料

对于阳虚体质的人来说,可能经常会感到畏寒怕冷,尤其是到了冬天,动不动就会手脚冰凉。那么,这时候有没有快速让身体变暖的方法呢?

姜糖水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快速变暖!

民间有“冬天一碗姜糖汤,祛风祛寒赛仙方”、“冬有生姜,不怕风霜”的说法。生姜性温,其所含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胃肠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强,能有效治疗因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

在五味中,生姜味辛,辛主散,故能发汗、祛风散寒。一般人吃过生姜后,会有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生姜能使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速,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从毛孔渗出的汗液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病菌放出的毒素、人体内的寒气一同排出体外,所以身体受了寒凉,吃些生姜就能及时散寒。

讲到这里,你也许会问,那直接给吃姜得了,还用糖干什么?生姜有辛辣之味,一般人不爱吃,但多数人对甜的东西“情有独钟”,而红糖性温味甘,有暖胃、祛寒的作用,且红糖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能加快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所以与生姜一起熬成红糖水,不仅好喝,还能祛寒防病,一举两得。

避免阳虚,女人孕期是个转折点

一般说来,先天不足是造成阳虚体质的重要因素,如果母亲身体不好,那么生下来的孩子很可能就是阳虚体质,这样一来,要想后天进行调理就非常困难了。因此,要想让孩子远离阳虚体质,孕妈妈就要做好全方位的健康护理。这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1.生理健康

要想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母亲的身体素质是优生的前提条件,所以孕妇应尽量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有病及早治疗,并使自己的身体得到全方位的调养。

(1)营养充足

孕期的营养是否合理、均衡、充足,不但关系到母亲自身的状况,也影响孩子的健康。所以,孕妈妈在饮食上既要重质量,又要讲究适量,所有养分,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糖类、矿物质等都要充足,但在量的方面,不要过度进补,免得造成胎儿过度肥胖,影响生产。

(2)衣物宽松舒适

有些孕妈妈觉得挺着个大肚子难为情,就穿紧身衣,束腰束腹,殊不知,这样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所以,不要为了身材好看就穿得紧绷绷的,衣服要尽量宽松舒适,鞋子也要以舒适为主,不要穿高跟鞋,以免跌倒造成危险。

(3)适当运动

夫妇通过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能为下一代提供较好的遗传素质。例如散步、慢跑、登山、郊游等,这些轻微的活动有助于顺利生产,但切忌做太剧烈的运动或繁重的体力劳动。

(4)定期产前检查

定期产前检查不但可以帮助孕妇了解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也能为胎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心理健康

孕妇在怀孕期间如果能保持愉快、稳定的心情,所生的孩子也能较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情绪也会较为稳定。

(1)接受孩子的来临

不要因为孩子不是在父母的期待中降临而拒绝孩子,自己必须先从心理上接受这个现实,这样才能有利于胎儿的成长。

(2)接受孩子的性别

不要苛求孩子的性别及容貌,如果重男轻女,或希望孩子出生时把父母相貌上所有的优点都一一具备,这种期望太高,会给孕妇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使她无法保持平静的心态。

(3)夫妻关系和谐

第一,丈夫要给予妻子足够的关心,帮助妻子尽快适应怀孕所带来的不便与不安,使之保持平和的心态;第二,妻子出现失常的心理状态时,丈夫要善于引导,帮助其恢复到正常的心境;第三,夫妻双方在解决某些问题时要能够大度地容忍对方,以免发生激烈的争吵;第四,双方共同安排有规律的生活秩序,以消除某种容易导致心理失调的状况;第五,不要看刺激性强的杂志、刊物、报纸、电影,以免出现孕妇心理过于激动的现象。

孩子的先天之本,取决于孕妈妈的身体素质,同时与孕妈妈在怀孕期间的身体状况有直接关系。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先天身体壮,孕妈妈一定要把自己的身体调理好,并在怀孕期间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有针对性地多吃有利于孩子生长的食物,只有妈妈健康,生出来的孩子才能聪明健康。

十个胖子九个虚,胖子也要补身体

也许大家看到这个标题会觉得可笑,生活中多少体重超标的人想尽办法减肥。减少食量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连正常三餐都不愿意多吃了,哪里还能补呢?其实这些观点有偏颇之处,大多数肥胖者最需要的其实是补,尤其是那些真正的肥胖症患者,他们大多数都是阳虚体质。

人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者,就称为肥胖症。肥胖之人脂肪多,就像穿了一件“大皮袄”,不容易散热,夏天多汗容易中暑和长痱子;由于体重增加,足弓消失,容易成为扁平足,虽然走路不多,也容易出现腰酸、腿痛、脚掌和脚后跟痛等症状。而肥胖的人在活动后还很容易出现心慌、气短、疲乏、多汗,所以人们常常用“虚胖”来形容胖。虚胖就不是健康的状态,这个虚只能用补来解决。

有句话叫“血虚怕冷,气虚怕饿”。血少的人容易发冷,而气虚的人容易饿,总想着吃。针对这种食欲旺盛的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补阳。熟知《本草纲目》的人都知道,其中最推崇的补气本草之一就是黄芪,黄芪性温,最能益气壮骨,被称为“补药之长”。常用十几片黄芪泡水喝,每晚少吃饭,用10颗桂圆,10枚红枣。这个红枣是炒黑的枣,煮水泡上喝,不至于因为晚上吃得少了而会感到饿,同时红枣和桂圆又补了气血。另外,平时要多吃海虾,这也是补气、补肾最好的方法。当把气补足后,就会发现饭量能很好地控制了,不会老是觉得饿了。坚持一段时间,体重就会逐渐下降。

对于那些吃得少,也不容易饿的胖人来说,发胖是因为血虚,平时要多吃鳝鱼、黑米糊糊、海虾,同时再多吃牛肉,自然就会有劲。气血补足了,肥胖的赘肉自然就消失了。

另外用按摩的方法也可以减肥,每天早上醒来后将手臂内侧的肺经来回慢慢搓100下,再搓大腿上的胃经和脾经各50下,能有效地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并能促进排便,及时排出身体内的毒素与废物。中午的时候搓手臂内侧的心经,慢慢来回上下地搓100次,然后再在腰部肾腧穴搓100下,因为中午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这时是补肾、强肾的最好时机。晚上临睡前在手臂外侧中间的三焦经上来回搓100下,能有效地缓解全身各个脏器的疲劳,使睡眠质量提高,好的睡眠也是人体补血的关键。

所以,虚胖的人不妨试试用补的方法来减肥,在控制食量的基础上,吃那些最对症的食物,平时再辅之以按摩和运动,坚持下去就能既减轻体重,又保持健康。

现代阳虚体质者,需要注意你的冰箱

事实上,除了部分人属于先天阳气不足,我们大部分的阳虚体质都是后天造成的。而且,在现代社会,大多数的阳虚体质都是冰箱造成的。自从有了冰箱之后,我们的生活就改变了,各种冰镇食品纷纷往肚子里装,直接降低了我们胃部的温度,这不是身体内的自然调节,而是从外面强行侵犯。在中医理论中,寒属阴,阴盛伤阳,直接攻击了位于中焦的脾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阳虚体质。

以冰西瓜为例。在夏天吃西瓜前,很多人喜欢把它放在冰箱里,冻得凉凉的再拿出来食用。这样虽然嘴上舒服了,却会对脾胃和咽喉造成很大的伤害。西瓜本来就是生冷性寒的食物,一次吃得过多容易伤脾胃,如果贪凉吃冷藏时间过长的冰西瓜,对脾胃的伤害就更大。此外,西瓜中有大量水分,可冲淡胃液,从而引起消化不良,使胃肠道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导致腹胀、腹泻。特别是在劳动、剧烈运动之后,如果大量吃冰西瓜,很引发胃痛或加重胃病。胃肠虚弱的婴幼儿和平时就有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等肠胃道疾病的人,最好少吃。

最近,有一个奇特的名词叫做“冰箱综合征”,恰好说明了冰箱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那么,究竟什么是“冰箱综合征”呢?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在盛夏的时候,吃上凉凉的冷饮和可口的冷食,会感到一时的舒服,可紧接着就是难忍的头痛、胃肠道不适,这就说明你已经患上了“冰箱综合征”。

所谓“冰箱综合征”,就是由于食用冰箱内的食物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头痛、肺炎、胃炎、肠炎等。下面我们逐一分说。

1.头痛

烈日炎炎的夏天,人们免不了吃一些冷冻食物来消渴解暑。当快速食用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食品时,常常会出现头痛,持续大约20~30秒。这是怎么回事呢?刚从冰箱取出的冷冻食品和口腔内的温度形成较大反差,口腔黏膜受到强烈的刺激,引起头部血管迅速收缩痉挛,产生头晕、头痛甚至恶心等一系列症状。有偏头痛毛病的人,更易引起刺激性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