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大全集
36481700000068

第68章 世间最好的灵丹妙药都在我们自己身上(7)

第七节 治疗、保养心脑血管系统的人体大药

高血压——肝经和肾经两座大药房里全是降压药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疾病,被人们称之为“无声杀手”。据调查,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已逾1亿,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高血压多发生于脑力劳动者中,因为脑力劳动者长期精神紧张,又缺乏体育锻炼。高血压所带来的并发疾病是不容忽视的,如脑出血、脑梗死、心脏病等。既然高血压这么可怕,作为现代女性如何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呢?

有一种方法可以你既远离大把大把的苦药,又摆脱经常跑医院的困扰,那就是敲经络。中医经络学说认为,高血压发病的原因是经络失控引起肝阳上亢和肾气阴虚。既然这样,只要通过敲肝经和肾经,就能使血气畅通,使失控的经络恢复其调控作用,使高亢的肝经阳气下降,心情平和,同时肾阴逐渐充实,阴升阳降,实现阴阳平衡,血压自然会下降。所以只要您每天敲肝经和肾经,同时操作方法得当,辅以良好的心情与合理的膳食,不用多久就可以实现治疗高血压的梦想,重新获得健康的体魄。

除了敲小腿内侧的肝经和肾经外,还可捏颈后肌肉,手向后伸就能捏到——几乎所有的经络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颈项发生关系,有数十个重要的腧穴分布在颈项部,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人体全息胚——所以捏这里也可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另外,再向高血压患者推荐几种简便的按摩方法,可以进行自我按摩:

1.推头

用两手大小鱼际按住头部两侧揉动,由太阳穴揉到风池穴,然后改用两手拇指揉风池穴,以达到酸胀感为度。

2.干梳头

取坐式,双手十指从关发际梳至后发际,次数不限,但至少10遍。

3.抹前额

取坐式,双手食指弯曲,用食指的侧面,从两眉间印堂穴沿眉外抹到太阳穴外,至少10遍。

4.揉腹

将掌心放在肚脐上,另一手掌叠压,先按顺时针缓慢平稳地按揉腹部3分钟,然后逆时针揉腹3分钟。也可适当延长揉腹时间,以腹部暖热微鸣为佳。

5.搓手心

站、坐位均可,双手掌心相贴,用力搓动,至掌心发热为度。

6.顺气

双手平放在胸上,掌心贴胸部,用鼻深吸一口气,接着用口呼气,双手慢慢向下抚到小腹部,反复做10遍。

7.按腰

两掌手指并拢,并按腰背脊柱两侧,从上往下挤压至臀部尾骨处,每次20遍。

8.捏手掌心

血压急剧上升时,捏手掌心可作为紧急降压措施。其做法:先从右手开始,用左手的大拇指按右手掌心,并从手掌心一直向上按到指尖,从手掌各个部位起至每根指尖。然后再照样按左手掌。

9.按摩涌泉穴

晚上睡前,端坐,用两手拇指分别按摩两足底中心的涌泉穴,或者用左足跟搓右足的涌泉穴,用右足跟搓左足的涌泉穴,各按摩100次,按摩时只能搓向足趾方向,不可回搓。

低血压——足底按摩将血压升上来

所谓低血压,是指动脉血压的收缩压(俗称高压)低于12千帕(90毫米汞柱),舒张压(俗称低压)低于8千帕(60毫米汞柱)。

成人正常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老年人低于100/70毫米汞柱,都称为低血压。低血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平时我们讨论的低血压多为慢性低血压,即血压长期偏低,并伴有头晕、头昏、乏力、易疲劳等症状。据统计,低血压发病率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达10%。

足底按摩对于治疗低血压有较好的疗效,手法以轻柔为主,基本手法如下。

1.用拇指轻揉患者两足,对在按摩中疼痛明显的区域继续按揉5分钟,坚持每日按摩。

2.每日揉压足掌3~4次,每次15分钟左右。尤其是对涌泉穴(屈趾足心凹陷处),须用大拇指朝患者脚后跟的方向揉压10~15分钟。

3.用拇、食指揉搓患者两大脚趾、第三趾各5分钟,再上下摩擦脚掌5分钟,然后揉压足心5分钟,每日两次。

4.操作者利用自己的足跟、足底前部跖趾处对患者足跟施以节律性的压踩10~20分钟,每日一次。

患者在接受以上治疗的同时,还可以用空可乐瓶或拳头轻轻敲打足底15~20分钟,每日一次;用发卡或牙签刺激足跟15~20分钟,每日两次;旋转足踝15~20分钟,每日两次。

值得注意的是,有生理性低血压状态的年轻女性,如果没有明显症状,一般无须吃药。平时多吃高营养、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食品。适当饮茶,例如用肉桂、甘草和人参泡开水当茶饮;起居中应注意变换体位时动作缓慢些;因其他疾病求医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有低血压,以避免使用明显降低血压的药物。

冠心病并非只靠药,按压内关也有效

冠心病是脂肪物质的沉积,使冠状动脉管腔变窄或梗死,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使心肌缺血、缺氧而造成的高血压、高血脂、内分泌疾病。而生气、劳累、紧张、失眠、过饥过饱、气候变化等均可诱发本病,此外,本病也与遗传有关。按摩内关穴对症状的缓解和消除也有一定的作用。

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以一手拇指指腹紧按另一前臂内侧的内关穴位,先向下按,再做按揉,两手交替进行。对心动过速者,手法由轻渐重,同时可配合震颤及轻揉;对心动过缓者,用强刺激手法。平时则可按住穴位,左右旋转各10次,然后紧压1分钟。

压内关对减轻胸闷、心前区不适和调整心律有帮助,抹胸和拍心对于消除胸闷、胸痛有一定效果。

另外,做两腿下蹲运动,每次5~10分钟,就可以调动全身经脉;增加腹式呼吸的次数,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少收缩血管物质的产生,对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和促进侧支循环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当突发心律不齐时,拇指、食指可同时从手掌的正、反两面按住劳宫穴,用力向下压,左右手交替进行,各60~80次,心律会很快恢复正常。

让肝不血虚,血海和足三里是首选大药

健康的身体是每个人永远追求的目标,但现实生活中往往因某些原因,导致很多人无法实现这个梦想,其中最大的敌人便是肝血虚。一旦肝血虚,随之而来的便是面容憔悴、头昏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脉细无力,等等,如不及时治疗,还会让疾病乘虚而入,引发各种肝胆上的大病,威胁身体健康。

那么,如何不用吃药就能补血呢?血海和足三里是首选。

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屈膝时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是治疗血症的要穴,具有活血化淤、补血养血、引血归经之功。

每天9~11点刺激血海穴最好,因为这个时间段是脾经经气旺盛的时候,人体阳气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按揉就可以了;每侧3分钟,力量不要太大,能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即可,要以“轻柔”为原则,21~23点再进行艾灸。

血海、足三里

足三里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刺激这两个穴位,就可以使肝脏祥和,气血生辉。

具体操作方法:每天中午饭前和饭后按揉两侧血海2分钟,最好交替进行,饭后按揉两侧足三里3分钟;晚上21~23点分别艾灸血海和足三里,每穴10分钟,根据每个人的耐热程度不同,以能感觉到皮肤发热但不烫为度,艾灸后喝一小杯温开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

如果能长期坚持,你的肝脏就不会出现大问题。不但气血充足,而且肝上的病症可以得到缓解和好转。

除穴位疗法外,在饮食上,要多吃具有补血、养血功效的食物,如桑葚、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等。另外,还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去郊外踏青,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活动筋骨。

治疗脑出血需要哪些大药

脑出血是脑的动脉破裂,脑内的某一处发生出血的现象。这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病,死亡率很高。脑出血常见于中老年人,主要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另外,饮酒过多,不注意健康及动脉硬化的人也会引起脑出血。

少冲、关冲

在患者的指甲上,如果有红色甚至黑色的斑点出现,就意味着体内血行出现了障碍,这即是脑出血前兆。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可采用穴位治疗法,刺激患者的商阳穴,此穴位于食指指甲靠拇指侧下方(靠第一关节处)约2毫米处,是大肠经的井穴。

另外,小指上的少冲穴和无名指上的关冲穴,也是非常重要的穴位。点压刺激手法的力度以能忍受为准,若斑点消失,则表示危险期已过。经常刺激这些穴位,能在较大程度上防止脑出血的发生。

而能够帮助脑出血患者迅速复原的穴位主要是眼点、颈根、肩井、涌泉等。一面缓缓地吐气,轻轻地按压这些穴位,眼点反复做5次,颈根、肩井、涌泉各做10次。若能每日借穴道实行治疗,则脑出血的复原会很快。

脑出血患者恢复期的饮食应予以清淡、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少食多餐,不可食用动物内脏、动物油类,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多吃蔬菜、水果。尤其应多吃茄子,因为茄子中富含维生素P和钾,维生素P对微血管有保护作用,能增加微血管韧性和弹性;钾则帮助平衡血压,防治高血压,缺钾则易引起脑血管破裂。

掌握穴位疗法,痛风将不再是疑难杂症

痛风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致使血中尿酸含量增高,尿酸盐沉积于关节、肾脏、血管壁而引起相应病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它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累及关节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累及肾脏形成痛风性肾病,累及血管壁引起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等。

中医学认为:脾位于中焦,其生理功能主要是运化、统血、主肌肉和四肢。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人身的肌肉四肢皆赖其煦养,清阳之气靠脾气的推动以布达,所以脾脏的功能健旺与否,往往关系到肌肉的壮实和衰萎。所以,关节炎、脚趾痛等均为疾病的症状或称为表象,而不是病因,脾脏患病才是痛风疾病的病因所在。治疗时重点在于治疗脾脏,恢复脾脏的运化功能,使其经脉滑利、气血流畅、代谢加快,促使病情逐渐好转。同时还要对其他脏腑的经络做全面调整,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痛风病症的恢复。这时外关、阳陵泉就成了首选穴位。

外关、阳陵泉

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它是三焦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交阳维脉,具有联络气血、补阳益气的功效。阳维脉主要维系、联络三阳经,主一身之表,外关穴也是以治表证为主。

阳陵泉,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属足少阳胆经,是五输穴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为筋气聚会之外,具有舒肝利胆、强健腰膝、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故阳陵泉是治疗筋病的要穴,特别是下肢筋病,临床较为常用。

具体操作方法:每天用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揉压脾腧穴和阳陵泉,并以画圆的方式按摩;用拇指的指腹向下按压外关穴,并以画圆的方式按摩,左右手交替进行。

痛风病是近年来的多发病,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过度饮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痛风疾病的患者在饮食上要少吃高蛋白食物,如牛羊肉、牛奶、鸡蛋、鸭蛋、皮蛋等,还要少喝酒。

此外,痛风病的发生和气血有关。阳气行于脉外,血行于脉内,白天行阳气二十五度,夜里行阴气二十五度,这是天地给人的造化。人体受寒,气血在体内就会运行得慢,人体受热,它在体内就会运行得快,造成七情、六气受到损伤,而气血运行的快慢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一个人如果经常四处奔波,使得体内血液沸腾,而后又贪凉,不注意保暖,这样寒凉在外侵入,热血在内受寒凉而凝,痛风病就会发生。

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所以治疗痛风,应以养气、行血及固肾为本,气血畅通,痛风病才会治愈。所以,痛风病患者一定要忌掉寒凉的食物,只吃性平性温的食物,并每晚用温水泡脚。

预防血管硬化,敲肝经是最好的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管不断地在发生退行性改变,不加以改变,就有发展为血管硬化的趋势,因此,血管硬化不是病,而是人体慢慢变老的一种表现。血管发生退行性改变可导致血管脆性增强,致使血管破裂。如若血管腔隙狭窄,产生供血障碍,将有可能形成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因此,保护血管弹性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血管硬化的发生率比较高,到一定程度血管就会破裂,很容易脑出血,也就是中风。现在,血管硬化趋向年轻化,很多人40多岁就中风了,生活苦不堪言。中医认为,血管老化是因为饮食内伤、劳累伤身、情绪不佳使身体内产生各种废物堆积在血管,同时如果人体血液总量不够,肝脏就会不清洗或清洗不够,血液就变得越来越脏,腐蚀血管,使血管变得又硬又脆,从而埋下健康的隐患。

因此,从经络医学的角度来讲,只要对自身的经络进行精心的调养,老化的血管是可以恢复弹性的。敲肝经就是预防血管硬化的最好方法。因为肝主筋,血管是筋脉的一种,所以肝经软化血管的作用毋庸置疑。

具体操作方法:握拳沿着腿内侧线敲,每天敲肝经15分钟,特别是那些生活习惯不好的人,更要坚持,力度以感觉酸疼舒适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