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财到守财
似乎一夜之间,我们进入了冬天。近来,A股创下了“史上最黑十月”,此前一直强劲的债券市场也上演罕见的大调整,央行再度下调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一边是股市、楼市和债市的多重低迷,另一边是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和通胀压力未完全消除的双重压力,眼下的投资者可谓“生财乏术,守财难为”。
对于众多刚刚经历了经济繁荣周期效应的投资者来说,思考如何过冬虽是一个痛苦的决定,但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1.如何安然“过冬”
刘先生有一家工厂,员工20人左右,专门为服装企业做后期的印染加工。2006~2007年是刘先生生意最红火的时候,订单接到手软,员工不断增加。在扩大再生产的同时,刘先生还按揭买了一套房、两辆车,每月的各项支出高达5万元左右。生意红火时,刘先生还倍感轻松,但随着2008年全球经济形势出现逆转,刘先生感受到了阵阵寒意:订单锐减,目前工厂基本处于停产状态,但工人的基本收入还要保证,房贷、车贷每月都要还。现在只有苦熬,熬过了冬天才能起死回生,但刘先生不知自己究竟能撑多久。
在金融海啸袭击全球的大背景下,像刘先生这样在冬天苦熬的中小企业主比比皆是。
由于缺乏长远合理的财务规划,不少中小企业主在冬天来临时黯然离场。广东发展银行理财师认为,国内的企业家,尤其是很多中小企业主,其家庭财富和企业财富是合二为一,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甚至有的企业家因为企业破产而用家庭财富还债。
只要通过合理理财,当经济不景气,现金流吃紧时,企业主完全可以把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守住”,将企业利润和家庭财富用一种安全稳健的方式保存下来,不论企业经营好坏和投资损益,家庭高品质生活可以得到保证。
2.“过冬”首要保证财务安全
2008年12月6日央行再度下调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这已是两月之内央行第三度降息。一边是股市、楼市和债市的多重低迷,另一边是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的压力,眼下的投资者可谓“生财乏术,守财难为”。
此时投资者应阶段性调整理财的战略战术,让守财保本优先于生财增值。“如果能让平均收益率超过平均通胀率,就是一种胜利,保住本金也就意味着在下一轮行情启动时有进攻的子弹。”
“家庭理财的首要一点是财务安全,如果‘财’都没有了还怎么‘理’?风险应该成为2008年个人理财字典中的第一个词汇,学习‘守财’、做好财务保障是投资者的必修课。”民生银行理财师安邦勇认为,在理财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投资人需要在了解金融产品风险属性的前提下,选择适合的金融工具,设定理财目标,追求安全稳健的财务增长。
保证财务安全一是不借钱去投资;二是投资越简单越好,看得懂的才是最重要的,储蓄存款是最看得准的,也是变现损失最小的种类,即使提前支取,只是损失些利息,因此存款一定是资产配置中的一部分;三是固定收益产品,如股票等,要遵循经济周期并结合自己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分配的原则;四是每个人都要给自己设定止损和止盈点,2007年如果止盈定为收益20%,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投资者被深套。
3.构建金字塔理财体系
现在很多人都把理财等同于炒股、赚钱,其实,股票是人人可以参与的游戏,但不是人人适合的游戏。很多金融理财产品虽然收益很高,但风险也是成正比的,而家庭理财的首要一点是财务安全。家庭理财的过程,就是通过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多元化的渠道,进行家庭的财务管理,把赚到的钱放在安全的金融工具里,变成未来可以用的钱。
现代家庭理财应推行“三三”制原则,即1/3的流动资金用于应急;1/3通过投资,获取较高收益;1/3用于保险,获得家庭人身财产保障。而在投资类型上,股票、期货解决收益性,属于理财金字塔顶端;基金、储蓄解决流动性,属于金字塔中间;各类保险解决安全性,在家庭理财规划中是必不可少的塔基。
真正的投资策略,应该能够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只要有稳定的防守力量,再大的金融风浪都能够应付自如。只要抓住一次机会,就能够赚取大量的利润。在理财金字塔中,用于防守的资金应该是最多的,其他的资金比例应逐渐减小,用于激战的资金应该是最小。金字塔的底部最开阔,顶最尖,其要说明的就是安排理财防守最主要,然后才能进攻激战。
守得住钱
当意识到全球一体化已悄无声息地潜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已经如此深刻地影响到了我们的理财生活。
投资市道纷乱,前景不明之时,多看少动,防亏为主,不亏就是赚,不失为目前市况下的可行之策。而在大多数投资市场哀鸿遍野之时,寻找“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投资机会,才能更好地度过“寒冬”。
1.改“挣”为“减”,缩小家庭负债,减开支
耿女士的丈夫在经营一家高档水果店,因为家庭收入不错,她已经做了三年专职主妇。丈夫每月给耿女士10000元作为家庭开支,维持家里日常开支4000元已足够,每月存下的6000元,让耿女士的手里小有资本。
耿女士从2007年下半年正式开始了买股票、基金的理财生活。由于操作不当,目前有5万元资金被套在基金里。
投资被套已是事实,耿女士就认亏了。美国次贷风波刚爆发时,她不以为然,认为次贷带来的影响很快就会过去。后来发生的事情就是她投入基金里的资金错过了出逃机会,被深深套牢。
观望了一段时间的耿女士调整心态,首先做好当几年“股东”的思想准备,放下亏损的包袱重新计划家庭理财。耿女士体会到,自己并非金融业内人士,对经济走向基本属于后知后觉,既然不太善于挣钱,还不如尽量减少负债,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收益”。
耿女士一家共有两套房产,都是通过银行按揭购买的。除了全家居住的一套住宅外,另外一套住宅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耿女士先将手里有的10万元资金一分为二,一半作为家庭应急备用金,一半提前还了现在居住的这套房子的贷款。此外,耿女士还将另一套住宅出租,她以每月低于同等房子400元的租金,并且租约期间不加租的优惠条件,吸引到一名愿意一次性交纳两年租金的租客。手里一下拿到了5万元现金,耿女士又将这笔钱做了提前还贷。
通过提前还贷,耿女士将家里30万元的房贷负债额减到了20万元,算下来20年能减少8万元左右的利息支出。
在市场短期内看不透的情况下,作为普通家庭主妇,如果理财技能平平,最好别死盯着怎样赚钱,而是务实地从减少住房、汽车等贷款的利息开支出发,这也是一种在动荡行情中的巧妙理财方式。
2.减少开支,准备充足的备用金
某公司白领杨小姐的生活有了明显的变化,她开始带便当到公司用微波炉热着吃,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平时外出就餐和购物的次数也明显减少了。同事们好奇地问她是不是生活遇到困难了,杨小姐说:“非也,只是积谷防饥。”
杨小姐大学毕业后主要从事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月收入6000元左右。因为没有家庭负担,杨小姐的理财观念是“会花才能挣”。她每个月将1600元用于银行还贷,剩余的钱基本上是全部花掉了,有长假的时候还要从积蓄中提钱外出旅游。工作4年下来,她只有1万多元的存款。杨小姐说,自己所在的公司规模不小,她一直认为上了轨道的大公司很少会出现重大的问题。也就是说,只要自己不出意外,在公司长期工作下去,就一直能保持白领级别的收入水平。
金融风暴袭来后,看到国外一些大银行机构、大公司破产倒闭,数以万计的员工瞬间失去收入,杨小姐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她说,时下不少白领级收入的年轻人,都喜欢超前消费或是挣多少花多少的消费方式,没有一定的积蓄。这样一旦遇到事业陷入不稳定、低谷时期,就难以抵御经济上的冲击。杨小姐认为,自己至少应该预留足够一年生活的备用金。以每月1000元生活费的标准计算,加上每月按揭支出及适当的应急资金,至少应该保证有3.5万元的积蓄,才算得上是“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杨小姐现有的资金距离这个目标还有不小的缺口,于是她开始尽可能地减少开支。
通过各种省钱的方法,杨小姐将每月开支压缩到了1500元。如此一来,她每月能存款3000元左右,按照这样的速度,到年底她就能达到目标。
美国的次贷风波刚爆发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后面会跟着一场金融风暴。对于年轻白领来说,不少人都认为自己还没有到需要理财的阶段。其实,使自己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也算是一种理财。任何一个人,也应该学会“积谷防饥”,以备不时之需。
3.买金买楼,御通胀防资产缩水
此轮金融风暴的冲击,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不少人选择持币观望,而有一位文先生却认为房价的回调,不失为当前动荡金融形势下的资产保值方式。就在2008年9月份,文先生出手购买了一套商品房。
“房子的保值功能是众所周知的,无论货币如何贬值,至少住宅的功能是没有受到影响的。一旦投资信心回暖,楼市又是一大受益领域。”文先生购买的这套住宅位于凤岭的一个大型楼盘,开发商打出特价,房价在3500元/平方米左右。文先生购买了一套120平方米左右的三房户型住宅,共投入40多万元资金。之所以选择投资楼市,文先生做了一轮分析,他认为住宅比较有投资潜力。此外,该区域的房价已经出现了下调,在目前已经普遍下跌1000~1500元/平方米的情况下,已经出现了投资机会。
选择投资楼市,文先生的理财观念比较注重短期的保值和中长期的升值。他认为,住宅既可以留做自用,也可以出租给他人收取租金,如果在价格合适的时机买入,还是具有较高的投资潜力的。此外,目前有一些楼盘开始打出“无理由退房”的活动,承诺交房一定期限可以无条件退房,开发商还支付相应利息,这也不失为一个投资机会。通常距离交房还有为期一年的时间,届时如果楼市行情变得更差,还可以选择退款。
聪明的理财方法应该是能守得住钱,让自己的资金在动荡时期保证不亏。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做一些保值功能较好的投资。
稳中求胜
当前的整体投资策略应该是以稳健产品、保本固定收益产品为主。
1.储蓄+国债=稳健投资
自央行2008年10月29日宣布降息至今,存款的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且有不少选择了三年期、五年期。原因在于,由于已经进入减息周期,定期存款利率可能进一步降低,当前长期存款稳定的收益仍然较有吸引力。另外,利息税免征后,五年期定存5.13%的利率甚至已经超过了一些理财产品和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同样,凭证式国债如今也受到了市场追捧。
对于选择储蓄存款的投资者,如果资金长期不用,可以选择3~5年的定期存款。同时,为了避免出现临时用款提前取现而造成的利息损失,建议投资者将定期存款分批分时段存入。
2.闲置资金可做短期投资
对于已经将大量资金从股市、基市上抽回来的股民、基民们来说,与其让资金停留在活期账户上闲置着,不如做短期投资或进行全面配置。
当下银行理财产品纷纷缩短期限,并以保本为卖点,更有一些产品的理财期限只有20天。至于这些产品是否具有价值,业内有关专家认为,如果短期内资金闲置,这类产品可以作为一种配置;长期来看,该类产品收益不如直接将钱放在银行做一年期定存划算。
3.暂缓外汇投资
近期汇市跌宕起伏,汇率市场的剧烈波动也让银行纷纷缩短了外汇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以往常见的6个月期的产品数量大大减少,而投资收益率较上半年也有了不同程度下降。有专家认为,目前不是用人民币换外汇进行投资的好时机,虽然很多产品收益可以固定,但汇率市场波动太大,不可控因素实在太多,当前还是建议保有现金,因为人民币中长期比较坚挺。
4.以“稳”求生存
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有专家认为百姓家庭整体的理财策略应该是以稳健产品、保本固定收益产品为主,其投资比例可以占到配置的六成到七成。很多投资者前期亏了很多,现在正好可以想办法调整一下整体资产组合,重新考虑整体资产配置。长期来看应继续对资本市场保持信心,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筑底后会有所改变,目前建议投资者做基金定投,平摊风险。建议参考一些权威评级机构的基金排名,把握当前的投资热点,有针对性地选择。
让自己“有钱一辈子”
世界理财专家柯特康宁汉有句名言:“不能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即使拥有博士学位,也难以摆脱贫穷。”虽然养成好的理财习惯是个有些痛苦的过程,但这些习惯可以让你“有钱一辈子”。
有人调查过上万名百万富翁,其中的84%都是从储蓄和省钱开始的;大约70%的富翁每周工作55个小时,仍然抽时间进行理财规划;这些富翁一年的生活花费占总财产的7%以下,即使没有工作收入、坐吃山空,平均也能撑过12年。
百万富翁都要花时间进行理财规划,白领们怎么会忙到没时间审视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呢?想要致富,就一定要挤出时间,尽早培养理财习惯。
在理财习惯尚未建立前,你得小心一些坏习惯。很多职场中人不但没有储蓄、存钱这些好习惯,反倒养成了拖欠信用卡债务的恶习,结果,人生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负数开始。
理财不仅是投资,更是循序渐进地培养“赚钱、存钱、省钱、钱滚钱”的习惯,这些习惯能让你拥有滚滚财源。
1.努力赚钱,积累“第一桶金”
对于鲜有意外“横财”的职场中人来说,一定要把提高工作收入列为最重要的目标。随着薪水的不断增加,你才可能快速累积起可供理财、投资的第一桶金。你可以建立自己的“理财情报网”,例如像富翁一样常到银行逛逛,搜集理财情报等。多跟比你有投资理财意识的人交往,为往后的投资打基础。
2.定期存钱比投资更重要
无论是靠工作赚钱还是靠“钱生钱”,持续储蓄的习惯绝不能废弃。储蓄金额一定要随着收入的增加等比例提高。最好的自动储蓄方法就是定期定额投资。从2007年年底以来,全球投资市场波动加大、风险升高。此时,提高储蓄率比找到高获利的投资工具更容易执行,效果也更明显。
3.记账审视花费,省钱不能忘
想省钱,一定要记账。记账能找出你花钱的“漏洞”,效果非常明显。除了审视花费外,人们还应取消长期不用的“休眠账户”,这些账户里的余额,可能又是一笔百万存款的“头期款”。
4.钱滚钱,设定5年计划
储蓄是“加法”的金钱累积,投资则是用“乘法”在累积财富。理财越早开始越好,但不应该太早开始投资。如果没有好的观念、策略,赔钱的可能性大。所以,年轻人的第一桶金,先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累积至少75%,另外25%靠投资获得。而存第一桶金的时间宜设为至少5年,因为时间一短就会急,不屑于做长期投资了。
参考文献
1.李东民:《理财中的新旧习惯》,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王朝亮:《稳操胜券的战术》,漓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郑常东:《赚钱要用放大镜》,载于《市场报》2008年11月6日。
4.孙中发:《找财源不如找人缘》,载于《大河报》2008年5月18日。
5.刘子勋:《扬长避短》,载于《信息时报》2007年9月11日。
6.胡伟民:《发现财富的眼光》,载于《经济参考报》2008年10月30日。
7.张胜辉:《钱怎样生钱》,载于《钱经》200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