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是在企业运营中,用人单位基于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以非员工意愿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的方式,裁掉不适应企业发展或相对富余的员工,终止雇佣关系的行为,是企业为了保持企业的持续成长和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企业也要在变化中寻求获取持续竞争优势,谋求更大的市场发展。经营战略的转型、组织结构的变革和生产流程的重组是企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会导致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从而引起裁员。裁员本来是很正常的事,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对于上班族来说,裁员的事就不能小看了。如果你头一天还是某大企业的员工,第二天却成了失业者,心里就会比平时增添更多的恐慌,因为,在这种非常时期,就业是一个更大的难题。所以,职场人要常备不懈,在工作中要手握一个法宝,以免突如其来的裁员轮到自己头上。
正视裁员
当裁员之风在公司掀起的时候,你无须加入惊慌的行列。山不转水转,只要你充满自信,不慌不忙,从容应付,就能安全渡过裁员的风暴,说不定还能在“裁员”中荣升一级。
当公司面临经济不景气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经营的不良局面,或出于某种战略调整的考虑,难免会做出裁员的抉择,甚至许多著名的大公司也不是“风景这边独好”。其实大多数职员都或多或少地面临这样的风险,除了要留心公司经营状况及人事调整的迹象,以便早做准备之外,一旦不得不面对公司准备裁员的残酷事实,还应当多准备几套应对之法。
应对裁员的最好方法
1.不慌不忙等到最后
比较规范的外资公司通常在合同中都列有条款,一旦因公司的原因解除合同,将对员工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有时补偿是多达一年的薪水。因此,如果对自己“再就业”的前景比较有信心,完全可以不必匆忙地改换门庭,以不变应万变,等待最后拿到一笔可观的遣散费再离职,否则,过早辞职反而可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2.不退反进争取升迁
当公司面临裁员或大的人事调整,很可能一时间人人自危,人员流失的速度大大加快,公司内部处于一种比较混乱的不稳定状态,特别是业务骨干甚至管理层的“跳槽”令老板大伤脑筋。此时,原本比较平衡的局面被打破了,反而出现了不少职位的空缺,人员的晋升也不再拘泥于原有的机制。有心人可以利用这一难得的有利时机,不退反进,主动争取,说不定能有升迁的惊喜呢!
3.在同一家公司找位置
规模较大的公司,其裁员通常是基于某种战略调整,仅针对某一企业、某一部门或某一地区,而并非全面的收缩。因此,可以利用同一集团的优势,跳到另外的子公司、部门或地区,这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失为“跳槽”的首选方向。
4.尽快另谋高就
如果公司的裁员方案对自己不是很有利,为了避免被动应对,还需早做打算,与其被老板“炒”掉,不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倘若是比较大规模的裁员,可能短时间内影响到同行的人才供求状况,流动就比较困难。因此,审时度势,抢先一步,就能化被动为主动,此时切不可贪图小利,在公司经营每况愈下、出现裁员苗头的时候,及早果断脱身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尽可能做得更好
公司经过裁员后,剩下的人成为三条清一色的“一条龙”,每“一条龙”的人,手中都有“吉祥三宝”中的一个法宝,使他们在裁员中逃避灾难,幸存下来:
第一条龙的人员是公司的实力派,手中握有吉祥三宝中的第一宝———能力,被称作“实力派歌星”。这些人业务能力强,技术过硬,为人的腰杆也硬,说话直来直去;遇到那些与领导关系很好的行政人员耍点威风、拿点气派,从不买账,宁折不弯;尽管从来不是很会讨人喜欢,但是却让人更加敬重。他们属于公司的中流砥柱,连老板也对他们客气三分。虽然老板的耳朵里经常听到关于他们的小报告,但是,老板绝不会把这批公司最有价值的财富,因某些问题处理得不当,轻易把他们送给自己的竞争对手。
裁员不可避免,但却可以通过一些措施使自己离裁员的危险远一点。在新经济、知识爆炸的时代,员工所追求的不是终生就业的“饭碗”,而是终生就业的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公司的多面手,对于公司来说有高价值,公司对于你自然是另眼相看。一个人应该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得很精通,这才是成功之道。只有在某个领域很强的人,才可能有高增值。集中自身优势,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技能储备,形成属于自我的核心竞争力,不但“硬技能”过硬,“软技能”也过硬,那么在公司这个大机器中,你就是这个大机器上的重要部件,非你机器不转。你抢占了公司某一高地,别人想拿到这个位置也是很困难,“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你自然不会担心被裁员。
第二条龙是公司里的机灵鬼,手中握有吉祥三宝中的第二宝———人脉。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被称作老板的“痒痒挠”,专门会做讨人喜欢的事,能说会道,能言善辩;遇到工作中的麻烦事,全能“双人拦网”给拦回去;遇到升职加薪的好事,总能让老板想起他们;尽管其中也有工作上不是硬手,但是老板起早他起早,老板加班他加班,即使工作上有个差错,老板也不忍处理他。
巴结、奉承一向被人们所不齿。但是,在工作中,必须与老板经常沟通感情,及时介绍自己的工作,让他了解你,喜欢你、信任你。否则,老板不知你在想什么,当别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打你的小报告时,老板很容易偏听偏信;你不了解老板在想什么,工作容易出现事与愿违的偏差,“事不由东,累死无功。”除了与老板关系密切,在公司里,还要有有口皆碑的人缘,善于经营人际关系,注意为人的口碑,确保自己可以在与同事交往中游刃有余。如果只是上司对你赞不绝口,欣赏有余,但是同事们却没人喜欢你,都认为你的为人相当成问题,那就很难混得长久,到时候还是有可能被裁员。
第三条龙是公司里的实干派,手中握有吉祥三宝中的第三宝———敬业。这种人老实巴交,没有太大本事,但是也没有太大说道,交给什么工作干什么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给多少工资拿多少钱,不计较也不抱怨;公司里有了什么困难,也能主动承担;也算得上公司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虽然平时好事不多,但细水长流,裁员的时候,也成了保佑自己的“看门狗”信号。
赢得老板的最好办法就是:除了完成你的本职工作,尽可能做得更多,尽可能做得更好。主动接受一些尚未完成的工作任务,但是不要让它干扰你的正常工作。遇到危机时,能够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努力从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老板的需求,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醒并帮助他,管理他的时间,征求他的意见,提出问题也提供解决方案,勇于承担压力与责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我与公司共奋进,我与公司同发展”就是重要法宝之一。
在很多情况下,如果公司的运作速度放慢,下一步很可能就要进行裁员了。在这种时候要格外小心,如果你表现出对工作的厌倦,或是觉得什么也没干照样得报酬,那么你很可能会成为裁员的对象。即使你的项目实施速度放慢了,也要积极主动去发现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要使自己处于忙碌状态。许多员工希望并且祈祷在裁员中保住他们的职位,但却不向公司上层说出他们的忠心和愿望。一些员工相信,保住职位的最好办法就是努力工作。他们只是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这在职场中是危险的。将分内的工作干得出色,但同时还要确信别人也认识到你的才能。定期向经理汇报工作业绩和进展,这种时候不妨表现一番。
只有确立了长远的职业奋斗目标,才不会被眼前的一些利害问题所干扰,最终向着自己的职业目标迈进。企业最欢迎有目标的员工,缺乏脚踏实地的员工往往是被裁对象。根据公司的业务平台来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生活目标,挑战新目标,迎接新机会,使自己逐步得到发展,不退反进争取升迁。友情提示:防止裁员的“吉祥三宝”是职场的三道“护身符”,起码要拿到一个,才有保佑你平安一段的吉祥物。如果能拿到三个,那你的职业会完美绝伦了。如果一个都没有,那么,你的瓷饭碗就该有危险了,随时有打破的可能。愿你握好手中的“吉祥三宝”,让它们维护你职场平安,一帆风顺。
裁员中的自救
公司打出裁员牌,员工的最好出路就是举起自救牌。
如何自救,也许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门路,但最好的方法你可以在投石问路中运用:
(1)理解并接受降薪决定。在经济大环境恶劣的情况之下,降薪相比被公司裁掉来说,已经算是退而求其次的莫大荣幸了。“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道理无须多言,既然降薪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不妨抱着理解的心态,坦然接受公司的降薪决定,与公司一同患难与共吧。
(2)专注本职工作,凸显自身价值。在如今人人自危的职场,平日里一边工作一边看股市听音乐打游戏的工作状态也是时候“saybye-bye”了。要想保住饭碗,你只有更加专注于本职工作,全力以赴地对待它,凸显出自身的价值,才可能给自己增加留下的机会。
(3)保持心情愉悦不谈传言。裁员风浪声势浩大,职场内外人心惶惶。但是你要记住,保持心情愉悦相当重要,千万不要轻易受到传言的影响,排除郁闷和恐慌心理,“保持微笑”,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4)为企业创造直接价值。谁都知道,一个精明能干为企业创造直接价值的人是所有老板的青睐对象。如果在经济不佳的大环境下,你能为企业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试想老板又怎么可能舍得放弃你这个大功臣呢?
(5)加紧学习,提升实力。时刻保持职业危机感,除了学习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专业技能,还要积累一些可转移技能,如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这些是许多岗位/职业所必备的技能。
(6)保持信息通畅,加强外界沟通。尽可能让自己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资讯,比如,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公司发展决策等,紧密加强与外界的沟通,更多地关注与自己生存相关的信息,以便及时做好应对。
(7)加强人际沟通。当今职场,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员工的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也是团队凝聚力的表现,所以拥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8)主动承揽更多工作内容,减少可替代性。以一顶三,身兼数职,不仅能够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更可以兼任其他岗位的工作,成为“节约型人才”,减少被别人替代的几率。
(9)跳向揽才优良企业。在企业大量缩减人员的同时,也有许多优良企业仍然会大量招贤纳士,挑选精兵强将为企业储备人才,所以,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准时机,跳向优良的大型企业。
(10)寻求职业生涯管理专家智慧支持。怎样在职场发展得更好,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问。能够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的人,毕竟还只是一小部分人,更多的人往往通过寻求职业生涯管理专家的帮助来解决职场上遇到的诸多问题。令人欣喜的是,许多职业规划咨询的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孕育而生。
上司换人不要换你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上司或老总的变动,不可避免地波及下属的职位,新任管理层一般会在人事上来个“大换血”。尤其是在你的旧上司非正常离职的前提下,如果你在别人的印象里是他的人,那么,这时也许你该做好走人的准备了。
愈演愈烈的并购与重组风潮更是加剧了企业管理层的更新换代,每一次的并购都无异于一场“人事大地震”。哪些人才能在“大换血”风暴中“稳坐钓鱼台”呢?主要有以下三种人不可能被新上司无情地“炒鱿鱼”。
1.与上司若即若离的下属
成功的上司要求与下属保持一定距离,那么下属是不是应该与上司保持一定距离呢?完全有必要。而且最佳距离就是“若即若离”。
不论什么时候,上司就是上司,即使你们的关系很不一般,也不意味着对他可以没有敬畏和恭维。你与上司的关系是上下级的关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朋友关系,如果与上司走得很近,会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
与上司的亲密关系不一定会成为自己的保护伞,相反,有时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和上司太近让别人小看你。提职、加薪,尽管这些都是靠你实实在在的努力和人所共睹的业绩换来的,但是,因为你和上司不一般的关系,就会被别人说成“一切皆靠拍马屁得来”,你说窝火不窝火?
在一家港资公司里,于女士虽然刚刚做了3年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还是被别人称为“老员工”,因为集团总部对总经理的频繁任免,这里人事也以高频率的节奏在变动,成了名副其实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于女士说自己之所以没有随着旧上司的离职而被遣散,不过是她能很好地把握同上司交往的尺度。
许多人都愿意和总经理打成一片,套套近乎,只有于女士和上司总保持不远不近的关系,交往只是因为工作需要,绝没有任何的私心或不可告人的目的。前几天又一个新总经理上岗,原总经理提拔上来的人全部收到了解除合同的通知书,还有2个主动帮助原总经理搬家的倒霉鬼,刚刚洗完手回来就被告知可以回家了。
2.能力特别优秀的下属
当主管离职时,并不是你生涯的终点,只要对自己的经验与实力有信心,持续对公司有贡献,不管在什么主管的带领下,你都会是主管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每个管理者都希望领导有能力的下属,期望集天下优才而用之,因为下属无能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主管无能,而且由于下属无能,无法快速提升部门绩效,主管自己的位置也难以自保。所以,如果你特别有能力,具备了所在岗位的“核心竞争力”,别人无法替代,那么新主管是不会轻易地“炒”掉你的,相反会极力地挽留你。这时,你只要表现出不与他格格不入或者“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你就会被委以重任。
洪女士曾经是一家公司的管理人员。一天,一位她素未谋面的董事突然走进办公室对她说:“你好,我姓刘,我是你的新CEO。”原来,洪女士以前的老板已经被公司革职了。自从刘先生接任这家公司的CEO后,他鼓励洪女士继续留任,并且决定对公司大力改革,他需要洪女士的协助。
于是,洪女士以自己丰富的经验,每天花大量时间,帮助新CEO详细检查公司,并且迅速做出改变,甚至重新安置公司的总部。经过重整,这家公司被拆成2家公司。面对这样的结果,洪女士认为她的阶段性任务已尽,因而提出辞职。结果被老板大力挽留,显然这位CEO已将她当成不可或缺的左右手。
3.主动出击的下属
与上司经常进行富有艺术性的沟通,可以帮你建立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这也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话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沟通有时能起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人与人之间有了误解甚至隔阂的时候,沟通的艺术性就显得非常重要。面对上司的冷淡态度,你千万不可意气用事、横眉冷对或无动于衷。积极的态度应当是心平气和地找上司进行沟通。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找个适合谈心的场所,并选择好时机,在整个谈话过程中营造出随意自然的气氛。
有一位办事员,他的主要工作是数据统计,在班组十几个人中,他的工作是深受大家赞扬的,和同事们的关系也相处很好,公司的领导也很赏识他。就在人们的一片赞扬声中,他的工作出现了一个纰漏:有一天,他在向主管领导汇报一项重要数据时出现了一个误差,这个误差让主管领导很生气,但由于平时的表现,主管领导当场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回去再核实有关数据。这位办事员回到岗位上一查,竟发现这个误差并不是他的错,而是他的组长在一次审查时改动所致。事情到此非常明白,组长也有责任,他应该汇报给主管领导,说清事实真相。但他没有这么做,在将此事告诉组长之后,他对组长说:“这事不必要再向主管澄清事实了,我错你错都是咱们组的错。我用正确的数据向领导呈报一份新的文件就行了。”随即,这位办事员用核对准确的报表交给主管,同时主动检讨自己的不慎和失误,并表示今后不再发生,态度极其诚恳,使主管领导非常满意,那位组长也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