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
36479500000007

第7章 怎样识别你周围的人(2)

在实际运用上,你可以主动地“投其所好”,倒不是先了解其“所好”再“投之”(因为若先了解其“所好”,就不用费心了),而是在刻意安排的情境中去了解其所好;譬如说,如果你想了解某个人的喜恶,可主动安排,从酒色钱赌等方面去观察,若某人真的有某方面的喜好,假面具至少要掀掉一半,甚至忘形到不知道自己是谁,赤裸裸地露出真面目;而你便可以从其表现来推断他其他方面的性格,作为与他来往的参考。有些商人就是用这种方法来掌握他的客户。

如果你没有能力安排各种情境,那么,就利用各种机会顺便观察其所好,这种观察比刻意安排的更为深刻有效,因为你观察的对象没有防备,真面目会显现得相当彻底!

用“投其所好”来看人虽然不一定能看出他是君子或小人,但却可以看出人品,而人品会影响他的行事、判断和价值观,甚至影响他为善或为恶的抉择。无论是交朋友、找合作伙伴或共事,这都是一项重要的参考!

见微知著察人法

生活中有许多人,他们的外貌和本质有很大的不一致性:有表面庄重严肃而行为却不检点的;有外表温良敦厚而偷鸡摸狗的;有貌似恭敬而心怀轻慢的;有外表廉洁谨慎而内心虚伪的;有看似真诚专一而实际无情无义的;有貌似威严而实质上却是容易应付的;有表面严酷而内心却谨慎真诚的;有外表虚弱、其貌不扬,但出外却什么都干,而且,什么都如愿以偿的。这些就是人的外表与内心世界不相一致的种种情况。

我们应学会从对方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种司空见惯的习性中,窥一斑而知全豹,分辨人的本质和心志。

曹操晚年曾让长史王必总督御林军马,司马懿提醒他说:“王必嗜酒性宽,恐不堪任此职。”曹操反驳说:“王必是孤披荆棘历艰难时相随之人,忠而且勤,心如铁石,最是相当。”不久,王必便被耿纪等叛将蒙骗利用,发生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许都城中的大骚乱,几乎导致曹氏集团的垮台。司马懿从王必嗜酒这一习性而预见此人日后将铸大错,以一斑而窥全豹。曹操在任用王必上一叶障目,与司马慧眼识全机有高下之分。

英国曼彻斯特市有位医生想在他的学生中找一名具有敏锐观察力的人当助手。一次在临床带学生时,当众用指头沾一下糖尿病人的尿液,然后用舌头舔其“甜”味,接着要求所有的学生跟着做。大多数学生都愁眉苦脸地用同样的方法舔尿液,只有一个女学生发现自己的老师用来沾尿的是一个指头,舔的却是另一个指头,她也如此仿效。这位医生认为这个女学生具有他需要的敏锐的观察力,于是就让她当自己的助手。

一个人的学问、气质、秉性、喜好,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反映出来,小到随地吐痰、排队夹塞儿,大到政治倾向、人生追求,等等。

识别人物的诀窍就是能从表面形象和外部行动中看出人的真实本性,这也是识人能否准确的关键。但人又是变化的,对人的识别不能停留在若干年之前的印象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有时,一个人变化之迅速与彻底,是超乎人们想像的。在人的变化中,有先不能干后能干的,有先廉洁后腐化的,有先邪恶后善良的,有先平和后傲慢的。识别人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变化。

利用好反馈试探法

一般情况下,以行动和言语相对照,是最正确的透视人心法。但是,如果对方始终没有行为表现,我们也不能一直永无止境地等待下去,必须积极地采取主动,诱使对方有所行动之后,再加以观察试探。

啄木鸟在吃小虫之前,总是先以它尖长的喙试探一下何处有虫,再行啄食。这种积极观察人的方法,也是先采取主动,诱使对方产生行为之后,再进行观察测验,这和啄木鸟啄食的道理完全相同。

魏武侯有一次请教善于用兵的大军事家吴起有关探知敌情的问题时问道:

“和敌军对阵之时,如果不明敌情,应该采取什么策略?”

吴起答道:

“应该采取诱敌之策。当两军交锋的时候,我们先虚应一下,然后退下阵来,借此机会观察敌军反应。如果敌军仍然阵容严整,不轻易追赶的话,表示敌军将领很有智慧;相反的,如果他们一点也没有纪律地追赶的话,就显示出这个将领是愚笨无能的。”

这是《孙吴兵法》上记载的有关看破敌人内幕的方法。

对于虚伪不实的人,要判别他的行为,使用这种方法极为有效。

有一次,楚国屈原回到自己的故乡选拔人才。考试之后,他发现有99个人的考卷成绩相同,都应列为头名,只有一个人稍差。可以列为第二。这样一来,仅头名二名加起来就有100人。屈原知道这是考题泄密,于是决定进行复试。屈原宣布:“现在正是谷雨季节,你们每人带一点谷种回去,秋后以收谷为卷。”随后,分给每人谷种100颗。秋后交卷时,99个头名都让家人背筐挑担,争着多交谷子,只有那个考第二名的农家小伙子,捧着一个小土罐,最后一个来到府门。屈原逐个检验每个人的成绩,他看到那成筐成担的谷子,脸色阴沉沉的,当看到青年农民的小土罐时,眼睛一亮,兴奋地问:“你一共收了多少颗谷子?”小伙子不安地回答说:“九百多颗,您发的谷种有九十七颗不发芽,只有这三颗打粮食。”那99个头名听到这里,“哄”地一声大笑起来。屈原却严肃地大声说:“这个青年最诚实,他是这次当选的唯一贤才。我发给每人的谷种都有九十七颗煮熟的,你们却都交来这么多谷子,显然是假的。”

屈原别出心裁地用3颗谷种辨出了贤才,显然这种行为反馈试探是成功的。这是试探“诚”的事例。

试探人的方法,有下列8种:

1.直截了当地询问,从他对事情了解的程度来判断。

2.追根究底,层层逼问,看他的反应如何。

3.让不相干的人,从侧面探寻,观察他的反应。

4.把秘密泄漏给他,从他的反应观察人格。

5.将经济重任托付给他,从旁观察他的品格为人。

6.以美色试探。

7.以艰难的工作试探他的勇气。

8.劝他喝酒,利用酒醉之时,探试他的真意。

在使用试探透视法的时候,不要耍花招,否则可能弄巧成拙。因为人际关系是相互的,在你试探别人的时候,不要忘记你也有被对方试探的可能。千万不可忘记,被你试探的对象也有眼睛,他也可以做出相应的措施,所以一定要注意保密性,不能让对方看出来。

静观以察真

一个刚认识的人,你一般是没法通过第一眼就看出他的真心,但是岁月可以成为真正公正的法官,帮我们辨别人心。有些人很善于掩饰和伪装,他们在一时一事上可以跟你称朋友,但日子一长,你就会更深刻地了解他们的为人、他们的人品,隐藏的狐狸尾巴就会露出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此长期交往、长期观察,便会达到这样的境界:知人知面也知心。

所谓静观以察真,即用“时间”来看人,通过长期观察,而不在见面之初就对一个人的好坏下结论。因为太快下结论,会因你个人的好恶而发生偏差,影响你们的交往。另外,人为了生存和利益,大部分都会戴着假面具,和你见面时便把假面具戴上,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这些假面具有可能只为你而戴,而演的正是你喜欢的角色,如果你据此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并进而决定和他交往的程度,那就有可能吃亏上当。用“时间”来看人,就是在初见面后,不管你和他是“一见如故”或“话不投机”,都要保留一些空间,而且不掺杂主观好恶的感情因素,然后冷静地观察对方的行为。

用“时间”来看人,你的同事、你的伙伴、你的朋友,一个个都会“现出原形”!你不必去揭下他的假面具,他会自己揭下来,向你呈现真面目!

用“时间”特别容易看出以下几种人:

——不诚恳的人。因为他不诚恳,所以会先热后冷,先密后疏,用“时间”来看,可以看出这种变化。

——说谎的人。这种人常常要用更大的谎去圆前面所说的谎,而谎话说多说久了,就会露出首尾不能兼顾的破绽,而“时间”正是检验这些谎言的利器!

——言行不一的人。这种人说的和做的是两回事,但时间一长,便可发现他的言行不一!

事实上,用“时间”可以看出任何类型的人,包括小人和君子,因为这是让对方不自觉表露的“检验师”,最为有效!

那么,多久的时间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性情?如果是好几年,这时间是长了些,但一个月又短了些。那么到底多长的时间才算“标准”?这没有一定的标准,完全因情况而异,也就是说,有人可能第二天就被你识破,有人两三年了却还“云深不知处”,让你摸不清楚。因此与人交往,千万别一头热!宁可后退几步,并给自己一些时间来观察,这是最起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