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
36479500000048

第48章 管理上司是把双刃剑(2)

上司永远是上司,下级永远是下级,尊卑有序。

保持经常性的接触

本来不喜欢某人我们可以与他疏远,但与上司之间若缺乏联系,结果只会使双方愈来愈不信任和不尊重,更重要的是会很大地影响到你加官晋爵的机会。

即使你与上司互相不欣赏,但处处表示你的支持,多少可以赢得上司对你的尊重。多考虑以下的问题:上司最需要什么资料?怎样可以帮助他?你以往犯过什么错,将来可以避免吗?对你必有裨益。

与上司保持经常性的接触,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对你的工作有百利而无一害。

与上司保持良好的沟通是取得信任并得以升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这种技巧十分微妙,给上司简洁、有力的报告,切莫让浅显和琐碎的问题烦扰他或浪费他的时间,但重要的事必须请示他。

有一些时候,领导做出的决定与你的想法大相径庭,你思想上有时可能会想不通,但是,虽然有太多的疑虑,你也必须首先去执行领导的决定,因为领导的一切决策都有待于下属的拥护和支持。

你可以私下里找领导交流一下思想,了解一下领导究竟是出于何种考虑、何种目的,才做出让你如此出乎意料的决定。

也许领导的决定是出于整体大局的考虑,也许决定有某种特殊的用意,也许决定本身是错误的,根本没有什么道理可言。了解了这些情况,在自己的工作中,你才能知道自己该怎样做,该如何做。

许多场合、许多情况都是你了解公司意图和想法的途径。如果你对此熟视无睹,那么领导想的到底是什么,你也就无从知晓。这样一来,你就无法配合领导协调工作,也就无法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工作目标。

每个领导由于其学历、修养、性格、兴趣和阅历的差异,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同。如果你不懂得经常与领导沟通,了解领导的性格与气质,不懂得与不同的领导相处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就难免会受到一些阻碍。比如,如果他是一个性格非常爽朗、不拘小节的人,而你却总是在与他的谈话中,在一些小事上纠缠不清,他难免会对你产生一些看法。

与领导保持经常性的接触,绝不是让你去奴颜婢膝地讨好他、奉承他,对他阿谀巴结,如果那样,往往不会给领导留下好印象。

对领导只会顺从、维护,讨他的欢心,视他为衣食父母,明知领导出了差错,也不去指出和纠正,是很难成就大事业的。因为你所做的一切,无非是想保住你的位子,你口口声声要为领导效犬马之劳,只不过是为了换取某种私人利益,你已再无进取心、事业心可言了。这是十分可怕的。

做领导不可缺少的人

任何一个领导想做好工作,都是离不开“谋”的,有勇无谋者必吃苦头。因此,每个领导身边都有着一个小小的“智囊团”,聚集着一批谋士型的人才。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个领导人不可能是处处超群出众的,他可能有胆识、有远见、有能力,但他不可能事事都能预料到。而谋士却可以点破迷津,帮助领导分析当前的形势及未来发展的趋向。因此,领导对于谋士型的下属是很重视的。

领导重视谋士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能否受到领导重视,则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谋士的行为方式。如果下属是谋士型的人才,多谋略,善策划,虑事周全,胸有奇谋,能令领导茅塞顿开,帮助上司渡过无数的危机,或使领导事事成功,这无疑也是你日后晋升的一个资本。

五星上将乔治·马歇尔以其出众的才华赢得了陆军部长****生的信任和赞赏,从而成为他最重要的助手。当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要****生派一些高级军官去欧洲视察时,他最先的反应便是:“我不愿马歇尔这个时候离开,他在这里太重要了。”当1943年5月,丘吉尔再次要求马歇尔陪他到非洲旅行时,****生将军已变得十分愤慨,他说:“要想从美国挑出一个最强的人,那人肯定是马歇尔,在他身上,寄托着这场战争的命运……而这次远行并不需要他,只是为了满足丘吉尔的愿望,我认为这样做太过分了。”甚至,连罗斯福都说:“是啊,要是把你(指马歇尔)调离华盛顿,我想我连睡觉都不安稳啊。”

通过这些事实,我们发现,马歇尔以其卓越的才干赢得了上司的信赖,他的上级任何时候都会感觉到离不开他,迫切地需要他。

由此可见,当下属的工作出色得令上司无法忽视,甚至感到无法离开你时,这其实等于说,你就是领导工作中的支柱,你已在无形中构成了对上司的影响力,形成了某种潜在的权威。由于你任劳任怨地开拓业务,为领导出谋划策,毫无“篡权”的野心,势必会赢得上司的信任,把你当作可以信赖的人,赋予你更多的职责和更大的权限。

适时退让一步

当罗斯福继麦金莱而就任美国总统之后,他的老友菲莱邱到华府拜谒他。而后菲莱邱自述他到总统的府邸谒见罗斯福的情形:“我那位老友站着向我微笑,把手搭在我肩上,说:‘你需要什么?’当他问我此话时,哈哈大笑起来。但是,我觉得他这一笑是为了掩饰一些厌恶。或许我不是唯一急于加入政治生涯的人,因此,我也笑着表示,我并不需要什么。而他显然就此宽心多了,说道:‘怎么可能!你是这班人中唯一的人才,其他人不是做官升职,就是入了监狱。’当时我认为,我到此拜谒已令他十分高兴了。虽然我知道我时刻都可获得一个好差事,但是,我认为假如我能无求于他就告辞了,那么,我与罗斯福的交情将会更进一层。所以,我就此告退了,带着一本西班牙文的自修字典,回到家中开始准备外交的职务。大约于一年之后,我从报纸上看到一则要派遣一位美国的第一公使前往哈瓦那的公告。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机会,我一向对古巴颇为熟悉,而且我一直在研读西班牙文,我认为我早已非常熟悉那个地方了,其余的事情就更容易,我只需再到华府,把我的衷心希望及以往的研究告诉罗斯福即可。果然我的目的达到了。”

这就是菲莱邱之所以能出任古巴公使,继而得以展开他历久且光辉的外交事业之故。也是他用以毛遂自荐的另一种方式。当初,他感到罗斯福的心中隐约藏有一份莫名的反感,于是,立即伺机引退,以等待另一个时机。这就是他于日后自我推荐得以成功的妙策。而他只带着一本西班牙文的字典回去自修,准备外交上的事务,也就是他顺利地担任古巴公使的基础。

由于时机不宜,领导表现得有抗拒、反感之意,这类的障碍是时有之事。然而,遇有此种障碍之时,有远见的下属必定立即设法回避。在许多事件中,能够稍微地退让一步,反倒是使他达到真正的需求和兴趣的唯一计策。

菲莱邱说:“我不愿意做别人也想做的事情,但是,我常参照别人的方法去完成我想做的事情。”这句话正是我们所谓的“让步”诀窍之最好的诠释了。

领导人物的最终目的,是在于引发他人自愿地臣服于他们,以达到合作愉快的境界。当然,双方所引起的偶尔反感,均可能造成不悦的磨擦。但是,领导都会了解这点,假若作为下属的你执意地抗议,即使一时胜利了,而所得的成就仍是极为微薄。

想要取得领导的认同和支持,最好的方法,就要懂得如何站在领导的立场,为领导着想。自己所坚持或是争取的事情,如果也保障领导的权益,当然就容易取得领导的认同。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相辅才能相成的,所以就要思考,如果换作我,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我才会被认同?懂得退让一步,获得领导的支持,一切事情才有可能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顺利进行。

为领导分忧解愁

大多数领导愿做大事,不愿做小事;愿做“好人”,而不愿充当得罪别人的“丑人”;愿领赏,不愿受过。在评功论赏时,领导总是喜欢冲在前面;而犯了错误或有了过失以后,许多领导都有后退的心理。此时,领导亟需下属出来保驾护航,敢于代领导受过或承担责任。

某饮食公司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社会公众的投诉。电视台记者到该饮食公司采访时,最先碰到经理助理,他怕承担不起责任,就对记者推卸道:“我们经理正在办公室,你们有什么事直接去问他吧!”这下可好,记者闯进经理办公室,把经理逮个正着,经理想躲也躲不开了,又毫无心理准备,只好硬着头皮接受了采访。事后,经理得知助理不仅未提前给自己报信,还推卸责任,很生气,很快就把他炒鱿鱼了。

这个教训值得我们深思:记者因产品质量问题采访,这本身就不是件光彩的事。此时,领导最需要下属挺身而出,甘当马前卒,替自己演好这场“双簧”戏。他除了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问题的原因外,还应该维护领导的面子,替领导分忧,而不该把事情全推到经理一人身上了事。当然,这是一种比较艰难而且出力不讨好的任务,一般情况下领导也难以启齿对下属交代,只有靠一些心腹揣测领导的意思然后硬着头皮去做。做好了,领导心里有数,但不一定有什么明确的表扬;如果下属粗心或不看眼神把领导弄得很尴尬,领导肯定会在事后发火。

对于领导在工作上遇到的困难,下属应该责无旁贷地竭力相助。从某种程度上讲,领导的工作困难,也就是下属的工作困难。帮助领导克服困难,同样是在为下属自己谋利益。

对于领导自身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下属在有意给予帮助时,则必须注意有所选择。因为领导生活上的困难多与家庭、婚姻等诸项因素有关。而当我们打算相助于他人的个人生活困难时,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尽量不要介入其家庭、婚姻的生活圈子,这倒不是因为“清官难断家务事”,而是因为这与人与人的性格、价值取向、人生哲学和实际境遇的差异有关。

当然,对不涉及领导个人家庭、婚姻之外的私人困难,下属如有能力相帮的话,还是应该尽力而为的。

帮助领导解决工作上和生活上的难题,为领导分忧解愁,是每一个下属应有的积极态度。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你的忙应该帮在领导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忙帮得不是时候,就是没有帮到点子上。这种帮忙的结果往往是出力不讨好或适得其反,令人生厌。

说服领导的话要说得巧

很多时候,上司是被说服的对象。由于种种原因,上司可能会做出错误决断,一个有责任心的下级应该尽全力提醒和说服上司改正错误的决策。这既是对上司的爱护,又是对工作尽职尽责的表现。发现上司的问题并不难,对于下属来说,难的是敢不敢当面提出,或者不知道该如何提出。拙劣的建议、方法很可能会毁了自己的前程。通常情况下,人们存在一种消极防卫心理,担心多嘴多舌会触犯上司,招致打击报复,故而对上司的问题睁只眼闭只眼,听之任之,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反正出了问题,责任也不在自己。其实,这种明哲保身、三缄其口的态度是不正确、不负责任的。一切称职的下属都应出于公心,多一点大无畏精神,敢于对上司的问题给以同志式的说服。更何况,绝大多数领导者还是非常愿意倾听下属意见,希望把工作做好的。

要想说服上司,首先需要有一点勇气。当然,由于彼此地位、职务的差异及隶属关系的制约,部属说服上司必然不同于说服下级或同事。他们只有善于把握上下级关系的特殊性,采取得体的口气、恰当的方式和技巧,讲究说服的艺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要说服领导就要把道理讲清楚,讲清道理也是有技巧的。只讲大道理,会让人不易接受,那就莫如从小道理入手,层层深入,加以分析,听起来更有道理。

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决心攻打齐国,朝中大臣多数反对,力阻夫差。但他一意孤行,将直言进谏的伍子胥赐死,还下令“敢谏阻伐齐者死”。

这一天,夫差的儿子友也向他进谏,但他并没有直陈伐齐之弊,而是编了一个故事给夫差听。他说他早晨见一只大螳螂欲捕蝉,而一只黄雀也正准备把这螳螂作为美餐。友用弹弓赶打黄雀,不料却不慎掉入了一个大坑中。

夫差听完,大笑友愚笨。友于是说道:“我只顾眼前利益,没有想到身后的祸患,所以才愚成这个样子,可天下还有比儿臣更愚笨的人呢!”夫差就问:“那是谁?”

太子友于是鼓足勇气说了一番话,终于让夫差不得不深思伐齐之事。

他说:“那蝉、螳螂、黄雀都只贪图眼前之物,忘却身后之忧,是贪而愚的。儿臣只顾打黄雀而坠入深坑,也是贪而愚的,但我失去的仅是一只黄雀。父王攻打齐国,也是贪而愚,但失去的却是国家!父王只想到称霸诸侯、扩大疆土,想到征服齐国的利益而劳民伤财,疲师伐远,却忘了越王勾践会趁机来攻打我们,所以说父王比儿臣更愚笨!父王不听大臣劝阻还下了死令。儿臣说完了,请父王处置吧!”

夫差听了,觉得有些道理,就没有处罚友,并重新考虑伐齐之事。

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比喻吴之伐齐,这就是以小比大,由浅入深的进言方法的具体运用。应该说,这种方法更容易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