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轻松学点心计学
36477900000074

第74章 盖茨理论:在折磨中学的更聪明

比尔·盖茨说:“善于少走弯路的人,总是一个用头脑驾御自己人生每一步的聪明人。”

也就说怎么才能变得更聪明?那就是驾驭好人生那些苦难的生活,经过锻炼,经受折磨,学的更聪明,走向成功的彼岸,这就是盖茨理论。

有一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面对生活,我们要明白,这个世界时以成败论英雄的。人生不可能生来就一帆风顺,经受一定的苦难生活的磨练是必须的锻炼。如果你在苦难的生活中沉沦,那么,任何的希望和梦想都不切实际,你也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所以,有时候,我们也要对自己狠一点,接受生命中的苦难,进行必要的锻炼。这种苦难的日子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从而使一个人变得坚强和伟大。苦难的生活能提升了人的精神品质,增强了人自我实现的能力。

借助这种磨练,摆脱束缚,摆脱苦难,摆脱生命的庸碌。正因为有了这种锻炼,当我们为梦想和希望而付出我们的努力的时候我们就拥有了不同的自我。所以,面对苦难的生活,人人要有希望,但不要有奢望,因奢望会使人失望。

战国时的《孟子》中有一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中写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是中国人之所以喜欢赞美苦难的原因,而且也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只有经得住苦难磨练的人才能够担当大任,成就大业。所以,如果采用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看待苦难的生活,感谢苦难的生活,那么,我们的心中就能看到更多美好的事情。

华人首富李嘉诚说:“我从17岁就开始做推销员,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易、生活的艰辛。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公司内的推销员一共有7个,都是年龄大过我而且经验丰富的推销员。但由于我勤奋,结果我推销的成绩,是除我之外的第一名的7倍。这样,18岁我就做了部门经理,两年后,我又被提升当总经理。做推销员,使我学会了不少东西,所有这些,是我今天10亿、100亿也买不到,那就是,苦难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锻炼,明白了不少事理。”

在李嘉诚看来,失败者多只会抱怨苦难生活,而不会接受苦难生活的洗礼。他们总是把不好归结与外界,把问题归结给别人,认为自己从来就是一个受害者,而不从自身着手寻找症结所在。

一位哲人也说过:“这个世界上最多的‘东西’不外乎两种:穷人和抱怨,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鸡和蛋的关系——(抱怨)孕育了抱怨(贫穷),抱怨(贫穷)又孵化了贫穷(抱怨)。人们越穷越抱怨,人们越抱怨越穷。”可见,不能正视苦难存在的必要,只会在抱怨继续贫穷和困难。

成功是在经受了无数的苦难和挫折之后才取得的。在这个铺满荆棘的道路上,成功就是不断战胜苦难的过程。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难免要遭受挫折和失败。在这种情况下,聪明人往往都是在苦难中接受锻炼,使自己逐步强大起来,不被困难吓倒。他们总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一切,绝对不会随波逐流,安于现状。成功者从来都是自己给自己力量,并且还要给别人力量。

比尔·盖茨说:“善于少走弯路的人,总是一个用头脑驾御自己人生每一步的聪明人。”那么,完全有理由相信,这种聪明人也定是驾驭好了人生那些苦难的生活,经过了不少的锻炼,才学会聪明、走向成功的。

如果你还没有认识到苦难的重要性,还在为自己要经历这样的困难而畏惧和抱怨,那么就听听这人们的心声,唤起我们心底的那片勇敢之心吧!

“做个有心计的人”

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经受住苦难生活的锻炼,表面看起来是对自己心狠手硬,实则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温柔和慈悲。因为只有经历过考验的成功才能使自己站稳脚步,不会再遭受苦难,从此迎向光明的未来。

8.不能太老实:要成熟而不要世故

成熟是人生的一种气质,世故则是人生的一种疾病。世故的人在交往中被人们认为精明,实则然,这恰恰是不精明的表现。他们让人不可接近,不愿意靠近,造成了做人的失败。

人最容易走眼的一件事,是将世故混同于成熟。

虽说做人不能太老实,否则容易吃亏,但是也不能太世故。世故是一个高明的对手,它能在不知不觉之中潜入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麻醉真诚,扭曲正直,排挤善良,消解正义感……它是一种阴暗的经验,一种变味的智慧,一种堕落的本领。犹如一种慢性事故,造成的损害是灵魂的腐蚀与精神的坍塌。

成熟是什么?散文家余秋雨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逆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狂放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潮。可见成熟是至境。

为人处事的成熟,要求我们先知他人别有所图的心思,再伺机行事。而不是一味的盲从,或是自欺欺人。

上司老李在平时就爱对属下摆谱,总是端着一副领导的架子,只对自己的心腹才会好点。所以属下们大多对他不满,但是又碍于工作都隐忍不发。有次公司出了一桩严重的事故,上级部门要来追查责任,并且一定要严查到底,绝不姑息。

当时,老李预感到了自己的危机,此时他想起了自己的属下,于是恳求说:“你们就说那天我有事正好不在,是你们自作主张,只要我免于处分,我自有办法保护你们安然无恙。”

即使老李平时让大家很不满,但是有几个下属竟然点头同意了。他们有的认为头儿对我不错,关键时刻不能出卖他。有的认为,这是大伙的事,即使他再不好也不能叫头儿一人承担,他倒了,我们也没个好,不如先保下他再说。

另外,还有人认为,头儿要我们保他,不保也不行,保就保吧。最后他们几人承担下了责任。但是,上级部门认为几个人同时造成了这么严重的事故,领导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对老李也进行了形式上的处分。本以为老李可以保他们的那几人,最后不但没有得到诺言的兑现,反而还将自己的前途搭了进去。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老李对人心的世故,惋惜那几个属下的愚昧。老李既然能够预感到自己事态的严重性,就应当对自己要面临的危机了然于心。但是他为了少担责任,利用属下的世故心理,将自己的罪责移嫁他人,实在是对人心洞察透彻。而属下们则完全是受他们盲从的世故心理所累。所有的一切,只能说是世故惹的祸。

做人不能太世故,只希望利己,给人留下圆滑、势利、虚伪的烙印是最有碍于人的发展的。但是,做人也不能太老实,盲从、愚昧,只会让自己吃力不讨好,处处吃亏。而协调两者的最好的平衡就是一份成熟,伴着豁达,坦然和睿智。

成熟并不与年龄成正比,但成熟需要经历沧桑岁月的磨炼。一个成熟的人往往是历经磨难的人。磨难、失败使人重新反省自己,之后人们往往能获得一段使自己蜕变的宝贵时间。此外,很多人发现巨大的打击往往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勇气和机会,去尝试从前从未尝试的东西。一个成熟的人往往是肩负着某种责任的人。无论是家庭、事业还是祖国,只要在心中,就会用尽所有的潜力来负担起这份责任。

据说孔子临终前几年已经很少说话,弟子们问他为什么,孔子回答说:天何言哉(包容宇宙的天难道说话吗)。这是一种成熟到家的透彻。

所以成熟的人,大都是智者,且朴实无华,谦逊平和。只有小才华的人往往具有华而不实的傲慢相。成熟的人,不虚荣,更不会嫉妒;不自大,也不带偏见。对志同道合者深深敬爱。

我们要成熟不要世故。成熟的人,是清醒的。他洞悉人生,洞悉世事,但又不悲观,不消沉,他有超凡的承受力和忍耐力。他能享受成功,也能享受痛苦、忧愁和烦恼。成熟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即使在逆境中它也能给人一种容纳一切、包容一切的气魄。在任何情况下,成熟而不世故的人都能表现的镇定自若,从容得体。

“做个有心计的人”

成熟是生命的一种境界,成熟不仅取决于年龄,还决定于人的心理,成熟是痛苦而快乐的成长过程,成熟是人生经验的沉淀,成熟不是老于世故、故作深沉,成熟的人是谦虚的,成熟是一个觉悟的过程,成熟需要经验的积累,成熟是学习和认识的结果,成熟的人是平和与宽容的。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谨慎心,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为人处世,谨慎心是不能丢的,因为无论是同事,还是商业伙伴,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打人际战。可以说,所有的亲情以外的关系都是一种合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新事物的产生,原来非常融洽的合作关系也许会由团结一致的利益共享而变为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总想使自己一方多获利甚至独吞全部利益。也许合作初期双方都和和气气,举止有度。由于这种融洽气氛的产生,你也许会警惕性全失,完全向对方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但是,这些信息表面上看来并不太重要,只是人生活的缩影,可是有一天,就是这些东西也许会将你推向不利甚至完全被动的地位。俗话说的好,“人无打虎心,虎有伤人意”。在此,奉告所有心计不是很多的人,睁大自己的眼睛,心中先存几分戒心,那么世界上绝大多数骗局都将被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