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轻松学点心计学
36477900000071

第71章 内因是基础:任何时候都别忘了靠本事吃饭

人成就大事,依靠外力,犹如如虎添翼,功成名就不在话下。但这只是外因,只是创造了一个好的环境,能够加快发展的条件。依靠的外力和靠山,不论其有多高的地位、多大的权势、多牛的能耐,也都是有限的存在。只信奉“有本事不如有靠山”的规则,将自己的命运完全系在他人身上,阿谀奉承、巴结攀附。到头来,靠山倒了祸及自己,恐怕后悔已晚矣。

柏拉图认为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自己的命运应由自己来主宰。人必须首先认识自己,并且强大自己。此后再借助外力,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实现自身和外部资源的相通。那么,做起事来当然顺心顺手。所以,修炼真本事,把拥有自己的个人核心竞争力看做是内因,内因是成就大事的基础,只有基础扎实了,再与外力相结合,即使棋逢对手,也不会措手不及,毫无退路。

越来越多的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事实向我们证明,自身的真本事和做大事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自己有了真本事才能接受做大事的考验。

成功、出人头地都要靠实力。光凭一腔热血,一味地死缠烂打,是不可以的。血气方刚是一种青春的帅气,很刚硬,很迷人,很传奇,但是很不划算,很危险。不讲实力,不用智谋,不修炼真本事,容易出错,结果也会输得很惨。

楚汉相争时,楚将龙且率领大军东进,救援齐王田广。韩信得报后,命令将士后撤三里,准备按兵不动,伺机智取龙且。

龙且以为韩信怯战,想渡河发起攻击。属下向他建议:“汉兵来势很凶,恐怕难以阻挡。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拖一两个月,汉兵必然无粮可食,那时,就可以不攻自破了。”

龙且虽有勇却无谋,连连摇头道:“韩信只不过是一个市井小儿,有什么大本领?听说他小时候还要过饭,钻过人家的裤裆。这种窝囊废,我怕他哪样!”

副将周兰提醒道:“韩信足智多谋,曾平了三秦,灭了燕赵,还望将军三思而后行。”

龙且把手一摆,笑着说:“韩信遇到的对手,统统不堪一击,所以才侥幸成功。现在,他碰上我,他让他脑袋搬家吧!”当下,龙且准备发起攻击。

为准备决战,韩信命军士:“偷偷到潍水上游,用布袋装上泥沙,阻挡住流水。等交战时,发出号令后,再放下流水。”

次日,韩信出击,率兵渡到东岸,大声挑战道:“龙且快来送死了?”

龙且本来性急。他跃马出营,直奔韩信。韩信拍马就走,众将也向潍水退去。龙且只率少量轻骑,就领兵直追,迫近潍水,见汉兵全部渡过了。

龙且立即跃马渡河。楚军几千人马刚渡到河中,猛然一声炮响,河水猛涨。不一会儿,便是满河浮尸。这时,韩信率众将杀回来。结果,龙且被斩,周兰被擒,几千楚兵统统当了俘虏。

龙且的失败之处在于过分的自大轻敌,有勇无谋。他本事固然有一定的才干,但是与韩信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的。比不过对方在对战中就相当于没有本事,这样如何才能赢得过!

《呻吟语》中说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话:“精明也要十分,只需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唯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意思就是:精明还是非常需要的,但要在浑厚中悄悄地运用。古往今来得祸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精明的人,没有因浑厚而得祸的。现在的人唯恐不能精明到极点,这正是之所以愚蠢的原因啊!

在主观能力尚未修炼到家、客观条件还不够成熟之时,应当潜心修炼自己的实力,靠自己的能力谋事。要不然很容易弄巧成拙,贻害自身。

功底深厚,必成大器。自强者方为真强者,自己的本事才是自己最强硬的手段和最有利的底牌。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最好的出路,是危难时刻决定好退路的能力,是关键时刻东山再起的砝码。

做到以下几点,塑造强大的自我,积累知识,积累经验,积累关系,慢慢走向成功。

(1)注重修炼自身的实力,大气做人、大气谋事。

(2)善于借助外力来增强自身的本事。本事是自己的就永远是自己的,别人是无论如何也拿不走的。

(3)即使有了本事,也不能狂妄自大,时刻为自己预留好退路,进则靠自己的本事,退就更加努力的修炼自身。

“做个有心计的人”

正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当今社会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将自己打造成一名出类拔萃的实力派人物。必须足智多谋,富于聪明智慧;必须广交有用的朋友,积聚足够的人气;必须具备百折不挠的闯劲、狠劲、韧劲……这一切是成功者应当具备的本事,也是我们纵横天下、百战百胜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