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轻松学点心计学
36477900000051

第51章 空白效应:有些话隐晦表达更有效果

经验表明,在说话的过程中,适当地留一些空白,有话不直说,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是空白效应。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应该怎么说,不应该怎么说,都有很深的学问,也有为微妙的情境。

说的太明白,自己完全没有弹性,最后是逼死自己。常常有话直说,后果不堪设想。

宋太祖即位以后,手握重兵的两个节度起兵反对朝廷,后来经过艰苦的斗争才平定下来。这件事给宋太祖很大警示,因此他和宰相赵普商量对策,决定削弱地方兵权。

有一天,宋太祖在宫里举行宴会,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将都来了。大家几轮酒下去,开始无话不谈。宋太祖示意身边的太监退出去,然后和大家干了一杯酒,接着说:“没有大家的帮助,我不会有今天的地位。但是你们可能想象不到,做皇帝也有许多苦衷啊,有时候还如你们自在。说实话,我好久没有睡过安稳觉了。”

大家听了知道里面隐含着内情,就问其中的缘由。宋太祖仍旧不露声色:“人们都说高处不胜寒,我站在很高的位置上已经感觉到寒意了。”石守信等人知道宋太祖担心有人篡夺他的皇位,非常害怕,于是站起来跪倒在地上:”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没有人对陛下三心二意啊!”

宋太祖摇摇头说:“你们和我南征北战,我自然信得过。但是如果你们的部下为了攫取高位,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石守信等人听到这里意识到大祸临头,连忙害怕地求饶:“我们愚蠢,没有过多考虑,请陛下给指条明路吧。”

接着,宋太祖让他们做地方官,添置足够的房产安度晚年,最终消除了大家的兵权。

宋太祖没有采取军事行动消除将帅手中的权力,在酒宴上也没有与大家直接说明自己的想法,而是通过隐晦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使大家知难而退,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对于管理者来说,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能给别人带来猜想,所以说话必须慎重。学会隐晦表达,能给对方留有回旋的余地,使自己保持谦逊的姿态,在人际交往中实现良好的互动。一些人说话过于直白,往往把他人逼进死胡同,使彼此的关系僵化。

中国一家外贸公司准备与美国一家公司洽谈生意。在会谈地点问题上,中国公司代表王某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好明说,于是他采用了隐晦表达的做法。

美国代表:“我们公司的意思是,接下来的会议在纽约举行,不知贵公司有什么意见?”

王某:“我同事上次在纽约参加商务活动,在那儿住了好几天。他说,那儿的饭菜味道不好,尤其是住的那个宾馆,服务水平很差。”

美国代表:“刘先生,那您觉得我公司今天招待您的俄罗斯小吃味道怎么样?”

王某:“还算可以,不过,我个人更喜欢吃我们中国的广东菜……”

在这里,王某用“纽约的食宿不好”、“俄罗斯的小吃还算可以”、“更喜欢中国的广东菜”,来委婉而又含蓄地拒绝了美方代表提出的在美国、俄罗斯开洽谈会的提议,暗示了中方希望这次商务会议在本国举行的建议。这种委婉表达的做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地位越高的人,讲话越含糊,保持这种弹性,是为了让自己有施展腾挪的空间,不至于在沟通中陷入绝境。否则,一个人心直口快,表露出自己的喜好,而不顾及对方的感受,势必恶化双方的关系,陷入僵局。

而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高阶层领导更需要避免有话直说。加上领导人知道许多高层机密,以及商业情报,所以心直口快更不可取。学会藏而不露的口才技巧,并给自己留出余地,说话办事才能游刃有余。

事实上,“人”和“机器”相比,一个明显的优势是有较大的弹性。说话的时候,保持一定的弹性,才有进退的余地。对高阶层的人来说,口才的弹性艺术会带来许多好处:

(1)头脑敏锐。善于随机应变,对于变动的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力。

(2)自动调整。在工作进行中,能随时适切调整,以求达成目标。

(3)弹性应用。具有极大弹性,承受企业内外环境銮迁所带来的多种压力。

(4)把握情势。有利的情势来临时,能及时加以把握,不受原订计划的限制。

“做个有心计的人”

学会隐晦表达,能使我们给对方留有回旋的余地,使自己保持谦逊的姿态,在人际交往中实现良好的互动。一些人说话过于直白,往往把他人逼进死胡同,使彼此的关系僵化。掌握隐晦表达的技巧,能够使我们成为交流沟通的高手。

在社交场合,能适时地为身陷尴尬处境的对方提供一个恰当的“台阶”,使其免丢面子,也算是处世的一大原则,也是为人的一种美德,这不仅能使对方心存好感,也有助于自己树立良好的社交形象。

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有一种胜利叫撤退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全在于我们自己。人生犹如背着背包旅行,放进什么,舍弃什么,直接决定了我们背包的重量和我们人生的轻重。如果放进去的多是轻松愉快的东西,我们的人生自然会产生相对应的感应,轻松、快乐、洒脱、自在。如果放进去的多是悲伤、仇恨、抱怨等等,那么,相对应的人生自然也就会很沉重。

大舍大得,有所舍就会有所得。学会让我们的人生变轻,就要舍弃那些沉重的东西。

拿得起才能放得下,放得下一些沉重的东西,才能拿得起轻松的东西。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关键是否都能付诸实践,求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