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轻松学点心计学
36477900000031

第31章 明哲保身:避免功高震主,除非你是一把手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当被别人比下去时,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一种恼恨的情绪。而领导者的这种情绪更加的明显。当领导的总是要显示出在一切重大的事情上都比其他人高明。所以要是你的上司被你超过,那么,这对你来说,不仅是一件蠢事,甚至会产生致命的后果。

当然,如果你是一把手,自然就位于领导之列,那么,你的卓越和优秀当不会再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计较了。

位极人臣,作为下属,还是避免功高震主的好。这是我们必须要谨记的处世的规则。就像那些自以为优越的人,总是很讨人嫌,也特别容易招惹上司和他人的嫉恨。凡事做得太过、力量用到极点,风头盖过上司,就没有回旋的余地,就无法保护自己。

聪明且有修养的人均应该知道居功之害。不论任何好事,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分,绝对不可以功高盖主,否则轻的招致他人怒恨,重的甚至惹来杀身之祸。如果想要保全自己的前途,那么就要懂得对自己寻常的优点加以小心掩饰。

对于一些人,一旦做出一番事业,就难免要居功自傲。而这样做的下场往往比无所作为的人更惨。

在古代,君王喜欢有人辅佐,却不喜欢被人超过。越是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越会招来君主的猜忌,担心这些人垂涎自己的位置,自然要先动手除去他们。古代的晁错、韩信均受其害,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讲,也是他们不懂得功高盖主的弊端酿成的苦果。

避免功高盖主,就要懂得韬光养晦。君主和领导需要我们施展能力和才智来效力,但我们要学会明哲保身才是上策。

而韬光养晦来自于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像云雾缭绕的山峰一样兀立于世人的视线内,让人摸不透,却又不可小觑之宏伟、高大,其强大的威慑力使小人难以进犯。

汉景帝时,郎中令中,有个叫周文的人。最初,他是文帝的御医,后来被任命为太子的私人医生。太子即位,是为景帝,周文被升为郎中令。

周文办事很有“韬晦”之策,他言谈十分谨慎,每当景帝问他对于臣子们的意见时,他总是说:“请你自己判断吧。”从不说牵扯大臣们命运的话。

他衣着十分朴素,虽身为郎中令,却总是穿些补丁衣服,肮脏的裤子,故意弄得很邋遢,让人对他既怜悯又信任。景帝连寝宫都让他随便出入,甚至做房事时也让他在旁边侍候。

后来,他从长安迁居到阳陵,景帝送给他不少东西,他一一辞谢,以防别人看了对自己眼红;诸侯和群臣送去的东西,他也一概未收。

因为如此的“憨厚”,武帝即位后,仍把他作为先帝的宠臣而加以器重。不久后,他因病告老还乡,带着俸禄隐居起来,直到寿终正寝。

在那个风雨时代,作为皇帝身边的宠臣,能像他那样经历三朝而不倒,又能平安地颐养天年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自古以来,如果能与别人共同拥有完善名节,就可以避免意想不到的别人的加害。事实证明,只有像周文那样功成身退,善于明哲保身的人才能防患于未然,同样,在现代职场中,更是如此。干不好老板说你怂,干得好老板又要防着你。现实中,很多高级白领都因为自己功高震主,或被下属功高所震,而被迫黯然离开。下面这则案例中的小王却懂得如何避免功高震主,为自己的前途开辟新路。

小王在某一公司任业务科长,今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而此时上司却给他委派了一名新主任。这名新主任,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是老业务员出身,在他眼里,再有能力的下属也比他差一截,并且对业务科的工作总是挑毛病、找破绽,好像咋看咋不顺眼。

其实,其他业务员都比这位新主任能力高,尤其是王科长,能力出众,但面对蛮不讲理的新主任,小王既没有当面顶撞,也没有逢迎巴结。他经常和本科室的人员开会,定出工作程序,交给主任过目后,再切实执行,并做好系统记录,以便主任翻阅。

对于小王来说,这样自行安排工作,既减少了他这个业务科长与新主任的磨擦,也减轻了自己负担,从而避免了功高震主,给自己带来不利。

有几次,王科长被主任严厉批评,但他没有使自己的情绪变得异常,并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中去。相反,王科长每受到委屈,必当机立断,检查自己的工作、处事是否有错误,并且有错必改,或是重新估计自己,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

此外,对待这样的“大老粗”主任,王科长为自己的前途着想,时时小心,处处小心,步步小心,每一件事、每一句话都对主任格外尊敬,尊重主任的意见,多向主任请教,多多体谅主任的难处。这样一年下来,主任对业务科长褒奖有加,又过了半年,王科长被提升为业务部主管。

日常事务中,如果你想向领导提出忠告,你应该显得你只是在提醒他某种他本来就知道不过是偶然忘掉的东西,而不是某种要靠你解谜释惑才能够明白的东西,此中奥妙亦可从天上群星的情况悟得:尽管星星都有光明,却不敢比太阳更亮。

避免功高盖主,我们需要时常提醒和磨练自己,不妨学会以下几点明哲保身的小招数。

(1)摸透你的领导的品性,知己知彼,方能招招到位。

(2)分清自己职责所在,知道什么该做与不该做,什么该说与不该说。

(3)学会谦逊礼让,尤其是对你的领导。能屈能伸,有益的始终会是我们自己。

(4)在面对领导的决策时,不要总站在领导的对立面,而是要认识到人家才是领导,你不过是领导手下的干将,不要总想当领导的领导。

(5)当自己和领导意见不同,表达自己意见时要顾及领导的感受和面子。不要让自己的能力成为有二心的理由,起码在领导面前要表现得忠诚能干。

“做个有心计的人”

古往今来的诸多历史事件都告诉我们除非你是一把手—君主或是领导,否则一定要避免功高盖主。不管现在有没有遇到此种事情,但是迟早我们都要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求生存。所谓适者生存,就是能够谨记并适应这个规则的人。因此,你,不能小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