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小心(人一生必须避免的99个失误)
36465200000004

第4章 小心,头顶的刀(3)

领导愿意领赏,不愿受过。闻过则喜的上司固然好,但那样高素质的人却寥寥无几。大多数领导是闻“功”则喜,闻“奖”则喜,鲜有闻过而喜者。在评功论赏时,领导总是喜欢听掌声,抱鲜花;而犯了错误或有了过失之后,许多领导都不愿闻恶言,踏荆棘。此时,领导亟待下级出来保驾,代领导受过。

实际上,除了那些原则性或特别严重的错误外,代领导受过无可非议。下级把过失揽到自己身上,有利于维护领导的权威和尊严,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不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结果,因为你替领导分忧解难,赢得了他的信任和感激,以后领导一定会回报你,给你开个“小灶”。

一句箴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不喜欢为自己认点小错的人。

别让老板靠边站上司在作决策时,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当他做出决策后,很需要别人特别是下属的认可和尊重。

作为一个下属,如果希望获得上司的欣赏,那么,学会尊重上司的决定就是第一要诀。不管你职位有多高,你都不能忘记一点:你的工作是协助上司完成经营决策,而不是制定决策。因此,上司的决定,即使不尽如人意,甚至和你的意见完全相悖时,你也得认真完成并顺从。

大多数上司都希望自己的下属充满活力与冲劲,而不会希望自己的下属暮气沉沉,像个机器人。执行上司的决策,并不表示你是一个毫无主见的下属,也不表示你将失去工作中的活力。但你应该知道,表现在工作上的活力与冲劲,一定要符合上司的理想与要求。否则上司会认为你有其他的企图,甚至会危及他的位子。

“糟了!糟了!”王经理放下电话,就叫了起来:“那家便宜的东西,根本不合规格,还是原来林老板的好。”接着,王经理狠狠捶了一下桌子:“可是,我怎么那么糊涂,竟写信把他臭骂一顿,还骂他是骗子,这下麻烦了!”

“是啊!”秘书张小姐转身站起来:“我那时候不是说吗?要您先冷静冷静,再写信,可您不听啊!”

“但是我没有发那封信。”张小姐接着说。

“没发?”

“是啊!我猜到您会后悔,所以压下了。”张小姐转过身,歪着头笑笑。

“压了三个礼拜?”

“对!您没想到吧?”

“我是没想到。可是,我叫你发,你怎么能压?那么最近发往美国的那几封信,你也压了?”

“我没压。”张小姐脸上更得意了:“我知道什么该发,什么不该发……”

“你做主,还是我做主?”没想到王经理居然霍地站起来。沉声问。

张小姐呆住了,眼眶一下湿了,两行泪水滚落,颤抖着、哭着喊:“我,我做错了吗?”

“你做错了!”王经理斩钉截铁地说。

张小姐被记了一个小过,是偷偷记的,公司里没有人知道。

张小姐跑去孙经理的办公室诉苦,希望调到孙经理的部门。“不急!不急!”孙经理笑笑:“我会处理。”隔两天,果然做了处理,张小姐一大早就接到一份解雇通知。

假使一个秘书,可以不听命令,自作主张地把经理要她立刻发的信,压下三个礼拜不发,“她”岂不成了经理?如果有这样的“黑箱作业”,以后交代她做事,谁能放心?

再进一步说,自己部门的事,跑去跟别的部门经理抱怨,对自己的工作的忠诚又在哪里?如果孙经理收了她,能不跟王经理“对上”?而且那位经理能不想:“今天她背着经理,来向我告状,改天她会不会倒戈,又跟别人告我一状?”这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张小姐不但错了,而且错大了,她非但错在不懂人情,更错在不懂工作伦理。他毕竟还是你的老板,也毕竟还是他做主。出了错,他最先承担。有面子,也该由他来卖。不管你实际上比上司强多少倍,你必须知道,上司永远是向着上司,就算在工作上对立,在立场上却是一致。

另外,一个不忠于自己上司的职员,很难得到别的上司欣赏。虽然你卖面子,表示自己有办法,偷偷把自己公司的消息告诉别人,即使对方得了好处,也不会尊重你,并且只可能窃笑说:

“这人最没城府,以后找他下手。”

办公室是一个团体,作为领导,一定有其管理原则和他的经营目的。下属的责任,就是要在这一管理原则下,让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这样才能协助上司完成经营目标。

如果每个人都认为听从上司的话,顺着上司的意思去工作,就是逢迎、拍马屁,而且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那么这个办公室将会成什么样子?没有统一的经营观念,没有制度的约束,做什么事情都是各人随心所欲,不用想也知道,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个公司就会垮掉。

下属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这样你才能跟上司和谐相处。

一句箴言:让老板靠边站的结果就是老板会让你靠边站。

与上司关系再好,也要保持距离与上司的距离不要超过单位里的行政设置,如果与上司关系过密,那么会招来同事的非议和领导的不信任。

身为职场中人,尽量与上司搞好关系是绝对应该的,但要想成为一名受欢迎的员工,你在和上司打交道的时候,无论如何都要记住:

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能给上司留下好的印象,有很多人认为只要和上司像朋友一样亲密相处,自会于无声处柳暗花明,然而,这其实是个误区。虽然让上司全面地了解自己,是员工升职计划成功的关键。但是,无论什么时候,上司就是上司,即使上司和下属的关系很不一般,也

不表示上司和下属之间没有距离。毕竟你与上司在公司中的地位是不同的,这一点一定要心里有数。不要使关系过度私密,以致卷入他的私生活之中。过分亲密的关系,容易使他感到互相平等,这是非常冒险的举动。因为不同寻常的关系,会使上司过分地要求你,也会导致同事们的妒忌,可能还有人暗中与你作对。

所以不论什么时候,上司就是上司,即使你们的关系很不一般,也不意味着你对他可以没有敬畏和恭维。然而,我们却往往因为和上司走得很近,就忽视了这一点,从而影响了自己的职业发展。

张敏和她的女上司王晓萍非常合得来,不光在工作上珠联璧合,就是个人爱好也惊人相似。比如她们都喜欢用某个品牌的化妆品,喜欢宝姿的套装,喜欢到星巴克喝咖啡,喜欢听蔡琴的歌……为此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也就多一些。有一次两人不约而同地穿了一件不同款式却绝对风情万种的春衫,她们在更衣室相遇,嬉笑着互骂彼此是妖精,于是张敏私下里就称晓萍“老妖精”(晓萍比张敏大两岁),晓萍也乐得回一句“小妖精”。办公室本是多事之地,她们的亲密自然招致了别人的非议。晓萍从此也就留了心,她有意无意地慢慢疏远张敏,可是张敏却没有意识到这点。

一天,晓萍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待一位客户,张敏敲门后进来,以为没有别人,就冲着晓萍问:“嗨,老妖精,今天晚上去看电影怎么样?我搞到了两张票。”晓萍的脸色立即很不自然,看都没看张敏,只说了一句:“你风风火火的像什么样子?这是在办公室。”张敏愣了一下,这才发现在那张宽大的黑色沙发里,坐着一个穿黑风衣的瘦小的老者。不久,张敏被调到市场部做统计,离开了这份自己十分喜欢的人事劳资的工作。

可见,与上司的亲密关系不一定会成为自己的保护伞,虽然,与上司亲密会让我们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但如果处理不好,相反,有时会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就像张敏一样,不分场合,一味地让上司与自己“亲密无间”,最后却因此离开自己心爱的工作。想必这是张敏在当初走近晓萍时所没有意料到的。

业务部的杨菁是个很能干的女孩子,去年还成了全公司的销售状元,由此深受经理陈小姐的赏识。杨菁活泼大方,性格外向,所以陈小姐和她很谈得来,经常在工作上帮助杨菁,杨菁本来人就很聪明,受高人指点,这下业务能力大有提高。第二年年底,杨菁被陈小姐任命做销售部主管。做了主管后,由于要花一些精力管理,杨菁的销售业绩有所下降,公司的风言风语就多了起来。一天她和陈小姐一起吃饭,隔壁房间传出几个同事熟悉的声音:“看,杨菁现在卖不出东西了吧!这都怪陈小姐用人不当。”“杨菁本来就有管理能力嘛,也许是陈小姐看在她天天陪吃饭逛街的份上,给了她这么个安慰奖。”“哟,是吗?真不要Face……”杨菁和陈小姐面面相觑,两人再无半点食欲。

升职,加薪,尽管这些都是靠你实实在在的努力和人所共睹的业绩来的,但是,因为你和上司不一般的关系,就会被别人说“一切皆靠拍马屁得来”,你说窝火不窝火?就像杨小姐这样明明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却要被别人说成是拍马屁的结果,这都是因为与上司距离太近,才遭到别人的非议。

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公司,一个优秀的员工都应该懂得自己与上司或老板之间的差别,尽管可能有时你很受上司的赏识,是上司手下的热门人物,但别忘了上司毕竟跟你不是一个级别的同事,你们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你可以与上司关系和谐,但不必太过亲近。这里面有“度”

的问题,一旦越过上下级进入私密的领导层,那么就要小心你的前程与位子了。

一句箴言:时刻记住与老板的差别,保证自己像一个员工那样行事。

让上司高你一筹愚蠢一点,笨拙一点,在上司面前才会没有危险。适当的时候让上司高你一筹,胜过你完成艰难的任务。

一般来说,伟大的人都喜欢有点愚钝的人,记住这一点是不会错的。任何上司都有获得威信的需要,不希望下属在能力上超过并取代自己,因此,在人事调动时,如果某个优秀、有实力的人被指派到自己手下,上司就会忧心忡忡,因为他担心某一天对方会抢了自己的权位。相反,若是派一位平庸无奇的人到自己手下,他便高枕无忧了。

因而,聪明的人总会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实力,以假装的愚笨来反衬上司的高明,力图以此获得上司的青睐与赏识。当上司阐述某种观点后,他会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说自己太笨没有上司反应快,并且带头叫好;当他对某项工作有了好的可行的办法后,不是直接阐发意见,而是在私下里或用暗示等办法及时告知上司,同时,再抛出与之相左的甚至很“愚蠢”的意见。久而久之,尽管在同事中形象不佳,有点“弱智”,但上司却倍加欣赏,对其情有独钟。

在更多的时候,上司更愿意并提拔那些忠诚可靠但表现可能并不是那么出众的下属,因为他认为这更有利于他的事业。同样的道理,如果上司使用了不忠诚的下属,这位下属总是同自己对着干,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这位下属的能力发挥得越充分,可能对上司的利益损害越大。

只有傻子才愿意引狼入室,也只有傻子才愿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小王在某钢厂宣传处工作,有一天处长突然叫他整理一个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据知情人士透露,其实这是一次考试,这将关系到小王是否还能继续在机关待下去。本来对这样简单的材料,他并不感到为难,但因为关系到前途所以反而有了无形的压力,便不得不格外用心。他花了一个通宵,写好后反复推敲,又抄得工工整整。第二天一上班,就把它送到了处长的桌子上。

处长当然高兴,快嘛,字又写得遒劲、悦目,而且在内容、结构上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可是,处长越看到最后,笑容越收紧了。末了,他把文稿退回,让小凡再认真修改,满脸的严肃,真叫人搞不清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小王思忖半天,转身刚要走,处长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说:“对了,对了,那个‘副厂长’的‘副’字不能写成‘付’,改过来,改过来就行了。”处长脸上马上缓和了下来。

这么简单!处长又恢复了先前高兴的样子,一个劲地夸道:“来得快,不错。”考试自然过关,还是优秀哩!

显然,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处理上司交办的事情,一定要尽可能地争取时间快速完成,而不要过分纠缠于办事的细节和技巧。因为如果你把事情处理得过于圆满而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的话,那就显示不出上司比你高明的地方。否则,当上司的就会感到有“功高盖主”的危险。所以,善于处世的人,常常故意在明显的地方留一点瑕疵,让人一眼就看见他“连这么简单的都搞错了”。这样一来,尽管你出人头地,木秀于林,别人也不会对你敬而远之,因为他一旦发现“原来你也有错”的时候,反而会缩短与你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