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小心(人一生必须避免的99个失误)
36465200000019

第19章 小心,路上的雷(2)

人际交往,由于场合、年龄、性别、辈分以及交往深浅程度等方面的不同,热情也应该有档次、分寸上的区别。在公共场合,即使熟人、恋人相见,也不宜旁若无人,高声纵情谈笑,至于失度的亲昵举动则更不相宜。

中国有句古语“轻诺必寡信”。失信的热情好比一张空头支票,只能取悦于一时,终归毫无价值。所以,如果有人相托自应尽力而为,不过也应权衡是非利弊。对于那些明显不合情理,或者自己力不从心的委托,都应婉言谢绝。同理,自己对与其交往的对方,也不宜提出不合情理的要求。总之,热情是友谊的升温剂,倘若失控,超过了限度,也足以酿成焚毁友谊的悲剧。

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谦虚的品德在人际交往中尤其重要。一个背着自负自傲沉重包袱的人,他的友谊财富必然少得可怜。但是,谦虚须以坦诚为基础,否则就容易陷入虚伪的泥潭。比如讨论问题时,明明自己有不同意见,为表谦虚而不清楚表达,或者吞吞吐吐,言而不尽;对方批评自己时,当面唯唯诺诺,背后却又发牢骚。再者,还应划清两个界限。一个是谦虚与虚荣的界限。如果一个人故作谦虚姿态,以求得“谦虚”的美誉,那就是虚荣的表现。这种虚荣心一旦被对方察觉,哪里还会有愉快的交往可言?再一个是谦虚与谄媚的界限。有些人在交际时爱对对方说一些言不由衷的溢美夸饰之词,以为只有这样才显得自己彬彬有礼,谦恭而有教养。殊不知,过分溢美,近乎谄媚,往往也令人生厌。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谨慎从事总是获取成功的必要条件,处理人际关系,自然不能例外。然而事情还有另外一面,在人们面前手足无措、忸怩羞怯,这是既有碍观瞻,也不利于交际的。应该说的话不说,能够办的事不办,已经成熟了的果子,也不去摘取,这就不是谨慎而是怯懦了。在交际过程中,不应把仪态的落落大方同言行的谨慎持重对立起来。否则,一身的“小家子气”,谁还喜欢同你打交道呢?

一句箴言: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

维护别人的自尊心轻易地抬高自己,否定别人是不对的,应该看到在自尊、自爱方面别人和我们是一样的。

纽约电话公司曾就电话对话做过一项调查,看在现实生活中哪个字的使用频率最高。在500个电话对话中,“我”这个字使用了大约3950次。这说明,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实际状况如何,你在内心都是非常重视自己的。

吉米曾经在美国的一家快餐店打工,有一天,吉米错把一小包糖当作咖啡伴侣给了一个女顾客。女顾客非常恼火,因为她很胖,正在减肥,必须禁食糖和一切甜点心。她大声嚷嚷,“哼,她竟然给我糖!难道她还嫌我不够胖?”

那时,吉米完全不懂减肥对美国人有多么重要,吉米愣在那里,不知所措。这时,黑人女经理闻声而来,她在吉米耳边轻轻地说,“如果我是你,马上道歉,把她要的快给她,并且把钱退还她。”吉米照着做了,再三道歉,那女顾客哼了几下就不出声了,这件事是快餐店的一次小事故,吉米等着经理来批评自己。可是,她过来对吉米说,“如果我是你,下班后我大概会把这些东西认认真真熟悉一下,以后就不会拿错了。”不知怎么,这一句“如果我是你”,竟令吉米十分感动。

后来,吉米在学校上课,在其他地方打工,老师也好,老板也好,明明是对你提出不同意见,明明是批评你,他们很少有人会责问我,你怎么做得这样?你以后不能这么干!而是常常委婉地说:“如果我是你,我大概会这样做……”这使吉米不感到难堪,反而让吉米感到有那么一点温暖,那么一点鼓励。仔细分析下来,他们说的话只是多了那么几个字——“如果我是你……”这就一下子站到了对方的立场。大家一平等,情绪自然不会对立,沟通更容易进行。

有一次,汤姆去好莱坞一美国演员家做清洁工。女主人给他布置完工作,突然问他,我能够吸烟吗?汤姆吃了一惊,说,你是在问我?她说,是啊,我想抽支烟。汤姆说这是你的家呀,怎么还要问我?她说,吸烟会妨碍你,当然该得到你允许。汤姆赶忙说,你以后不用问,尽管吸好啦!她这才拿起烟,把它点燃。

那天汤姆想了许久。一个人在自己家里抽烟,还要温文尔雅地来征求一个清洁工的同意,真是匪夷所思!然而,汤姆不得不承认,那一刻,自己非常高兴,非常感动,因为自己被当作一个平等的人得到尊重。尽管汤姆是一个清洁工,但他并不比人低一等,即使在别人家里,他也有我自己不被侵害的权利,也是和主人一样平等的人。

一天中午,一个老板模样的男子与一位学生模样的女子走进餐厅,落座后,我上前去送水写餐单,在众多客人中让我对他们印象深刻的是那位老板居高临下的神情与那位小姐局促不安的面容,她拿着餐牌,半天只轻轻说出两个字“咖啡”。

我问:“您要什么咖啡?”

那位小姐的脸马上红了起来,凭经验可以看出,她仅知道咖啡,并不知道还要分什么咖啡。她看了我一眼,无助又无奈地说:“随便。”

几分钟后,我把一杯普通的冻咖啡用店里珍存的平时极少用的银盘端了出来,躬身放在那个女孩面前说:“我们真有一杯叫‘随便’的咖啡,是在你进门时,我们的咖啡师就着手为你的清纯与美丽专门调制的,请试试合不合你的口味。”

我职业化地看着咖啡杯,但仍能感到那个女孩惊喜而感动的神情。

那神情让我一直惊喜,感动至今。

无论你可能确信什么,你都必须确信一点:在自尊心方面,别人和你一模一样。自尊心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无论他是高高在上的企业总裁,还是沿街乞讨的流浪者。然而,在待人处世方面,我们往往是过分地强调了自己的自尊心,而把别人的自尊心踩在了脚底下。

一句箴言:记住,别人的自尊心是与你相同的。

天下没有谁帮谁是理所当然的朋友之间的友情,既需要真心诚意,也需要感激与适当回报。

一位美国朋友杰姆曾说,他很喜欢东方的女孩子。他表示,西方女性把男士们的“绅士行为”视为“理所当然”。男士们帮女士提重物、搬东西,“理所当然”;男士帮女士开门、拉椅子,“理所当然”;同时在西方教育下,男士也视这些绅士行为“理所当然”。

在中国,有一次因为扩大经营的需要,他们部门从十楼搬到八楼,每个人必须把自己的东西和一桌一椅搬下去。当杰姆搬了那张椅子,发现真的很重,他担心一个女孩子如何搬得动,于是他告诉女同事,椅子交给他们有力气的男同事去搬。

结果一路上,女同事陪他们聊天,搬好了,还忙着倒开水、泡咖啡给他们喝,让男同事们很是愉快。

“如果在我们国家,搬重物‘理所当然’是男孩子的工作,没有人会陪你聊天,没有人会感激地倒开水、泡咖啡,也许中国人没这个观念,但是中国女孩子体恤别人的作风,真的非常可爱,我们帮她们,不但乐意,而且开心,这种受人尊重的感觉真好。”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别人对自己的好视为理所当然,朋友喜欢我们,当然不介意被我们“麻烦”,一些小事情,也“帮”得十分乐意。可是俗话说:“受人点滴,涌泉相报。”

就是要我们常怀感恩的心,来看待朋友的好心。任何人都不喜欢自己的好心被人当作驴肝肺,一次两次也许还可以忍受,十次、二十次就会渐渐用光朋友的交情,届时我们会发现,朋友似乎不再那么“乐意”助人。

与人相处我们当紧记一件事,“天底下没有谁帮谁是理所当然的,今天人家抽空过来那是人情,即使有钱可赚,也应心怀感激。”

也许有人会说,找朋友帮忙,给几个钱或是请他吃顿饭,送个东西,好像把友谊给贱卖了,把朋友的交情看俗了。

不!适度地表达我们的感激是必要的。也许我们不懂得比较“高尚”的做法,但吃顿饭、送个小礼物,也能表达我们感谢的万分之一。它的作用不在于“礼”的轻重,而是心意的表示,让朋友晓得他这个忙帮得多么具有“价值”,多么受朋友的重视,也许在他而言是举手之劳,而对朋友却可能是攸关生死的大事。

最重要的是,我们说出来了,他也听到了,知道我们有多在乎这件事,就像杰姆的女同事,一路陪他们聊天,事后还倒开水、泡咖啡的,没花什么钱,却十足表现了她们的感激之情,而杰姆他们也感受到了,同时还说:“很愉快。”其实朋友在乎的不过是这么一点点的回馈罢了。

存着天下没有谁帮谁是理所当然的想法,不论是朋友间、同事间,或是上司与部属间,都可以相处和谐,也可以为你赢得人缘。因为人家从你身上,处处得到尊重,时时获得感激,这对一个人而言,他有了人格上的自我满足,人家自然乐于与你共事,与你做朋友。

对于君子来说,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但不要对每一件事都要求回报。佛教中讲因果报应,哲学中讲有因必有果,但不一定有你所希望的果。所以,只要抱定“治生不为求富、读书不为做官、修德不为求极、为父不为传世”的想法,就一定能自得其乐,饮醇酒而未醉,陶陶然有余欢,即使事情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欲辩解却已经忘记想说什么了。

苏东坡曾写有“守骏莫如跛”五个字,意思是一味地认为骏马快,而放纵奔驰,使它得不到休息,那就一定会有摔倒的时候,反而倒不如一头跛马走得快了。做人也是这样,一味地贪图美名,就一定会有受到玷污的事情。只有经常发现自己的缺陷与不足,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一位古代智者指出:“送人银钱,随人用情之厚薄,一言之轻重,父不能以代子谋,兄不能以代弟谋,譬如饮水,冷暖自如而已。”这段话的含义是:送给人家银钱,就随便人家用情多少,不要去费心思细琢磨。这就像说话分量的轻重一样,做父亲的不能代替儿子去思考,做哥哥的也不能代替弟弟去掂量。它又如同饮水的时候,水的冷热只有自己去探试一样。

这位智者的话很有道理,因为在做人方面我们只要投入感情,就一定会有回报,但如果一味地去计较别人回报的多少,那反而使本来很有意义的事情,变成以追求名利为目的的功利主义了。

一句箴言:任何人都希望听到赞美,而不是批评。

把热红薯扔给对方在问题很棘手的时候,不妨将问题抛回去,让对方去解决。

对付难缠之人的妙方就是把问题抛给对方。

有位知名度颇高、要求极为严格的建筑师,他规划了许多的建筑物,然后分别包给多位承包商。

由于这位建筑师对质量和进度要求甚高,所以在他的手下做事压力巨大。在他的建筑师事务所里,经常可以听到会议室里传出来的阵阵怒吼声,因此,他手下的助理更换非常频繁。

这次,建筑师请来的是一位刚毕业的年轻助理,负责监督和催促工程进度的工作。这个工作一向是最吃力不讨好的,所以受到建筑师的责难也最大。可奇怪的是这位年轻助理连续工作了半年,居然很少受到建筑师的责骂,工程的进度在他的监督下也几乎都能跟上,同事们对此都感到非常不解?

直到有一天,同事们在同这位年轻助理谈论工作经验时,才向其问道:“我们实在都很好奇,你工作时间不长,却能把工程进度控制得如此之好,你到底是怎样做到的呢?”

年轻助理耸了耸肩,无比轻松地说:“其实,这很简单,当一位承包商把难题丢给我,企图想要拖延工程进度时,我就很坚定地告诉他:‘我的进度不能变更,你是要和我解决呢?还是让我们的建筑师和你解决?’这样他们通常都会没什么话说了。”

这位小伙子真的很聪明,他将自己的困境轻松地转化为建筑师和商人的矛盾,自己却轻松了起来。

在基辛格担任美国国务卿时,有位记者在访问时提出海军军备上的问题。

“请问国务卿,海军有多少潜艇导弹,有多少民兵导弹来配置分导式弹头?”

“我不知道有多少民兵导弹配置这种导弹头,只知道潜艇的数目有多少,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基辛格谨慎地回答。

急切的记者抢着回答:“不是保密的。”

“哦!既然不是保密的,那你倒说说看潜艇数目有多少?”基辛格一句反问,问得记者张口结舌。

有句谚语说“把热马铃薯丢回去”,其中热马铃薯指的就是对方忽然丢给你的问题与困难。

就如同故事中的年轻助理和基辛格一样,他们都非常巧妙地将问题挡了回去,让对方处于两难的境地,自己享受没有烦恼的乐趣。年轻助理是将问题引向了更困难的建筑师,自己巧妙地回避了矛盾,基辛格则是用记者的问题来反问记者。有的问题在当时就应很快反应,否则稍有停顿便会烫到自己的手。事后步步埋怨自己没有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作适当的反应,也没有用了。

热马铃薯丢回去还要有技巧,要丢得不愠不火,小心别碰到了对方,伤了感情。这里面就有个“度”的问题,既要让对方能在脸面上过得去,又要让自己摆脱困境。高明的人不仅能使丢回去的热马铃薯不会砸到对方,还能让对方心甘情愿地接受。

当然,这些技巧是要经常练习的。常常操练,就能够掌握这个火候了。但是,有些时候也不应一味地回绝,应该抓住时机。有些时候,如果问题不是非常难处理,则应尽量去把它做好。

一句箴言: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这样是最有效,也是最聪明的处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