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过节,富人当然也过节,但是聪明的富人却能在欢庆节日的同时,用那几天的时间赚一年的钱。
泰纳在年轻时,带着一个发财梦从泰国来到美国。虽然他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做面包的手艺十分了得,也就自然把发财的希望寄托在这门手艺上了。
来到西雅图之后,泰纳就在这里开了一家点心店。虽然泰纳制作的面包、生日蛋糕等质量上乘,但由于初来乍到,所以销量一直不大好。
又一次,由于闲来无事,泰纳粗粗一算账,发现一年中大部分生意都是在圣诞节期间完成的。这个结果触动了泰纳头脑中的那根赚钱的神经。他自言自语:既然如此,为何不在圣诞节上大做文章呢?
一个奇特的想法在泰纳的脑海中形成了。
我们都知道,圣诞节是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持续时间较长,生意成交额大,是文化与商贸活动结合的大节。泰纳测算了一下,如果这段时间蛋糕生意做得好,会超过平时四个月的全部经营额。这以后,没到圣诞节,泰纳就准备好了多姿多彩的小蜡烛、彩灯、卷心菜娃娃,又大量购置火鸡、烤肉、****,制作出配有火鸡肉、热狗等的节日蛋糕。由于是专门为圣诞节制作,因而购买的人特别多。而卷心菜娃娃、小蜡烛则是镶在另一种点心盒上,配有圣诞快乐的字样,这种点心盒为儿童所喜爱。每逢节日到来,销售量激增,许多家庭都购买这种点心盒作为礼物送给孩子。
节日一过,泰纳的点心店也就歇息关门。别人觉得纳闷,问他为什么,泰纳说,好的东西如果经常出现在眼前,也会变得很平常。只有适时出现,才能让人们有所牵挂,有所留恋,才可以获得意料之外的收益。正因为这样,泰纳在圣诞节那几天的生意是别人想不到得好,每年圣诞节还没到,泰纳的订单都已定的满满的。
几年后,泰纳轻松地利用节日圆了自己的发财梦。
借助节日发财,不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智慧。
思维突破:向节日要钱
中国乃礼仪之邦,对过节向来比较重视,而越来越多的各种“节日”,它们一年年周而复始地来到。凡节日到来之际,众多富人总能找到大肆行销的一个有利契机。
如元宵节(上元节)前后富人推出的元宵、汤圆。这些食品销路平时不高,唯有在元宵节期间会骤然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富人借民俗节日大做文章,人们为了“应时当令”会去购买,借以寻找自己对传统节日的感觉,而元宵的品种很多,富人也会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促销。可以说,元宵节前元宵销量的上升是沾了节日的光。
再如过去很少有人问津的“立秋”,如今也成了富人广告的媒介。他们借“立秋贴秋膘”之说,利用各类广告媒体宣传立秋日大吃肉类食品的好处。至于其中有多少科学依据无人去计较,但到了立秋这一天大吃红烧肉、涮羊肉、烤肉、酱肘子是很常见的事。我国许多城市在这一天里酱肉一类的肉食品销量大增的现实,说明富人利用立秋民俗做广告是颇有成效的。
民俗节日为富人赚钱提供了好机会,他们利用历史流传下来的非物质遗产为自己赢得了物质收获,可谓是“古为今用”。
除了传统节日,精明的富人还瞄准越来越多的舶来品——外国节日,在这些外国节日上大做文章,大发其财,珠海丽珠厂就是典型一例。
众所周知,“父亲节”始于美国,现在已在世界各地流行。美国一项青少年调查显示,在他们心目中地位最高和最受尊重的人物是父亲。而我们中国的父亲,却公认是最吃苦耐劳、最慈爱的。1992年年底,丽珠制药厂利用“父亲节”——这个在中国内地还未被充分开掘的“准热点”,和《黄金时代》杂志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推出了“93父亲节‘丽珠得乐’献爱心”系列活动。
活动内容如下:只要每一位儿女写一封信寄往丽珠制药厂——“一句祝福,一片深情”,便可使其父亲收到丽珠制药厂免费赠送的一张精美的“丽珠得乐”父亲节贺卡,给他们带去一份儿女的情谊和丽珠制药厂对他们的关心。此外,还举办“父亲节”征文大赛。参加者以“我的父亲”为主题,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散文或随笔,描绘出自己父亲或慈爱或庄重的形象。根据这些征文,评出10位“模范父亲”及10篇优秀征文,并颁发证书、奖牌及奖金。这一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共鸣,参加者写来一封封温馨感人的信,儿女们在信中表达了平时没有机会、没有勇气直接向父亲倾吐的心声。
这一封封来信表明,“丽珠得乐”父亲节的宣传活动已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一位孝子用诗歌形式简明扼要地表达了他对这项活动的赞誉之情:“丽珠一颗孝子心,得乐万家慈父情。”丽珠此举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亲情,进一步塑造“礼仪之邦”和睦家庭的形象,更是弘扬了企业的名声与品牌名声,可谓一举多得。
在中国,尊老爱幼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都愿意为父母做一些事情,而丽珠得乐正顺应了这样的潮流。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类似的例子并不鲜见,如脑白金的那句广告语:“今年爸妈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脑白金成为人们过年送礼的首选,在保健品市场,其销量始终占据着第一的位置。
中国人重礼,在节日中尤其如此。利用节日的热点大做文章,节日便成了不可多得的“商日”,穷人如果能向富人学习,如此把握商机,在中国这样的礼仪之邦必会大获成功。
穷人从热点中找热闹,富人从热点中找商机
适应人群:对社会资讯的热点缺乏敏感度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发生大大小小的事件,当这些事件成为人们生活的焦点时,它也就成为社会的“热点”。面对同样的“热点”,穷人从中找热闹,而富人从中找商机。
华人钟秋一直梦想着做生意发大财,于是,大学毕业后,他没有去找工作,而是远走马来西亚,并在当地向银行借了笔钱,办了一家日用小商品生产厂。但由于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几年下来,钟秋的事业还是原地不动,这令他十分苦恼。不过他是一个认定一件事就会干到底的人,所以,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壮大自己的事业,而不是放弃自己的小工厂。
机遇在1998年来临,那一年马来西亚一位名叫费伊的少年,因盗窃公共财物被捕,由于他不符合判刑条件,便被给予一顿鞭刑以资惩戒。这本属平常小事,但被媒体披露后,竟在马来西亚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人认为,运用这种残酷的刑罚,对待一位尚属初犯的少年,很不人道。也有一些人觉得,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人权的掩盖下,未能得到应有的惩戒,这样,必然惯坏孩子,导致其走上更大的犯罪道路。双方争辩十分激烈,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当时无可争议的社会“热点”。
面对这一热点,与很多人不同,钟秋关注的不是争辩双方的对与错,而是这件事能否给他的事业带来发展的机遇。有一天,他突然灵机一动:要是开发一批带有警示性的日用品,趁机投放市场,不仅可以对青少年予以警示,又能得到那些支持对青少年加以惩罚的人的青睐,一定很有卖点。
很快地,他请人设计了一个藤条刑具的图案,印在茶杯、书包上,并加上一条广告语:不用藤条,便会惯坏孩子!
结果和钟秋预料的一样,其带有藤条刑具图案的书包等日用品十分畅销。大多数马来西亚中老年夫妇都争相购买,以警示自己的儿孙。
就这样,钟秋抓住了众人讨论青少年犯罪是否该受到严惩这一热点事件创造了一次商机,开发了日用品新市场,让自己的公司从此名声大振,发了一大笔财。
不难看出,正是对“热点”的把握,才成就了钟秋的事业。面对青少年犯罪是否该受到严惩这一社会热点,很多穷人关注的只是双方争辩的对与错,从中找点乐子,而富人钟秋却从中找到了赚钱的商机。这是眼光的差距,更是头脑的差距。
思维突破:从热点中掘商机
在信息膨胀的今天,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新闻资讯,其中自然不乏“热点”事件,穷人只要善于从热点中寻找商机,赚钱自然不是难事。
所谓热点,指的是某时期引人注目的问题或地点。在当今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热点随时有可能产生。一般来说,每一个热点都蕴含着无限商机,抓住了就意味着拥有了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