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大全集
36460100000045

第45章 钱乃身外之物——星云大师谈财富(1)

我们应该把财富的范围扩大,财富不限于金钱、汽车或别墅;这种财富是无常的。钱财非万能,家里的经济虽然不宽裕,但是在精神修养上能够提升,如懂得欢喜、知足,就是无价之宝!

财富不会从天而降

【智慧分享】

清代叶廷琯在《鸥陂渔话·葛苍公传》写过这样一句话:“欲使他人干事,彼坐享其成,必误公事。”意思是说想要坐享他人的成果,必定会误了大事。世事有因必有果,没有来由的钱财和好处到了人手中,人往往会在得到它的时候付出更多。只有那些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的财富,才能让人用得心安理得,不被人嫉妒和觊觎。

【人生道场】

现在的社会流行“乐透”彩券,不少人都希望自己能奇迹似的中了“乐透”,一夕致富。其实,“乐透”的背后不一定都是好的,一种彩券的发行,并非“几家欢乐几家愁”,而是“少数欢喜多家愁”。即使真正中奖了,也难免会担心税金多缴,害怕邻居觊觎,唯恐“不乐透”的人来找麻烦。所以“乐透生悲”的事情,经常发生在人们的身边。

话说有一个乞丐,省吃俭用后买来一张奖券,结果居然幸运地中了特奖。他欣喜之余把奖券塞在平时片刻不离手的一根拐棍里。一日走过一条大江,想到一旦领了奖金,就可以永远摆脱贫穷,再也用不着这根拐棍了,于是随手把拐棍往江心一丢。回到家,忽然想起,奖券还在拐棍上,一场发财梦正好应验了“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的谚语。

所以,想要收获,先要播种,想要发财,还是要脚踏实地努力工作。要知道人心不足蛇吞象,奢求太多,对自己实在没有什么好处。

有个人名叫王妄,三十余岁一无所成,也未娶妻,靠卖草来维持生活,穷困潦倒。有一天,王妄到村北去拔草,发现草丛里有一条七寸多长的花斑蛇受了伤,动弹不得,王妄遂救了此蛇。蛇苏醒之后,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向王氏母子俩颔首点头。王氏母子见状非常高兴,为蛇编了一个小荆篓,小心地把蛇放了进去。从此王氏母子精心照顾小蛇,蛇慢慢长大了。

一天,小蛇爬到院子里晒太阳,被阳光一照变得又粗又长,像根大梁,这情形被王氏看见,惊得昏死过去。等王妄回来,蛇已回到屋里恢复了原形,着急地说:“我今天失理了,把母亲给吓死过去了,不过别怕,你赶快从我身上取下三块小皮,再弄些野草,放在锅里煎熬成汤,让娘喝下去就会好。”王妄说:“不行,地样会伤害你的身体,还是想别的办法吧!”花斑蛇催促地说:“不要紧,你快点,我能顶得住。”王妄只好流着眼泪照办了。母亲喝下汤后,很快苏醒过来,母子俩又感激又纳闷,可谁也没说什么,王妄再一回想每天晚上蛇篓里放金光的情形,更觉得这条蛇非同一般。

此时乃宋仁宗当政,仁宗整天不理朝政,对宫内生活深感枯燥,想要一颗夜明珠赏玩,公告天下谁能献上一颗,就封官受赏。王妄听闻此事,回家对蛇一说,蛇沉思了一会儿说:“这几年来你对我很好,而且有救命之恩,总想报答,可一直没机会,现在总算能为你做点事了。实话告诉你,我的双眼就是两棵夜明珠,你将我的一只眼挖出来,献给皇帝,就可以升官发财,老母也就能安度晚年了。”王妄听后非常高兴,可他毕竟和蛇有了感情,为忍心下手,说:“那样做太残忍了,你会疼得受不了的。”蛇说:“不要紧,我能顶住。”于是,王妄挖了蛇的一只眼睛,把宝珠献给皇帝。宝珠在夜晚能够发出奇异的光彩,把整个宫廷照得通亮,皇帝非常高兴,封王妄为进行大官,并赏了他很多金银财宝。

皇上得到宝珠后,娘娘也想要一颗,于是宋仁宗下令寻找另一个宝珠,并说把丞相的位子留给第二个献宝的人。王妄遂起了歹念,想要蛇的另一只眼睛。于是他回到家中去找蛇商量,但是蛇无论如何不给,劝说王妄道:“我为了报答你,已经献出了一只眼睛,你也升了宫,发了财,就别在要我的第二只眼睛了。人不可贪心。”

王妄早已鬼迷心窍,根本不听劝,无耻地说:“我不是想当丞相吗?你不给我怎么能当上呢?况且皇帝已经允诺我了,如果我不把你的眼睛交出去,如何向皇帝交代。帮人帮到底,你就成全我吧!”他执意要取蛇的第二只眼睛,蛇见他变得这么贪心残忍,只好说:“那好吧!你拿刀子去吧!不过你要把我放到院子里去再取。”王妄闻言心中一喜,立刻将蛇放到院子里,转向回屋取刀子。等他出来剜宝珠时,蛇已变成了大梁一般粗,一口将这个贪心的人吞了下去。

王妄不知餍足,不断地祈求不劳而获,最终落得进入蛇口的下场。世间怎么可能有人能无限制地任你予取予求呢。人们想要得到财富,想要过上好生活,就必须要自己动手,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能耕耘出甜美的果实。那些每天坐等天上掉馅饼的人,是多么可悲而又可笑。星云大师谆谆教诲,尘世有因才有果,不问耕耘只问收获,哪里有这样的好事呢。

【星云开示】

凡事有因有果,世间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即使中奖了,发财梦实现了,也要有福报才能消受。我们希求财富,但财富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知足是真正的财富

【智慧分享】

世间有黄金美钞,证券股票,还有香车宝马,美女别墅。不知道,再有钱的日子也会觉得自己贫穷。相反,如果日日知足,天天欢喜,便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知足是一种心态,也是做人的另类财富。

【人生道场】

人生走到暮年,已垂垂老矣,只有回忆占据内心时,历数一生的喜怒哀乐以及繁华落寞,怎样的来路才会让人感觉到充实呢?若将财富得失的心态抛至脑后,我们很容易发现自己原来一直如此富有。

从前有一个青年总是哀叹自己命运不济,生活多舛,既发不了财也求不到一官半职,终日愁眉不展。一天,他在路上偶遇了一个老和尚,看到老和尚一脸的平静祥和不由得叹了口气。

老和尚拦住青年,问他为何叹气,青年说:“我看到你开心的样子觉得很羡慕。为什么我总是这么多的烦恼?为何我既没有一技之长而又一贫如洗?”

老和尚说:“年轻人,你明明很富有啊!”

青年问:“富有?我除了烦恼什么也没有。”

老和尚并没有急着解释,而是继续问他:“那么,假如有人给你一千两银子,换你十年的寿命,你换吗?”

“当然不换!”

“给你五千两银子,换你的健康,你换吗?”

“还是不换!”

“给你一万两银子,换你的生命,你换吗?”

“不换!”

老和尚顿时笑了:“年轻人,到现在为止你至少拥有一万六千两银子了,难道还不够富有吗?”

青年人的烦恼来自于未能真正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财富,他只是看到了自己缺少的东西,却从未看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若能知足,则一切烦恼自会迎刃而解。

人常说,知足常乐。知足是一种处世态度,常乐是一种释然的情怀。知足常乐,贵在珍惜,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抱怨不贪求。当我们都在忙于追求、拼搏而失去方向的时候,知足常乐,这种在平凡中渲染的人生底色所孕育的宁静与温馨,对于风雨兼程的我们是一个避风的港口。真正做到知足常乐,人生会多一份从容,多一些达观。

做人要知道满足,要懂得珍惜,不可贪得无厌。每个人出生时不可能都含着一把通向富贵、幸福之路的钥匙,但是每个人都拥有一双勤劳的手,不要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寄托在上天的恩赐上,美好的生活应该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对于一个不知足的人来说,天下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他也永远无法看到自己所拥有的青春、能力、经验、激情、教养、信念……这时候,不满之心就像是一团熊熊烈火,柴放得越多,烧得越旺;火烧得越旺,人就越有添柴的冲动。于是,人奔来奔去,忙里忙外,既无暇休息,也体会不到忙碌的乐趣。

星云大师说,知足是天下第一富。人如果不知足,虽在天堂却犹处地狱;能够知足的人,虽卧荒地也如天堂。

无法看到自己所拥有的,就无法珍惜,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绪,既能够摧毁有形的东西,也能搅乱我们的内心世界。擦亮眼睛,看看我们所拥有的财富:生命、时光、理想、热情、知识、亲情、友谊……你有拥有的,才是你真正的财富。

【星云开示】

人人都渴望得到财富,而财富究竟为何物,怎样的人生才算是幸福的人生?

星云大师在《求财富祈愿文》中向佛陀祈求七种财富:

第一种,祈求您给我健康的身体。

第二种,祈求您给我慈悲的心肠。

第三种,祈求您给我智能的头脑。

第四种,祈求您给我勤俭的美德。

第五种,祈求您给我宽广的胸怀。

第六种,祈求您给我内心的智能。

第七种,祈求您给我世间的因缘。

这七种财富,都是我们通过自我修炼能够获得的,并且是真正的、自在的不会拖累己身的财富。

“财”是静心的拦路虎

【智慧分享】

人生的热闹风光说穿了不过名利二字,唯有与功名利禄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超然物外,潇洒、通透、做个真正的快活人!

【人生道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古至今,多少人在混乱的名利场中丧失原则,迷失自我,百般挣扎反而落得身败名裂。司马迁说得好:“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

世间众生,有几人能够在名利面前淡然处之,泰然自若?

“人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这是《红楼梦》里的开篇偈语,这一首《好了歌》似乎在诉说繁华锦绣里的一段公案,又像是在告诫人们提防名利世界中的冷冷暖暖,看似消极,实则是对人生的真实写照,即使在数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世人总是被欲望蒙蔽了双眼,在人生的热闹风光中奔波迁徙,被名利这些身外之物所累。

那些把名利看得很重的人,总是想将所有财富收到囊中,将所有名誉光环揽至头顶,结果必将被名缰利锁所困扰。

一天傍晚,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中散步。这时,有位小和尚从林中惊慌失措地跑了出来,两人见状,并拉住小和尚问:“小和尚,你为什么如此惊慌,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和尚忐忑不安地说:“我正在移栽一棵小树,却突然发现了一坛金子。”

这两人听后感到好笑,说:“挖出金子来有什么好怕的,你真是太好笑了。”然后,他们就问:“你是在哪里发现的,告诉我们吧,我们不怕。”

和尚说:“你们还是不要去了吧,那东西会吃人的。”

这两人哈哈大笑,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怕,你告诉我们它在哪里吧。”

于是和尚只好告诉他们金子的具体地点,两个人飞快地跑进树林,果然找到了那坛金子。好大一坛黄金!

一个人说:“我们要是现在就把黄金运回去,不太安全,还是等到天黑以后再运吧。现在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先回去拿点饭菜,我们在这里吃过饭,等半夜的时候再把黄金运回去。” 于是,另一个人就回去取饭菜了。

留下来的这个人心想:“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该有多好!等他回来,我一棒子把他打死,这些黄金不就都归我了吗?”

回去的人也在想:我回去之后先吃饱饭,然后在他的饭里下些毒药。他一死,这些黄金不就都归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