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大全集
36460100000041

第41章 永远怀有积极的心态——星云大师谈进取(1)

飞鸽千里传书,才有人豢养;骏马万里奔驰,才有人喜爱;海豚尽力演出,才有人喝彩;做人力争上游,才有人欣赏。

昨天的理想是明天的现实

【智慧分享】

“行道要如水,立志要如山。不如水,不能曲达,不如山,不能坚定。”

对生活怀有积极态度的人,也往往是胸中有志的人。他们的理想可以大如一座山峰,迎向风雨、傲视霜雪而巍峨不倒;也可以小到如一株野草,嫩叶匍匐在尘埃,根脉却伸向大地。

【人生道场】

一个怀有积极态度的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无论大小,无论清晰或者模糊,总有一个梦潜伏心底。梦想就像是沙滩上美丽的鹅卵石,陶冶着心灵,却硌痛了双脚,让人没有任何驻足的机会,只能起步飞扬,奔向梦想的远方。

星云大师认为,佛教虽然讲究众生平等,但是根据一个人对理想的态度,也可以将人分为上根、中根、下根三种等级。他解释说:上根的人将人生理想奉为做事的准则,为理想而辛苦工作,甚至奉献牺牲,在上根的人眼里,梦想能否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行走的路上为理想付出一切;中根的人认为理想过于虚幻,因此更愿意凭经验踏踏实实做事,而很少会提前为自己设定某种目标;下根的人,凭需要而生活,所以只会为了自己的需要而努力生活,只讲需要而不谈理想和经验,就如凭本能而生活的其他动物一般。

一个没有理想与抱负的青年,便没有未来。所以,星云大师十分重视理想的力量,认为一个人要有抱负,有理想,有了理想之后,工作就不会觉得辛苦,吃点亏也不会去计较,生活中也会增加很多力量。

在法国有一个普通的邮递员,每天奔走在各个村庄之间,为人们传送着邮件。

一天,他在山路上不小心摔倒了,不经意发现脚下有一块奇特的石头,看着看着,他有些爱不释手,最后他把那块石头放进了邮包。

村民们看到他的邮包里还有一块沉重的石头,都感到很奇怪。

他取出那块石头晃了晃,得意地说:“你们有谁见过这样美丽的石头?”

人们摇了摇头:“这里到处都是这样的石头,你一辈子都捡不完的。”可是,他并没有因为大家的不理解而放弃自己的想法,反而想用这些奇特的石头建一座奇特的城堡。

此后,他开始了另外一种全新的生活。白天,他一边送信一边捡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到了晚上,他就琢磨用这些石头来建城堡的问题。

所有的人都觉得他是疯了,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二十多年以后,在他住处出现了一座错落有致的城堡,可在当地人的眼里,他是在干一些如同小孩建筑沙堡一样的游戏。

20世纪初,一位记者路过这里发现了这座城堡,这里的风景和城堡的建造格局令他慨叹不已,为此写了一篇文章。文章刊出后,邮差希瓦勒和他的城堡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甚至艺术大师毕加索也专程拜访。

今天,这个城堡已成为法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点。

据说,那块当年被希瓦勒捡起的石头,被立在入口处,上面刻着一句话:“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

一个有理想、有热情,对生活充满期待并肯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理想化为现实,就连石头也能在其感召下开始远行。

理想,可以引导一个人走上正途。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在星云大师看来,一个人最悲哀的事情就是没有理想,没有希望的人生,眼前将始终暗淡无光。他说:“就算猫狗,也希望有美好的三餐;就算花草,也希望朝露的滋润;何况万物之灵的人类,怎能没有正当的希望,怎么没有崇高的理想?”

美国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很难说世上有什么做不了的事,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还可以是明天的现实。”理想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泪水的人,他的眼睛是干涸的;没有梦想的人,他的世界是黑暗的。怀揣理想,人生也可轻舞飞扬。

【星云开示】

当今的佛教青年最缺少的就是理想和抱负,而理想却是正当的希望,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

一个人的理想可以不远大,但却不可缺少,否则就会变得鼠目寸光,以至于一生碌碌无为。

不偷浮生半日闲

【智慧分享】

生命如流星划过夜空,绚烂、短暂。

忍得半日清闲,偷些时光流年,行走人间,只羡“充实”不羡仙!

【人生道场】

“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这是唐代诗人李涉所作的《题鹤林寺壁》。人失意之时,都希望能偷得半日空闲,在身心的放松中得到调整,然而星云大师认为人生的每一秒钟都应该好好把握,不能将心灵的放松等同于无所谓的懈怠。

有一天,如来佛祖把弟子们叫到法堂前,问道:“你们说说,你们天天托钵乞食,究竟是为了什么?”

“世尊,这是为了滋养身体,保全生命啊。”弟子们几乎不假思索。

“那么,肉体生命到底能维持多久?”佛祖接着问。

“有情众生的生命平均大约有几十年吧。”一个弟子迫不及待地回答。

“你并没有明白生命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佛祖听后摇了摇头。

另外一个弟子想了想又说:“人的生命在春夏秋冬之间,春夏萌发,秋冬凋零。”

佛祖还是笑着摇摇头:“你觉察到了生命的短暂,但只是看到生命的表象而已。”

“世尊,我想起来了,人的生命在于饮食间,所以才要托钵乞食呀!”又一个弟子一脸欣喜地答道。

“不对,不对。人活着不只是为了乞食呀!”佛祖又加以否定。

弟子们面面相觑,一脸茫然,都在思索另外的答案。这时一个烧火的小弟子怯生生地说道:“依我看,人的生命恐怕是在一呼一吸之间吧!”佛祖听后连连点头微笑。

人的生命可以延续多长时间呢?佛祖的小弟子给了我们一个答案,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生命易逝,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时间呢?

人是惜命的,希望生命长久,才会有那么多帝王将相苦恋长生之道,却依旧无法改变生命短暂的事实;人是有贪欲的,也是有惰性的,才会有那么多“鸟为食亡”的悲剧发生;而人又是争上游的,才会有那么多人只争朝夕,从不松懈。

世界上,只有时光和空间才是恒定的主人,人只不过是匆匆的过客。陆机在《短歌行》中曰:“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的确,我们的生命就正如孔夫子脚下的流水一般“逝者如斯夫”,就像时钟的分针秒针都在滴滴答答不停地走着,甚至就像米兰·昆德拉所说:“我讨厌听我的心脏跳动,这是一个无情的提示,它提醒我生命的分分秒秒都被点数着。”

生命是虚无而又短暂的,它在于一呼一吸之间,在于一分一秒之中,它如流水般消逝,永远不复回。所以,当我们每天清晨从睡梦中醒来时,都应该感谢生命,感谢生活赐予了我们崭新的朝阳、崭新的熹光、崭新的夕阳。

生命短暂得如一颗流星,你稍不留神就与它擦肩而过。浪费生命是最大的人生悲剧,让我们每一天都在心灵的思索与生命的行走中获得充实的快乐吧!

【星云开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星云大师说,人活着,不是为了一宿三餐;生命的意义,也不是在于奔走钻营;生命的价值,更不在于本身的条件优劣。上天有好生之德,人间有贫富贵贱,但生命是同等宝贵的。

如此宝贵的生命,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呢?

安逸是人性的陷阱

【智慧分享】

在红尘中摸爬滚打多年的人,常常希望获得一份安逸的生活,却容易忘记“居安思危”的道理。

【人生道场】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

在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在外面的老虎自由自在。

笼子里的老虎羡慕外面老虎的自由,外面的老虎却羡慕笼子里的老虎安逸。一日,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咱们换一换。”另一只老虎同意了。

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了大自然,野地里的老虎走进了笼子。从笼子里走出来的老虎高高兴兴,在旷野里拼命奔跑;走进笼子的老虎也十分快乐,它再不用为食物发愁了。

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

一只是饥饿而死,一只是忧郁而死。从笼子中走出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同时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笼中的老虎在长期安逸的生活中丧失了求生本领,笼外的老虎则无法适应那种失去自由的安逸,两只老虎都因这陷阱般的安逸而失去了性命。

每个人都向往安逸的生活,经过长途跋涉,短暂的安逸生活可以使我们得到休息和宁静。但是长期的安逸,会磨灭人的理想,摧毁人的斗志,最终毁掉其一生。一开始就选择享受的人和一开始就执著奔波、千锤百炼的人,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后者成了珍品,前者成了废料。

无德禅师在收学僧之前,叮嘱他们把原有的一切都丢在山门之外。禅堂里,他要学僧“色身交予常住,性命付给龙天”。但是,有的学僧好吃懒做,讨厌做活;有的学僧贪图享受,攀缘俗事。于是,无德禅师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有个人死后,灵魂来到一个大门前。进门的时候,司阍对他说:“喜欢吃吗?这里有的是精美食物。你喜欢睡吗?这里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你喜欢玩吗?这里的娱乐任你选择。你讨厌工作吗?这里保证你无事可做,没有管束。”

这个人很高兴地留下来,吃完就睡,睡够就玩,边玩边吃。三个月下来,他渐渐觉得没有意思,于是问司阍道:“这种日子过久了,也不是很好。玩得太多,我已提不起什么兴趣;吃得太饱,使我不断发胖;睡得太久,头脑变得迟钝。您能给我一份工作吗?”

司阍答道:“对不起!这里没有工作。”

又过了三个月,这人实在忍不住了,又问司阍道:“这种日子我实在没法忍受,如果没有工作,我宁愿下地狱!”

司阍带着讥笑的口气问道:“这里本来就是地狱!你以为这里是极乐世界吗?在这里,你没有理想,没有创造,没有前途,没有激情,你会失去活下去的信心。这种心灵的煎熬,更甚于上刀山下油锅的皮肉之苦,你当然受不了啦!”

过于安逸的生活真如地狱一般,甚至比地狱更加可怕。当一个人所有的智慧与能力都在这样的地狱中消磨殆尽的时候,再后悔已经来不及。

人的一生,都要经受安逸的诱惑。三伏天,酷暑难当,暴晒的烈日之下与凉风习习的河边,你会选择哪一个?三九日,冰天雪地,寒风凛冽的狂野与温暖如春的炉火旁,你又会如何取舍?只怕,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这种安逸正是人生的软陷阱。

安逸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最大障碍,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如何取舍,你是否已经明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