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国医养生密码:国医养生大智慧
36458700000013

第13章 皇甫谧的经络保健养生功(2)

以上症状都可以从脾经去治,最好在脾经当令的时候按摩脾经上的几个重点穴位:太白、三阴交、阴陵泉、血海等,上午9点到11点正处于人体阳气的上升期,这时疏通脾经可以很好地平衡阴阳。

7.心经——午时当令

按摩心经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午时,即中午11~13点,这个时候人的阳气达到最盛,然后开始向阴转化,阴气开始上升。这时人们最好处于休息的状态,不要干扰阴阳的变化。中午吃完饭小睡一会儿,就是睡不着闭着眼睛休息一下也是很好的。

8.小肠经——未时当令

下午13点到15点(未时)是小肠经当令的时间,这段时间小肠经最旺,它的工作是先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的精华,然后再进行分配,将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输入到脾脏。因此中医里说小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有热的人,这时则会咳而排气。

小肠经当令时,人体主要是吸收养分然后重新分配,以供下午的消耗,因此,我们应在午时1点前用餐,而且午饭的营养要丰富,这样才能在小肠功能最旺盛的时候把营养物资充分吸收和分配。

9.膀胱经——申时当令

在中医里,膀胱经号称太阳,是很重要的经脉,它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下午15点到17点为申时,这是膀胱经当令的时段。在申时,膀胱经很活跃,它又经过脑部,所以这个时候气血也很容易上输到脑部,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学习。

10.肾经——酉时当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小孩子的志气特别高,他们会憧憬着长大了当科学家、发明家,孩子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志向是因为其肾精充足。如果孩子年纪轻轻就委靡不振,甘于平凡,那可能是肾经不通,父母要及时帮孩子按摩肾经。

肾经的具体循行路线是:由小脚趾开始,经足心、内踝、下肢内侧后面、腹部,止于胸部。孩子的肾经如果有问题,生理上通常会表现出口干、舌热、咽喉肿痛、心烦、易受惊吓;另外还有心胸痛、腰、脊、下肢无力或鸡肉萎缩麻木,脚底热、痛等症状。

每天的17点到19点,也就是酉时,是肾经当令的时间,有上述症状的人,可以考虑在肾经当令之时按摩肾经。

11.心包经——戌时当令

心包经是从心脏的外围开始的,到达腋下三寸处,然后沿着手臂阴面中间的一条线,止于中指。在心包经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劳宫穴。这个穴位很好找,把手自然握拳,中指所停留的地方就是劳宫穴。

晚上的19点到21点,即戌时,是心包经当令的时刻。如果在一些场合觉得紧张,手心出汗、心跳加快、呼吸困难,这时不妨按按左手的劳宫穴,它可以帮助你找回从容自信的感觉。

12.三焦经——亥时当令

三焦经围着耳朵转了一圈,耳朵的疾病通常找它,此外现在大多数胖人三焦经是阻塞的,而且这种阻塞的情况通常都在他没有肥胖的时候就出现了,由于三焦经的阻塞,使得经络中的组织液流动出现了障碍,导致垃圾的堆积,长时间的垃圾堆积最终形成了肥胖。

晚上21点到23点(亥时),这段时间是三焦经当令。有耳部疾病的人,不妨在此时敲打三焦经。

养生保健需了解的十五大****

人体有十二正经、十五脉络,每条经络上分布着诸多穴位,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记载了全身穴位649个、穴名349个,那么这么多的穴位都需要我们一一记住吗?

其实,我们只需记住几个主要的穴位,并学会使用它,对养生而言就已经足够了。

1.涌泉穴

涌泉,顾名思义就是水如泉涌。水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水有浇灌、滋润之能。

涌泉穴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其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处,屈趾时凹陷处便是,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功,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痿、遗精、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病等。

2.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当然这里的三寸指的是人四个手指并在一起的宽度,因人而异,在胫骨和腓骨之间。

足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我们知道,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吸收,人体的其他脏器才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人才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况的好坏,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而足三里穴则能担此重任,在该穴处按摩,不但能补脾健胃,促使饮食尽快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还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青春常驻,因此也是人体长寿的重要穴位。

3.人中穴

人中穴位于鼻子和嘴巴之间,是脸部一个很重要的穴位。

人中关涉到两个重要的经脉,人体从前阴和后阴的中间叫会阴穴,从会阴穴的里面延伸出一条经脉,叫督脉。这是人体的一条大阳经,而且是最重要的阳经。从前胸正中线一直上来,到头部,这里也有人体的一条重要的阴经的脉,叫任脉。人中就在这两条最重要的任督二脉的交会处,在古代这个穴位叫“寿宫”,就是说长寿与否看人中;还有叫“子停”的,就是将来后代的发育的情况如何也要看人中,也就是说人中是阴经和阳经的沟渠,从它可以看出阴阳的交合能力如何。

人突然晕倒时,有个急救措施就是掐人中,很多时候,晕倒的人会苏醒,这是因为人突然晕倒时掐人中就是通过刺激这个穴位,使其阴阳交合,从而苏醒。

4.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部,在两耳郭尖端连线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交叉点。它与脑联系密切,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百会穴既是长寿穴又是保健穴,此穴经过锻炼,可开发人潜能体增加体内的真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益智开慧,澄心明性,轻身延年,青春不老,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并能治疗头痛、眩晕、脱肛、昏厥、低血压、失眠、耳鸣、鼻塞、神经衰弱、中风失语等症。

5.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间,是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所以凡是颜面上的病,比如牙痛、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他五官方面的疾病等都可以通过按揉刺激合谷穴使疾病减轻或消除。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这里顺便提及一下该穴指压的小窍门: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此穴位的疗效。

6.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上三寸,是脾、肝、肾三条阴经的交点,具有健脾和胃、补调肝肾、行气活血、滋阴生津、疏经通络的作用。按摩三阴交穴可治腹胀、肠鸣、脘腹疼痛、饮食不化、泄泻、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子宫脱垂、经闭、不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阳痿、早泄、****痛、疝气、水肿、小便不利、缩阳、遗尿、神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失眠等疾病。

7.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腹中部,脐中央。经常按摩神阙穴,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8.四白穴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眼眶下面的凹陷处。有个简单的取穴方法是: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长1/2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

按摩四白穴有预防皱纹、改善皮肤的功效,而且还能很好地预防眼病,如近视、青光眼等。可治疗目赤痛痒、目翳、眼睑动、口歪眼斜、头痛、眩晕等。指压该穴位,能提高眼睛机能。

9.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按摩此穴重在补肾,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

10.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部的背侧,大脚趾与第二个脚趾的中间。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因此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可以从太冲穴找到。按摩太冲穴可治疗感冒,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适等感觉时,先用温水浸泡双脚10分钟,而后用大拇指由涌泉穴向脚后跟内踝下方推按,连续推按5分钟,然后再用大拇指按摩太冲穴,由下向上推按,双脚都按摩,每侧按摩5分钟。按摩后,即刻会感到咽痛减轻,其他症状也会随之减轻,甚至痊愈。

11.中脘穴

中脘穴号称胃的“灵魂腧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四寸处。此穴主治各种胃腑疾患,适宜绝大多数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等。

12.内关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