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开启智慧的历史故事全集
36453400000017

第17章 可方可圆,胸中自有乾坤(1)

安史之乱——洁身自好,不要陷入谄媚的泥潭

谄媚者以奉承吹捧为手段,满足对方的虚荣心。如果自己本身不能以一种健康的心理来抵制甜言蜜语,难免会陷入谄媚的泥潭。

胡人安禄山出生于营州。幽州长史张守首先发现他武勇善战,让他做军中的战将。但是在一次与奚、契丹的作战中吃了败仗,张守追究他的战败之罪,决定将他处斩。行刑时,安禄山大叫:“杀我安禄山,还有谁能破契丹?”

张守决定派人把安禄山送到长安,请唐玄宗处置。玄宗因为急需用人就赦免了安禄山。

安禄山口齿伶俐,又善于阿谀逢迎。平日,从将相到宦官,不论尊卑,他都要进行笼络。遇有机会便设宴相请,或行贿送礼以取悦于人。因此,唐玄宗听到的是对安禄山的一片赞美之声。于是,唐玄宗在温泉宫初幸杨玉环的第二年,擢升安禄山为营州都督。

安禄山利用自己的胡人身份,故意以装疯卖傻来骗取玄宗的宠信。有一次,玄宗引他与太子李亨相见。安禄山对太子故意直立不拜。左右催他行礼,他却故作糊涂地反问:“臣为藩人,不识朝仪,不知太子是什么样的官?”玄宗信以为真,便告诉他太子是储君:“朕百岁之后,传位于太子。”

安禄山这才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谢罪说:“恕臣愚钝,只知陛下,不知太子,臣罪该万死。”玄宗见此,特别对他的淳朴坦诚赞许不已。

安禄山当上了都督以后,更加卖力。同时,由于他在边疆又立下了战功,于天宝元年被封为平卢节度使。天宝四年,他又大破奚和契丹,兼任御史大夫。后又兼任河东节度使。

安禄山是个大腹便便的大汉。有一次,玄宗指着他的大肚子问:“爱卿的大肚腹内,到底装满何物?”

安禄山答道:“并没有什么稀奇之物,这里满装的都是对陛下的赤胆忠心,故而如此庞大。”玄宗爱其应答机敏,大加赞赏。

细心的安禄山很早就发现了杨玉环对玄宗的影响力,所以他想方设法要取得杨玉环的信任。一次安禄山看到玄宗和杨玉环并排坐在一起。他首先向杨玉环行礼拜见。玄宗一见,面露愠色,责其无礼。

安禄山坦然答道:“如陛下所知,臣乃胡人。胡人之礼,总是以女为先。所以臣依胡俗,先朝拜国母。国母乃是大唐的母亲,臣得以拜见如此花容月貌的国母,实在是荣幸之至。”杨贵妃听后心花怒放,玄宗也随之放声大笑。于是,安禄山又趁机说:“臣请为国母跳胡人之舞,为国母遣怀。”然后,他就做出滑稽的姿态,开始为杨玉环跳舞。

在杨玉环的请求下,玄宗把长安御苑的永宁园赐给安禄山作为他的私邸。又让他与杨家一族的杨国忠等人结成兄妹之谊。安禄山却不满足:“臣冒昧奏请,容臣将美丽的国母娘娘,奉为臣的母亲。”

听安禄山这样说,唐玄宗并不责怪,反而觉得安禄山是个值得宠信的人。于是玄宗笑呵呵地问安禄山:“莫非这也是胡人的习俗吗?若奉贵妃为母,朕又是你的什么人?”

“此事何须臣再奏明,臣本是陛下的赤子。”就这样,安禄山成了杨贵妃的养子。

由于得到了玄宗的特殊批准,身为杨玉环“干儿子”的安禄山可以自由地进出除了皇帝和宦官们才可以出入的地方。唐代有“三日洗儿”的风俗,小孩生下三天之后,母亲要给他洗澡。天宝十年(751)正月三日,亦即安禄山过罢生日的第三天,杨贵妃为安禄山作“三日洗儿”。

安禄山为了让杨贵妃高兴,不仅让她给自己洗澡,洗完后还躺在杨贵妃用锦绣料子特制的大被服中,让宫女们抬着他在庭院中转来转去。

玄宗听说此事后,责备安禄山太过分了,安禄山笑嘻嘻地说:“陛下所言甚是,虽是母后,这样戏耍孩儿,也未免太过分了。”面对安禄山的嬉皮笑脸,玄宗哭笑不得。

安禄山凭借着与杨玉环的裙带关系,赢得了玄宗的宠信,也赢得了充分的准备时间。天宝十四年,他发动叛乱,攻城掠地,直逼长安。玄宗不得已,带着杨玉环及其他人逃往西蜀避难。

途中,士兵杀死杨国忠,并逼迫玄宗在马嵬坡把杨玉环用白绫绞死。

历史经验与智慧:

奉承吹捧不同于发自内心的真诚赞扬,它是为利己而誉人的。奉承者常常是不顾事实,没有是非标准的,在吹捧者的口中,真的死人变成假的。因此,在成长的岁月中要分清谄媚背后的真实意图,洁身自好,才不至于让自己迷失,才能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

玛丽王后的世外桃源——多关注身边的人

随时随地关注身边的人,多考虑别人的感受,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得到别人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宫廷生活糜烂奢华,人民迫切希望改变这种状态。后来,路易十六继位。在路易十六迎娶奥地利公主时,法国人民似乎看到了希望,他们期待着为新王后效力。

但是,民众却对王后大失所望,因为她整日沉迷于享乐,花钱如流水,却从来不关心花费多少或是谁来付账。

其中,玛丽为自己建造了一个“世外桃源”,从全国各地雇佣了许多贫苦人民来伺候她,而维护“世外桃源”的费用简直让人匪夷所思。她为了让“世外桃源”尽可能地展现“天然”的风貌,要求工人用手在树和岩石上铺上苔藓;为了增强田园风味,她雇用乡下挤牛奶的女孩为国内最漂亮的乳牛挤奶。洗衣妇和乳酪工人穿着她帮忙设计的特殊衣服,牧羊人照顾着脖子上圈了丝带的羊群。

为了消磨时间,玛丽在“世外桃源”四周的树林里采花,或者看她的“好农人”从事他们的“杂务”。而就在此时,法国的局势却日益恶化,饥荒遍野,人民怨声载道。

玛丽在位期间从未关心过身边的人,因为她觉得自己身为王后,人民理所当然应该拥戴她,而自己没有回报他们的必要。

1784年,王后卷入了一桩骗局——她以自己的名义买下了欧洲最昂贵的钻石项链,而这个钻石项链并非货真价实。在审判骗子的过程中,她奢华的生活方式人尽皆知。为此,人民送给她一个绰号——“不知足夫人”。她成为百姓怨恨的焦点。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王后并未惊慌,因为她认为这只不过是一场小叛乱而已,迟早会被平定的。1792年,君主****正式宣告结束,国王夫妇也从宫殿移到监狱。第二年路易十六接受审判,上了断头台,玛丽的性命朝不保夕,并没有人站出来为她辩护和求情,因为她以前的行为已让所有的人都伤透了心,甚至连她在奥地利的家人都不为她求情,她成为众叛亲离的人。

最后,玛丽王后不可避免地也被推上了断头台。

历史经验与智慧:

许多人总以为自己比别人高一等,别人应该关注他才是理所当然的。在变化多端的环境中连身边的人都不知道关心,最终必会遭受灾难。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理解别人,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感受。社会地位并不代表什么,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说不定连乞丐都会拉你一把。

帝王的出自——给人面子,给自己退路

人人都有隐私,谁也不想让人看到自己的隐私,但有一些人不明就里,反而去揭穿别人的伤疤,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昔日的穷亲友到京城找他。这些人以为朱元璋会念在老朋友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

朱元璋有位少时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才算进了皇宫。一见面,他便当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们俩光着屁股一块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

朱元璋听到这里,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哪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他杀了。

历史上不少皇帝的出身并不好,这就需要臣下为他们编造光荣家史。

刘邦在做皇帝以前本是沛县的农家子弟,横行乡里,劣迹斑斑。而在夺取帝位后,张良、萧何等下属为了讨得主子的欢心,苦心编造出了许多荒诞的神话,以抬高刘邦的身价,维护他的权威,愚弄百姓。

刘邦生于沛县,排行老三,所以字季(即老三),其名字与长兄伯(老大)、二兄仲(老二)一样,均是普通浅显的名字,说明刘家并无多少文化。

刘老三少小无赖,不务正业,无恶不作,很令老父老母头疼。后来,刘邦仗着胆大不服管教,被委任为泗上亭长一职。

公元前210年,刘邦接沛县县令指示,要他带几个人押送十几名囚徒往骊山,帮助修筑始皇陵墓。走至丰乡大泽附近,十几个囚犯一哄而散,刘邦目瞪口呆,怅然失落。刘邦思量再三,决定还是偷偷回家,与父母、妻子商量商量。因此,剩下押解的几个人不敢走官家大道,只得在人迹罕至的小道中昼宿夜行。

一日深夜时分,伸手不见五指,众人打着火把急急赶路。走着走着,前边领头的一人忽然惊慌失措掉头就往回跑,说前边有一条巨蟒挡道,长约数丈。

刘邦听后,不以为然:“壮士行路,岂畏蛇虫?”说完,一个人昂首阔步,仗剑前行,到达一水沟,果然只听哗哗直响,一条巨蟒横架沟中,全然不避众人。

刘邦走近蛇旁,手起剑落将大蛇劈作两段,继续昂然前行。众人开始时大惊失色,继而对他凛然佩服,都称刘邦乃是神人。

这个故事后来便经改造变成了“赤帝子斩杀白帝子”的神话,在百姓中广为流传。刘邦的身份也随之被神话。

历史经验与智慧:

一个人的面子问题至关重要,有时候为了考虑别人的面子问题,迎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说一些漂亮的话也无可厚非。我们不提倡去拍马屁,但了解其中的微妙关系,维护别人的面子避免触犯别人的禁忌,也先为自己留一条退路。

叛乱者和路易十四

有时候,说得越多就越显得平庸,而且越让你没有思考的余地。说得越多,也越有可能说出愚蠢的话来。

182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平定了一场叛乱,将其中一名叛乱领袖判处死刑。

行刑的当天,叛乱者被套上绞绳,但他却把绞刑架的绳索挣断了。在当时,这样的情况被认为是天意赦免。叛乱者站起身来,十分得意地喊道:“俄国人连制造绳索也不会,还能做什么大事呢?”

尼古拉一世本来已经签署了赦免令,但听到他这么一说却突然改变了决定:“让我们用事实来证明一切吧。”于是他收回了赦免令。第二天,叛乱者再度被推上绞刑台——这一次绳索没有断裂。

少说话多做事是所有人应该遵循的原则,因为言多必失。遵循这一原则会让人受用无穷,个人的威望会因为沉默而得到提升。

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宫廷里,贵族和大臣为了国事经常争执不下,而路易只在一旁静静地聆听,脸上挂着难以猜测的表情。等到最后,路易看着他们不动声色地说:“我会考虑的。”然后就走开了。

路易十四是个寡言少语的人,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朕即国家”,简洁明了又富有气魄。

其实路易年轻时曾经以长篇大论而闻名,沉默寡言是他后来自我克制和修养的结果,别人会因为他的沉默而张皇失措。说得越多,自己的秘密和真实想法泄露得也就越多。路易深谙此道,他牢牢地抓住对手的把柄,在需要的时候就一针见血地狠狠打击他们。

路易的缄默使周围的人诚惶诚恐,任他摆布。圣西蒙描述他说:“没有人像他一样懂得如何抬高自己的言辞,自己的微笑甚至是一抹眼神。他创造了差异,威望也因寡言而得到了提升。”

历史经验与智慧:

有时,沉默寡言远比长篇大论有效。因为说的比做的少,必定会让你看起来更加成熟和有魅力,你的沉默会让他人不自在,他们想要知道你在想什么,甚至事后还会推敲你的每一句话。你的魅力会因为别人的关注而增加。当你学会适度地闭上嘴巴,你也就比别人获得了更加多的思考和判断。

赵匡胤黄袍加身——少依赖朋友,多利用敌人

对于同自己出生入死共创大业的文臣武将们,历代开国之君自然清楚他们的功能,如安置不当而稍起波澜,便会严重危及自己的统治。就此问题,封建统治者自有对策。赵匡胤是其中手段最厉害的人。

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河北涿州人。他在位期间,南征北战,重新统一了大半个中国,是历史上著名的开国皇帝之一。

赵匡胤自幼聪明果敢,素有雄心大志。长大以后,离开家投到郭威帐下,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在军队中,他作战勇敢,治军严明,屡建奇功,到周世宗时,已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成为后周殿前司的最高统帅。他又在禁军和藩镇中结拜了石守信、李继勋等十兄弟,威信越来越高。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去世,7岁的幼子柴宗训继位,已经无力控制当时的朝廷局势。赵匡胤利用这一时机,与亲信赵普、石守信等,策划了“陈桥兵变”。

公元960年正月,北方传来急报:北汉联合契丹(辽)南犯。赵匡胤奉命率禁军北上抵抗。部队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以北二十里的一个叫陈桥驿的地方驻扎下来。深夜,军士们一齐聚集到陈桥驿门,宣言拜请赵匡胤为天子。天刚亮,军士们就拥到赵匡胤的住处,把一件事先预备好的龙袍披在赵匡胤身上。

赵匡胤故意推辞,将士们把赵匡胤扶上马,跪下高呼“万岁”。赵匡胤骑在马上说:“你们要立我当皇帝,能否听从我的命令?”将士们齐声答道:“唯命!”于是赵匡胤回师汴京,在内应石守信等将领的配合下,顺利地夺取了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