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开启智慧的历史故事全集
36453400000016

第16章 巧舌之簧,四两可拨千斤(3)

触龙向赵太后请求道:“我的小儿子最不成才,可是我偏偏最疼爱他,恳求太后允许他到宫中当一名卫士。”

太后马上问触龙:“他几岁了?”

触龙答:“十五岁。他年岁虽小,可是我想趁我在世时,赶紧将他托付给您。”

赵太后听到触龙这些爱怜小儿子的话,深有同感:“真想不到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呀!”

触龙说:“恐怕比你们女人还更甚呢!”

触龙见时机已到,就说:“老臣认为您爱小儿子爱得不够,远不如您爱女儿那样深。”

触龙进一步解释道:“父母爱孩子,必须为孩子作长远的打算。想当初,您送女儿远嫁燕国时,虽然为她的远离而伤心,可又希望她的子子孙孙相继在燕国为王。您为她想得这样长远,这才是真正的爱。”

太后信服地点了点头。触龙接着说:“您如今虽然赐给长安君许多土地、珠宝,但若不使他有功于赵国,您百年之后,长安君能自立吗?”

太后终于同意给长安君准备车马、礼物,送他去齐国当人质,并让他催促齐国出兵。长安君到达齐国不久,齐国就出兵解了赵国之围。

触龙说服赵太后,便是运用了迂回策略。

此外,清朝著名雄辩家纪晓岚也很善于驾驭语言。

有一次,乾隆想开个玩笑考验纪晓岚:“爱卿,‘忠孝’二字作何解释?”

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为孝。”

乾隆立刻说:“那好,朕要你现在就去死。”

“臣领旨!”

“你打算怎么个死法?”

“跳河。”

“好吧!”

乾隆当然知道纪晓岚不可能去死,于是静观其变。不一会儿,纪晓岚回到乾隆跟前,乾隆笑道:“爱卿何以未死?”

“我碰到屈原了,他不让我死。”纪晓岚回答。

“此话怎讲?”

“我来到河边,正要往下跳时,屈原从水里浮上来对我说:‘想当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如此圣明,你为什么要死呢?你应该先回去问问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说他跟当年的楚王一样是个昏君,你再死也不迟啊!’”

乾隆听后,指着纪晓岚笑道:“好一个巧舌如簧,真不愧为纪晓岚。”

历史经验与智慧:

迂回出击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毫不损害对方面子,同时说之以情,动之以理,指出对方的不足和无理之处,让他折服。触龙和纪晓岚巧用迂回出击,制造契机,达到了轻松解决问题的目的。

王陵的下场——言拙意隐,辞尽锋出

拙于言辞才能隐藏真意,话语说尽锋芒就显露了。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尤其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辞,避免祸从口出。

王陵早年追随汉高祖刘邦东征西讨,十分勇敢。他性喜直言,争强好胜之心从未改变。

王陵的母亲曾被项羽抓为人质,王陵派人去楚军营中探望,母亲就私下对来人说:“请转告我儿,好好地辅佐汉王吧。他说话无忌,总是让我放心不下。请他慎言慎行,这就是我最后的嘱托了。”

王陵的母亲言罢自刎而死,绝了项羽招降王陵的念头。

刘邦很讨厌雍齿,王陵却因早年和雍齿交好,始终不肯背弃他。刘邦一次把王陵召来,脸色阴沉地对他说:“雍齿为人卑鄙,行多不检,许多人都唾弃他。你为什么还和他混到一起呢?”

王陵说:“主公不喜欢的人,别人就不敢和他交往了。我看不出雍齿有什么不好,再说这也是我的私事,主公何必干涉呢?”

刘邦心中有气,却也不便发泄,只好挥手让他告退。

王陵亦有怨气,就和好友周勃说了此事。周勃连叹数声:“你不该和主公直言呐。主公向来恨雍齿,人人皆知,你不避嫌和他交往也就罢了,又怎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呢?主公一定会记恨在心的。”

王陵不服:“我忠于主公,从无二心。大丈夫光明磊落,口是心非的事不该去做。”

平定天下之后,论功行赏时,刘邦却不肯给王陵厚封,只封他为安国侯。许多人为王陵求情,刘邦却正色说:“行军打仗,王陵功劳不小,可他别的方面就无过人之处了。打江山绝非只知勇猛这么简单,他还有什么委屈的呢?”

王陵想找刘邦争辩,家人跪地哭劝他说:“你的毛病全在嘴上,到了现在你还想惹祸生事吗?只怕你去理论,我们也和你一样活不成了。”王陵这才作罢。

刘邦死后,惠帝继位,吕后掌权。王陵任右丞相两年之后,惠帝去世。一日,吕后把王陵和陈平、周勃等人召来,对他们说:“天下太平,吕氏出力甚多。我想让吕氏子弟称王,你们以为如何?”

陈平、周勃相视一眼,俱不作声,王陵却马上出言说:“先皇曾宰杀白马,歃血订盟,说‘倘非刘氏而立为王,天下人共击之’。先皇遗训如此,不能改变。吕氏立王之说,不可行。”

吕后十分不悦,转而问陈平、周勃的意见,他们二人却道:“时势有变,其道自不同。先皇平定天下,分封刘氏子弟为王,理所应该。如今太后临朝执政,吕氏子弟又有大功于国家,称王自无不可,合当施行。”

吕后笑逐颜开,对他们二人连连夸奖。

事后王陵指责他们背弃先皇,陈平答道:“谏阻无益,强辩自不可取。我们当面谏阻不如你,可日后保全国家,安定刘氏后人,你就不如我们了。”

王陵因此被罢除宰相,十年后病死。而陈平和周勃却保全下来,成为日后诛杀诸吕、重兴汉室江山的主力。

历史经验与智慧:

言辞谨慎,不露锋芒,常常是成大事者智慧的显现。浅薄者信口开河,不仅暴露了他们的肤浅,也让人一眼看穿其心意,其架势更惹人生厌。言语作为了解一个人的重要窗口,如果不有所节制,他就毫无秘密可言;言语作为交际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措辞得当,才能更好地交流。

陈轸妙言化危机——处变不惊,以静制动

处变不惊是一种风度,它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够冷静地应对一切突如其来的危机。只有冷静,才能在气势上给对方造成震慑的力量,并为自己赢得应急的主动权。

战国时候,张仪和陈轸都投靠到秦惠王门下,受到重用。

不久,张仪便产生了嫉妒心,因为他发现陈轸很有才干,甚至比自己还要强,他担心日子一长,秦王会冷落自己。

于是,他便找机会在秦王面前说陈轸的坏话。

一天,张仪对秦惠王说:“大王经常让陈轸往来于秦国和楚国之间,可现在楚国对秦国并不比以前友好,但对陈轸却特别好。可见陈轸的所作所为全是为了他自己,并不是诚心诚意为我们秦国做事。听说陈轸还常常把秦国的机密泄漏给楚国。作为您的臣子,怎么能这样做呢?我不愿再同这样的人在一起做事。最近我又听说他打算离开秦国到楚国去。要是这样,大王还不如杀掉他。”

听了张仪的这番话,秦王自然很生气,马上传令召见陈轸。一见面,秦王就对陈轸说:“听说你想离开我这儿,准备上哪儿,我好为你准备车马呀!”

陈轸一听,莫名其妙。但他很快明白了秦王的心思,镇定地回答:“我准备到楚国去。”

果然如此!秦王对张仪的话更加相信了,慢条斯理地说:“看来张仪的话是真的。”

原来是张仪在捣鬼!陈轸心里完全清楚了。他定了定神,然后不慌不忙地解释说:“这事不单是张仪知道,连过路的人都知道。如果我忠于大王您,楚王又怎么会要我做他的臣子呢?我一片忠心,却被怀疑,我不去楚国又到哪里去呢?”

秦王听了,觉得有理,接着又问:“既然这样,那你为什么将我秦国的机密泄漏给楚国呢?”

陈轸坦然一笑:“大王,我这样做正是为了顺从张仪的计谋,用来证明我是不是楚国的同党呀!”

秦王一听,却糊涂了。

陈轸还是不紧不慢地说:“据说有个楚国人家里纳了两个妾。邻居勾引那个年纪大一些的妾,却被那个妾大骂了一顿。他又去勾引那个年纪轻一点的妾,年轻的对他很好。后来,这个楚国人死了。有人就问那个邻居:‘如果你要娶她们做妻子的话,是娶那个年纪大的呢,还是娶那个年轻的呢?’他回答说:‘娶那个年纪大些的。’对方不明白:‘年纪大的骂了你,你为什么还要娶她?’他说:‘处在她那时的地位,我当然希望她答应我。她骂我,说明她对丈夫很忠诚。现在要做我的妻子了,我当然也希望她对我忠贞不贰,而对那些勾引她的人破口大骂。’大王您想想看,我身为楚国的臣子,我是不是楚国的同党,大王您该明白了吧?”

秦王听陈轸这么一说,更加信任陈轸,给了他更优厚的待遇。陈轸巧妙的一席话,既击破了谗言,又保全了自己。

历史经验与智慧:

生活中一旦遇到对自己不利的形势时,要学会冷静地面对,尽快地消除一切误会,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如果惊慌失措,就会不攻自乱,乱了阵脚,更加难以消除不利的因素。因此,保持着一种平和、坦然的心态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