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百年清华给青少年讲述的人生智慧
36452100000020

第20章 让知识成为我们人生的灯塔(2)

季羡林老先生的一生,用他的话说:“天天都在读书写文章。越老工作干得越多。”除了让中国学者感到深奥无比的德国哲学研究外,数十年来主要从事印度文学的翻译研究、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工作,还撰写了散文随笔等作品。现在,《季羡林全集》已编到了第32册,粗略一算,已经有一千多万字了,可谓著作等身。真正是学问大师,当代鸿儒。

然而极为可贵的是,季羡林先生又绝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斋学者,相反,他相当入世,胸中承载着天下万物,时时守望着民族、国家、世界,还有大自然。他还一直保持着独立思考的精神,始终秉持独家观点,绝不人云亦云。

每天下午,都是他雷打不动的读书读报时间。由于眼睛必须保护,于是他不再看电视,也就更重视读报,这是他通往世界的窗口。有时秘书李玉洁老师怕他累着,故意丢下了这张忘记了那张,老爷子心里也很明白,于是不动声色,一份读完了,再点另一份,反正你都不能给我落下。

点石成金:

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最好的读书方法是既读“圣贤书”,又关心“窗外事”。如果一个人沉迷于书本的世界,忽略现实中发生的事,那么必会将书读“死”,既很难充分理解书里的意思,又不能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成为最可悲的读书人。

顽童哲学家

“坦白地说,哲学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游戏……游戏是生活中最严肃的活动之一。”这是我国20世纪的哲学大师、逻辑大师金岳霖的一句话。他熟悉现代逻辑,传播现代逻辑,是中国最具现代逻辑意识的逻辑学家。在他看来,逻辑就像数学一样,是可以关起门来在书斋里研究的,“闭门造车”,仍然可以“出门合辙”。金岳霖先生以教授逻辑学著称,他的思维和形式也与这门学科有直接联系。

早在中学时代,金岳霖就曾分析过长期流行的一个谚语。此谚语是:“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金岳霖认为,如果“金钱如粪土”的话,通过两个貌似正确的前提,就能推出一个荒谬的结论,并且巧妙地指出该谚语含有的明显逻辑错误。

在西南联大的时候金先生教逻辑。逻辑是西南联大规定文学院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班上学生很多,上课在大教室,坐得满满的。在中学里没有听说有逻辑这门学问,大一的学生对这课很有兴趣。金先生上课有时要提问,那么多的学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来——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问题回答得流利清楚,也是件出风头的事。金先生很注意地听着,完了,说:“yes!请坐!”

金岳霖先生还有个外号叫做“顽童哲学家”,即使在学生面前,有时候也不免搞个小怪或者开个小小的玩笑,金岳霖最受学生欢迎是因为他“最好玩”。而他在西南联大的逻辑课广受欢迎,其中一个原因则是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请金先生解答。尽管这些问题深浅不一,但是金先生却有问必答,很耐心。有一个华侨同学叫林国达,操广东普通话,最爱提问题,问题提得奇奇怪怪。他大概觉得逻辑这门学问是挺“玄”的,应该提点怪问题。有一次他又站起来提了一个怪问题,金先生想了一想说:“林国达同学,我问你一个问题:‘Mr.LinGuodaisperpenticulartotheblackboard(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这是什么意思?”林国达当时就傻了。林国达当然无法垂直于黑板,但这句话在逻辑上没有错误。

金岳霖晚年说,他一生都是在抽象思维中讨生活的。曾有学生问金先生:“你为什么要搞逻辑?”因为在一般人看来,逻辑这门学问太枯燥。不料金先生的回答却是:“我觉得它很好玩。”

点石成金:

任何其他人感到枯燥无味的事情,如果你能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你就会像金岳霖先生那样“觉得它很好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感到某一门科目“没有意思”,不妨从其中的某一细枝末节入手,发现让自己觉得有趣的东西,那样,学习就变成一种快乐的游戏了。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康有为是梁启超的恩师,可以这样说,没有康有为的培养,就不会有后来的梁启超;而梁启超更是因为与康有为共同致力于维新变法,被人合称“康梁”。

梁启超拜师康有为,对其性格形成及一生的道路选择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富有强烈事业心和美好追求的他,遇到康有为,便如铁块碰上了磁石一样。万木草堂打破了传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方法,把求知和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经过万木草堂的学习,梁启超开始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

梁启超求学的欲望极为强烈,平时对康有为虽然没有成见,但却勇于坚持自己的见解。从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开始,梁启超与康有为思想上的分歧越来越大。初到日本,梁启超与康有为一道主张“尊皇”,但仅一年的时间,梁启超便大肆宣传民权,批奴性、讲自由,甚且鼓吹破坏主义。梁启超的行为引起康有为的不满,只因天各一方,康有为无可奈何。1900年7月,梁启超到新加坡,两人见面,由于学术思想分歧很大,康有为非常气愤,竟然出手殴打梁启超。但梁启超仍坚持己见,并做诗“我所思兮在何处,卢孟高文我本师”、“宁关才大难为用,却悔情多不自持”等,表达出自己的心志。

但是康有为死后,梁启超特别悲痛。梁启超痛哭几天,率清华院全体同学在法源寺开吊,自己披麻戴孝,在法源寺守灵三天,每天有人来行礼,他都在孝子位上站着。梁平时喜打麻将,但在康有为死后的三个月内他都不玩。

梁启超自称:“吾爱孔子,吾尤爱真理;吾爱先辈,吾尤爱国家;吾爱故人,吾尤爱自由。”所以即使和老师有冲突、误会,他也并不退让,而是坚持真理。也正是因为坚持真理,所以他后来坚定地与复辟、祀孔等思想行为进行斗争。

点石成金:

尊敬师长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但这并不等于不能对老师提出质疑。老师并不是万能的,老师的想法也并不总是对的。当我们与师长的意见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坚持真理,并同时以一种不伤害师长的方式与之沟通和交流。

能力高于学历

20世纪20年代,在风起云涌的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清华大学老校长曹云祥为了提高清华大学的知名度,并实现学术上的独立,改变建校以来忽视中国文化的风气,决定在吴宓和梁启超的推荐下,电聘陈寅恪为研究院教授。这期间曾发生了一个故事:陈寅恪因为没有学位而不被看重,最初学校决定不聘。梁启超为此事和曹校长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曹问:陈是哪一国的博士?

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

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

梁答:也没有著作。

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

梁(生气地)说:我梁某也是没有博士学位,只能把著作当身价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好吧,你不请,就让他在国外吧,柏林大学、巴黎大学的几名教授可是对他推崇备至的。

梁启超给予陈寅恪的评价如此之高并非没有原因的。陈寅恪留洋十数年,进入众多高等学府,然而却未怀揣一张高级学位证书回来,他完全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哪里有好大学,哪里藏书丰富,他便去哪里拜师、听课和研究。不仅读书本,而且留心观察当地的风土人情,而对大多数人所重视的学位之类,他却淡然视之,不感兴趣。

萧公权曾说:“我知道若干中国学者在欧美大学中研读多年,只求学问,不求学位。史学名家陈寅恪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真有学问的人绝不需要硕士、博士头衔去装点门面。不幸的是有些留学生过于重视学位而想投机取巧。他们选择学位、院系、课程,以至论文题目,多半是在避难就易。他们得着了学位,但所得的学问却打了折扣。更不幸的是另有一些人在国外混了几年,回国后自称曾经某某大学授予学位。他们凭着假学位做幌子,居然在国内教育办或其他事业中混迹。”

在清华,像陈寅恪这样的靠着真才实学,而非一纸文凭入主并最终成为一代宗师的远远不止陈先生一位。

王力是大语言学家,他引进西方科学技巧,弥补中国传统语音研究的巨大空白,并全面超越了前辈。但当他被清华国学院发现时,根本不具备入学条件。

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发现华罗庚,情况也是如此,华罗庚不过是南方杂货店里的小店员。然而,清华不拘一格,为中国数学界造出一颗耀眼的明星。

钱钟书1929年报考清华外文系,吴晗1930年报考清华历史系,一个数学成绩是15分,一个是0分,但他们中文和英文成绩奇高,吴晗甚至是两个满分。

点石成金:

学历只是一个人的知识程度的书面证明,倘若一个人没有能力而空有一纸文凭,那么文凭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变成一张不折不扣的废纸。真才实学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学历和文凭,带着它,任何人都阻挡不了你成功的步伐。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敢于放弃对于“奖状”、“学历”、“证明”等书面形式的迷信,扎扎实实地学到真知识、真本领,这才是当务之急。

智慧拓展:

方法导航

1.先做“狐狸”,再做“刺猬”

古希腊诗人阿奇洛克思讲过一句话:“狐狸知道很多事情,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

英国政治哲学家以塞亚·柏林根据狐狸和刺猬不同的认知方式,将学习者分为两类:刺猬型和狐狸型。狐狸型学习者追求的是知识的广度,追求“知道很多事情”。他们博览群书,提倡开卷有益,重视知识的量而往往忽略了知识间的联系,由于追求太多的知识而往往独立思考不够。换言之,狐狸型学习者强调知识的量而忽略或者说顾不上质。

刺猬型学习者则相反,他们不追求知识的量而特别注重知识的质。他们往往追求知识的专而精,而不是急于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我们在学习时,也要先做狐狸,然后再当刺猬,也就是说,要先当“杂家”,再做“专家”。

2.如何选择优秀的书籍

(1)看首尾。开头一两页若是提出新问题,或能引人入胜,可读。结尾数段如确有新境,或能出其不意,当细读。

(2)倒读。书刊上往往有些补白短文,一般不足千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些短文可谓短小精悍,不可错过。

(3)遇读不懂的书,有多种情况。一是自己学力不足,该书的确高明。二是作者将自己弄不懂的事,用人人都不懂的表述方式来“炒卖”,借以吓人,此类书不读它,以防上当。

(4)长篇小说未见得章章精彩,回回动人,也杂有平常篇章,甚至有败笔。如果读到理不明、气不顺之处,可暂停,插上书签,跳过继续读。全书读完后再回头翻阅“跳过”之处,以判定是败笔还是确有高招。

(5)重视新人之作。新人在当今环境下能脱颖而出,必具实力,不可忽视。

3.劳逸结合的好方法

对待学习超负荷的最好方法是立即休息或半休息,放慢学习进度。采取何种休息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

(1)到公园或风景宜人的地方散散步。

(2)彻底放松睡上一觉。

(3)写日记。不拘文笔流畅、词句完美与否,把苦恼写出来。

(4)拜访知心朋友,海阔天空地聊一聊。

(5)参加自己喜欢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

(6)转移注意力,培养集邮、收藏、种花草、唱歌等兴趣。

4.自我寻找学习乐趣

自我寻找学习乐趣的方法是前苏联西·索洛维契克倡导的。其基本点是:一个人要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坚信学习是件有趣的事。具体的训练方法是:第一,在学习之前激励自己,自言自语,连说几遍“我喜爱学习××学科,××学科奇妙无比”等话语。第二,在学习中比平时更细心,花更多的时间。第三,在不想学习,不感兴趣时,回忆自己学习上的优点,例如“我的解题思路是正确的”、“我的运算速度是快的”、“我的记忆力是好的”、“我的文笔是优美的”等,淡忘自己的缺点,增强自信心,逐步感到学习中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