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的职业生涯
36450200000049

第49章 以诚心征服他人

情景再现

杜微是位贤才,但他无心从政,不想在仕途中成就功名。早在刘璋当政时,他就称病辞官。刘备进入益州后,他声称听力不佳,闭门不出。

诸葛亮为了得到这位贤才,就派人去请,并用乘舆把他抬进府中。诸葛亮见到他,恭敬地说:“我早就听说过先生的大名,对您已仰慕已久了!”

杜微的听力确实不太好,为了逃避当官,索性就装起聋来。他故意把手放在耳边,“啊”了一声,装作什么也没听见。

诸葛亮见此,又提高嗓音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

杜微又摇了摇头,嘟囔着说什么也听不见。

诸葛亮求才心诚,便拿过纸笔,写道:“久闻先生德行高尚,亮盼见先生若饥渴历时之人。可惜您清我浊不能同流,所以一直无缘相见,向您请教。”

杜微见诸葛亮如此真诚,感动万分,再也装不下去了,便说:“微乃无名草民,蒙丞相如此错爱!”

诸葛亮继续写道:“先生不必过谦。州中俊彦王元泰、王文仪、李永南兄弟、李伯仁、杨季休、丁君干、文仲宝等人常提起您。每次谈到您,都赞叹您志向高远,才华横溢,使我虽未与您谋面,却神交已久。我乃无德无才之辈,前来统领贵乡益州,深感德薄任重,忧虑不已。”

杜微看完这段文字,问道:“不知丞相有何吩咐?”

诸葛亮又写道:“皇上今年十八岁,天资聪慧,仁慈宽厚,礼贤下士。天下人都有兴复汉室之意,所以想和您一起顺应民意,共同辅佐当代明主,以建重振汉纲之功,永垂史册之勋。”

杜微又摇摇头说:“我乃无德无能之辈,且年老体弱,耳朵不灵,恐怕要辜负了丞相的一番好意啊!如果没有其他事情,我先告辞了!”说完,起身欲走。

诸葛亮摆摆手,示意他坐下来,又在纸上写道:“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欲与群贤因其邪伪,以正道灭之。怪君未有相诲,便欲求还于山里。丕又大兴劳役,以向吴、楚。今因丕多务,且以闭境劝农,育养民物,并治甲兵,以待其挫,然后伐之,可使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君但当以德辅时耳,不责君军事,何为汲汲欲求去乎!”

诸葛亮这番话,坦诚地说明了自己的志向、计划以及对杜微的要求。最终,杜微被诸葛亮的一片诚心所打动,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做了蜀国的谏议大夫。

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惜才爱才,是因为他对国家抱有一颗忠心。正是这种忠心,造就了他访才的诚心。正是由于这种诚心,才网罗了许多贤才。由于诸葛亮的诚心,这些贤才对诸葛亮、对国家,也回一片忠心。这就是以诚心换忠心的辩证法,由此可见诸葛亮智慧之高深。

诸葛亮认为,求得人才,心诚则灵。这一点他是深有体会的。想当年,他就是被刘备求才的诚意所打动,才答应出山的。如今,为了实现兴汉大业,他也怀着一颗诚挚之心,踏上了漫漫寻才之路,不辞辛苦、猥自枉屈去寻找志同道合之人。

为了网罗到更多的贤才,诸葛亮付出了许多努力,曾修筑求贤台。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在华阳县(治今成都市)北一里有一个台,叫读书台。相传为诸葛亮治蜀时所筑,用来‘集诸儒兼以待四方贤士’”。

诸葛亮深知,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无法管理所有事情。只有得到众多的贤才,与他们一同治理国家,才能做成大事。但贤才难得,因此在得到与贤才交往的机会时,一定要礼贤下士,以一颗真诚之心与之交谈,对其高度尊重。

职场生存经

在与人交往时,应遵循“知人而交”原则。当你捧出一颗赤诚的热心时,应先看看站在面前的是什么人,不应对完全陌生的人敞开所有心扉,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交一片心”便是这个道理。但对于基本了解、可以信赖的朋友,可以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真诚,少一些戒备。

要想得到知己,首先你要敞开自己的心扉,要讲真话、实话,不要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处处留心眼儿,应以你的坦率换得朋友的真诚。正如一首诗中说的那样:“行经万里身犹健,历尽千难胆未寒。可有尘瑕须拂拭,敞开心扉给人看。”

其实,“敞开心扉给人看”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心扉一旦敞开,黑的红的,五花八门,都将赤裸裸地显露出来,倘若不是“一个纯粹的人”,倘若不是一个真正的坦荡“君子”,是没有这股勇气的。

作为一位老板,就要主动地与员工交流思想。如果员工有不顺心的事,有想不通的地方,有难以处理的问题,有什么意见和要求,都应一一牢记在心,并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位老板,如果能以赤子之心对待员工,员工也必然会以一颗真心回报他。员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应有一颗热爱之心,对自己的老板也应存有一颗忠诚之心。不论是为了经济上的利益,还是为了个人之间的感情,老板与员工之间互讲真诚,都能达到“皆大欢喜”的效果。

与同事相处,应该真诚。当他在工作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应该尽心尽力地给予帮助,而不是袖手旁观,甚至落井下石;当他向你征求意见时,你不要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进行敷衍;当他无意中冒犯你,又没有向你道歉时,你要以无所谓的态度,真心实意地原谅他,如果今后他还有求于你,也要大大方方地伸出热情的双手。

除了工作上要与老板和同事真诚相处外,在生活中与其他人交往时,也要恪守“真诚”这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