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生不可不知的365个健康常识
36436600000054

第54章 秋之实——收获健康好时节(15)

4.系统脱敏法。自我封闭者要正视现实,要勇敢地介入社会生活,找机会多接触和了解外人。这样不断摸索经验,可扩大与外界的交往。

忧郁的人容易生病

通常,忧郁的人脾气暴躁,而且,常试着用睡眠来驱走忧郁或烦闷,或者他们会随处坐卧、无所事事。大部分人所患的忧郁症并不严重,他们仍和正常人一样从事各种活动,只是能力较差,动作较慢。

一个人情绪低落、轻度抑郁或者患上抑郁症,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说来,生活紧张、胃不舒服、头痛以及任何严重的身体伤害等都有可能引起一段特定时间的情绪抑郁。对于那些真正意义上的抑郁症患者来说,患病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遗传。遗传是忧郁症的一个重要因素。50%经常患忧郁症的人,他们的父亲或母亲也曾患有此病。

(2)大脑中的神经传导物失去平衡。忧郁症起因于脑部管制情绪的区域受干扰。大部分人都能处理日常的情绪紧张,但是当此压力太大,超过其调整机能所能应付的范畴时,忧郁症可能由此而生。

(3)性格特质。自卑、悲观、完美主义者及依赖性强者较易得忧郁症。

(4)环境或社会因素。一连串的挫折、失落、慢性病或生命中不受欢迎的重大决定,也会引发忧郁症。

(5)饮食习惯。研究已发现食物显著地影响脑部的行为。饮食是最常见的忧郁原因,例如,饮食习惯差及常吃零食。脑中负责管理我们行为的神经冲动传导物质会受我们所吃的食物影响。

忧郁症使人觉得疲累、无力、人生没有意义、绝望,甚至会想要放弃生命。但是,这些负面的想法只是疾病的一部分,它会随着治疗和效果消失,如果你想要尽快脱离或避免加入忧郁症的行列,请牢记以下各大要点:

①不要定下难以达到的目标或承担太多责任。

②把巨大的任务区分成好几个小项目,分优先顺序,尽力而为。

③不要对自己期望太高,这将会增加挫折感。

④设法和别人在一起,避免经常独处。

⑤参与能够使你欢愉的活动。例如:轻松的运动、打球、看电影、参加宗教活动或社交活动,不要太劳累。

⑥不要作重大的决定,例如转行、转业或离婚,专家建议把重大的决定延到忧郁症的病情改善为止。

⑦不要期望忧郁症会突然变好,这种情况很少见。尽量帮助自己、宽待自己,不要因为未能达到水准以上的表现而责备自己。

⑧切记不要接受负面的想法,它只是病情的一部分,而且会随着治疗而消失。

⑨当你自己觉得忧郁的现象日趋严重时,不必害臊,要立刻去找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

⑩家人或朋友出现忧郁的现象,且日趋严重时,要鼓励他们去看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

B11如果出现轻微的忧郁,休个假、享受自己的嗜好、从事剧烈运动或宗教活动,通常可以得到改善。

B12愈早治疗,效果愈好。

B13要慎防自杀或杀人的举动。

细节提醒:

忧郁症无孔不入,男女老少都有患上忧郁症的可能,如不及早治疗,忧郁症可能会严重影响病患者的身体健康、与家人及朋友的关系,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有自杀的危险。所以,密切留意自己和家人、朋友的情绪,有效掌握忧郁症的资讯,不要让它轻易入侵我们的生活。

诚恳待人,消除猜疑

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或给自己使坏。有时我们自己也喜欢猜疑,看到别人说笑,便以为他们在议论自己,心里就不痛快起来。喜欢猜疑的人特别注意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他很可能琢磨半天,试图发现其中的“潜台词”。这样他便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响到人际关系。

猜疑的人通常过于敏感。敏感并不一定是缺点,对事物敏感的人往往有灵气,有创造力,但如果过于敏感,特别是与人交往时过于敏感,就需要想办法加以控制了。

1.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当自己正想猜疑和已陷入猜疑时,可暗示自己: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我好,他们的行为是善意的,并无恶意,是我多虑了,我应该向他们表示感谢。

2.进行思维转移。当自己胡思乱想,瞎猜疑时,可转移思维去想其他美好的人和事物,这样对人会好些。

3.坚持“责己严,待人宽”的原则。猜疑心重的人,大多对自己要求不高,对别人倒多少有些苛求。如果对别人的要求不那么高,就不会把别人的言行变化看得那么严重,许多无端猜疑就从根本上失去了产生的基础。

4.用理智力量克制冲动情绪的发生。当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应当立即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思维之前,引进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于猜疑者的头脑被封闭性思路所主宰,会觉得他的猜疑顺理成章。此时,冷静思考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5.培养自信心。每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会与周围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6.学会使用“自我安慰法”。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与他人产生误会,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而且还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胜利,产生的怀疑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7.及时沟通,解除疑惑。猜疑者生疑之后,冷静地思索是很重要的,但冷静思索后如果疑惑依然存在,那就该通过适当方式,同被疑者进行推心置腹的交心。若是误会,可及时消除;若是看法不同,通过谈心,各自的想法为对方所了解,也有好处;若真证实了猜疑并非无端,那么,心平气和地讨论,也有可能使事情解决在冲突之前。

猜疑,似一条无形的绳索,束缚了人的手脚,使人远离朋友,远离人群。为避免猜疑,交往中一要力求实事求是;二要在猜疑得到证实前,予以“冻结”,不以怀疑为基础,进行“合理推论”。做到这两点,就能从猜疑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细节提醒:

要防止和克服恋爱中的猜疑心理,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努力把爱情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

第二,对别人的闲话不要盲目相信。不少闲话,都是由别人的闲话引起的。

第三,一旦有了猜疑,不要意气用事,而要冷静分析。

自卑是衰老催化剂

自卑,就是自己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他本人具有某种缺陷或短处,而是不能容纳自己,自惭形秽,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自己喜欢,进而演绎成别人看不起的位置,并由此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

自卑的人心情低沉,郁郁寡欢,常因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愿与别人来往,只想与人疏远,缺少朋友,甚至自疚、自责、自罪;他们做事缺乏信心,没有自信,优柔寡断,毫无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因而感到疲劳,心灰意冷。

由于自卑的人大脑皮层长期处于抑制状态,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麻木状态,体内各器官的生理功能相应得不到充分的调动,不能发挥各自的应有作用;同时分泌系统的功能也因此失去常态,有害的激素随之分泌增多;免疫系统失去灵性,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人的生理过程发生改变,出现各种病症,如头痛、乏力、焦虑,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性功能低下等等,这些表现都是衰老的征兆所在。

可见,自卑的心理就是促使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常走下坡路,加速自身衰老的催化剂,因此,希望健康的人如果想要防止早衰,就应摒弃自卑心理。

怎样从自卑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呢?

1.认清自己的想法

人的自卑心理来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即“我不行”。所以先要改变带着墨镜看问题的习惯,这样才能看到事情明亮的一面。

2.放松心情

努力地去放松心情,不要想不愉快的事情。或许你会发现事情真的没有原来想的那么严重,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3.幽默

学会用幽默的眼光看事情,轻松一笑,你会觉得其实很多事情都很有趣。

4.与乐观的人交往

与乐观的人交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会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你。尝试一点改变,比如换个发型,画个淡妆,买件以前不敢尝试的比较时髦的衣服……看着镜子中的自己,你会觉得心情大不一样,原来自己还有这样一面。

5.寻求他人的帮助

寻求他人的帮助并不是无能的表现,有时候当局者迷,当我们在悲观的泥潭中拔不出来的时候,可以让别人帮忙分析一下,换一种思考方式,有时看到的东西就大不一样。

6.要增强信心

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乐观向上,对前途充满信心,并积极进取,才是消除自卑、促进成功的最有效的补偿方法。

另外,还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积极与人交往,在积极进取中弥补自身的不足。

细节提醒:

拘谨可能使某些人对你怀有敌意。如果某人不爱理你,则不要总觉得自己有错。对于有敌意的人,不讲话虽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却是唯一的方法。

一定要避免使自己处于一种不利的环境中。否则,当你处于这种不利情况时,虽然人们会对你表示同情,但他们同时也会感到比你地位优越而在心里轻视你。

怒大伤身,告别愤怒

每个思维正常的人遇到不痛快的事,都难免要发点脾气。喜怒哀乐,人之常情,无可非议。然而如不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感情,盛怒之下,容易做出傻事、蠢事,过后连自己都后悔,这样对身心健康是十分不利的。与人相处,不分是非曲直、动辄发火,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火气太大的人,应加强修养,注意“制怒”,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不可放纵心头无名之火,像火柴头似的一擦就着,触物即燃。

愤怒,是一个人情绪的激烈暴发。经常愤怒的人,不应当看成是性格使然,而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愤怒都会给人带来情绪上的不快和行为上的惰性。但如果怒气一旦涌进了一个人的心头,他就应加以制止或把它发泄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告别愤怒呢?

一般说来,怒气在刚开始产生时是脆弱的,容易控制的。如果这时不能以理智来抑制怒气,而听凭它自由奔流,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当人们遇到不愉快的事,感到很气愤时,要特别注意克制自己,防止冲动的发生。例如,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受到别人不合理的责备和恶意诽谤时,要尽量保持冷静,暂时压住心头的怒火。可以试一试拖延动怒的时间,第一次拖延10秒钟,第二次拖延20秒钟,然后不断地延长动怒的间隔时间。一旦意识到自己可以延迟动怒,便学会了控制自己。另一方法是当意识到自己怒火已经升起时,最好的办法是强迫自己不要讲话,采取静默的方式,熬过了最初的10秒钟,也许就会冷却下来。

从愤怒情绪发展的规律来看,自我克制越早越好。但一旦动怒,最好的办法就是迅速离开情绪现场,或做别的事情,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想一想。当要发怒时,人们还可以握住他所“恨”的人的手,直到情绪平静。

在发怒时要提醒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见解,我们若想让对方改变其观点,只不过会延长自己发怒的时间而已,为何不允许他人有自己的选择呢?正如你有你的选择一样,有时光靠自己内在的努力很难奏效,这时就需要得到外界的提醒和帮助。清代的林则徐每到一地,都要在房间的墙壁上贴上“制怒”二字,目的就是要提醒自己不要乱发脾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记住:不要苛求人人都赞同你的意见与行为。

细节提醒:

如果怒气确实膨胀起来,并且无法控制,那就应该让它发泄出来,但要切记,不能伤及他人。我们可以找自己的知己,尽情地倾诉自己的苦衷;也可以找一个空旷的地方,用力喊出自己想要讲的话;或一口气跑上几千米,跑得满头大汗,让自己的怒气随汗水一起流失,然后用温水痛痛快快地洗个澡。

浮躁无益身体健康

浮躁心理是指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恒心、见异思迁,喜欢投机取巧,讲究急功近利,强调短、平、快,立竿见影,平时则无所事事,乱发脾气,一刻也不能安稳地工作。浮躁心理是当前我国最严重的一种病态社会心理,危害极大。

浮躁心理从表现特点上看有躯体性亚健康的症状特点,如心神不宁、焦躁不安、喜欢冲动、冒险、甚至铤而走险等。实际上这种躯体的表现是在心理的作用下来完成的,症状来得快去得快,受情绪、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大。

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化与盲目性相互交织的复杂的病态社会现象,它使人们失去准确定位,让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不计后果,与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公平竞争的社会准则相抵触,对整个国家、社会的整体运转非常有害。

在这个躁动的时代有一颗平淡的心很重要。平淡,即平静而淡泊。生活在物质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质利益竞相角逐、精彩纷呈,面对这粉墨登场的物质利益的频频秋波,能做到坐怀不乱、平静而淡泊确非易事。然而,只有清醒、理智地直面物欲的挑战,藐视引诱,把握住自己,控制住自己,才能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只有从容、镇定地迎接物欲进攻,怒视引诱,坚强自己,锤炼自己,才能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而这样的人,对于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对于纯洁我们的事业是多多益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