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南怀瑾大师开释人生
36432700000036

第36章 以方圆之态享受人生(2)

孟子在这里提出了使国家保存下来的最实用的办法,也是能屈能伸之道。遥想项羽当年,率兵反秦,称王称霸,真是英雄豪气盖云天,这样一位大英雄在败北之际,却选择了自刎。空留一曲“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歌。如果项羽能够回到江东,也许江东子弟还会跟随他,重谋天下,其结局也就不会如此悲惨。因此,人在该示弱时当示弱,万不可因一时之意气葬送自己的一生。

为此,南怀瑾先生告诉我们说,大丈夫要能屈能伸。能屈难,能伸也不容易。众所周知,勾践灭吴的故事。当他被吴国打败,困于会稽山上时,可以说是遇到了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坚硬的“容器”,他选择了蛰伏,卧薪尝胆,10年生聚,10年教训,励精图治,终于一举灭吴。这正是勾践能屈亦能伸的结果。

屈是一种气度,伸是一种魄力。处逆境当屈则屈,大丈夫矣。当屈不屈,意气行事,莽夫行为,易折。处顺境乘势应时,该伸则伸,伟丈夫矣。当伸不伸,一蹶不振,优柔寡断,无能。伸后能屈,需要大智。屈后能伸,需要大勇。屈有多种,并非都是胯下之辱;伸亦多样,并不一定叱咤风云。屈中有伸,伸时念屈。屈伸有度,刚柔相济。

做人就要学会能屈能伸,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都是如此。要学会做水一样的人,来适应这个社会。可以和一些人在一起共事;也可以一个人独立做工。可以被人捧到天上,也要学会忍受别人的责骂。在不断屈伸中慢慢地成长,来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做人若能达到屈伸自如的境地,那世界上再也没有困难和挫折、厄运和耻辱,它们全都在屈伸的转换中化作奋起的力量,帮助你去赢取前方更大的成功。

最难揣摩是人心

一只老山羊在小河边碰到一只小鸟在饮水,便说:“你只顾在这里喝水,却完全不知道提高警惕,如果狐狸过来,你的小命儿就会丢掉了。”然后,又严肃地讲了许多道理。小鸟笑着表示接受。但老山羊一走开,小鸟就对身边的蚂蚁说:“依仗胡子长冒充着懂道理,去年,它的孩子还不是在这里让狼给吃了吗?”

老山羊的好心并没有得到好报,为什么?因为,某些时候,不管基于什么心态,也不管你的意见是对是错,是好是坏,一旦你主动提出来,你就犯了某些忌讳,这就是南怀瑾先生说的“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这句话出自《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任何一个人,都有自由的意志,如果他的爱好就是那一点,那么当他专注在那一点的时候,什么也无法改变。一个人入迷的时候,你要劝他“回头是岸”,难上加难。所以,明知道你爱他,有时候他出于自己的利益需要,就忘记你是为他着想了。因此,南先生总结说,人与人之间很难相处,无论夫妻、父母、兄弟还是朋友,总是“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最难揣摩的就是人心,与人相处的学问一生也学不尽。对上,要懂得方法,不能蛮干。当上司有了不对的地方,你应该提出意见和建议,但如果对于一个问题,说的次数过多,虽说是对公司与上级有益,有时却会招致上司的反感。对朋友也是一样,朋友有不对的地方,听不进你的建议,如果你劝告的次数过多,他反而会与你慢慢疏远,甚至变成冤家。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尽心劝勉,但如果实在无能为力,就不要再勉强了。

自古忠言逆耳,假如忠谏过分了,朋友的交情就没有了,尤其是共事业的朋友。历史上有许多先例,知道实不可为,只好拂袖而去,走了以后,也许还能保持朋友的感情。但是如果一直按照自己的方式劝诫,则可能遭到对方的排斥,起到相反的作用。

每个人都在努力建立一个坚固的自我,以掌握对自己心灵的自主权,并经由外在的行为来检验自我坚固的程度。你若不了解此点,揭露了别人的错误,他就会明显地感受到自我受到了侵犯,有可能不但不接受你的好意,反而还采取不友善的态度。但是,也不是说所有的人都会拒人于千里之外,也不是所有的规劝都会引来别人的反感。与人相处,贵在智慧,有时候,我们不妨学学那些在人类屋檐下飞来飞去的燕子。

庄子说: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树以免伤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人去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人类见着鸟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一个人将燕子放到笼子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

南怀瑾先生说过,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它太远、又不能离它太近的动物。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结伙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远。家畜因完全被人豢养,人便可随意杀戮,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近,近得没有了自己的家园。只有燕子看懂了人类,摸透了人类的脾气,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有时,人要从燕子身上学学揣摩人心之道。其实,聪明的人,早就学会了掌控好与别人的距离,即使是对待爱情也不例外。

梅克夫人是一位酷爱音乐、有一群儿女的富孀,她在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最孤独、最失落的时候,不仅给了他经济上的援助,而且在心灵上给了他极大的鼓励和安慰。她使柴可夫斯基在音乐殿堂里一步步走向顶峰。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第四交响曲》和《悲怆交响曲》都是为这位夫人而作。

奇怪的是,相爱着的他们却从未见过面。这并非他们二人相距遥远,相反他们的居住地有时仅一片草地之隔。他们之所以永不见面,是因为他们怕心中的那种朦胧的美和爱,在一见面后被某种太现实、太物质的东西所代替。

当然,不可避免的相见也发生过。那是一个夏天,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本来已安排了他们的日程:一个外出,另一个一定留在家里。但是有一次,他们终于在计算上出了差错,两个人同时都出来了,他们的马车沿着大街渐渐靠近。当两驾马车相互擦过的时候,柴可夫斯基无意中抬起头,看到了梅克夫人的眼睛。他们彼此凝视了好几秒钟,柴可夫斯基一言不发地欠了欠身子,梅克夫人也同样回欠了一下,就命令马车夫继续赶路了。一回到家,柴可夫斯基就致信梅克夫人:“原谅我的粗心大意吧!维拉蕾托夫娜!我爱你胜过其他任何一个人,我珍惜你胜过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据说,在他们的一生中,这是他们最亲密的一次接触。

对于爱情,我们可能无法达到终身不见,但是我们也要学会保持距离:如果太近,就会觉得失去了自由的空间,甚至连呼吸都感觉困难了;如果太远,又觉得关心不够,少了一份热情。

常人如此,政要们更是深知这其中的奥妙。南怀瑾先生说历史上的大奸臣都懂得“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之妙,所以总是避免碰触君臣相处的禁区,因为即使你心怀社稷、一腔忠诚,也难免因一时的劝谏惹来日后的杀身之祸。其实懂了这个道理,就可以更巧妙地为人处世、成就大业了。

或许有人会以为懂得“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之妙只会让人变得狡诈奸猾,不坚持方正之道了,其实不然,人心难测,要想自在做人,必须了解人性与现实,不是教你诈,而是教你看清世事与人心。

进退自如:处世为人的最高艺术

虎寺禅院中的学僧正在寺前的围墙上模拟一幅龙争虎斗的画像,图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虽然修改多次,却总认为其中动态不足,恰巧无心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就请禅师评点一下。无心禅师看后道:“龙和虎的外形画得不错,但龙与虎的特性却不甚明了。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向后退缩;虎要上扑时,头必然自下压低。龙颈向后的屈度愈大,虎头愈贴近地面,它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学僧们非常欢喜地受教道:“老师真是一语道破,我们不仅将龙头画得太向前,虎头也太高了,怪不得总觉得动态不足。”无心禅师借机说教道:“为人处世,参禅修道的道理也一样,退一步的准备之后,才能冲得更远,谦卑的反省之后才能爬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