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反复了几次以后,国师喊道:“佛祖!佛祖!”侍者听到慧忠国师这样喊,感到非常不解,于是问道:“国师!您在叫谁呀?”国师看他愚笨,万般无奈地启示他道:“我叫的就是你呀!”侍者仍然不明白地说道:“国师,我不是佛祖而是你的侍者呀!你糊涂了吗?”慧忠国师看他如此不可教化,便说道:“不是我不想提拔你,是实在你太辜负我了呀!”侍者回答道:“国师!不管到什么时候,我永远都不会辜负你,我永远是你最忠实的侍者,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
慧忠的眼光暗了下去。有的人为什么只会被动地应声,任何进退都跟着别人走,就不会想到自己的存在呢?难道他不能感觉自己的心魂,接触自己真正的生命吗?
慧忠国师道:“还说不辜负我,事实上你已经辜负我了,我的良苦用心你完全不明白。你只承认自己是侍者,而不承认自己是佛祖,佛祖与众生其实并没有区别。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因为众生不承认自己是佛祖。实在是太遗憾了!”慧忠国师一片苦心,可惜他的侍者却不明白,实在可惜。
心、佛、众生是没有差别的,每个人生来就是佛,只是很多人沉沦于俗世,不能自拔,所以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认为自己不可能是佛。所以,每个人都不必妄自菲薄,只要你愿意舍弃一切去修行,你一样能够成佛。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父:“师父,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师父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字是反写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这是什么?”师父问。“这是个字。”小和尚说,“但是写反了!”“什么字呢?”“‘我’字!”“写反了的‘我’字算不算字?” 师父追问。“不算!”“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说它是个‘我’字?”“算!”小和尚立刻改口。“既算是个字,你为什么说它反了呢?”小和尚怔住了,不知怎样作答。
“正字是字,反字也是字,你说它是‘我’字,又认得出那是反字,主要是因为你心里认得真正的‘我’字;相反的,如果你原不识字,就算我写反了,你也无法分辨,只怕当人告诉你那是个‘我’字之后,遇到正写的‘我’字,你倒要说是写反了。”师父说,“同样的道理,好人是人,坏人也是人,最重要在于你须识得人的本性,于是当你遇到恶人的时候,仍然一眼便能见到他的‘本质’,并唤出他的‘本真’;本真既明,便不难度化了。”
师父的意思十分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佛与众生没有任何差别,每个人都是佛。每个佛也都是最平凡的人,一个人只要体悟到般若的智慧,就和佛了无差别了,因此,如果要去度人,当然也要度坏人,如果这世上都是好人,还需要你度什么呢?越是你所认为的坏人,才越是应该帮助他薄雾见云,还原其本真的佛性。这也才是佛教“众生平等”的意义所在。
众生皆看佛是佛,看人是人;而佛祖却看众生都是佛,每个人都是一粒佛的种子,只是因为误落尘世,才沾染了凡尘俗气,别蒙蔽了心灵的光辉。只要自己愿意修行,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朵盛开的莲花,也都有一粒佛的种子。用一首诗来形容,便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红尘万丈修禅心:先做人,再理佛
在讲解禅宗经典《金刚经》时,南怀瑾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诫听讲的学生:先学做人,能把儒家四书五经等做人之理通达了,学佛就一定能成功。就像盖房子一样,要先把基础打好;地基不稳当,盖出来的一定是危房。同样的道理,人都没有做好,又怎么能够成佛呢?人做好了,就成佛了。释迦牟尼佛在树下枯坐十载,顿悟的不是佛法,而是人生。佛法告诉人的也是这个道理。
良宽禅师终生修行修禅,从来没有松懈过一天,他的品行远近闻名,人人敬佩。但他年老的时候,家乡传来一则消息,说禅师的外甥不务正业,吃喝嫖赌,五毒俱全,快要倾家荡产了,而且还经常危害乡里,家乡父老都希望这位禅师舅舅能大发慈悲,救救外甥,劝他回头是岸,重新做人。良宽禅师听到消息,不辞辛劳,立即往家乡赶。他风雨兼程,走了半个月,终于回到了童年的家乡。
良宽禅师终于和多年没见过面的外甥见面了。这位外甥久闻舅舅的大名,心想以后可以在狐朋狗友面前吹嘘一番了,因此也非常高兴和舅舅见面,并且特意留舅舅过夜。家人也很高兴,心想正好禅师可以好好规劝一下自己的外甥了。外甥却寻思,要是大名鼎鼎的舅舅真的对我说教,我可要好好捉弄他一下,日后就能在别人面前吹嘘了。出乎意料的是,晚上,良宽禅师在俗家床上坐禅坐了一夜,并没有劝说什么。外甥不知道舅舅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惴惴不安地勉强熬到天亮。
黎明之际,禅师睁开眼睛,要穿上草鞋,下床离去。他弯下腰,又直起腰,不经意地回头对他的外甥说:“我想我真的老了,两手发直,穿鞋都很困难,可否请你帮我把草鞋带子系上?”外甥非常高兴地照办了,良宽慈祥地说:“谢谢你了!年轻真好啊,你看,人老的时候,就什么能力都没有了,可不像年轻的时候,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轻的时候,把人做好,把事业的基础打好,不然等到老了,可就什么都来不及了!”禅师说完这句话后,掉头就走,其他的什么都没说。但就从那一天起,他的外甥再也不花天酒地地去浪荡了,而是改邪归正,努力工作,像换了个人似的。
良宽禅师并没有用什么大道理规劝外甥。实际上,那些道理不用说外甥也都懂,只是没有照着实行而已,禅师演示其中的利害关系,只是要唤起外甥的良知,做好了人,一切都有可能。否则,就无药可救,再无他法。
佛学并没有什么另起炉灶的玄虚,凡是学佛学禅的人,首先要建立一个明确的人生观。学佛的人首先要在心中建立这样的观念:这一生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偿还欠债的,以报所有相关之人的冤恨。因为我们赤手空拳、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一无所有。长大成人,吃的穿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众生、父母、师友们给予的恩惠。只有我负别人,别人并无负我之处。因此,要尽我之所有,尽我之所能,贡献给世界的人们,以报谢他们的恩惠,还清我多生累劫和自有生命以来的旧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而为世为人,济世利物。大乘佛学所说首重布施的要点,也即由此而出发。
有一天黎明,佛陀进城。在路上,佛陀看见一名男子,向着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顶礼膜拜。于是佛陀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做呢?”那名男子说:“我这是在做善生,每天向各方膜拜,是家族传下来的习惯。据说这样做,就会得到幸福。”佛陀说:“我也有六种敬礼的方法。”那个人奇怪地问:“你的方法是什么呢?”
佛陀慈祥地对他说:“获得幸福的六种敬礼方法是:第一,孝顺父母:做儿女的要孝顺,令父母高兴、欣慰;第二,尊重师长:做学生的要敬重师长,接受教导;第三,爱护妻子:妻子是个好助手,夫妻之间要互相敬重;第四,善待朋友:对待朋友要诚实、互敬;第五,尊敬僧众:对待僧人要布施、恭敬;第六,友好地对待仆人:对待仆人要宽容,不要让他们过分疲倦。如果能够按照这六种方法来对待生活,你的家庭就会和谐圆满,人生就会快乐无忧。否则,只是礼拜六方,又有什么用处?”那个人听了佛陀的教诲心中十分高兴。从此,按照佛陀的教诲行事,心中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佛陀告诉那人的获得幸福的方法有什么神奇、玄妙可言吗?显然没有。但是,人间众生能完完全全照做的人却并不多。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照着实行,相信每个人都会获得幸福。当你妥善地处好了周围的人际关系时,你就会置身于祥和之中,幸福感自然油然而生。
南怀瑾先生说,世法与佛法是同样的道理,出家的人要懂世法,世法懂了,佛法就通了。所有真正的禅宗,并不是只以梅花明月,洁身自好便为究竟。后世学禅的人,只重理悟而不重行持,早已大错特错。
“先学做人,再学做佛”这是世间不变的道理,也是南怀瑾先生对佛法的独到了解,一个人如果真的能够照此修行,不但可以使自己获得幸福,而且还能够造福社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红尘万丈修禅心,说得也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如果真的能将人做好了,那就离佛的境界不远了。许多人一心修佛却忽视了做人的根本,其实是曲解了佛理的真义。父母时常对孩子们说,不求成材但求成人。而佛祖对人们的期盼恐怕是,不求成佛但求成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