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南怀瑾讲述的99个人生道理
36422900000017

第17章 纵有千军万马,按住心兵不动(1)

理性告诫“心兵”纷乱,传习千年前的健康养生之道,让你摆脱无端的庸人自扰,在“内讼”中用理智战胜欲望,平息心中妄念,看透“色厉内荏”的多重表现,保持一分对生命的畏惧,周旋尘境而不泯于世俗,读懂人生本质,给心灵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无论尘埃金屑,妄念本无分别

人的学问修养、身心状况,如何才能达到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的境界?“孰能浊以静之徐清”,谁却能够在浊世中慢慢修习到身心清静?佛曰:“静若止水之心境,脱俗超凡矣。”南先生通晓佛理,指出以后世佛道合流的话来说,即“圆同大虚纤尘不染”,不容尘埃,亦没有金屑,纯清绝顶。一言以蔽之,即止水澄波。

一杯混浊的水,放着不动,长久平静下来,混浊的泥渣自然沉淀,终至转浊为清,成为一杯清水。心如止水,由浊到静,由静到清,在混浊动乱的状态中平静下来,慢慢稳定,使之臻于纯粹清明的地步。

儒家曾子在其所著《大学》中讲述修身养性时说“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亦同此理。

侍郎白居易曾问广宽禅师:“既曰禅师,何以说法?”禅师说:“无上菩提者,被于身律,说于口为法,行于心为禅,本质是一样的。譬如江河湖海,名称虽然不一,水性却无二致。律即是法,法不离禅,为什么要起妄念加以分别?” 白侍郎又问:“即无分别,何以修心?”禅师认真地回答:“心本来无损,为什么还要说修?不论好的念头还是不好的念头,要一念勿起。”白侍郎听了十分不解,问:“不好的念头当然不应该有,好的念头为什么也不要起?”广宽禅师微微一笑,说:“这好比人的眼睛,里面容不得沙子,同样也容不得金屑。”

或许有人以为不存恶念,理所当然,不存善念,却于情理不合。可正如老子提倡的“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愿人守住本身的纯朴善良,不要追逐刻意的为善。

有一个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道:“禅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自忖在您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了,为什么就是无法开悟?我应该怎么做呢?”禅师说:“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学僧不解,便问道:“天下所有人不都是一样的吗?饿了吃饭,困了睡觉。”禅师答:“不同。”学僧问:“有何不同?”禅师语重心长地说:“有人吃饭时,不肯吃饭,很多要求;睡觉时,不肯睡觉,胡思乱想。”

人们心中总难免产生许多妄念,其实,该吃饭时就吃饭,该睡觉时就睡觉,不要让得失纷扰萦绕心头,便能获得心灵的宁静。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这便是为人处世之道。

持静,云水漂流自从容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理性和情绪上的斗争,自己随时随地在和自己争讼。南先生说,这种“心、意、识”自讼的状态就叫做“心兵”。普通人心中随时都在打内战,如果妄念不生,止水澄波,心兵永息,自然天下太平。

心兵慌乱之时需要“快刀斩乱麻”,就像最终成为亚细亚王的亚历山大在面对戈迪亚斯的神秘绳结时一样,一剑落下,绳结自开。如果在纷扰之中心兵慌乱,乱作一团,最终只会溃不成军。然而,许多人在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时,通常会兵荒马乱,自乱阵脚。

一个人经过两山对峙间的木桥,突然,桥断了。奇怪的是,他没有跌下,而是悬在半空中。脚下是深渊,是湍急的涧水;他抬起头,一架天梯荡在云端,望上去,天梯遥不可及。倘若落在悬崖边,他绝对会乱抓一气,哪怕抓到一根救命小草。可是这种境地,他彻底绝望了,吓瘫了,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渐渐地,天梯缩回云中,不见了影踪,云中有个声音告诉他,其实这是障眼法,只要轻轻踮起脚尖儿就可以够到天梯,如果手足无措,自乱阵脚,便会真的陷入绝境。

人生就是如此,从容淡定中,就是另一条生命,另一种活法,另一番境界。有句佛语叫掬水月在手,苍天的月亮太高,凡尘的力量难以企及,但是开启智慧,掬一捧水,月亮美丽的脸就会笑在掌心。

有一则有趣的笑话,下雨了,大家都匆匆忙忙往前跑,唯有一人不急不慢,在雨中踱步。旁边大步流星跑过的人十分不解:“你怎么不快跑?”此人缓缓答道:“急什么,前面不也在下雨吗?”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人们在面临风雨匆忙奔跑之时,那个淡然安定欣赏雨景的人,其实深谙从容的生活智慧。在现代都市竞争的人性丛林,从容淡定是一种难以达到的大境界,别人都在杞人忧天、慌不择路,只有他镇定从容。正像那首耳熟能详的歌中唱道:“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

中国古代的一位君王,在接见新来的臣子时,总是故意叫他们在外面等待,迟迟不予理睬,再偷偷看这些人的表现,并对那些悠然自得、毫无焦躁之容的臣子委以重任。无独有偶,古罗马也有位皇帝,常常派人观察那些第二天就要被送上竞技场与猛兽空手搏斗的死刑犯,仔细观察他们酷刑前的一夜有什么样的表现。对于那些在惶恐众人中安枕沉睡且面不改色的人,通常在第二天早上悄悄释放,并将其训练成带兵打仗的猛将。

一个人的胸怀、气度、风范可以从细微之处表现出来。或许,古罗马的那位皇帝以及中国的那位君王之所以对死囚或新臣另眼相看,便是从他们细微的动作情态中看到了那份处变不惊、遇事不乱的从容。

从容让你在车马喧嚣之中多一分理性,在名利劳形之中多一分清醒,在奔波挣扎中多一分尊严,在困顿坎坷中多一分主动。从容是一种处世泰然,是一种宠辱不惊;从容是以一颗平常心接受着现实的凝重、琐碎、磨难甚至屈辱。

任何时候都不要兵荒马乱,你欠缺的只是一种从容的淡定与看透生命的勇气。

朽木不雕,也是养生之道

朽木不可雕,是苛求,还是宽容?

许多人对孔子“朽木不可雕”的理解是,孔子看到宰予白天睡觉,便慨叹其不可救药。然而,南怀瑾先生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与以往的儒学观点相去甚远,别有一番见解。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南先生认为,孔子当时的真实意思是,这根木头的内部本来就已经腐坏了,你再在外面雕刻,即使雕得外表很好看,也是没有用的;经蚂蚁等昆虫爬松了的泥巴墙,本身便是不牢固的,岌岌可危,这种里面不牢靠的墙,外表粉刷得再漂亮也毫无用处。

我们都知道孔子既是一个因材施教、关爱学生的师长,又是一个健康养生的倡导者,这一点从《论语·乡党》中记录的孔子的饮食起居之中便可窥见一斑。

《论语·乡党》中描述孔子的生活很详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个十分懂得养生之道的人。

因此,南先生说,对于宰予的感叹实际上刻画了孔子宽容、人性的形象,他是说宰予的身体不好,只好让他多休息一会儿,你们对他不要有太过的要求。健康是一切之本,身体垮了,学问、修养都无所依存,又有什么用呢?

比如明星里奥?罗斯顿,他是好莱坞最胖的明星。1936年,在英国演出时,他因心脏衰竭被送进汤普森急救中心。抢救人员用了最好的药、最先进的设备,仍没能挽回他的生命。临终前,罗斯顿曾绝望地喃喃自语:“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罗斯顿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在场的哈默院长,作为胸外科专家,他流下了泪。为了表达对罗斯顿的敬意,同时也为了提醒体重超常的人,他让人把罗斯顿的遗言刻在了医院的大楼上。

1983年,一位叫费迪的美国人也因心脏衰竭住进了汤普森医院。他是位石油大亨,两伊战争使他在美洲的十家公司陷入危机。为了摆脱困境,他不停地往来于欧亚美之间,最后旧病复发,不得不住进医院。他在汤普森医院包了一层楼,增设了五部电话和两部传真机。当时的《泰晤士报》是这样渲染的:汤普森——美洲的石油中心。

费迪的心脏手术很成功,他在这儿住了一个月就出院了。但是他没回美国,而是在其十年前购买的一栋苏格兰乡下别墅里悠闲地生活。1998年,汤普森医院百年庆典,邀请他参加。记者问他为什么卖掉自己的公司,他指了指医院大楼上的那一行金字。后来有人在费迪的一本传记中发现这么一句话:“富裕和肥胖没什么两样,也不过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成功的载体,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作保证,理想、事业、幸福、成功都将不复存在。忽视健康,单纯追逐金钱的生活是最不明智的。一心追逐金钱,为自己的生命套上沉重的枷锁,终日辛劳,不但丝毫体会不到生活的乐趣,还要以自己的健康作为代价。

100000……健康是“1”,家庭、事业、名利、幸福均是“1”后面的“0”,在健康的基数上,一切才有意义。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从“健康即为一切”的角度看,孔子口中这句“朽木不可雕也”更像是一种宽容的慨叹:身体最重要啊!

且不论孔子说这段话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南先生的解释却说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再多的名和利与生命相比,永远都是一个负数。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将失去意义。

何必寻愁觅恨怨东风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古人的诗句可谓一语道破了人生的真谛。世界上的人,每天都在忙碌、不安和烦恼中度过,一个烦恼过去,下一个烦恼又来了,愁工作、愁财富、愁子女,甚至有时候顾影自怜……总之,各种各样的烦恼层出不穷,永不停息。

人们每天都在烦恼些什么呢?南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人都在“无故寻愁觅恨”。这是红楼梦中的一句话,描写一个人的心情。其实每个人都是如此啊!“无故”,没有原因的,“寻愁觅恨”,心里讲不出来,烦得很。“有时似傻如狂”,这本来是描写贾宝玉的昏头昏脑境界,饭吃饱了,看看花,郊游一番,坐在那里,没有事啊!烦,为什么烦呢?没有理由的。

世间的人大多如此,每天都被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烦恼所包围,心灵永远没有平静的时候,甚至在睡觉的时候,都在做各种各样奇怪的梦。

《西厢记》也有对人心理情绪描写的词句:“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没得可怨的了,把东风都要怨一下。嗳!东风很讨厌,把花都吹下来了,你这风太可恨了。然后写一篇文章骂风,自己不晓得自己在发疯。这就是人的境界,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是什么愁呢?闲来无事在愁。闲愁究竟有多少?有一万种,讲不出来的闲愁有万种。结果呢?一天到晚怨天尤人,没得可怨的时候,“无语怨东风”。

其实,何止是常人会在那无故寻愁觅恨,一些没有成就佛法的高僧往往也会如此。

白云守端禅师在方会禅师门下参禅,几年来都无法开悟,方会禅师怜念他迟迟找不到入手处。一天,方会禅师借着机会,在禅寺前的广场上和白云守端禅师闲谈。方会禅师问:“你还记得你的师傅是怎么开悟的吗?”白云守端回答:“我的师傅是因为有一天跌了一跤才开悟的,悟道以后,他说了一首偈语: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方会禅师听完以后,大笑几声,径直而去。留下白云守端愣在当场,心想:“难道我说错了吗?为什么老师嘲笑我呢?”白云守端始终放不下方会禅师的笑声,几日来,饭也无心吃,睡梦中也经常会无端惊醒。他实在忍受不住,就前往请求老师明示。

方会禅师听他诉说了几日来的苦恼,意味深长地说:“你看过庙前那些表演猴把戏的小丑吗?小丑使出浑身解数,只是为了博取观众一笑。我那天对你一笑,你不但不喜欢,反而不思茶饭,梦寐难安。像你对外境这么认真的人,比一个表演猴把戏的小丑都不如,如何参透无心无相的禅呢?”白云听后,登时大悟。

在讲到这种烦恼时,南怀瑾先生引用了这样一句古诗:“多情自古空遗恨,好梦由来最易醒。”他说,这就是人生。好梦最容易醒,醒来想再接下去,接不下去,所以,不要去叫醒梦中人,让他多做做好梦。蛮舒服的!何必去叫醒他呢?

我们经常提到“多情自古空遗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多情乃是以自我为中心,自己骗自己,自己在那里骗来骗去。“好梦由来最易醒”,好的事情一下子就没有了,尤其做好梦醒来以后,还希望再接下去,可是却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