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高原动物探索大百科
36420900000031

第31章  背脊长有黑斑的小家伙——云南兔

它们活跃在广袤的云贵高原之上,有着大胃王的称号。它们天生机敏,但是脾气暴躁,动不动就火冒三丈,真是一个坏脾气的家伙。它们是谁?它们就是背脊长有黑斑的小家伙——云南兔。

明星名片:

在我国,云南兔广泛分布在云贵高原上。云南兔的体长大约在33~48厘米之间,尾巴的长度为6~11厘米,后腿的长度在9~13厘米之间,耳长为9~14厘米;体重约为1500~2500克。云南兔主要生活在海拔1700~3200米的山麓或者是山腰灌丛里。它们多将巢穴筑于茂密的灌丛和草丛之中。

云南兔,又被人们称为西南兔。云南兔的身体背面毛色呈暗赭灰色,脊背上长着许多零星点缀着一些黑色的斑纹,腰臀部被毛毛尖为黑色,呈黑色斑纹状,臀部有1块灰色的臀斑,若隐若现。一般的云南兔的头上都长有一块白色的小斑;耳朵的后面为暗褐色,耳朵的边缘呈灰白色,耳端为黑色。体侧面与前后肢前侧均为鲜赭黄色;腹面除了喉部为赭黄色之外,腹毛和前后肢内侧均为纯白色。尾巴背面的颜色为黑褐色,腹面呈现出灰白。耳朵的长度足占后足长度的103.5%。云南兔的上门齿的齿沟较深,里面被白垩质物质填充。

云南兔的颅骨吻部又粗又短,与灰尾兔相比,云南兔的额部宽阔,占颅长的23.4~29.4%左右。云南兔的眶上突(也就是眶后突)低平,顶端的高度还不及颅顶的最高水平线。鼻骨前端在上门齿后缘垂直线之上。云南兔的基部比灰尾兔略宽一些,平均为颅长的36.7~44.6%。腭桥最窄的地方子内鼻孔宽略短。

云南兔的瞳孔非常大,分别位于头颅的两侧,为其提供了较大范围的视野,能够同时观看前、后、侧和上的风景,真可以称得上是眼观六路。云南兔的眼睛生的奇妙,唯一缺欠的地方就是两只眼睛之间的距离过大,要依靠左右移动脸颊才可以看清楚物体,尤其是在快速奔跑的时候,往往来不及转动脑袋,以至于经常撞墙、撞树。

云南兔主要栖于海拔1700~3200米高的山麓或是腰灌丛中。通常情况,它们都会将巢修筑与茂密的灌丛和草丛之间。云南兔喜欢在白天活动、觅食。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每年都会有两次以上的发情交配的权利。

云南兔胃口很好,且胃肠的容积大,在其发达的盲肠里面长着对粗纤维消化力超强的大量微生物。一个中间空、厚壁、富含淋巴滤胞、膨大类似于球状的淋巴球囊长在小肠的末端,开口朝向盲肠方向。淋巴球囊的作用就在于节律压榨、吸收以及分泌,使得云南兔对粗纤维物质的消化率高达65%~78%,远超过牛羊。

云南兔的粪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呈球状的硬粪便,这种是吃草的时候排出的,而另一种是因为盲肠内聚集了大量的维生素与高蛋白,由胶膜包裹着的软粪便,这种粪便在休息的时候排出的,对于这种粪便云南兔会第二次回收,重新吃掉,以充分利用它其中富含的维生素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西南兔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广泛分布,即云南西北山地与贵州西南部高原一带,在四川西南部的会东、本里等地也有分布。云南兔共分为3个亚种:

指名亚种,身长为44~46厘米,体重超过2千克。枕鼻长与颅长相近。眶上突极不发达,前腿纤细,几近消失,后腿细长;鼻骨末端略宽。指名亚种只可在滇西怒江河谷以西等地区才能见到其身影,国外则主要分布在缅甸东部;滇中亚种的体形较小,体长在38~42厘米之间,体重不及1700克,颅长在87.3毫米以下。吻部叫其它品种略长一些,额部较窄。主要分布与云南中及其北部的王龙山一带;彭氏亚种的体形与指名亚种颇为相似,枕鼻不及颅长。眶上突在3个亚种中最为发达,后腿强健有力,形状类似于三角。在云南中部昆明一带、哀牢山向东到达贵州西南部的威宁、兴义、望谨、罗甸、惠水及贵定等地区广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