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言行一致的愿望。每当一个人选择了一个观点,便会产生维持它的动机。承诺的越多,付出的努力越多,它对承诺者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这种动机会驱使我们兑现自己的承诺,也容易让我们掉进推销员的陷阱。
玩具商的“阴谋”
圣诞节前,玩具商们开始大量投入广告宣传新玩具,刺激孩子们缠着父母要求购买。通常情况下,节前玩具的销量会大幅增长,但在节后却会销售惨淡。理由很简单:顾客的钱都在节前花完了。
不过,商人们开始动脑筋,如何才能既保住旺季的销售量,节后又维持健康的需求量呢?这看上去很困难。有人提高广告宣传力度,有人降价以求刺激市场,但都收效甚微。于是,一个类似于心理战的招数产生了。汤姆就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中招了。
圣诞节前,汤姆的女儿在儿童节目里看到一款新的芭比娃娃。这款娃娃具备以前娃娃的全部功能,还有电子人声能够和孩子进行简单对话,当然,价格不菲。女儿一下子就迷上了它,缠着汤姆给自己买。汤姆爱女心切,可跑遍了城里的大小玩具店,得到的答复不是已经卖完就是缺货。眼看着圣诞节就要到了,而给女儿的圣诞袜里塞的礼物还没着落。无奈之下,汤姆只好和女儿商量,买了一款其他的娃娃,价格差不多,但女儿老大不情愿地答应了,一边抱着新娃娃,一边眼睛里还滚出几颗泪珠。
圣诞节过去了,但女儿对芭比娃娃的渴望丝毫没有减弱。每天看着电视里的广告,她总要不开心上一段时间,嘟囔着要芭比娃娃。为了哄女儿开心,汤姆只好每个周末都去玩具店转上一圈,看看芭比娃娃有没有到货。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电视广告反复播放,女儿的胃口也被吊得越来越高。一个月后,汤姆终于在玩具店里找到了新款芭比娃娃,立刻付钱买回家。女儿抱着芭比娃娃,开心得不得了。
汤姆没有想到,这是玩具商设下的一个圈套。圣诞节之前,玩具商们争相在儿童节目推出玩具广告,看上去都很有吸引力。加上富有诱惑力的配音和引导,孩子们很容易要父母买一个这种玩具作为自己的圣诞礼物。而玩具商故意不给商店提供足够的货物,让父母们找不到,只好买下价格相当的其他玩具来充数。而过完了圣诞节,玩具商又大力推广之前的广告,让孩子们继续向父母提要求。而父母们为了履行自己的承诺,只好再花钱买下孩子们想要的玩具。
这样一来,玩具商便成功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既催生了节前的销售量暴涨,又保证节后不至于惨淡经营,还在父母身上赚到了双倍的钱。父母们即便再精明,也难以回避自己对孩子做出的承诺,所以斗不过更加精明的玩具商。
承诺是影响力的强大武器之一。没有人愿意被别人贴上言行不一的标签。一旦做出了承诺,就要尽最大努力去兑现。这种动机能为自己树立强大的影响力。
拒绝冥顽不灵
尽管遵守承诺和保持一致是强大的影响力武器之一,我们也要尽量避免无理性的冥顽不灵。人的大脑是有惯性的,会自觉遵守说出的话,而有些时候,我们对承诺的看重很容易受人利用,成为别人谋利的工具。
政客们利用了这一点。他们在大选前四处拉票,到选民家中走访,询问选民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并许诺如果选民投自己一票,上台后一定出台相关政策来帮助选民解决困难。选民如果承诺投票,那到了大选之日通常就会履行自己的承诺。即便他们发现候选人有道德瑕疵,或者其他候选人看上去更合适,他们也会遵循之前的选择。
销售员们也利用了这种心理。他们有时候为了提高销售额,不惜采用看上去有点像欺诈的手段。在销售汽车时,销售员故意开价比竞争对手少两千元,让客户觉得更加实惠,从而下决心购买。而一旦客户做出决定,销售员就会采取一系列活动来培养客户的个人承诺感——填写一堆表格,帮助客户办理分期付款和汽车牌照,甚至鼓励客户试驾一整天。这时候,客户会对自己的新车爱不释手,并将它展示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显示自己的这笔投资非常合算。
然后,销售员可能会在合同里做下手脚。比如他说,忘记把GPS定位系统算到成本里,如果要加上的话,还要再多付两千元。由于此时客户已经做出了买车的承诺,还开着新车在亲友们面前炫耀过,只能硬着头皮接受这种不合理的协议。对于一辆车几十万元的价格来说,两千元看上去也不算什么,虽然这是客户最初选择买车的动机。这样,销售员按照原定的价格轻松卖出了车,并获得了不菲的提成。
顽固地保持一致确实有些荒唐,尤其是已经察觉对方想利用这种心理为自己谋取利益时。但如果临时改变决定,又显得心口不一。有个好办法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当你意识到被利用时,不妨问问自己:“如果当初就知道会遇到这种情况,还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吗?”然后,信任自己的内心深处做出的最快速的回答。如果你的回答为“不会”,那就不要再去想保持一致这回事,维护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