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习是不需要教的:发现与解放的教育
36398000000012

第12章 好习惯决定好成绩(1)

学习习惯是决定成绩的关键因素。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孩子,必定有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一个不爱学习、不会学习的孩子,也常常伴随一些不良的习惯。

一般来说,孩子如果具有以下七个基本的学习习惯,其学习成绩大多是优秀的。

第一,“完成”习惯。

完成是每个人的一种本能需求,比如我们画一个大半圆,放在桌上,回头再看的时候,一定有一种拿起笔将它画圆满的想法,这就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趋圆心理。而对于孩子来说,形成行为上的完成意识则是学会学习的一项很重要的习惯。通常所说的“今日事,今日毕”,实际上就是完成意识的集中体现。

强调养成按计划完成的习惯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生活的秩序为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设定目标,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就可以将一个人的心态调整到最佳位置。二是逐渐形成习惯后,最后证实并不断积攒的是孩子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人格的核心。三是不断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

按计划完成习惯养成的基本要求有:

一是保证睡眠。这可以保证孩子身体的正常发育,为学习提供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小学生每天要保证10个小时的睡觉时间,初中生要保证9个小时的睡觉时间,高中生保证8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二是制订计划。与孩子共同约定每天的“专门时间”和“自由时间”,孩子的自控力相对较差,所以需要父母和孩子一道制订好周计划和日计划,规定“学习专门时间”和“游戏专门时间”,同时也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所谓自由支配时间是指完全由孩子自主选择。

三是每天小结。帮助孩子每天睡前10分钟作小结,小结内容包括“今天完成了什么”,“今天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今天获得的最大进步是什么”,“今天在学习上帮助了谁”,等等。

第二,认真写字的习惯。

快参加高考的时候,有一个班主任老师在考前一个月内为学生们安排了一项工作,就是每人安排一个小时认真写字,而且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清楚,不一定要多好看,但一定要清楚明了;二是标点准确,不要忽视任何一个标点符号;三是姿势端正,在白纸上也能不偏不斜地写上满满一页。当时学生们都不理解,但还是按照要求做了。高考结束后,这个班90%的学生的总成绩比原来预想的要高出15分左右。认真写字的作用怎么会有那么大呢?

考前一个月,该掌握的知识都已经差不多了,除了查漏补缺以外,最重要的工作应当是调节心神,争取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多拿一些分数,而认真写字起的作用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集中精力,沉住气,调理心神,使一个人处于沉着的思维秩序之中,等到考试时,一个月养成的这种沉着习惯就发挥作用了;二是提高卷面的清洁和表达的质量,任何一门学科的考试仍然还是需要写字的,语文不用说了,史地数理化,门门考试都需要写一定量的汉字或者数字,而阅卷老师因为看考卷太多,所以面对卷面清楚整洁的考卷时,感觉到了一种尊重,所以心情是比较好的,很有可能就多给那么一两分,几门加起来,就有十几分了。

认真写字的习惯至少具有以下意义:

一是认真写字是学生个性成长的展现。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有的字写得刚强,有的字写得温柔,有的字写得潇洒,有的字写得飘逸,孩子在写字时,也展示和体现了自己的个性。

二是认真写字影响孩子的身体全面发展。书写对于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来讲,他的书写过程其实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其中包括对小肌肉的协调发展,眼、耳等多方面的配合全面发展都有好处。

三是认真写字能激发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书写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使孩子对事情认真,讲究清洁,发自内心地追求比较完美的东西,对于非智力因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是认真写字可以帮助孩子变得沉着。在认真写字的过程中,当孩子感觉哪些字特别美,间架结构特别合理时,他就会有一种美感,从而陶冶了他的情操。有的孩子写字很潦草,看不清,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他的内心比较浮躁,不是很踏实,没有用心做每件事。认真写字的习惯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以及对事、对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第三,慢慢看课本的习惯。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提出读书要“从薄到厚”,再“由厚到薄”,许多专家认为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把书读“薄”。

就是在学习开始的时候把学习内容概略地读一读,也叫概读,概读有利于统览学习材料,有助于后续学习中的理解和概括。

在学习的不同时期,概读的基本要求也有所不同。学期开始时浏览全部教材,要知道全书分成几个大的知识单元,每个大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学习每个知识单元时,要略读一个单元分成几章,每章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学习新的一章时则看它分成几节,学习几个概念,几个规律,解决什么问题。

概读时要注意书的目录,目录体现了书本的基本内容和脉络。掌握了目录,就掌握了知识的大概。略读还要注意书的前言、章节的导引段落、总结段落和知识间的转折语句,它们往往揭示了知识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了知识的概要,对书的初步感觉就是“薄”。

二是把书读“厚”。

这是读书的主要阶段,又叫“细读”,主要指对每一节教材的阅读。初读每节教材还是需要略读,大体知道教材说的是什么,列出简要提纲,课文可以分成几大段,每一段从什么侧面说明和解决了什么问题,在略读的基础上再进行细读。细读要静下心来,细细地一句一句地读,重要的语句、看不明白的段落要反反复复读,可以采用勾画的方法帮助阅读,也可以采用复述的方法。

细读的首要任务是搞懂书里讲的是什么,切忌用自己的认识代替书里的想法,把书的原意读偏了。细读时,要勤于思考,思考了、理解了、才能深入下去,所谓“俯而读,仰而思”就是这种思考过程的写照。可以站在书的立场上,设想一下作者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这样说,他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把握书的思路;要养成联想的习惯,举一反三;要特别注意联想中的反例,那往往是理解难点的关键,或者可以将读书者引向发现;可把类似的内容加以比较,问其异同,把认识引向深入。有时候书的观点和思路会与自己的认识和思路有距离、有矛盾,想不通时,要敢于对书提出质疑,这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疑,是活跃思维、发展创造能力的有力手段;问,是最可贵的读书学习状态。在细读过程中,联想到的内容越来越多,书就渐渐变“厚”了。

三是再把书读”薄”。

这就是复读,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复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巩固记忆。复读主要用浏览、略读的方式进行,快速概略地阅读教材,熟悉的知识一览而过,生疏的重要知识要多花一点时间唤起记忆,疑难的地方则要下工夫弄通弄懂。

理清脉络。如果说细读是钻进去理解知识,那么,复读就是从部分知识中跳出来,从高处回看知识的整体。在复读中要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提出知识的脉络,列出知识的结构提纲,使知识条理化。

领悟基本。“基本”是系统知识的根据和出发点,是理解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大量重复运用的东西,是知识结构的核心内容。领悟基本就是发现基本内容并理解基本内容和一般内容之间的关系。不过要注意,“基本”不是别人告诉就能理解的,而是经过自己大脑的深思熟虑后对知识本质的领悟。知道“基本”和悟到“基本”是两回事。当你悟出什么是“基本”内容时,你就理解了知识的本质,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就达到了更高境界。经过反复阅读后,你掌握了书本知识的结构,领悟了知识中的基本,并能够熟练运用知识的技能,你对书的感觉将是,主要内容越来越少,书变得越来越薄。

第四,整理错题的习惯。

我想,许多的学习方法专家都会强调这个习惯,因为学习就是争取正确的过程,而在孩子求知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的错误,如果形成了整理错题的习惯,那么曾经做错的题就会变成经验,这种经验会为孩子下一步追求正确提供可贵的学习资源。

整理错题就是整理学习资源,但关键是要让这项工作变成一种持续有效的习惯,这就有些难度了。

作为父母,首先要搞清楚整理错题的要求,哪些错题是需要整理的?怎样整理?怎样利用错题集?怎样进行阶段性总结?

整理错题一定不是目的,所以不能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而去整理,哪些错题是需要整理的呢?通常而言,需要孩子自己整理的内容有两类:一是平时作业中因为确实不会而错的题目;二是在考试中无论是不是粗心造成的错误。

整理错题,要准备一个很好的本子,按照学科、时间进行编号,比如《小学五年级上学期语文错题集》。准备好本子以后,就要将错题抄录下来,先将题目抄下来,然后将自己当时为什么做错的真正原因用红笔写上去,最后把正确的答案和步骤清楚地写出来。要求是当日错当日整理,一个星期一次小结,一个月一次中结,一个学期一次总结。

无论是小总结还是大总结,实质上都是不断超越错误的过程,也是整理错题的根本目的。

一星期一小结的具体方法是:首先将每天记录下来的错题浏览一遍,在“完全弄懂保证以后不会错”的题目前画“×”,在“不完全明白以后有可能再错”的题目前打上“?”,在“不知道为什么错一直没有弄懂”的题目前画上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