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败在不会说话上
36391300000021

第21章 讲究说话方式,方能密切联系、增进友谊(1)

1密友间该客气时也要客气

大多数人都认为:好朋友之间无须讲究客气。他们觉得,好朋友彼此熟悉了解,亲密信赖,犹如兄弟姐妹,可以不分你我。而且朋友之间就该有福共享、有难同当,讲究客气未免太拘束也太见外了。然而,事实上朋友关系的存续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容不得半点强求、干涉和控制。彼此之间,情趣相投、脾气对味则合、则交,反之,则离、则绝。朋友之间即使再熟悉、再亲密,也不能随便过了头,不讲客气,这样下去,默契和平衡迟早会被打破,友好关系将不复存在。因此,对好朋友也要客气有礼,可以不强调自己的“面子”,但不可以不给朋友面子。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用礼仪来维护和表达感情是人之常情。当然,我们说好朋友之间讲究客气,并不是说在一切情况下都要僵守不必要的繁琐的礼仪,而是强调好友之间相互尊重。在说话的时候要注意不能伤害到对方的自尊。所以要想友谊长存,我们必须注意避免下面几点。

1过度表现,言谈不慎,使朋友的自尊心受到挫伤。

也许你与朋友之间无话不谈,十分投机。也许你的才学、相貌、家庭、前途等等令人羡慕,高出你朋友一头,这使你不分场合,尤其与朋友在一起时,会大露锋芒,表现自己,言谈之中会流露出一种优越感,这样会使朋友感到你在居高临下地对他说话,在有意炫耀自己,他的自尊心受到挫伤,就会对你敬而远之。所以,在与朋友交往时,要保持理智清醒、态度谦逊,把自己放在与人平等的地位。

2过于散漫,不拘小节,使朋友对你产生轻蔑、反感。

朋友之间,谈吐行动理应直率、大方、亲切、不矫揉造作,方显出自然本色。但过于散漫,不重自制,不拘小节,则使人感到你粗鲁庸俗。也许你和一般人相处会以理性自制,但与朋友相聚就忘乎所以。或指手画脚,或信口雌黄、海阔天空,或在朋友言语时肆意打断,讥讽嘲弄,或顾盼东西,心不在焉,也许这是你自然流露,但朋友会觉得你有失体面,没有风度和修养,自然对你产生一种厌恶轻蔑之感,改变了对你原来的印象。所以,在朋友面前应做到有分寸、有节制。

3用语尖刻,乱寻开心,使朋友突然感到你可恶可恨。

有时你在大庭广众之前,为炫耀自己能言善辩,或为哗众取宠、逗人一乐,或为表示与朋友之“亲密”,乱用尖刻词语,尽情挖苦嘲笑讽刺朋友或旁人,大出其洋相以博人大笑,获取一时快意,竟不知会大伤和气,使朋友感到人格受辱,也许你还不以为然,会说朋友之间开个玩笑何必当真,殊不知你已先损伤了朋友之情。所以,朋友相处,尤其在众人面前,应和蔼相待,切勿乱开玩笑,恶语伤人。

4彼此不分,违背契约,使朋友对你产生防范心理。

朋友之间最不注意的是对朋友物品处理不慎,常以为“朋友间何分彼此”,对朋友之物,不经许可便擅自拿用,不加爱惜,有时迟还或不还,朋友一次两次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指责你。久而久之,会使朋友认为你过于放肆,产生防范心理。

5不识时务,反应迟缓,使朋友对你感到厌嫌。

当你去朋友家拜访时,若遇上朋友正在读书学习,或正在接待客人,或正和恋人相会,或朋友准备外出等,你也许自恃挚友,不顾时间场合,不看朋友脸色,一坐半天,夸夸其谈,喧宾夺主,不管人家早已如坐针毡,极不耐烦了。这样,朋友一定会认为你太没有教养,不识时务,不近人情,以后就想方设法躲避你,害怕你再打扰他的私生活。所以,若逢此情此景,你一定要反应迅速,稍稍寒暄几句就知趣告辞。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一小片天地,朋友之间过于随便,就容易侵入这片禁区,从而引起隔阂、冲突,不问对方是否空闲,愿意与否,任意支配或占用对方已有安排的宝贵时间,一坐下来屁股就黏在椅子上,全然没意识到对方的难处与不便。长此下去,再好的朋友也会心生嫌隙,导致朋友的疏远、厌倦,友谊淡化。因此好朋友之间也应该客气有礼,放肆无理最容易伤害朋友。只有懂得尊重朋友,该亲密时绝对亲密,该客气时讲究客气,才能赢得更多朋友的好感。

2莫在小事上与朋友斤斤计较

每个人在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都难免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有的人总是喜欢斤斤计较,因为一点芝麻大的小事就对朋友不依不饶,最终导致多年的友情破裂。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能够做朋友就说明两个人之间有一定的共同认知,朋友也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不会影响你们之间共同的认知。如果你想找到没有缺点的朋友,那么你也许一生也不会有朋友了。对待朋友,不能苛求,真心换真心,不能要求四两换半斤,也不能要求对等回报。以一颗宽容真诚的心对待朋友,就永远也不会孤独和失落。

穿行在沙漠中的两个人是一对好朋友。途中,两人发生了激烈争执,其中的一个人打了另外一个人一记响亮的耳光。被打耳光的人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在沙子上写道:“今天,我最好的朋友在我的脸上打了一耳光。”

他们继续行走,终于发现了一个绿洲,两人迫不及待地跳进水中洗澡,很不幸,被打耳光的那个人深陷泥潭,眼看就要被溺死,他的朋友舍命相救,终于脱险。被救的人什么话也没有说,在石头上刻下一行字:“今天我最好的朋友救了我的命。”

打人和救人的这个人问:“我打你的时候,你记在沙子上,我救你的时候,你刻在石头上,为什么?” 另一个人答道:“当你有负于我的时候,我把它记在沙子上,风一吹,什么都没有了。当你有恩于我的时候,我把它刻在石头上,什么时候都不会忘记。”

朋友之间没有永远的仇恨,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朋友,因此我们都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友谊。当你不能包容朋友的时候就想象自己的缺点,朋友能够以宽大的胸怀接纳你,同样,你也应该以宽容之心对待朋友,对于一些不值得一提的事情就不要斤斤计较,这样你才能得到更多的友谊。

萧伯纳说:“检验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的素养,就是看他们在吵架时的表现。”我想将此话改动一下:“检验一个人的素养,就是看他(她)在与朋友吵架后的态度。”朋友间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的帮助,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就算是最要好的朋友也会有磨擦,如果斤斤计较,也许会因这些磨擦而分手。

李子青在参加同学聚会时和同学聊到了社会诚信的话题,没想到就因为这个问题和一个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同学张胜伟发生了争执。张胜伟以不屑的口气对李子青说:“这个问题你没有发言权,这些年你老是待在一个小单位,你的思想早已落伍了。”言外之意就是,他比李子青有见识得多。

要是以前,李子青会拂袖而去不再理睬他,可是这次,她只是笑笑,继续心平气和地跟他讨论。聚会散场,和李子青要好的同学问她:“张胜伟那样说你,你怎么都不知道反击啊,一点都不像你以前的性格。”李子青笑笑说:“我想等他冷静下来,他自然会认识到不该那样跟我说话。再说,好同学、好朋友之间也不该计较那么多,也许当时他只是无心的。”果然,第二天一大早,张胜伟就打来了电话,他在电话里说:“昨天我太激动了,一激动就说出了很不礼貌的话。我仔细想了想,发现你的观点也是很有道理的。”就这样,两个人之间的不愉快立马烟消云散了,往日的友谊依然如故。

有时候,朋友说出些让我们难以接受的话,做出些让我们不满意的事,其实是很正常的,用不着我们做出过激的反应。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的思维也好,情感也好,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都是处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多种思维和情感彼此交织起作用,一些无心之话无心之事,都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中表现出来的。而十有八九,朋友都会在冷静思考或在自我修养提高后,自我“检测”到。一旦检测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也会通过适当的方式,将自己的愧意或醒悟向对方表达出来的。

可见,在与朋友交往中,因为一言不合,我们就耿耿于怀,甚至老死不相往来,都是心胸不够宽广的表现。我们应当相信朋友的自省能力,对待朋友要宽容大度,只有这样,才能拥有长久真诚的友谊。

3永远避免争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肯定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事情,两位好朋友为了不相干的一件小事而争论得面红耳赤,甚至发展到口角相加,断绝彼此之间的来往。从每个人最深层的潜意识来看,每个人最爱的人是自己,最相信的也是自己,总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如果人们都从这个意识出发,只会引起与别人无谓的争论。当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争论时,十有八九的争论是没有结果的。所以,不要为逞因一时的口舌之能失去友谊。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卡耐基担任罗斯福先生的私人经纪人。有一天晚上他参加了一个为推崇罗斯福而举行的宴会。宴会中,坐在卡耐基右面的先生讲了一段幽默的故事,并引用了一个成语,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那位健谈的先生提到,他所引证的这句话出自《圣经》。他错了。卡耐基很肯定地知道此语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为了表现自我,卡耐基当场纠正了他。他立即予以回击,反唇相讥道:“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出自《圣经》。”

此时,卡耐基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也在场。他研读莎翁的作品已多年了。于是他们同意向他请教。葛孟听了问题后,突然在桌下踢了卡耐基一下,然后对卡耐基说:“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出自《圣经》。”

在回家的路上,卡耐基气哼哼地对法兰克说:“法兰克,你明知道那句话是出自莎士比亚的!”

“是的,当然。”他回答道,“《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呢?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给他点面子呢?他并没有征询你的意见嘛。你应该永远避免跟人家抬杠。真正赢得优势、取得胜利的方法绝不是这种争论,这样的驳论有时能获得优越感,但是却永远得不到人家的好感。”

每个人在和他人相处的时候,总是喜欢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即使面对的是好朋友。那么为什么有一些人总是喜欢争论?因为他们要表现出自己比别人强,说白了这就是一种虚荣心。一般来说,争论的目的是想给自己争面子,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不,争论不仅不能给自己争来面子,还会使得对方丢了面子,而怨恨自己。

曾任美国财政部长的威廉·麦肯铎,以他多年政治生涯获得的经验,总结出这样一句话:“靠辩论不可能使无知的人服气。”争论不可能赢得朋友的好感,更无法获得朋友的支持。

富兰克林年轻时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在那时候,他觉得“有理树”总种在自己的家门前。这样,他也就常常在不经意间打击着每一位和他意见不同的人,始终没办法跟别人友好相处,从而失去了一个又一个朋友。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位老朋友给了他尖刻的训斥,这才使他有如醍醐灌顶,猛然醒悟过来。他决心立即改弦易辙,摈弃先前傲慢武断、喜欢争执的毛病。

“我立下一条规矩,”富兰克林说,“决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太武断,我甚至不准许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措辞太肯定。我不说‘当然’、‘无疑’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设’、‘我想象’或者‘目前我看来是如此’这些语言。当别人陈述一件我不以为然的事时,我决不立刻反驳,或立即指正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在目前这件事上,看来好像稍有不妥等等。”

他刚开始作这种改变时,确实觉得跟他的本性相冲突,但久而久之就愈变愈容易,成为他的习惯了。富兰克林说:“我很快就领会到改变态度的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都融洽多了。我以谦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他人接受,更减少了一些冲突。”

强词雄辩,或许能使你获得表面的胜利,但却使你同时失去了朋友的好感。

事实上,你在大多数时候,也并不能确定你所持的观点就是对的,而纯粹就是为了好胜而争论。即便你确定自己是对的,也不要试图去让朋友接受你的观点,因为你没有让朋友心服口服的能力。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当你的观点与朋友的想法发生冲突的时候,还是闭上你的嘴巴,停止争论吧,否则你会得不偿失。

4问候的电话要常打

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某一天,突然发现,好久没有跟同学联系了,可是拿起电话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于是叹一声气,选择了继续沉默。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人际关系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距离的拉开逐渐地淡漠,等到你再想起来的时候,却发现一切都无法回到从前,长时间没有在一起,使得与朋友之间已经没有了共同话题。那么,该如何让自己的友谊变得长久呢?难道就任由友谊之花逐渐凋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