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大脑养生书:让大脑更健康的100个习惯
36271200000007

第7章 早起开开窗,大脑活化在于呼吸

你想得到吗?你的生活方式也能活化脑细胞。你从早上起床,到坐公车去上班,再到中午午休,一直到晚上睡觉……你的一切起居习惯,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大脑的运作。可以说,起居习惯决定脑细胞的活性。

二氧化碳含量及温度和湿度的增高,不仅使大脑神经活动受到影响,而且热能代谢也会发生障碍,从而使在人精神萎蘼,学习和工作效率低。

大脑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占人体总耗氧量的四分之一,因此氧气充足有助于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用脑时,需特别注重学习、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

适合的温、湿度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而空气流动是调节温、湿度的有效措施。有人曾经做过测试,对一间10平方米的房间空气的各项数据进行化验,然后将门窗紧闭,让3个人在屋里看书,3小时后,再次对这些数据进行化验,结果发现,气温上升了1.8℃,二氧化碳增加了3倍,氨的浓度增加了两倍,而空气里灰尘的含量竟然增加了将近9倍。这种由于人体体热的扩散、呼吸所致的空气变化,在不通风的情况下可导致大脑供氧不足,出现头晕、目眩和记忆力减退等现象。二氧化碳含量及温度和湿度的增高,不仅使大脑神经活动受到影响,而且热能代谢也会发生障碍,从而使在室内学习或工作的人呈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蘼,学习和工作效率低,容易打瞌睡。二氧化碳含量超过限度,甚至还会造成昏迷。

经常在不通风的房间内工作或学习的人,容易引起慢性头痛等疾病。特别在冬天,人们大部分时间在室内工作,户外活动相对较少。因此,每天早、中、晚不同时段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外有新鲜空气流通,有益身心健康。但是即使是简单的开窗通风也要遵循科学法则来做,下面是三个你不可不知的活化脑细胞的“开窗法则”:

其一,虽然大多数上班族和学生都有清晨早起,开窗透气的生活习惯,但是在现代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加剧的情况下,清晨通风可能并不合适。专家表示,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空气的污染昼夜有两个高峰,也有两个相对清洁的低谷。两个污染高峰一般在日出前后和傍晚,两个相对清洁时段是上午10时和下午3时前后。因此,我们最好是根据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酌情选择开窗时间,最好避开一早一晚两个污染高峰。

其二,不要一天到晚门户大开。一日之内开窗3到4次,一次30分钟就已经足够。以100立方米的空间为例,在无风、室内外温度差为20℃情况下,约11分钟就可使空气交换一遍。而通风次数可以根据你的心理需要决定,对于上班一族,在家期间保持通风就可以了。

其三,阴天不宜多开窗,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通风的选择也有不同。雨雪天污染物得到清洗,刮风时污染物易散发,这种天气下的空气质量较高,市民可以适当多开窗。但在气压很低的阴天里,由地面返上来的逆温长时间不消,污染物也就难于消散,甚至发生光化学烟雾,这时就不宜再开窗和到室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