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比较讲究身材的对称,一般以九头身认为最佳,但是对于动物来说,就不是这种标准了。它们的身体就会随着自己生存环境而生,为觅食和保护自己的安全而服务。它们是谁?它们就是尾巴比身体还长的精灵——狨鼠。
明星名片:
狨鼠属于鼠科狨鼠属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中国、缅甸、马来西亚和泰国。在中国大陆主要分布在海南、广西等地,一般出现在热带森林。这个物种的模式主产地位于缅甸的德林达依省和锡唐河的流域。
狨鼠或者称海南狨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一种,但是和狨鼠属于(海南狨鼠)同科的动物另外还有驼鼠属(单环驼鼠)、非洲烟鼠属(非洲烟鼠)、硕鼠属(阿萨姆硕鼠)、小树鼠属(小树鼠)等数十种哺乳类动物。
狨鼠的身材是一种中小型的野鼠,它的尾巴明显比身体长。背部长着栗棕色的柔软的毛,体毛层次不齐中间夹杂着一些长毛,嘴角的地方长着黑色的长须,长度超过了头的长度,在它的耳基前后方长有呈现束状的棕黄色长毛。腹部的毛发呈现纯白色,尾部的毛色是棕褐色并且比较稀疏。它的前足有4趾,后足有5趾,其中的第1趾与其余的4趾相对,没有锋利的爪,但是呈现扁平的指甲,趾基部的肉垫比较发达,这些特征都是狨鼠具备适合攀缘本领的形态结构。
到目前为止,我国存在的狨鼠记录只存在于海南岛,大部分的标本都是采自那附近,通过对以往所有有关狨鼠的调查中可以发现都很少能够观察和采集到它的信息,由此证明它真的极为稀少,也许只是生活于海南岛外围山区地带的一类鼠种。在国外的分布区域常见于印支半岛和马来亚半岛两地。
根据狨鼠的生存环境和习性可以发现狨鼠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热带性地区的比较稀有的鼠种。它们一般在丘陵地区的竹灌丛林中过生活,可以非常熟练地在树上和竹子上进行攀爬,一般会在竹子上或者地面有沟坎的地方筑巢,非常喜爱吃竹子,能够消化比较粗糙的竹纤维。在50年代的时候海南岛的地区附近都是一种林灌性质的干旱环境,也许狨鼠就是生存在这种生境中的一种动物。然而,现在这种环境已经改头换貌,所以对于狨鼠的消息也就很难着手调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