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雨林动物探索大百科
36271100000002

第2章  爱交流的动物——苏门答腊犀牛

它们身形不大,在全球同类中属于最小。它们喜欢水,很健谈,总是爱发出各种声音。它们身体强壮,无所畏惧,像一个个勇敢的将士。它们是谁?它们就是爱交流的动物——苏门答腊犀牛。

明星名片;

苏门答腊犀牛形态奇特,鼻梁上长着两只奇特的角,行动敏捷,几乎没有天敌。它们几乎不停地发声,最常见的三种声音包括“咦”,鲸歌与尖哨声。与其它犀牛相比,它们就属于迷你版,非常可爱。

苏门答腊犀牛,人们在低地和高原上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它们喜欢水,一般生活在雨林或者沼泽中,通常会栖息于接近水源丰富的丘陵地带,尤其是有较多能够保存水分的灌木的山坡地带。

与其它犀牛相比,苏门答腊犀牛的个头相比其它犀牛很小,也是全球体型最小的犀牛。它们的头上长有两个突出的犄角,角的颜色呈现黑灰色或黑色,雄性的角要大一些,而雌性的就略微小点,这也是两性之间唯一的区别。苏门犀的视力很差,这与其它犀牛一样,但这丝毫不影响它行动的敏捷程度,它们可以轻松地爬上陡峭的坡地或者穿越障碍物较多的茂密矮树丛。

苏门犀属于独居动物,只有交配时才会与其它同类聚在一起,它会通过用四个大蹄子来挖泥土,到处排便,或者用嘴和犄角把树苗弯成独特的样式等许多方式来圈画自己的地盘。苏门犀通常在比较凉爽的黄昏和清晨出来活动、觅食,白天则几乎一整天都待在泥池里休养生息。在雨水较多的季节,山谷里都是水,会迁徙到海拔高一点的地区。在较寒冷的季节就会迁回相对温暖的山谷。虽然它们看起来好像很笨重的样子,但却可以轻松地翻过山越过岭。苏门答腊犀牛很爱泡澡,会花很长一段时间来泡泥澡。如果泥坑变小时,它就会会用角与脚将泥坑挖深,以便继续享受。它们一旦选好了泥坑,那就会用上2~12周,然后才会依依不舍地离开。苏门犀通常会在中午泡上2~3个小时左右,洗这种泥澡有什么用呢?原来看起来脏乎乎的泥水能帮助它们维持体温并去除皮外寄生虫。

苏门答腊犀牛很喜欢交流,属于犀牛中最健谈的一种,人们在长期饲养时和野外的观察发现它们总是不闲着,几乎一刻不停地发声。而且会发出许多种声音,最常见的三种包括“咦”、鲸歌与尖哨声。这其中“咦”是它们最喜欢发出的,长约1秒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声音。有的时候,它们也会发出与露脊鲸相似的声音,所以,人们把这种声音命名为鲸歌。而尖哨声则是三种声音中最响的,甚至响到能让动物园的铁栏都跟着震动。

目前,苏门犀为什么要不停地发出这些声音的目的还没有彻底弄清楚。不过,根据科学的推断,它们这样做的目的应该与其它动物一样,是用来警报敌人、表达领地位置和追求配偶的。尖哨声特别大,离得很远也能够听得清清楚楚的。

除了人类这个几乎无所不能的群体之外,苏门答腊犀牛成年个体强壮勇猛,是没有天敌的。但是,幼仔也会受到虎、豺和野狗的攻击和捕食。它们也算是一种对异类比较友好的动物,虽然苏门答腊犀牛与亚洲象和马来貘的分布区域都互相重叠,但是它们之间并没有食物竞争,通常可以和睦相处,甚至会共用一条道路。苏门答腊犀牛在炎热的白天休息,通常在相对凉爽的黄昏和清晨会出来觅食活动,是食草动物,以小嫩叶、树苗、水果、嫩芽和细枝等为食。而且它们胃口很大,每天可以吃掉50千克的食物。

由于人类的捕杀,苏门答腊犀牛已经开始面临灭绝的危险。目前,处在野生环境中的数目已经不到300头了,肆意的盗猎严重危及它们的生存。不过,苏门答腊犀牛并不像非洲犀牛那样受到人类大规模的捕杀而坐以待毙。它们警惕性非常高,而且行动非常敏捷,这些帮助它们一次次在猎人或研究者的手下逃生。

可惜的是,所以很难被直接捕猎或者被当作研究对象。即使虽然捕捉它们的难度很大,但是,盗猎犀牛的诱因非常高,所以还是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威胁。1994年仅仅一千克犀牛角在远东地区价值就高达6万美元,由此就能解释人们费周折捕它们的原因了。

当时主要的地下买主是东亚的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与韩国等。盗猎犀牛的行为自古就有,其实非常久远了,最远至少可追溯到西元前2600年,主要就是为了获取犀牛角与其身体其它部位的神奇催情功效。苏门答腊民众把它的犄角当作药引子,喝下混有犀牛角屑的饮料用来可以很好地清理肠胃。此外,犀牛角还被用来治疗癫痫、发烧、中风与艾滋病等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