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那刚才谈到江丙坤、陈云林,海基会、海协会的交流很多,而且我们也注意到“胡吴会”,这等于是马英九上任一年多以来,搞了这么多两岸的各种管道的会面,但是这些似乎都跟马英九没有关系,他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呢?
宫铃:其实据我了解,非正式消息显示,其实大陆这边也有很多人,想要跟马英九有所接触。那么马英九这边呢,当然他也是会担心,不要遭到一个什么 密室风波,从口袋拿出小纸条。陈水扁是可以从口袋拿出小纸条,因为他是“台湾之子”,绝对不会背叛台湾,即便他搞了这么多贪污腐败,但是大家还是会相信他 不会背叛台湾。可是马英九就不一样了,马英九是出生在香港,他不是台湾人,他仍然有他的一个局限性。其实我觉得他心里应该是挺闷的,看到大家都去,他想不 想来?想来得不得了。
真的是想来,那么为什么大家都想来,包括几个民进党的卸任首长,他都卸任了,接下来民进党的执政,遥遥无期,不可期待,那不如就在历史上留个 名,表示说台湾,大陆这边对于台湾他已经非常了解,已经不可能是一个国民党长久执政的一个状态,那么他也是希望能够跟各个政党能够有所接触,都想来。马英 九肯定也想来,只是什么时间,什么时机,整个环境的变化是怎样,包括台湾内部的民意怎么样。因为我们谁也不知道在目前两岸,我就讲我自己的例子,我 2004年第一次来大陆驻点,今年是2009年,这个中间,我记得是2005年的时候,两岸春节包机直航,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从早连线到晚,那个时候我们 所有人看到,大陆第一架航空机降落桃园机场的时候,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那请问现在每天都在包机直航,你们谁有感觉,这也才几年之内的事情,包括之前你觉 得陈菊怎么有可能到北京来,不管她是以什么身份,怎么有可能。但这些变化都一点一点地发生,包机直航以后,马上国共两党的主席就握手了,然后一笑泯恩仇, 过去不管国共两党怎么战争,今天我们两个握了手,这些变化是你们可能一直在大陆没有什么感觉,像我就感觉特别特别大。
我讲一件事,2004年刚来的时候,人民币对台币的汇率是3.8:1,现在是4.8:1.小时候我爸妈来这边探亲的时候,他们可能还要带一些小 铜板,小零钱上厕所用,或者是说还要带一些日用品,包括什么女生的丝袜这些衣服。现在请问谁到大陆来带这个,可能都是台湾人买一堆东西带回去。所以我要 讲,两岸的关系你怎么知道,在未来的等到2012年它是如何的变化,我大胆的假设到了2012年,假设马英九取得连任的时候,整个的环境非常的配合,可能 包括台湾,两岸人民的交流到达了一个新的层次的时候,他觉得他来,水到渠成。
主持人:刚才说到国共论坛,马英九如果当选主席之后会弱化,那我注意到马英九现在号召,民进党也来参与国共论坛,这是个什么样的考虑?
王志安:我觉得因为民进党长期跟大陆之间的沟通较少,过去总是坚持一个原则,你首先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实际上很多民进党这些人就来不了 了。那么现在这事我不说了,反正你就先来看,欢迎你到大陆来看,那么到大陆来看了之后,慢慢慢慢的可能对大陆的一些成见,他就会改变。所以说沟通是理解的 前提,理解是善意的前提,因为过去大陆的对台政策,过于重视对国民党的沟通了,忽视了对民进党的沟通和研究。这个也是过去的十几年来两岸关系紧张的因素之 一,其实台湾的政制是多党制,今天国民党执政,也许再过几年国民党就不执政了,又换另外一个政党,所以把两岸政策的未来发展,过分地压宝在一个政党上是危 险的,这点大陆现在是搞明白了。所以跟更多的政党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其实是为了两岸将来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前提我觉得这是好事。那么国共论坛搞起来之 后,确确实实对国民党是有帮助的,很多大陆的惠台政策,实际上是通过国共论坛是可以搞的,然后它才变成了执政党的政策,这一点我觉得民进党也看在眼里,所 以为什么最近有很多民进党官员来登陆,就有这个理由。
宫铃:我是这么看这个问题,以我们这样比较长期在观察两岸关系的一个状态来看,台湾一直有一个说法,我觉得大陆这边应该自己心里也有这种认知, 就是说当经济越来越发达,当整个社会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好的时候,实际大陆这边的筹码是越来越多,于是对于不管是自己的外交关系,还是对两岸之间的关系,实际他是越来越灵活运用。因为他自信了,因为他有非常多的筹码,所以我个人觉得,在这样的一个良性的互动状态之下,甚至有点说原来大陆现在已经发展这样,回 去我也要去好好建设我们的台湾,因为我爱它,这个没什么不好。而且我觉得,以我跟一些民进党人的一些接触跟交往,我可以告诉各位,大家可能都很难想象,虽 然好像两岸之间,每一年有几百万人次的一个交流跟交往,可是你知道吗,台湾有一批人是绝对不来大陆,听到大陆,他自动就把耳朵关上,听到中国,自动把耳朵关上。
主持人:这样的人在台湾有多少?
宫铃:至少应该有两成,三成左右。来的人,永远都在来;不来的人,就是那一群。他也不是说,我就永远不会来,他不会想到要去了解你。我有一个朋 友的父亲,是台南县的一个老先生,他的儿子跟我以前是同事,有时候我们会来北京出差。每一次他回家到了台南,他爸爸就骂他,用台语骂他,说你去那个地方干 吗,你为什么要去之类的。那他就会跟他爸爸讲,其实那里已经不一样什么什么。他爸爸说,你不要跟我讲这些,我不要听。阿扁故乡的。所以我要讲有一群人,当 然这些人第一可能年纪也比较大了,第二他可能有一些,但是譬如说他的县长去了,或者他的市长去了,当然是不一样了。因为他们一直仰望着这样的一个政治人 物,就是他去了之后,连他都去了是不是不一样。比如假设苏贞昌、谢长廷这些家伙来,包括蔡英文,等到他来了之后,那些个所谓什么他怎么也去那个地方,他去 干吗,而且这慢慢慢慢的就会,吕秀莲说是明年要来大陆可能,其实她很想来。
王志安:她早些年就已经来过了,但那时候她没有公职身份。
宫铃:据我了解她是真的挺想来,我的意思是说,在这样一个频繁的交流,而且是极蓝、极绿的人都来的情况下,一定可以促成两岸往一个比较正向的方 向去发展。我认为,只有不断不断地交流与了解,像我刚才讲那种一辈子不来的人,你让他怎么说,大陆发展成什么样,他怎么会知道。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譬如 说他可能觉得,那边是不是还是一大堆粗鲁野蛮的人,可能思考还停留在十年二十年前呢。
主持人:我们欢迎他们都一定要来看一看。
第二帕:机构
小片四
尽管国共论坛、海基海协在过去的日子里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起到了“推动器”的作用,并将持续起着这种作用。而海基海协着重经济交流,又无法在政 治舞台上发挥巨大作用。而两岸六十年来的交手,显示谈判协商才是“正道”,唯有在“和平、和谈、和解”的基础上,解决政治分歧之道才能真正推动两岸关系迈 向新纪元。显然,这需要实质性的、专门的机构和机制来执行和促进。对此,两岸学者纷纷建言建策。
主持人:我们看以后,和平路径会怎么走?
王志安:我觉得和平路径就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当务之急是两岸之间如何签署和平协议的问题,从严格的角度来讲,两岸之间其实没有结束敌对状态,所以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协议,这是肯定的。
主持人:除了和平协议之外,比如说类似于海协会、海基会这样的机构,应该有没有可能再制度性地多设立一些?
王志安:当时成立海基会、海协会的时候,其实是为了两岸之间的一些事务性的交流,它不涉及到政治性的议题。比如两岸之间的结婚证,到台湾结婚 了,在大陆再结一次婚肯定不行的,当时有人喊反对“一国两妻”,但是文书上都是有双方的名称的。为了避免这些一般事务性的问题,所导致的两岸之间的交流障 碍,所以成立海基会、海协会。那么海基会、海协会实际上是没办法就政治问题进行讨论的,所以将来两岸如果真要讨论和平协议的话,一定不是沿着海基会、海协 会这个路子往前发展的,一定是成立一个新的机构,这是可以想象的。
主持人:这个机构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王志安:前一阵我在跟一些学者讨论,他们有人建议成立一个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这个和平发展委员会由两岸政府的公职人员来担任,共同组成。它的功能其实就是谈判、讨论两岸的和平协议,这是最大的一个问题,这只是设想之一,但是显然现在实际上还没有进入操作阶段。
主持人:那宫铃你觉得台湾方面怎么想?
宫铃:我觉得台湾人最介意的是,那几百颗飞弹什么时候把它调头掉开。其实从李登辉到陈水扁,一直在做一个文章,就是说你老说对我们很好啊,那你 那些飞弹怎么不把它弄走。陈水扁最喜欢操作就是,昨天又多了几颗导弹对着台湾。那么我觉得有很多的事情,的确是需要一个比较和平的状态,大家才能够放开心 怀地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说现在的主导权是在大陆这一边,其实这不是我说而已,包括王永庆先生还在世的时候,就说主导权慢慢回到大陆手上,目前我们大家谁 也不要骗自己,这就是个趋势。但是因为大陆很大,因为你自己很大、势力很大,包括你整个趋势是导向这边,怎么样在这个过程当中释放善意,是缓缓地而且温柔 地送出去,不让被接受者觉得这个事情为什么这样给我,而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抗心态,我觉得这是一门艺术,这对大陆政府来讲是一门艺术。如果操作得好,他永远 都会掌握这个主导权,我对这一点倒是挺乐观的。
2008年6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先生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两会复谈,揭开两岸交往新页。我特别邀请一位我联合报的前辈兼老友,采访两岸新闻长达20年的记者,来到公司与编辑们讲述20年来两岸交流的风风雨雨。
我们也是采取了一种很轻松的聊天的方式,你来我往,因为习惯于事先不准备稿子,因此也就天马行空讲到哪算哪。很快的,我发现现场一位女编辑看起来显得特别地不耐烦,不断的把玩手中的笔,我以为是她对政治问题没有什么兴致,所以也没多想。没想到到了提问时间,她第一个举手:“说真的,我不知道我接下来要讲的话会不会伤害到你们,我觉得坐在这里听你们讲一个多小时很痛苦。当我知道这家网站有台湾人在此工作时,我很震惊,怎么可以让一个台湾人在这里工作呢?如果不是因为你们提到中央警卫队,我甚至要站起来离场“。
当时,我的心情很难过,更感震惊。我没想到会面对这样的状况,我想我只是好心希望透过一个资深记者的角度来看两岸的交流,况且我们只是不断的叙述我们记忆的许多故事而已。我的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但我仍然挤出笑容面对她的不舒服与质疑。
另外,09年八月份台湾发生非常严重的台风风灾与土石流,造成小林村三百多人死亡。马英九民意创新低,对此,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邀请我上节目。其实我一直觉得两岸的人对彼此的政治人物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而这样的差别就在于彼此对对方的期待不同。大陆朋友认为,“台湾是我们的”,所以他们想当然耳具有批判台湾政治人物的权力。而台湾人则抱持与大陆相反的看法,而且因为对于大陆的政治人物并不关心,所以,我可以在北京乃至大陆许多城市的街头听到有人痛斥陈水扁如何“数典忘祖”,也会经常被质问“你们台湾人怎么选出个陈水扁来”,但我不大可能在台湾听到有人聚集着讨论大陆的两会,也不会被问及国务院又出台什么新政策。也就是说,在彼此是否相互拥有认知不同的状态下,彼此对对方的政治态度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