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是勇于追求财富的人。在当今这个商业社会里,有谁不想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成为一个叱咤风云的富豪呢?
知识经济使老板阵营重新洗牌,后来者可以居上成为老板。
创业可以先模拟试验
老板不是天生的。过去,创业英雄多是指社会上那些白手起家的大富豪,如李嘉诚、王永庆、松下幸之助。而现在,创业英雄也出现在校园里,二十几岁的百万富豪,年纪轻轻靠高科技致富,已不再是神话,而是世纪之交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校生做推销、当家教已被视做小儿科,接手几千上万元项目的事情也并不稀奇,没毕业就当老板已成为一种时尚。
校园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将自己当老板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尝试。他们不仅有做老板的独立意识与实干精神,更包括对产业、科学与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开拓新领域、开发新产业的勇气和智慧。
从1998年清华大学成功举办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以来,清华园内掀起了学生创业的热潮。学生创业大赛收到的参赛作品56份,最后进入决赛的前5名都引起了评委们的厂泛兴趣。这5个项目是,视美乐的大屏幕投影仪,网贝小组的商务模型,慧声小组的便携式听力诊断仪,迈齐小组的微医系统和博创小组的生物医疗成型仪。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视美乐公司,媒体上似乎每谈大学生创业必谈视美乐。视美乐被媒体誉为中国第一家大学生高科技公司。在1999年5月份,视美乐因获得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的5250万元风险投资(一期250万元用于中试,二期5000万元用于批量生产)而成立,其主打产品是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
1999年5月,邱虹云、王科和徐中等三名清华大学在校大学生创办北京视美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最初的注册资金是邱虹云、王科几个人东挪西借筹集到的。注册公司之后,他们开始购置设备、研制产品、做市场调查。公司最初的办公地点是一间学生宿舍,后来又搬到一间学生活动室,让人联想到当年诞生微软的车库。在第6次搬家以后,视美乐公司终于拥有了清华科技园的几套办公室,以及一个1000多平米的研发中心,开发人员也猛增到40多人。
你能相信吗?清华大学的几名大学生白手起家办公司,在短短的10个月的时间里,就把公司变成了拥有3300万元资产的巨人企业。4月25日,清华的这家学生公司——视美乐公司对外宣布,他们已经和国内著名家电企业澳柯玛集团达成了合作意向,注册资金也从最初的50万元一下子变成了3300万元(原上海第一百货的第二期资金5000万元没有投进来)。
青岛的高新技术企业澳柯玛集团董事长鲁群生听说了视美乐的技术后,马上被它的广阔市场前景吸引住了。作为传统彩电的替代产品,这种多媒体大屏幕可以广泛应用于众多的领域,有着强大的竞争力,而且由于技术设计上的突破,大大降低了成本,国内还没有其他企业能够自行生产。
正是看中了这些优势,澳柯玛集团抢在别人之前拍出3000万元,与视美乐公司共同组建新的公司——北京澳柯玛视美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双方各拥有50%的股权。
正如报纸上所说的那样,如今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在象牙塔里死读书本了,他们正跃跃欲试地投身到创业热潮中去。清华创业园罗茁主任说,今天的创业,绝不是当年经商热的翻版,而是学生们把自己的创造性想法付诸于实践的冲动和行动。
踌躇满志的学生创业者们搏击商海,可圈可点之人渐渐浮出水面,尽领潮头风光。武汉华中理工大学李玲玲获创业风险金;四川大学王汝聪在校创办成都亚虎网络公司;清华经济学硕士鲁军创办的易得方舟声名远扬。
学生创业当老板在我国似乎还是新事物,而在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是由学生创办的,如微软、雅虎等著名公司。
资料表明,1992年至1998年间,各高校共签订技术转让合同3万余项,成交金额28.35亿元;出售专利近3000项,成交金额2.84亿元;获得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数分别占全国的1/3和1/4左右;由高校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全国近2/3.
毫无疑问,良好的创业氛围,正令一批学生富豪在校园内悄悄崛起。尽管一些公司的发起资金并不多,随着社会、企业关注程度的加大,一些学生的公司资本已迅速升值。正像来自美国MASDAQ的中国首席代表黄华国先生所说:硅谷之所以腾飞靠的是斯坦福的学生,我国的大学生并不比他们差。有了好的项目,有了优秀的人才,我们会有更多的创业者,更多的富豪。
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先生说,中国的年轻人普遍缺少一种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一直推崇中庸之道。中国缺少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你只有敢于向大自然挑战,向权威挑战,向极限挑战,向新领域挑战,你的才能才会得以发挥,你的学识才能得到应用,你才能成为真正的老板。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许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的私企老板在总结经验时怨天尤人,甚至归结为命,很少有认真自省的。实际上私有企业在竞争中失利的责任大部分在老板身上!
企业管理权和所有权相对分离是国际经济管理的大趋势,也是先进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在我们的私有企业中,绝大多数老板是由管理者发展到所有者的,头脑中尚无二权分离的概念,同时在经济大环境中也还没有形成一支可供选择的专业的、成熟的高级管理者队伍。因此大多数老板仍处于身兼出资人和管理者两重身份的初级朦昧状态,不具备必胜的驾驭能力。
从管理者的职能看,大部分老板身兼决策者、执行者的职能。这种一竿子插到底的管理方法在放大了老板优点的同时也放大了老板的缺点,排斥了管理者团队的互补作用。实际上又总是缺点所造成的危害大大超过优点所带来的成绩。
大多数老板实际上是在没有科学方法、没有科学程序、没有充分依据、也没有必要条件的状态下行使其理所当然的最终决策权的。应该说,这种状态下的决策,出错是必然,不出错是偶然。
在这种状态下,处于竞争旋涡中的企业安危取决于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的老板。如果这位老板处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状态,要是能把企业带离险境,走向成功的彼岸才是怪事了。因此我得出私企在竞争中失利的主要责任在老板、在老板的素质和修养水平这一结论。
归根结底,解铃还得系铃人。解决老板的素质和修养问题要靠老板们自己的认识。
人们难以得到自知之明是因为有两难:一是要有客观的心理状态,二是要有准确的分析方法。说实在话,第一条是最难的。难就难在别人帮不了忙。其实,没有一位老板是不想解决由于自身原因而制约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所以还是交给老板自己解决吧。
每个人的主观世界都是由先天素质和后天修养这两部分组成的。
先天素质由脾气性格、智商和兴趣特长等方面组成。这些基本上是静态的、不可改变的部分,是决定你能否成为老板的必要条件,是其人后天修养的基础,但它还不能决定其人能否成为一个好老板。
正是由于不同的人的脾气可能是急、也可能是慢,性格可能是内向、也可能是外向,智商可能是敏锐型、也可能是稳重型,兴趣特长可能是技术型、也可能是艺术型,素质的多样性构成了现实中老板风格的多样性。
后天修养由知识、经验和能力等方面组成。这是可以改变的部分,是在其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部分在人的一生中始终是动态的、双向运动的矢量。它保持向哪一个方向的运动决定其能否成为一个好老板。
正是由于每个你的知识高低、经验多少和能力强弱不同,形成了在经营管理上或强或弱的综合实力,它决定了经营管理的质量。
这样分析下来,素质和修养各自的作用就不言自明了。
有些老板也经常解剖自己,但往往把问题的根源仅仅归结到自身的素质上。比如说,我的脾气太急了或是我的性格太内向了等等。很多老板是很愿意为了事业改造自己的,因此他们总是在和自己较劲,试图在这些方面纠正自己。
还有一些老板,自恃有些小聪明或是积累了一些经验,被自己的这点儿成就照花了眼。在出了问题之后常常百思不得其解,就凭我这么明白怎么就栽了,或者是成年打雁今天怎么让雁啄了眼,最终归结为偶然现象而忽略了初现的症候。正是这种固步自封的心态妨碍了对自身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整体结构客观、冷静的分析,产生不了提高修养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这里说的素质和人们常说的素质不同,人们常常可以说某某人素质不好,而在我们这里,素质是无好坏之分的。脾气急的人可爱,脾气慢的人也同样可爱。不过,对老板的工作要求来说,素质又确实有长短之别。
顶级老板对自己的素质要扬长避短,对自己的修养要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