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指间的诗情——钢琴曲(课外雅致生活)
36241800000006

第6章 练习时的触键手型

乐句间的抬手动作要特别注意:

(1)不要为了抬手而抬手。抬手的目的,是合理地收束前一句,同时也正是下一句的必要准备。要把“合理”和“必要”结合为一个完整的抬手动作。

(2)没有把抬手动作与呼吸联系起来。是从容地吸一口气,是机敏地偷一口气,以此来决定抬手的高度和速度。不能只是机械地抬手,却并未带着换气的感觉。

(3)不要破坏节奏。盲目、机械地抬手,经常打乱节拍,破坏节奏。在乐句规整、缓慢时,这还不太明显。但在一拍中间某处的抬手或快速音符中间的抬手,就要小心,千万别弄乱了节奏。常见的是抬手过高延误了节奏。

总之,我们要赋予抬手动作以乐句表情上和技术动作上的双重意义。

两个乐句之间的抬手动作 可以占用前一句收尾音的的时值。要保证后一新句开始时拍子的准确无误。就是说,不能因为抬手而使后一句的进入稍有延误。

举例说,前一句结束音如果是一个四拍的长音,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保持足足的四拍。如果足足保持四拍,势必会造成进入下一句的开始时显得仓促,来不及做必要的准备。

但是,对前一句尾音的占用,原则上又是越少越好的。一个四拍的音,至少应当保证三拍或三拍半的时值,总不能弹趁两拍。总之,既不能造成后句进入得仓促,又不能过多占用前音的时值。

如果前句结束在短音上,后一句要及时开始,也仍然要占用前句尾音的时值,但抬手幅度要小。两句接得越紧,抬手幅度越小,直至仅仅手腕“抖动”一下,甚至只是强调后一句的开始音。

弹奏力度的强弱程度,取决与下列三个因素:(1)发力关节的力量。关节的力量,是指掌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的动力。这个排列顺序,也就是潜力从小到大的顺序。

(2)投入某部肌体的重量。某部肌体的重量,从轻到重依次是手指,加上掌关节,再加上前臂,再加上上臂,再加上上半身,直到全身的重量。

(3)投入琴键的速度。速度,即指端触动琴键的速度。速度与力度成正比。 速度的最慢起点是发出最弱的琴音。过慢,声音回发不出来;速度加快,力度随之增强。

上列三个因素的关系,颇为复杂和微妙。

比如,关节的潜在能力有大小,但潜能大的关节也可奏出弱音,潜能小的也可弹出并非很弱的音。

再如,各部肌体的重量不等,但在速度的制约下,用了较重的肌体部分,也能弹得很弱。反过来也一样。

某一特定力度,比如mi,既可以多用点重量部位,减慢点触键速度获得,也可少用点重量部位,但加快点触键速度弹出。不过,力度虽相似,音色却有重要的差异。伴随钢琴力度变化对比而来的丰富的音色变化,正是从这复杂关系中产生出来的。

从理论上可以说,弹弱的力度,用力量潜能小的关节,少投入些重量,用慢的速度触键。弹强的力度,则用相反的方法。但实际应用中不可简单化处理,而是要利用三个因素种种相互结合、转换的可能性,以适应音色的需要。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假如要弹出最强音,那就非动员全部关节的潜力,投入全身的重量,用尽可能快的速度触键不可。

从技术训练的意义上说,要把每个关节的潜能——有时是动作力,有时是凝聚力——发掘出来。要能随意地调用重量和控制触键速度。有了这些技术能力,才能随心所欲地弹出力度的对比和变化。

立体的力度关系,就是同时进行的几个声部、几个声音层次之间的力度关系。

立体力度关系,是钢琴这种和声乐器特有的艺术魅力之一,从初学钢琴起就应当重视起来。

基本要点有:

(1)旋律在力度上通常(相对)最强,应当哪个在所有综合音响中能像绿叶丛中的鲜花那样引人注目。因为它是乐思、乐意的集中体现者。这点不难理解。但在弹奏中使曲调鲜明,对初学者并不十分容易。

旋律通常在高声部,但在低声部、中声部的情况也不少。其中,在中声部时,最要留心旋律不被淹没。

(2)次于旋律强度的,是和声的低音,低音的进香,对表现和声的逻辑关系重大。

(3)相对而言,多声结构中的内声部,要弹得最轻,大有一定要清晰,不能模糊,不能漏掉任何一个。

(4)复调音乐的立体结构不是旋律与和声的结合,那里的立体力度关系,在回答复调音乐问题时在讲。有关弹奏力度,有以下几个常见的缺点,初学者要特别注意:(1)对于力度记号一概不予理会,视而不见。

(2)没有任准记号的有效范围。

(3)渐强、渐弱最容易忽略那个“渐”字,弹奏成一直强,一直弱;而不是从弱到强,从强到弱。

(4)Sou和>,都是一个节奏点上的重音,但有的学生往往由这一个带出来附近的一片重音。

(5)假如右手是曲调,左手上伴奏。老师让伴奏弱一点,去点也跟着弱。让曲调强一点,伴奏也跟着“来劲”。分不开立体力度中的主次关系。这种伴奏太响的情况在初学者中间相当普遍。应当在接触第一首乐曲或练习曲时就注意这一点,及早学会控制立体音响中的不同力度关系。

(6)如果弹奏曲调那只手同时还有和音,其中的和音往往弹得和曲调一样响,没有将曲调从和音中鲜明地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