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国家要对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必然会提出怎样评价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救济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一个时期中,在商品经济问题上,理论界存在各种不同的观点,有社会主义非商品经济论,有生产资料非商品论,有商品逐渐褪色论,也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等等。改革开放以后,对商品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化,但怎样界定社会主义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学界还进行争论,有的主张讲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有的则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计划经济。这个争论如果当时能分清是从本质属性还是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角度界定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非就容易分清了,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界定,结论是不同的。有人是从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上界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并强调说明,如果不把商品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就是主张商品经济外壳论。而有的学者强调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是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交换经济的分类角度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不是自然经济,也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的消除了商品价值关系的产品交换经济,而依然是商品经济。我认为后一种判断是正确的,如果从本质属性上讲社会主义经济,我们可以说: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也可以说,社会主义经济是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商品经济存在于几个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它不能规定也不能表明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本质关系,我们可以说:手工业经济是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但三种经济的本质属性或内在经济关系是不同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经济获得了充分发展,但也不能用商品经济去规定和表示资本主义的经济本质。马克思一再批评詹姆斯·穆勒用商品经济去说明资本主义经济的错误。他指出:穆勒作为辩护,企图把资本主义关系归结为商品经济的关系,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这两种现象,是许多种生产方式所共有的,虽然在范围和重要性上是不等的。所以,如果我们仅仅认识它们所共有的商品流通的抽象范畴,我们对于这种生产方式的特征,就还不能有任何认识,也不能下任何判断”。尽管资本主义经济与商品经济有如鱼水关系,都不能用商品经济去说明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更不能用商品经济来规定和说明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
强调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是指对社会主义非商品经济论的,是侧重于从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角度进行界定的。搞经济体制改革,就要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要强调商品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否定社会主义经济非商品经济论,是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支持的。强调商品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实质上是要求重视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之一,就是“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并提出:改革计划机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定》将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统一起来,也就是把计划经济论与商品经济论统一起来,它并没有说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而是说计划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既强调计划经济,又强调商品经济,并提出一个重要论断:“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决定》重视商品经济和市场的作用,但还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中论述的,是把“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看待的。它指出:“就总体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是那种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请注意:这里讲不实行完全由市场调节到市场经济,是就“总体”上说的。它意味着可以部分地搞市场经济,哪一部分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呢?《决定》说,“完全由市场调节的生产和交换,主要是部分农副产品、日用小商品和服务修理行业的劳务活动”。虽然这里没有正面明确说明可以有部分经济实行市场经济,但从前后论述的真实意思来看,它实际上讲的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在中央公开的正式文件中,长期只讲商品生产、商品经济、市场调节,而不讲实行市场经济,这是因为,第一,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还是从西方经济理论来看,都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而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第二,从经济实践来看,资本主义发展的几百年中,都是实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而自十月革命以后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实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但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能不能搞市场经济,中央决策层在内部是早有考虑并已形成肯定的意见的。提出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主张实行局部的市场经济。陈云在1979年3月8日的《计划与市场问题》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中不能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而市场调节按陈云解释就是“合作经济,只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化进行生产,即带有盲目性的调节部分”。又说,“所谓市场调节,就是按价值规律调节,在经济生活的某些方面可以用‘无政府’、‘盲目’生产的办法来加以调节”。这种市场调节是与市场经济同义的,在陈云和邓小平及李先念的内部谈话中,市场调节与市场经济是含义相同的概念。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上,有必要弄清两个问题,其一是社会主义也要有市场经济的思想,在中央决策层是怎样和由谁最先提出来的?其二是邓小平1979年11月26日与外宾谈话时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是否就是现在实行的与计划经济相对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的市场经济思想是否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纪念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首先会碰到和需要弄清楚一些理论问题。比如:我们中国的市场经济思想是怎么提出来的?邓小平同志的观点是什么?我觉得有的评论和评介有些片面。改革开放30年,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对于这个改革的过程怎么评介,当然,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市场经济思想是怎样提出来的,有的评介不是很准确的。我们理论界有些人把陈云看做保守派,主张计划经济;邓小平是改革派,主张市场经济。这个观点是不对的,不实事求是的。最早提出市场经济思想的正是陈云和李先念,邓小平赞同陈云的观点,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据《陈云年谱》下卷第236页记载,1979年2月,李先念在一次会上说:“我同陈云同志谈,他同意,在计划经济前提下,搞点市场经济作为补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是个补充,不是小补充,是大补充”。陈云3月8日写文章:《计划与市场问题》也提出了市场经济概念,将“市场调节”与“市场经济”两概念通用。原文最后部分提到: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并不随着计划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部分所占绝对数额就愈缩小。”正式发表时,根据别人建议,将“市场经济”一词改成“市场调节”,1995年出版《陈云文选》时,又把它改回为市场经济了。再者,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观点,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主张现在所实行的市场经济。邓小平于1979年11月份与外宾谈话时,讲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指的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不是现在实行的与计划经济相对立的市场经济。有很多人包括一些知名的学者,说小平同志1979年11月份跟外国人谈话就提出了现在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我就要提问题了:既然是1979年就提出现在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还大讲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它还讲,“就整体说我们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而不是那种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中共中央的这一《决定》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小平同志对这个文献大加赞扬,完全肯定。所谓总体上说,我们的改革是实行计划经济,而不是那种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表示不能“完全”实行但可以局部实行市场经济,这是“市场调节”为辅意义上的市场经济。
邓小平同志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在改革的前期非常赞同陈云的这一观点: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2年4月3日,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讲:“最重要的,还是陈云同志说的,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市场调节为辅”。为“主”为“辅”的模式写到十二大报告中,写到其他中央文件里,写到宪法中,这是在小平同志指导下写的。可见,陈云和邓小平在改革前期,那个时候讲市场经济,不是现在否定计划经济的市场经济,是与市场调节同义的市场经济。理论界没有很好地把它融会贯通、实事求是地分析。改革理论的发展是怎么发展过来的?要实事求是地评介,看看事情发展的实际过程,1987年邓小平同中央几位领导谈话中说,“我们以前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据此,十三大报告没有再提计划经济为主,连计划经济也没提,1990~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确立了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指导思想,超越了过去的理论认识。十四大报告根据邓小平同志的理论指导,提出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模式。我们现在有些教科书,有些论文,说小平同志最早提出市场经济,而且认为早在1979年11月就提出了现在实行的市场经济,没有从发展的角度去把握,这个不符合事实。我们做学问,一定要实事求是。我们赞扬小平同志,肯定小平同志的功劳,但要一是一,二是二。在中央决策层,市场经济思想是谁先提出来的,小平同志的市场经济思想是怎样的发展过程,原原本本如实地把它阐发出来,这个更符合实际,我觉得这样更有利于树立小平同志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