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解读宁夏高中新课程
一、2004年宁夏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2004年宁夏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继续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体系。2004年末,全年研究生培养单位招生513人,在校研究生974人,毕业研究生121人。全区共有普通高校13所,招生数13701人,在校生41448人,毕业生7505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1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0332人,在校生48757人,毕业生12995人。普通中学425所,全区普通高中招生41618人,在校生118009人,毕业生32475人。全区普通初中招生92568人,普通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73.49%,在校生269277人,毕业生86114人。小学校2630所,普通小学招生12337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5%,在校生677738人,毕业生94419人。特殊学校6所,特殊教育招生150人,在校生1560人。幼儿园212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08625人。
2004年,各级各类学校3327所,教职工75586人。其中,专任教师64636人。
初等义务教育在全区已全面普及,以县为单位的“普九”人口覆盖率达59.57%。
二、宁夏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迅速
(一)宁夏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
为解决上高中比上大学还难的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
为此,宁夏提出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05年,银川市、石嘴山市的市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川区市、县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65%左右,全区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55%以上。全区普通高中阶段年招生数达到3.5万人,在校普通高中生达到9.5万人以上。宁夏已将发展优质普通高中建设列入议事日程,自治区在建设银川一中的基础上,通过以市筹措建设资金为主,自治区给予补助的方式,在4个地级市各兴建1所自治区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示范性普通高中在校生总体规模达到1万人以上,并使其发挥示范龙头作用。在此同时,宁夏强调要支持县城优质普通高中建设,通过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县城高中建设项目,采取自治区补助、县市配套的方式,加强县城优质普通高中建设。宁夏还鼓励自治区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重点普通高中和其他有条件的优质普通高中兼并、托管薄弱普通高中、企业办普通高中,或与其他普通高中联合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此外,还通过增加专项投入的办法,鼓励自治区重点普通高中扩大招生规模,对自治区重点普通高中和市县所属优质普通高中新增招生人数,在班额不超过50人的前提下,每增招一个班,市、县财政要给予专项投入,自治区财政予以一定补助。
(二)银川市区提前两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一项最新数字显示:银川市区已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去年以来,银川市教育局加大了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改造了银川师范,建设实验中学,将银川十一中整合为银川二中的分校,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扩大优质学校规模。同时加大了职业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力度,对民办教育给予了鼓励和支持。今年银川市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三区高中阶段录取人数为9109人,比去年增加了1484人,升学率为92.33%。其中普通高中录取人数为5807人,比去年增加了1104人,升学率为58.86%,比去年提高了2.26个百分点。全市高中阶段录取总人数为14268人,比去年增加了2134人,升学率为77%,比去年提高了5.5个百分点。职业高中录取人数为1490人,比去年增加了190人;全市职业高中录取人数为1637人,比去年增加了222人;中专学校的录取人数为1812人,比去年增加了190人;全市中专学校录取人数为2867人,比去年增加了462人。和自治区2001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里提出的“2005年银川市、石嘴山市的市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提前了两年。
三、新课改使宁夏高中课程出现诸多新特点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从2001年开始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逐步展开,到2004年秋季,包括宁夏、山东在内的全国四个省区开始在高中阶段进行课程改革实验。与中小学相比,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难度更大,牵涉面更广。
经教育部批准,2004年秋季,宁夏、广东、山东、海南被列为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首批试验省(区)。宁夏一些高中在新课程改革中通过建立基于模块的教学体系、尝试选课指导,为选修课的开展储备知识、开发校本课程、重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加强教师培训等,经过近一年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根据教育部要求,宁夏开展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和建立新的考试评价特别是高考制度;提高和形成学校开发课程的能力和教学实践的能力;为新课程改革的推广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的推广提供经验和理论依据。
(一)课改后,普通高中课程由三个层次构成
新课程改革后,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为: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科目: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科目。其中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择。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模块: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互相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成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
(二)建立基于模块的教学体系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编排的体例和最大的特点就是模块教学。各学校针对模块教学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银川市二中针对模块教学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教师群策群力,力求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银川市二十四中组织广大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最后由个人对每一节课精读精备,安排恰当的教学活动,设计合理的步骤和方法。
(三)尝试选课指导,为选修课的开展储备知识
大面积的选修课将于高中学段后陆续开设,而在课改实验之初,一些学校就开始实验。宁夏大学附属中学在体育学科进行了选修课的学习,因学生性别、生理上的不同,尝试在四个平行班同时上选修课,打破以往行政班的界限。银川市高级中学先尝试了学生必修课“选班制”的模式,还自主研发了选课管理软件,解决了数据难以控制的难题。银川市二十四中将选修课的课题公开,供教师先自己选取,然后教研组再给予协调,教导处统一课时安排。
(四)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
银川市唐徕回中已经开设了日语课程、“唐徕灌区多学科综合考察课”、书法写字课、奥赛课、中华美德古诗文诵读课、心理健康咨询课等,还在筹划开设地方气象课。银川九中开发了《中学生礼仪》、《数学名家》、《科技制作与发明》等课程。长庆石油银川高级中学开设了以民声、舞蹈、器乐等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学校还把校本课程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来严格管理,把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作为一项毕业任务,并安排专业教师任教。
(五)重视研究性学习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明显的特点就是重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银川市二中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制作课件,增加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作业。如让学生自制一些几何模型或让学生将一些作业本上难做的图形作业在电脑上用几何画板做好,再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老师。历史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先审题,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共同制订研究目的,查找资料,最后得出结论,写成报告。长庆石油银川高级中学开设了68个研究性课题。学生选题广泛,能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研究,提出有一定价值的建议和意见。银川九中制定了《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规定学生在三年过程中完成三个课题,第一个课题由备课组教师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另两个课题则完全由学生自主选题。
(六)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初步形成共识
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是高中新课程改革先进理念的重要表现。银川市唐徕回中倡导运用非纸笔测验的方法来评价学生。通过试验考察、上机操作、提交作品、口试、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学生成长记录等多元方式来评价学生。将学生的这些表现性评价结果按一定的比例反映在学分中;倡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过程。银川市九中还专门制作了《学生成长记录袋》,以记录学生的过程性表现。
(七)适应新课程改革高要求,加强教师培训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施教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实施初期,要结合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来提高教师的素质。银川市唐徕回中把课堂教学设计作为新课程教学的重点。通过新旧教材的比较,发现了新教材的“变点:一、选取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点改变了;二、知识内容的编排体系和逻辑结构改变了;三、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改变了;四、知识的呈现方式改变了;五、重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运用。针对转变,学校鼓励教师尽可能系统地研究整套教材,然后重点研究好必修模块的知识体系和双基要求,通过系统研究提高教师把握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银川六中把教师的反思确立为制度,学校规定每月开一次学习交流活动,及时发现问题,排疑释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民办高中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针对教师流动大的特点,推出了以“五制六条”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五制”即:自习进班制、导师制、主动问候制、“工字形”备课制、“三三”制。六条为:尽可能地思考一个问题、尽可能地创设问题情境、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大力开展激励性评价、及时反馈不留尾巴、课后必反思,总结得失。
四、推行学年学分制管理的新做法
学年学分制管理成为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学年学分管理制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们对此普遍表示赞同。学分如何评定才能公平、合理,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一大难题。今年上半年,宁夏各高中相继推出各式各样的学分评价方案,具有典型性的六盘山高级中学和灵武一中的做法如下:
(一)六盘山高级中学学分评价的做法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在学分评价方面的做法是:用学业成绩认定与学校定位相结合的方法设置考试难易程度,笔试试卷采用A、B卷。A卷为基础知识,反映学生对《课标》中所要求的学分获得的最低标准,占全卷分值的100分。B卷是反映学校定位的部分,占50分。A卷成绩与平时测验的成绩比例为70%和30%。两项合计后达到60%以上的为合格,以下为不合格。A卷和B卷之和作为学校考查学生水平的成绩,存档于另一系统。
学校在学分评价时取消了各评价项目的比例权重,推行等级评定。具体做法是:
一是基于概念规律和知识学习的模块(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和与此类似的校本课程)。过程评价的主要项目为:“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学生出勤情况”、“学生上课发言或组织、参与学校及班组织活动情况”、“探究问题的表现”等。每项分A、B、C、D四个等级。
二是基于活动和实践的模块(研究型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类似的校本课程)。过程评价的主要项目为“参与全过程程度”、“承担任务程度”、“产生的效果”等,每项有A、B、C、D四个等级。
(二)灵武一中学分评价的做法
灵武市是我国最早进入基础课程改革的地区之一。灵武一中学分认定的基本要求是:
1.课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能认定学分;学生修习的时间和出勤情况是评定学分的必要条件。
2.学校只对已纳入课程表的课程(包括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进行学分认定。
3.学校每个模块学分认定的考试可进行两次,每次考试可分基础水平和较高水平两种试卷,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来选择,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也可以在同一试卷上同一知识中出低、中、高三个档次的考题,赋予不同分值,供学生选择;还可以在基础水平(100分)之外,附加能力测试题,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展示空间。
4.为保证学校学分认定通过率大致一致,在学生修课及学业测试正常的前提下,学生学分通过率原则上应保持在学生总数的90%至95%之间。
5.在赋予学生学分时,各科学业成绩与学习过程表现的比例可掌握在7∶3的幅度上。
6.在对学生过程性评价方面,既要重视课堂表现,更要重视理、化、生实验表现和英语课堂口语表现。
7.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中的作业情况、课堂表现和出勤情况各占10分,共30分。26~30为A级,22~25为B级,18~21为C级,17分以下为D级。D级为不合格,不得补考。
8.任课教师将过程评价评定等级在班内公布,征求学生意见。
学校学分认定程序为:
1.课程模块学习结束,由学校统一组织各模块的学业考试,命题原则和内容按各科课程标准执行。
2.各模块考试基本分为100分,能力题50分。根据全年级考试情况,各科学分认定小组计算学分时换算成A、B、C、D四个等级。D级为不合格,不能认定学分。
3.学分认定小组依据学生模块考试等级和学校制定的过程评价等级,提出学分认定初步意见。
4.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依据各学分认定小组的初步意见,召开全体会议,评审并确定小组意见,决定对学生学分的认定。将获得学分的学生名单在校内公布,对未获得学分的学生以书面方式通知学生本人,并说明未获得学分的原因。
5.未获得学分的学生,对学校认定的意见如有异议,可在接到通知后向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提出复议申请。学分认定委员会在一周内组织相关教师、小组复议,做出最后决定并通知相关学生。学生对本人及其他学生学分有异议,可书面向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反映,并有权得到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