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谁在驾驶巴士
36153500000079

第79章 破釜沉舟——为什么断了后路反而会成功

有三位年轻的妈妈(她们各带着刚会走路的孩子)到试验室做韦氏成人智商测试。由于孩于在实验室外哭叫着找妈妈,她们都静不下心来进行测试。此时,工作人员告知三位妈妈:“你们的孩子被带到外面玩蹦蹦床了。”于是,三位被试者便都能够全神贯注地接受测试了。这与典故“破釜沉舟”同义,称为“沉舟效应”——只有甩脱牵挂,才可下决心干好一件事。

我们平时总喜欢在角落里放个纸篓,如果把废纸团扔到纸篓外,大都定不下心,要站起身来,重新把纸团捡起,放到纸篓里。有人有一次处理手稿,要把许多无用的东西扔掉,但嫌扔入纸篓太麻烦,干脆就不用纸篓,凡无用的东西就随手扔在地上……待工作完毕,将狼藉满地的废纸、废物打扫出去。这种做法,就是彻底摆脱“纸篓情结”的“沉舟效应”,可以轻松、自由地扔掉无用的东西,不受框框的限制。

现在有不少人下岗了。其实,下岗并不可怕,尤其是对一些在单位里人际关系紧张的受压抑者说来,反而是一种沉舟效应的解脱。

平时劝一个人戒烟,他很难接受,但当他得知自己已患了肺癌时,烟瘾再大,也绝对马上能戒烟,原因是人的求生本能:既然得了绝症了,为了存活,还有什么戒不了的?这不也是沉舟效应起了作用吗?

破釜沉舟,亦作“焚舟破釜”。语出《孙子兵法·九地》:“帅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是古代以一种激励、警告机制,促使战斗者唯有前进,无从后退的心理战术。这一激励士气的手段为历代兵家所重视,如项羽、韩信等都成功地用过此法。

推动人们采取各种行为达到某种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人们有目的地活动,其选择、决定和坚持执行都取决于意志过程。而对情况的认知为意志确定目的;意志的强弱又常决定于情感,强烈的情感推动,才会使人坚持采取既定的行动。心理学上把知、情、意称为三要素。在人的活动中,认知—情感—意志都紧密联系,推动着行为的实现。

孙子兵法十分有效地运用人们心理活动规律,以在险恶处境下迅速激发起士气。战争需要群体的同意行动。这种同意,首先是思想上、心理上的同意。大敌当前,军事行动的开始,指挥者就把严重的情况告诉大家,采取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兵无退路的非常之举,向战士们示以必胜不败的决心。这一情势迫使战士们产生强烈的情感追求,极大地激发起作战情绪,英勇奋战,视死如归,其意志行为就会像扳动弩机使箭射出一样,势不可挡,压倒敌人,从而取得胜利。

当然,破釜沉舟这种办法只是在特殊条件下偶尔一用的激励士气的手段,不可乱用。何况,要是一帮素质极差,毫无训练的乌合之众,面对强敌可能就会屈膝投降或不知所措大败而降,破釜沉舟之计恐怕难以实现。事业的成功者,需要遇事果敢、意志坚强的人。这种品性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日积月累的磨砺。心理学上的意志训练就是一种有目的的训练人们克服各种困难,完成意志行动,从而提高意志品质的过程。通过训练,人们的自觉性、顽强性、果断性,勇敢进取的精神,自制力等心理品质都会提高。因此,先进军事、体育竞技、各行各业,都采取平时训练提高心理品质以应急时(战时)之需,而不再把主要希望寄托于破釜沉舟的激励士气之法。

意志坚强是心理健康的组成部分,个人也应重视自己意志品质的培养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