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谁在驾驶巴士
36153500000005

第5章 见义不勇为——旁观者效应

1964年3月,在纽约昆士镇的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谋杀案,这个案件很快成为《纽约时报》的头版新闻,并使全国感到震惊。这件谋杀案受注意的原因跟凶手、被杀害者或其谋杀手段都没有什么关系。

吉娣·格罗维斯是位年轻的酒吧经理,她于早晨3点回家途中被温斯顿·莫斯雷刺死。莫斯雷是个事务处理机操作员,根本不认识她,他以前还杀死过另外两名妇女。使这场谋杀成为大新闻的原因是,这次谋杀共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莫斯雷刺中了她,离开,几分钟后又折回来再次刺她,又离开,最后又回过头来刺她),这期间,被害人反复尖叫,大声呼救,有38个人从公寓窗口听见和看到她被刺的情形。然而没有人下来保护或救助她,她躺在地上流血也没有人帮她,甚至都没有人给警察打电话。(有个人的确打了——在她死后。)

调查发现,当汽车在偏僻的道路上抛锚时,往往能够得到比在繁忙的道路上抛锚时更多的帮助,这是为什么呢?在偏僻的地区,每一个路过故障车的司机都很清楚,如果自己不帮忙的话,这么偏僻的地方也不会有其他人来帮助他,而在繁华的道路上,可能没有人愿意上前帮忙,因为周围还有那么多车嘛。帮助别人的责任被分给了其他的路人,而结果却是没有人来帮忙。在场的目击者越多,他们提供的帮忙就越少或者越晚,目击者的数量决定了自己是否需要出手帮助他人。

人们之所以会袖手旁观,是因为受到了“责任扩散”的心理效应的影响。

人都有从众心理,当发生紧急事件时,因为围观者众,一般人会冷静下来,先观察一下其他人的反应,以免举止失措而受到嘲笑。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正是这种“旁观者效应”才导致了许多“见死不救”的事件的发生。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筐子中放一群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来的。因为只要有一只螃蟹想往上爬,其他的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它身上,把它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能爬出去。

因为众人在场,社会责任被分散,个人不能确定该怎么做,想看看在场的其他人怎么做,而其他人也有类似的想法。就像媒体曾报道过的小孩子落水事件一样,旁观者甲本想下水救人,又有些犹豫,他在想其他目击者乙、丙等人的反应。犹豫之间,小孩子被水吞没了。居然没人下水!甲心里固然有些内疚,可他再一想,要责怪、要内疚、要负责任,也是和乙、丙等数十人分担,没什么大不了的,很快他又能寻求到平衡。

所以,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我们必须要明确责任,防止责任被扩散。要让每个人都知道,相助是自己的义务,如果不去相助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并负一定的法律责任。国家法律已经注意到这点了,比如知道有人落水而不作为导致他人死亡的,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这一规定或许能减少这种“见死不救”的现象的发生。

其实,这个社会已经无法让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那些明哲保身、期望“独善其身”的想法,事实证明不过是梦想,恶性事件如果被姑息、纵容,一旦泛滥成灾,谁也无法自保。李连杰主演的《方世玉续集》里的苗翠花师兄李国安就是个奉行安全自保的“圣人”,他有句经典台词:“安全第一”,猥琐、不争、遇事就躲是他鲜明的性格特征,可他还是没躲过灾难,坏人还是不依不饶,逼他走向了绝路。当他被坏人击败、撒手西去的一刹那最终醒悟过来:“功夫藏着不用会贬值”,“安全第一、明哲保身才是害死自己的真正原因”。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责任意识确实是不同的。遇到紧急情况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会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进而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